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壁垒

搜索文档
印度,硬刚特朗普!
中国基金报· 2025-08-02 16:45
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 - 印度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将继续履行与俄罗斯的长期石油采购合同,不会因特朗普的威胁而停止进口 [2][3] - 印度外交部强调能源采购决策基于市场选择和全球形势,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稳定且经过时间考验" [3] - 俄罗斯是印度最大石油供应国,占其整体供应量的35%,2025年上半年仍将保持这一地位 [3][4] - 印度2023年1-6月日均进口175万桶俄罗斯原油,同比增长1% [4] 美国对印度加征关税 - 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商品征收25%关税,引发印度商界和政策制定者的震惊与焦虑 [5][6] - 关税政策于7月30日生效,印度成为特朗普贸易攻势的多个目标国家之一 [6] - 相比印度25%的税率,孟加拉国和越南为20%,印尼和巴基斯坦为19%,这加剧了印度的不满情绪 [7] 美印贸易关系紧张 - 特朗普批评印度设置"最苛刻、最令人厌恶的"贸易壁垒,并威胁因购买俄罗斯能源施加额外惩罚 [6] - 印度社交媒体出现抗议特朗普言论的声音,同时批评莫迪政府未作出公开回应 [6] - 美国在同一天与巴基斯坦达成协议,进一步恶化了印度的情绪 [7]
印度,硬刚特朗普!
中国基金报· 2025-08-02 16:06
印度继续从俄罗斯购买石油 - 印度政府表示将继续从俄罗斯购买石油 尽管面临美国威胁实施惩罚措施 [3][4] - 印度与俄罗斯有长期石油合同 无法一夜之间停止采购 [5] - 印度外交部强调能源采购基于市场选择 与俄罗斯是"稳定且经过时间考验的伙伴关系" [5] - 俄罗斯是印度最大石油供应国 占整体供应量约35% [5] - 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仍将保持印度最大石油供应国地位 [5] - 印度1-6月平均每天进口约175万桶俄罗斯原油 同比增长1% [6] 美国对印度贸易政策 - 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商品征收25%关税 引发印度商界和政策制定者震惊 [7][8] - 特朗普批评印度贸易壁垒"最苛刻" 并威胁因购买俄罗斯能源施加额外惩罚 [8] - 印度对特朗普"经济已死"言论及25%关税感到震惊 [7][8] - 印度相比其他国家的关税处于劣势 孟加拉国20% 越南20% 印尼和巴基斯坦各19% [9] - 印度人预期关税应在15%-20%区间 对实际25%税率不满 [9]
6.5亿英镑补贴遭“定向排除”!中国车企英国扩张遇“暗礁”
国际金融报· 2025-08-01 13:31
英国电动汽车补贴政策 - 英国政府推出价值6.5亿英镑的电动汽车补贴计划,为售价不超过3.7万英镑的零排放车型提供最高3750英镑即时折扣 [1] - 补贴资金池有效期至2028至2029财年,覆盖车型包括雷诺5、达契亚Spring等欧洲品牌 [1] - 中国品牌中仅比亚迪海豚冲浪版(18650英镑)符合价格要求,但因电池生产地碳排放较高,可能仅获二级补贴 [1] - 符合条件的汽车必须是零排放车辆,售价低于3.7万英镑,且电池保修期为8年或10万英里(保证70%的容量保持率) [1] - 决定车辆能否获得一级3750英镑或二级1500英镑补贴的关键因素是一项环境评分 [1] - 英国交通部长莉莲·格林伍德表示不认为在中国组装的任何汽车有资格获得该计划 [1] - 中国驻英大使馆已公开质疑该政策的"歧视性",指出其通过供应链标准变相限制中国产品 [1] 中国车企反应 - 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批评英国最新出台的电动汽车补贴政策长远来看将损害英国市场 [2] - 李柯表示这一政策不会影响比亚迪在英国的销量,并承诺比亚迪将在英国开设约280家门店,到明年创造5000多个就业岗位 [2] - 零跑、长城汽车、上汽名爵等选择降价应对 [2] - 自去年以来欧盟和北美相继对中国汽车在关税层面发难 [2] - 比亚迪等资金充裕的车企仍通过快速的渠道扩张,保持住在欧洲销量的持续增长 [2] - 大多数刚开始建立出海渠道的中国车企转而在东南亚、南美等市场寻求更高利润 [2] - 英国成为中国车企的新目标市场,因其未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 [2] - 名爵、比亚迪、零跑和奇瑞旗下的捷途、欧萌达等品牌正在以"现象级"的增长速度迅速崛起 [2] - 2024年中国车企在英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超40% [2] 中国车企在英国市场的表现 - 比亚迪今年6月在英国市场创下4583辆的销量纪录,同比激增557.5%,成为增速最快的汽车品牌 [3] - 名爵凭借成熟的品牌认知度稳居中国品牌销量榜首 [3] - 2024年英国电车市场全年电动车注册量达38.197万辆,同比增长21.4%,市场份额提升至19.6% [3] - 英国首次超越德国,成为欧洲最大纯电动车市场 [3] 中国车企进入英国市场 - 开沃、欧萌达和小鹏汽车等众多中国汽车已加入比亚迪的行列,逐步进入英国市场 [4] - 埃安、蔚来、萤火虫、腾势、极氪等品牌也都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登陆英国市场销售 [5] 贸易壁垒 - 英国新推出的带有"歧视性"的电动车补贴政策成为中国品牌出海路上又一个现实的贸易壁垒 [6]
主要指标表现良好,展现经济强大韧性,IMF大幅提高中国增长预期
环球时报· 2025-07-30 22:59
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 - IMF将中国2025年经济增长率预测大幅上调0.8个百分点至4.8% [1] - 中国2026年经济增长率预期上调0.2个百分点至4.2% [2] - 上调反映上半年中国经济动能强于预期且中美实际关税税率低于预期 [1] 中国经济表现及驱动因素 - 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超出市场预期 [2] - 出口强劲增长抵消对美出口下降 消费市场受财政措施支持 [2]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278.7亿元人民币 电子商务服务业外资增长127.1% [8] 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展望 - 摩根士丹利将2025年中国GDP增长预测上调0.3个百分点 [7] - 高盛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0.6个百分点幅度最大 [7] - 十多家外资金融机构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测 [1] 外资流入与投资动态 - 上半年中国跨境资金净流入1273亿美元 二季度净流入环比增长46% [7] - 1-5月股权性质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6% [7] - 来华证券投资净流入约330亿美元逆转去年下半年净流出态势 [7] 全球贸易环境变化 - 欧洲企业与潜在中国供应商合作需求增长5% 对美国需求下降24% [10] - 亚投行发行20亿元熊猫债获3.2倍超额认购 境外投资者占比近六成 [8] - 除美国以外的全球贸易环境正在形成 [11] 行业合作与创新生态 - 中国药企与跨国药企授权合作占全球交易总数18%交易额32% [11] - 阿斯利康与5家中国药企达成至少136亿美元授权交易 [11] - 上海外资研发中心累计突破600家 [8] 全球经济展望 - IMF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上调0.2个百分点至3.0% [9] - 新兴市场发展中经济体2025年经济增速上调0.4个百分点至4.1% [9] - 发达经济体2025年经济增速预测上调0.1个百分点至1.5% [9]
美国贸易代表施压印度:还得聊聊 印度保护市场的政策得变
观察者网· 2025-07-29 23:39
"我们持续与印度方面保持沟通,始终与他们进行非常建设性的讨论,"格里尔称,"印度方面表达了开 放部分市场的强烈兴趣,我们当然愿意继续与他们对话。但我认为我们需要与印度朋友进行更多谈判, 以了解他们在这方面有多少雄心。" 格里尔表示,美国需要进一步谈判以评估印度政府在达成贸易协议方面的意愿。他此前曾暗示与美印协 议可能即将来临,但强调,印度需要转变贸易政策,降低贸易壁垒。 他指出:"需要了解的是,印度的贸易政策长期以来以强烈保护国内市场为基础,这是他们的做事方 式。而(特朗普)总统希望达成大幅开放其他市场的协议,开放全部或几乎全部市场。" 格里尔接受电视节目采访 视频截图 据悉,美国谈判团队将于8月访问印度,进行下一轮拟议双边贸易协议谈判。今年4月2日,特朗普宣布 实施所谓"对等关税",对印度关税高达26%,随后暂停90天至7月9日,后延至8月1日。 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16日曾表示,美印可能"很快"达成贸易协定。几天前,印度商工部长皮尤 什·戈亚尔表示,他对达成协议持乐观态度。戈亚尔还坚称美印关系没有障碍,并表示未在谈判中提及 包括H-1B技术工人签证在内的移民规则。 8月1日最后期限逼近,作为最早与美 ...
【环球财经】IMF上调全球增长预期 呼吁减少贸易壁垒
新华社· 2025-07-29 13:41
世界经济展望 - IMF小幅上调2025年和2026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至3%和3.1% 较4月预测值分别上调0.2和0.1个百分点 [1] - 上调预期主因包括美国进口商因关税威胁提前囤货导致经济活动扭曲 [1] -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明两年增速上调至4.1%和4% 发达经济体增速上调至1.5%和1.6% [1] 经济风险因素 -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紧张及财政脆弱性构成主要下行风险 [1] - IMF呼吁通过构建透明贸易框架减少不确定性 强调减少贸易投资壁垒的必要性 [1] 政策建议 - 各经济体需务实合作以应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稳定的威胁 [1]
申铉松:全球经济动荡时期的稳定力量
36氪· 2025-07-29 12:10
全球经济结构性挑战 - 全球经济面临贸易碎片化加剧 生产率增长放缓拖累经济活力 人口老龄化和移民减少抑制经济活力[3] - 全球关税水平预计升至数十年来罕见高度 对全球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造成严重影响[1] - 贸易中断可能重塑经济格局 长期维持全球繁荣的关系正在破裂[1] 通胀与公共财政压力 - 疫情后物价水平意外上涨 家庭和企业对通胀敏感度显著提高 食品杂货或能源账单上涨可能引发通胀心理创伤[3] - 多国公共债务水平飙升至二战后最高水平 偿债成本堪比教育或国防支出 使经济体易受冲击[3] - 可持续公共财政需减少巨额赤字 重建财政缓冲地带以应对未来经济冲击[4] 金融体系结构性转变 - 全球金融体系发生深刻结构性转变 政府债券市场和资产管理公司成为核心 主权债券市场随扩张性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张[4] - 非银行机构崛起加强跨境金融联系 投资基金不断吸纳主权债券流动 金融活动转移至缺乏监管领域[4] - 结构变化加剧金融体系相互关联 使金融冲击更易在国际范围传导[4] 政策制定与监管应对 - 监管机构需采取统筹措施 银行需全面采纳巴塞尔协议III标准 非银行机构需同等严格监管标准[5] - 以增长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对提升经济体潜力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包括对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公共投资[3] - 消除贸易壁垒有助于抵消持续贸易冲突造成的损失 改革区域贸易安排或达成新安排变得更加紧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