气象科技

搜索文档
数据共享破解商业气象发展难题
中国经济网· 2025-09-25 06:12
公司业务发布 - 中科天机发布高分辨率气象数据共享计划 提供全球12公里和中国区域3公里分辨率、15天逐小时输出的气象全要素模式数据 涵盖温度风场降水等160余项要素 [1] - 数据源自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区域一体化天气数值模拟系统 依托超级动力SD3算法引擎与中科曙光AI超集群算力 [1] - 系统解决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的灰区问题和模拟时效性两大行业难题 [1] 技术能力支撑 - 曙光AI超集群基于AI计算开放架构设计 具有超高性能、超高效率、超高可靠、全面开放特性 [1] - 拥有百万卡集群扩展性能 可为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推理、多模态大模型开发打造高效算力底座 [1] 行业应用价值 - 新能源领域:通过逐小时风速辐照度等要素的46天中长期模拟 为风电场和光伏电站提供气象数据支撑 助力发电效率提升与资产增值 [2] - 低空经济领域:依托区域精细化模拟与3公里以下垂直加密分层气象数据 提供低空风温度及降水模拟 助力低空商业应用并提升作业效率 [2] - 轨道交通领域:基于强降水大风高温等高影响天气模拟 辅助公路铁路及港口物流优化运输路径与运营支撑 降低能耗与运营成本 [2] 行业专家评价 -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肯定共享数据的科学意义 认为其数据处理计算及模型构建工作能为科学与业务服务提供贡献 [2] - 协会会长希望更多企业认识到数据广泛应用的价值 [2]
中国与阿联酋、约旦、埃及多项气象科技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新华社· 2025-08-28 22:38
中阿气象合作项目启动 - 中国气象局与阿联酋国家气象局正式启动气象卫星数据应用中心建设 围绕数据共享框架搭建 遥感应用技术路径规划 人才联合培养展开合作 [1] - 中国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平台已接入17个阿拉伯国家 提供4大类40种产品服务 并连续多年为海湾国家提供高频次定制化监测服务 [1] - 双方于今年4月签署气象卫星合作纪要 为本次合作奠定基础 [1] 早期预警系统研发计划 - 中国气象局与约旦等国联合开展"妈祖(MAZU)"早期预警系统研发计划 研发适配当地的定制化预警解决方案 [1] - 系统采用风云气象卫星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AI气象模型和AI早期预警算法等技术 实现灾害性天气预警的多场景部署应用 [1] - 项目启动仪式于8月28日举行 标志着跨国技术合作进入实施阶段 [1] 人工智能气象技术合作 - 中国气象局与埃及气象局联合开展AI驱动气象模型研发应用 重点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 [1] - 合作旨在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阿拉伯地区气象领域的创新发展和实际应用 [1] 国际合作战略框架 - 中国气象部门以风云气象卫星和世界气象中心(北京)为两大支柱 深化与阿拉伯国家合作 [2] - 合作领域覆盖天气预报 气象卫星应用 灾害监测预警 防灾减灾 人工影响天气及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建设 [2] - 国际合作服务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体现气象防灾减灾领域的战略协同 [2]
长江投资:2025年上半年亏损960.47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25 11:1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948.49万元,同比大幅下降74.6%(上年同期35277.44万元)[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0.47万元,亏损同比收窄36.3%(上年同期-1506.50万元)[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56.62万元,亏损同比收窄27.1%(上年同期-1449.56万元)[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397.28万元,同比增长6.4%(上年同期2253.13万元)[1][26] 盈利能力指标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51%,同比上升0.07个百分点[25] - 投入资本回报率为-0.85%,较上年同期上升2.41个百分点[25] - 毛利率为5.66%,低于行业均值和中位数水平[19] - 净利率为-10.73%,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9] 估值水平 - 市盈率(TTM)为-49.18倍,因公司持续亏损而无实际估值意义[1][54] - 市净率(LF)为27.47倍,处于历史较高分位水平[1][9] - 市销率(TTM)约为14倍,反映市场对营收能力给予较高溢价[1] 资产结构变化 - 货币资金较上年末增加3.63%,占总资产比重上升2.47个百分点[39] -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减少28.66%,占总资产比重下降4.08个百分点[39] - 存货较上年末增加15.91%至5155.7万元,占净资产比例达41.47%[39][45] - 存货跌价准备为629.92万元,计提比例为10.89%[45] 负债结构变化 - 合同负债较上年末大幅增加42.36%,占总资产比重上升2.24个百分点[42] -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较上年末增加30.01%,占总资产比重上升1.66个百分点[42] - 应付职工薪酬较上年末减少38.95%,占总资产比重下降1.34个百分点[42] 营运能力指标 - 总资产周转率为0.17次,低于行业均值和中位数[35] - 固定资产周转率为3.08次,接近行业平均水平[36] - 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26次,低于行业基准值[36]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397.28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533.19万元[26]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53.6万元,同比改善924.98万元[26] - 自由现金流为-0.83亿元,延续负值状态[31] - 营收现金比为1.12,显示营收质量有所改善[33] 股权结构 - 第一大股东长江经济联合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5.834%,持股比例保持不变[52] - 科力尔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529%,持股比例维持不变[52] - 于滨滨、陈瑞钦、林雅莉、施志刚持股比例有所上升,聂鹏举、许海培持股比例下降[52]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分为现代物流、气象科技和其他产业投资[11] - 2025年上半年物流及仓储服务收入469万元,产品销售为主要收入来源[16] - 2024年物流及仓储服务收入4011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040万元[18]
中国推“妈祖”气象AI 助力多国抗灾升级
金投网· 2025-07-31 06:23
系统概述 - 中国推出"妈祖"人工智能气象预警系统 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自然灾害 [1] - 系统专为全球覆盖设计 中国气象局正与其他国家建立预警伙伴关系网络 [2] - 系统集成多种灾害预警于单一平台 设计理念强调简洁易用和共同协作 [3] 技术特性 - 系统包含三款AI模型:"风雷"针对10分钟预警、"风晴"针对短期预警、"风顺"针对3个月中长期预警 [3] - 采用开源工具包形式 计划开源模型以促进全球合作 [3] - 提供即用型城市级灾害预警平台Mazu-Urban 通过聊天界面实现风险评估、实时监测和自动报告 [3] 国际合作 - 中国风云卫星已为133个国家提供服务 [2] -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向吉布提和蒙古捐赠Mazu-Urban平台 [3] - 试点版本自今年1月起已在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35个国家上线运行 [3] 行业背景 - 美国国家气象局拥有世界最密集雷达网络和超级计算能力 擅长飓风预报 [2] - 日本气象厅运营全球领先的地震和海啸预警系统 [2] - 欧盟哥白尼计划利用哨兵卫星进行高分辨率全球环境监测 [2] - 西方解决方案主要依赖本地超级计算机 优先服务本国特定灾害类型 [2]
首届气象经济博览会合肥启幕,三大亮点赋能“气象+”产业
新京报· 2025-07-18 14:12
气象经济博览会概况 - 国内首个以"气象经济"为核心的国家级博览会在合肥开幕 标志着气象作为基础性、战略性生产要素与经济融合创新的重要性 [1] - 博览会系统性呈现气象经济全貌 构建"大气象赋能大经济"认知体系 涵盖政策理念、产业应用、科技成果和市场化场景 [3] - 展会突出"气象+"新业态 成为传统产业"倍增器"和新领域"新引擎" 覆盖新能源、AI、低空经济等20多个行业 [1][4] 博览会三大核心亮点 - 气象科技全产业链首秀 集结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场景落地等环节 展示数十项创新技术 含多个全球/国内首发项目 [3] - 首创一站式交易平台 整合产业链、资本链与创新链 通过投融资引入、产业对接实现精准链接 拓宽"气象+"产业边界 [3] - 设立高校科技交流专区 联合多所科研院所搭建转化桥梁 引入投融资机构支持前沿项目 推动技术资本高效融合 [4][5] 产业协同与活动安排 - 形成"气象+"共荣格局 深度嵌入交通旅游、健康农业、金融保险等行业 打造行业发展风向标 [4] - 配套20余场专题研讨 覆盖人工影响天气、商业航天气象等热门方向 邀请行业领军人物开展技术交流 [5] - 同步进行产品路演、企业走访等活动 构建全链条实效性交流平台 加速气象经济规模化发展 [5]
聚焦量子信息、气象赋能、复杂系统 中国科协年会举办三场专题论坛
中国新闻网· 2025-07-12 09:51
量子信息技术与应用专题论坛 - 论坛主题为促进量子信息技术学术交流与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量子新质生产力 [2] - 专家探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的前沿趋势与产业化路径 [2] - 超导量子计算、离子阱量子计算、中性原子量子计算的架构及技术路线优劣被系统阐述 [2] - 量子通信的基本原理、形式及在感知窃听方面的应用现状与前景被介绍 [2] - 宇宙射线相关误差在超导量子比特阵列中的直接证据被重点分析,未来可能成为显性挑战 [2] -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最新进展及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如量子密钥随机数产生)被展示 [2] - 中国电子学会将持续搭建量子科技领域顶尖科学家与产业界的交流平台 [2] 气象赋能交通强国专题论坛 - 论坛聚焦低碳与交通、高影响天气与交通、低空经济气象保障等议题 [5] - 探讨交通气象精密观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的创新发展路径 [5] - 推动气象与交通深度融合及低空经济气象保障能力建设 [5] - 专家呼吁打破行业壁垒,加强合作以应对高影响天气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5] - 联合开展技术创新和行业融合应用,推进气象科技与交通科技协同发展 [5] 复杂系统自学习'逆最优'理论与方法专题论坛 - 论坛围绕复杂系统最优运行建模等非共识议题展开 [7] - 专题报告涵盖智能增强预测控制、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协同控制与优化等方向 [7] - 生成式人工智能和科学智能(AI4S)在电力系统数智化中的应用被讨论 [7] - 圆桌论坛探讨大模型推理技术赋能智能控制、闭环式感知决策控制实践等热点议题 [7] - 具身智能逆最优理论在机器人系统控制中的实践与挑战被分析 [7] - 人工智能驱动智能交通系统优化与管理的研究进展被分享 [7]
会员动态 | 象辑科技、云深处科技完成新一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7-10 09:18
象辑科技 - 公司成功完成D轮融资 由蓝图创投投资 融资将用于新能源与农业领域的战略深耕 [1] - 公司成立于2014年 专注于气象数据的深度挖掘与精准预报技术研发 致力于将气象数据转化为驱动各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2] 云深处科技 - 公司完成近5亿元人民币新一轮融资 由达晨财智 国新基金等联合领投 多家机构跟投 老股东继续加持 [3][4] - 融资资金将用于技术与产品研发 场景应用与拓展 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 巩固在四足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 加快人形机器人 轮足机器人等新产品的商业化落地 [4] - 公司专注于人形机器人 四足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 精益生产 全球销售与专业服务 在电力巡检 应急救援等B端应用领域已成为行业第一 [5] - 公司致力于拓展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与应用边界 提升行业智能化水平 已成长为"杭州六小龙"之一 是"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新锐力量 [5]
西藏民航高高原复杂气象预警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举行揭牌仪式
中国民航网· 2025-06-11 03:45
联合实验室成立背景 - 由民航西藏区局、民航气象中心、浪潮智慧科技、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北航国际创新研究院共同组建的高高原复杂气象预警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在拉萨揭牌[1] - 标志着西藏民航在科技创新领域迈出关键一步,开启科技赋能高高原航空安全新篇章[1] 实验室技术目标与规划 - 聚焦高高原风场精细探测、危险天气秒级预警等关键技术,计划3年内产出7项专利和5项应用软件[2] - 建设高高原气象预警云平台,实现跨单位科研协同与成果共享[2] - 2026年底前实现激光雷达测风系统、低空风切变预警系统在拉萨、林芝等枢纽机场落地应用[2] 资源整合与参与方分工 - 民航气象中心负责行业科研顶层设计,浪潮集团投入千万级算力设备与AI算法[2] - 中科院上光所提供激光雷达核心技术及风场研究经验,北航国际创新研究院推动成果国际化[2] - 民航西藏区局提供高高原机场测试场景,形成"政产学研用"全链条创新模式[2] 战略定位与预期成果 - 目标建成国家级高高原民航重点实验室,打造全球高高原气象预警技术的中国标杆[3] - 通过技术创新闭环生态突破西藏本地资源瓶颈,推动中国在该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2] - 联合申报国家级/行业级科技项目,同时培育本土化高高原科技人才队伍[2][3]
航天新气象产品亮相南京
新华财经· 2025-05-29 12:01
智能气象观测板块 - 展示两款新型智能气象观测装备:下一代国家级基准气候观测站及微小型X波段天气雷达 [1] - 下一代国家级基准气候观测站采用全系列智能测量仪、智能视频监控、互动大屏等新技术,已在安徽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河南新乡原阳县中原农谷部署应用 [1] - 微小型X波段天气雷达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在山区部署,可与现有天气雷达网形成协同观测,提升暴雨、强对流等灾害天气监测能力 [1] 低空经济板块 - 以沙盘形式展出低空气象监测网解决方案,覆盖起降场、航路、无人机测试场、通航机场四类场景 [2] - 低空气象探测一体机集成自动气象站、垂直激光测风雷达、激光云高仪等装备,部署在无人机起降点,实时监测气温、风速、风向等要素 [2] - 低空气象站可对起降场风温湿压、降水量、能见度、大气电场等要素实时监测,并对强风、低温、低能见度、雷电等灾害性天气预警 [2] 行业观测板块 - 为公路、铁路、农业、电网、风能、光伏等天气高敏行业提供气象监测服务解决方案 [3] - 在山区高速部署交通气象站监测能见度,帮助管控大雾影响 [3] - 在铁路沿线部署气象站和轨道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大风、强降水及轨道温度变化 [3] 校园气象科普板块 - 展出"数字气象科普教育解决方案",通过校园气象站实物展示传感器工作原理 [3] - 提供趣味教育材料,覆盖气象观测、跨学科课程、数字化教学实验装备、气象研学等场景 [3] - 已联合气象部门在北京、上海、无锡等地服务30余所学校,覆盖学生2000余人 [3]
南京盘城街道:招商引资再发力,筑巢引凤有“良方”
新华日报· 2025-05-20 22:30
经济发展战略 - 盘城街道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为引擎,推动一二三产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综合型街道 [1] - 依托南京北站枢纽建设,区位优势显著,正迎来提挡换速的关键时刻 [1] - 提出"15分钟商务圈"和"百亿级流量入口"两张新名片,强化交通与商业价值 [3] 产业投资与建设 - 扬子盘城工业园投入2.6亿元基建投资,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即将竣工 [2] - 智创空间入驻率超70%,技术型企业近20家,形成气象科技、精钢贸易等特色产业集群 [2] - 现代都市产业园占地1000亩,10%定向用于街道商会企业及回归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2] 招商与企业合作 - 新增南京百纳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会员企业,拓展招商"朋友圈" [3] - 商会与南信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江北新区税务局税源二科党支部签署党建共建协议 [4] - 强调"创新""服务""共赢"理念,政企互动频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4] 交通与商业潜力 - 南京北站预计2027年建成,日均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周边商业载体价值潜力巨大 [3] - 通过地铁4号线西延、江北快速路改造,实现15分钟直达市中心,1小时通达沪杭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