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类脑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从 “碎片化” 到 “全链条”:上海发布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08:13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上海金融监管局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出台《关于推动上海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构建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相匹配的科技保险体系 [1] - 政策首次系统性提出打造保险产业与未来产业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 [1][2] 保障体系与产品创新 - 强化科技保险对重大科研任务、产业集群突破和未来产业培育的支持,研究推出面向中小企业的标准产品以降低风险成本 [2] - 引入"沪科积分"探索精准定价,推动人工智能在保险垂直领域应用,创新以"链主"企业为牵引的产业链保险模式 [2] - 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大飞机等产业定制系统性保障方案,一季度科技保险风险保障达2572亿元(同比+16%) [3] 未来产业与前沿科技布局 - 聚焦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提供研发至产业化各环节的定制化服务 [3] - 上海科技保险起步于2010年科技履约贷模式,临港新片区持续推进创新引领区建设 [3] 能力建设与生态协同 - 鼓励大型保险机构在专项考核、专属产品、专业人才等方面加快建设,研究适配科技保险的监管方法 [2] - 推动"保险+服务+技术"生态闭环,建立专家库与数据共享机制,开展技术成熟度评价等标准化建设 [4] 国际化与制度创新 - 依托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整合全球资源,为出海企业提供跨境风险防御能力 [5] - 试点特殊风险转移工具吸引社会资本,探索保贷投联动模式,科技保险纳入科技创新券支持范围 [5]
关于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类脑智能”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机器人圈· 2025-06-13 09:42
2025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大会 - 大会接受商务合作,提供高曝光展示机会,涵盖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领域[1] - 同期举办顶流期刊征文活动,投稿文章年底可见刊[1] 类脑智能项目申报指南 专题一:类脑智能产品研发 方向1:类脑融合视觉传感器 - 研发目标:面向XR等智能终端的高帧率(≥1000帧)、超低功耗(≤50mW)、低延时(≤5ms)视觉感知芯片,数据量降低10倍[2] - 技术指标:分辨率达VGA标准,需完成10万片销售目标[3] - 执行期限:2025年8月-2027年7月[4] - 资助额度:最高1000万元,分三阶段按30%/40%/30%比例拨付[5] 方向2:仿生视觉可重构芯片组件 - 研发目标:实现200ms场景三维构建,注视点选择延时<0.5s,误差≤5mm,系统功耗≤20W[8] - 商业化要求:完成500套销售,面向低空无人机、人形机器人场景[9] - 资助模式:与方向1相同的1000万元上限及拨付比例[11] 专题二: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 - 建设目标:构建3套类脑数据集,开源5000小时数据,服务10家企业[13] - 商业化指标:平台服务收入不低于100万元[13] - 资助额度:最高750万元,需区级1:1配套资金[15][16] 专题三:颠覆性技术研究 方向1:类脑智能新原理 - 定额资助100万元/项,限3个项目[19] 方向2:通用类脑计算架构 - 开发百亿参数级类脑大模型框架,最高资助300万元/项[21][22] 方向3:新原理类脑器件 - 研究忆阻器等神经突触器件,最高资助300万元/项[24][25] 申报管理要求 - 申报主体限上海本地企业/机构[7][12][17][20][23][26] - 采用线上申报系统,2025年6月20日-7月9日开放填报[33][35] - 评审采用见面会形式,公示后接受公众异议[36][37] - 实施里程碑管理,定期评估项目进展[38]
《环球时报》专访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类脑智能领域是一片蓝海”
环球网资讯· 2025-06-10 23:05
类脑智能技术发展现状 - 全球首台100亿神经元类脑算力规模的类脑融合超算系统已发布 相当于人脑1/9规模 [3] - 类脑智能技术通过借鉴大脑结构原理开发智能系统 具备感知理解学习和决策能力 [3] - 中国在类脑智能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3] 类脑智能与其他技术区别 - 类脑智能与人工智能脑仿生存在显著差异 理论基础和技术框架不同 [3] - 类脑智能被视为下一代人工智能 但拥有独特发展领域和应用场景 [5] - 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全球领先 而类脑智能开辟了新赛道 [3][5] 技术驱动因素 - 基因测序大规模电极记录核磁共振等技术进步推动大脑研究深入 [4] - 脑科学交叉研究为类脑智能提供新理论出口 当前技术基本自主开发 [4] - 学科交叉和产学研结合政策为研发提供支持 人才培养能力增强 [5] 应用领域拓展 - 脑机接口技术已实现医学突破 帮助残障人士恢复功能并改善健康 [5] - 类脑计算将提升通信信息传输效率 推动网络智能化革新 [5] - 未来类脑计算机可能普及至家庭和办公场景 提供便捷智能服务 [5] 产业发展前景 - 类脑智能将带动医学通信物联网互联网等服务网产业升级 [6] - 中国庞大人口基数和多样化应用场景为技术发展提供社会基础 [6] - 技术发展强调自主知识产权 同时保持国际合作和市场开放 [6]
城市24小时 | 省委书记挂帅,海洋经济第一省又出招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6 14:08
广东省海洋强省建设 - 广东成立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由省委书记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自然资源厅,出台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意见及三年行动方案,每年印发年度工作要点 [1] -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达2.002万亿元,连续30年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0%,占地区生产总值14.3%,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贡献率27% [2] - 广东海洋经济三产占比65.6%,高出全国6个百分点,资源开发型产业和制造业占比偏低 [3] - 《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将于7月1日施行,提出引导电子信息企业向海洋领域拓展,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应用 [4] 中国海洋经济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较GDP高0.9个百分点 [2] - 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期,资源开发向深远海拓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涌现 [3] 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 - 商务部等5部门确定第一批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38个,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试点侧重"一店一策"场景化改造、供应链提升、数字化赋能等方向 [5][6] 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 国家数据局将在北京、浙江、安徽等地部署建设10个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支持培育经营主体、繁荣数据市场 [7] 香港稳定币监管 -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生效,建立发牌制度规范稳定币活动 [8]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 -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推动产业链整合和技术攻关 [9] - 北京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数突破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均占全国50% [12] 轨道交通 - 苏皖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负责宁马线、宁滁线等跨省市域轨道交通运营 [10] 文旅产业 - 太仓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二期开工,总投资50亿元,2029年运营后将成为全球最大冰雪主题旅游度假区 [11] 中国与南亚贸易 - 2024年中国和南亚国家贸易额近2000亿美元,十年翻番,年均增长6.3% [14] 镇域经济 - 2025年镇域经济500强中,广东102镇上榜,占总数20.4%,其中40镇入围全国百强 [15][18] - 全国500强镇中,GDP超500亿元的建制镇20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18个 [18]
从“国产轮胎TOP1”中策橡胶上市看杭州制造业发展
杭州日报· 2025-06-06 02:19
上市概况 - 中策橡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价46.50元/股,发行数量8744.8560万股,募资总额约40.66亿元 [2] - 开盘报57.00元,收盘报49.68元,总市值434.44亿元 [2] - 为2024年截至目前A股市场最大规模IPO项目 [2]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杭州海潮橡胶厂,经过67年发展成为国内最大、全球前十的轮胎生产企业 [3]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88.89亿元、3525.23亿元、3925.4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25亿元、26.38亿元、37.87亿元 [3] - 拥有"朝阳""威狮""全诺"等知名品牌,产品覆盖全国并远销海外,为一汽解放、北汽福田等整车厂商提供配套产品 [3] 研发与技术 - 招股说明书中"研发"一词出现161次,研发费用率稳定在4%左右 [7] - 截至2024年底拥有境内专利1362项、境外专利25项,境内商标492项、境外商标557项 [7] - 在欧洲、北美设立研发中心,泰国工厂和印尼基地已建成,与德国大众、美国福特等全球车企达成合作 [7] 募资用途 - IPO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新建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绿色5G数字工厂、年产250万套全钢子午线载重轮胎生产线等项目 [6] - 杭州钱塘区的"未来工厂"实现人力成本下降70%、生产效率提升300%,产品不良率从1%降至0.01% [6] 行业与城市发展 - 杭州国资战略入股及产业政策支持助力公司突破发展瓶颈 [4] - 杭州2019年提出"新制造业计划",2022年启动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2023年发布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 [9] - 杭州或迎来IPO爆发期,派格生物、思看科技等企业相继上市 [8] 资本运作 - 实际控制人仇建平通过"产业协同+战略并购"模式打造千亿元产业版图 [8] - 2019年以57.98亿元入主中策橡胶,旗下已推动巨星科技、杭叉集团等企业上市 [8]
2025年大模型一体机服务商研究报告
亿欧· 2025-06-05 06: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中国大模型产业落地提速,党政及国央企率先落地大模型应用试点;大模型应用落地挑战催生一体机需求爆发,开启千亿级市场;大模型一体机未来将围绕轻量化部署、高度集成化持续突破,并与新兴技术结合 [6][7][2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中国大模型产业落地提速 - 政策与技术推动中国大模型产业加速发展:政策逐渐向行业应用倾斜,多部委发布政策引导AI大模型向更多行业场景赋能,且从国家层面推动向地方层面进一步落实;2025年中国大模型密集亮相,DeepSeek性能比肩OpenAI o3,其在算法优化、成本控制和开源模式上实现创新突破 [9][10][11] - 党政及国央企率先落地大模型应用试点:党政及央企率先带动DeepSeek落地试点应用,通信、金融、能源、建筑等行业央国企加速推进DeepSeek+行业应用落地,党政机关及央国企用户偏好私有化部署 [25] 大模型应用落地挑战催生一体机需求爆发 - 大模型应用落地面临挑战,大模型一体机可有效解决:大模型落地面临软件栈部署复杂、算力性能需求高、智能应用开发技术门槛较高、数据隐私与安全风险突出等挑战,大模型一体机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已在政务、教育/科研、医疗、金融、泛工业等领域初步落地 [30][33] - 中国大模型一体机需求爆发,开启千亿级市场:中国大模型一体机需求上升,央国企及党政机关是重要客户,市场核心供应商涵盖服务器、云计算、垂直领域厂商及芯片生态伙伴,预计市场空间将持续增长 [36][39] - 中国大模型一体机厂商优秀案例分析:阿里云百炼专属版AI Stack一体机可快速构建AI服务能力,支持模型训练与推理一体化;浪潮信息元脑企智DeepSeek一体机实现真正的“开箱即用”,能将企业私有数据与DeepSeek大模型深度融合 [44][51] 大模型一体机未来趋势展望 - 大模型一体机未来将围绕轻量化部署、高度集成化持续突破,技术上通过模型压缩与动态推理优化实现低能耗实时推理,交付形式向全栈智能跨越式升级,优势在于模型适配与生态兼容完善、安全便捷化部署融合发展 [57][59] - 大模型一体机未来还会与新兴技术结合,如量子计算可加速大规模数据处理、提高模型训练效率,类脑智能可增强模型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具身智能可实现更高级的人机协作与自动化生产 [57][63][64]
千名青年专家汇聚珠海横琴 探讨人工智能多样化发展路径
中国青年报· 2025-05-23 06:15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 - 2025 CCF青年精英大会在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召开,汇聚1000多名计算机领域青年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探讨人工智能多样化发展路径[1] - 大会主席金海教授指出DeepSeek等技术突破开启中国AI新篇章,强调需要底层突破、原始创新及科研生态迭代升级以实现AI赋能新质生产力[1] - 大会包含7个特邀报告、5个思想秀报告、2场论坛及22场专题论坛,主题为"智辟新径",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1] 技术突破与创新方向 - 清华大学崔鹏副教授提出"智辟新径"三层含义:AI赛道从全面落后到局部持平("智")、需引领性创新("智辟")、探索大模型成熟后的新前沿方向("新径")[2] - 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聚焦脑科学与类脑智能,设立三大研究中心,拥有全球首台百亿神经元类脑超算系统[2] - 张旭院士强调类脑智能是未来产业方向,模拟生物脑的并行性、存算一体等特性,需多学科交叉推动高端制造与数字经济升级[2][3] 区域政策与产业支持 - 横琴粤澳合作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前沿阵地,已全面落地重大政策,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与高端制造产业[2] - 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建设新一代类脑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整合脑科学与信息技术[2] 前沿技术应用 - 北京大学叶乐教授团队开发三维存算一体AI芯片,解决摩尔定律失效、算力需求激增及散热问题,远期目标应用于具身智能(AI机器人)领域[6]
吉林大学钱志辉教授:《源自人体的启示:仿生拉压体机器人原理与技术》
机器人圈· 2025-05-21 09:40
论坛概况 - 2025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控制论坛在杭州举行,聚焦仿生机器人和智能控制两大领域,吸引近400人参会,1万余人次线上观看 [2] - 吉林大学钱志辉教授作《源自人体的启示:仿生拉压体机器人原理与技术》主题报告 [2] 人形机器人现状 - 人形机器人因"人机共融"需求受关注,但技术处于"展示优先"阶段,存在人机接触安全性差、手臂操控弱、运动能耗高等问题 [4] - 人形机器人行走能耗COT值显著高于人类:波士顿动力Atlas为5,本田Asimo为1.6,人类仅0.05 [5] 机器人技术瓶颈分析 - 材料组成:机器人部件多为刚性材料,而人体骨骼仅占体重11%,其余为柔性材料 [6] - 关节结构:机器人关节需承受多类型载荷,生物关节主要承受简单拉压载荷 [6] - 动力系统:机器人驱动传动分离效率低,生物骨骼肌为驱动传动一体化柔性系统 [6] 仿生拉压体技术突破 - 提出仿生拉压体(Layagrity)原理,结合受压硬质构件和受拉柔质构件 [7] - 仿生拉压体机器人实现2.0-4.5 km/h稳定行走,COT值0.069-0.107,仅为传统机器人1.38-2.14倍 [11] - 膝关节设计实现自稳定,足踝系统实现变轴踝关节和变刚度足弓 [10] 灵巧手技术进展 - 仿生手研发占整机工作量50%以上,面临刚性手与软体手的技术矛盾 [11] - 采用三维动态X光成像系统捕获人手生物力学特征,精度达0.1mm平移和0.3°旋转 [14] - 仿生灵巧手成功复现人手关键运动特征,解决多自由度协同等技术瓶颈 [14] 机械臂创新 - 传统机械臂在非结构化环境表现不佳,运动灵巧性、环境柔顺性和驱动能效比存在缺陷 [15] - 研发磁吸电驱系统,实现类肌肉的力-速度-位置三参数解耦控制 [16] - 仿生机械臂自重6公斤可承载4公斤,支持乒乓球对打等高实时性任务 [19] 智能控制系统 - 集成视觉-触觉-本体感觉多模态大模型,构建具备场景认知能力的"数字小脑" [19] - 采用多模态增强训练(MAT)学习范式,模拟人类大脑决策-小脑执行机制 [19]
岩山科技(002195) - 2025年5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5 10:18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型为业绩说明会,时间是2025年5月15日15:00 - 16:30,地点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形式为网络文字互动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叶可、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于冰等多位公司高层 [2] 公司业务相关问题回复 股权激励计划 - 截至目前,公司无新的股权激励计划,后续若推出将依法依规履行决策程序并披露 [2] 海外业务 - 公司以“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公司”为愿景,关注海外市场机会,但目前业务主要在境内,2024年境外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仅2.03%,外部环境对经营无重大影响 [2][3] 降本增效 - 公司将持续进行资源整合优化,加大研发投入同时优化费用管控,聚焦核心项目,采取降本增效、开源节流方式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 [4] 2025年业绩增长点 - **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稳步发展现有业务、加强产品技术升级,2345.com持续创新,探索AI工具、产品出海等新方向 [5] - **人工智能板块** - **智能驾驶领域**:Nullmax纽劢科技开发完善多模态端到端智驾方案,加强视觉算法和深度学习技术优势,向全自动驾驶演进,探索在物流、机器人等行业应用场景,拓展海外市场 [5] - **脑机接口及类脑智能领域**:岩思类脑研究院开展大脑内部状态解析与调控、脑电大模型研究,推进大脑内在状态调控及非器质性脑疾病等方面商业化落地 [5] - **AIGC领域**:岩芯数智围绕“Yan架构”加强核心算法创新及迭代升级,构建全模态实时人机交互系统,推动设备升级,健全商业化落地链路,渗透设备端应用场景 [6] - **多元投资板块**:秉承价值投资理念,开展股权投资、金融产品投资等业务,控制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投资收益 [6]
中科院院士、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解锁类脑智能产业密码
上海证券报· 2025-05-09 19:25
类脑智能产业定位与前景 - 类脑智能属于下一代人工智能 是脑科学乃至生命科学的一部分 发展关键在于不断探索人类大脑的计算能力 [2][3] - 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在该领域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具备丰富的应用场景与完善的产业链而具有先发优势 [5] - 类脑智能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涵盖脑感知认知神经网络的生物学研究 从脑机接口 类脑智能算法模型 智能芯片 再到通用类脑计算机等环节 [2][4] 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 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成功构建全球首台100亿神经元类脑融合超算系统 相当于人脑九分之一规模 该系统由30台高密度类脑算力服务器和6个机柜组成 具有体积小能耗低的特点 [3] - 类脑智能在医疗领域已实现中文语句解码 音调解码 可通过意念传输编码展示内容 指挥人或机器人运动 在促眠方面能通过实时采集脑电波分析并编码出有利于睡眠的个性化波形 [5] - 受大脑散热机制启发研发的无源相变散热系统能将超算中心或数据中心电能消耗降低至少40% [4] 产业生态体系 - 类脑智能产业生态圈包含四个层面 专业研究机构处于核心层 基础设施行业企业包括类脑智能处理器 芯片 计算机 传感器企业等 产业链供应链涵盖硬件生产企业和软件开发企业 科技赋能企业包括智能服务网络 算力网 互联网等企业 [4] - 产业发展亟需补齐芯片制造 封测等产业链供应链短板 升级设备制造业 [7] 发展挑战与需求 - 类脑智能行业在算力 投资 人才培养等领域尚需补齐短板 软件开发面临将脑数据转化为算式模型并使其在芯片上运行的挑战 [7] - 算力层面虽然需求和功耗大 但通过新的计算系统和软件降低能耗已有很大进展 未来新计算系统和老计算产业改造都存在机遇 [7] - 管理人才短缺是产业发展痛点之一 需通过开设科普课程 举办讲座等方式加强人才培养 尤其要从科研院所和高校入手 同时应鼓励更多战略性投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