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AI

搜索文档
索辰科技(688507):系列报告(二):物理AI风起,赋能机器人及低空多维场景
信达证券· 2025-08-29 09:07
投资评级 - 报告对索辰科技(688507)给予"买入"评级,与上次评级一致 [3] 核心观点 - 索辰科技以五大核心技术引领物理AI发展,包括生成式建模仿真一体化、实时生成式物理AI计算引擎、智能实时真实物理环境感知、自动测控仿真验证模块、实时数据库+智能体协同,这些技术显著提升产品创新效率、降低实体试验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并增强装备可靠性 [5] - 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推出虚拟训练平台,解决机器人训练成本高昂(每千次动作调试耗数十万元)和场景覆盖不足(仅1%)的问题,算法迭代速度较传统方式提升万倍量级 [5][12] - 在低空飞行器领域,公司低空三维物理地图搭载自研物理AI引擎,可秒级生成厘米级分辨率风场及电磁场数据,计算性能较传统数值模拟提升数万倍,综合效率提高99.8%,实现无源精准感知与定位 [5][20] - 在新能源领域,物理AI风电平台通过双引擎(AI驱动气动外形优化算法与气象-设备耦合预测模型)赋能风电系统,覆盖气动布局迭代、流场感知预报、全工况强度载荷解析及风场协同效能升级,智能工坊平台实现全流程设计优化,提升工程研发效率 [5][26][27] - 公司股权激励目标锚定物理AI产品收入,2025-2027年累计收入触发值分别为2000/4000/7000万元,目标值分别为3000/5000/8000万元,体现业务发展决心 [5][6] - 基于国产替代空间及公司竞争力,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5.15/6.93/9.11亿元,同比增长36.1%/34.4%/31.4%,归母净利润1.08/1.38/1.66亿元,对应PE 84.1/65.7/54.8倍 [7][8] 行业与公司技术分析 - 物理AI技术通过生成式建模、实时计算引擎和虚实数据闭环,突破传统仿真局限,赋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及新能源等多维场景 [5][12][20] - 公司技术对比国际厂商如英伟达(Omniverse、Cosmos、Isaac),在特定领域(如低空物理环境感知、无源定位)具备差异化优势,且计算效率提升显著(如风场数据生成速率达秒级) [9][31][38][42] - 行业趋势显示物理AI与仿真融合加速,应用于工业、机器人及智慧城市(如英伟达智慧城市AI蓝图),公司技术布局与全球前沿方向一致 [31][34][38]
英伟达推出“Thor”,谁赚了?
钛媒体APP· 2025-08-29 07:57
产品发布与定位 - 英伟达于2025年8月25日正式推出专为物理AI和人形机器人设计的计算平台Jetson Thor 包含开发者套件Jetson AGX Thor和量产模组Jetson T5000 [1] - Jetson Thor基于Blackwell架构 是一个包含芯片、开发套件和软件栈的完整计算平台 定位为机器人开发的"大脑" [1] - 该平台与DGX训练系统、Omniverse仿真平台共同构成开发闭环 大幅降低开发成本、周期与风险 [2] 性能参数与技术创新 - Jetson Thor的AI算力达到2070 TFLOPS 是前代产品Orin系列的7.5倍 相比十年前产品提升7000倍性能 [2] - 能效提升3.5倍 内存配置为128GB LPDDR5X 带宽273GB/s 支持100Gbit/s以太网 [2] - Blackwell架构使机器人能在边缘端实时运行多模态大模型(如LLM、VLM) 满足具身智能的算力需求 [8] 市场策略与定价 - Jetson Thor套件起售价3499美元(约合人民币2.51万元) 8月25日起全球销售 DRIVE Thor平台9月开始发货 [4] - 公司同时瞄准机器人计算平台Jetson Thor与自动驾驶计算平台DRIVE Thor两大市场 [4] - 价格策略保持高端市场定位 确保生态系统厂商获得足够回报 [4] 生态系统建设 - Jetson平台已吸引超过200万名开发者 拥有150多个硬件系统、软件和传感器合作伙伴 [5] - 提供"三计算机"工作流:DGX训练模型、Omniverse仿真测试、Thor实体部署 降低试错成本和开发周期 [15] - 海外合作伙伴包括Boston Dynamics、Agility Robotics、Amazon Robotics、Medtronic和Meta [15] 行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 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产业链融资88起 同比增长近80% 产业爆发推动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 [7] - 高通、华为、地平线等竞争者通过全栈解决方案、ASIC芯片或高性价比方案应对竞争 [15][16] - 工业巡检、家用服务机器人等对算力要求不高的细分市场仍为其他芯片厂商提供空间 [16] 战略意义与行业变革 - 英伟达通过Thor平台抢占人形机器人产业标准定义权和生态制高点 [8] - 公司实现从AI计算向物理AI的延伸 将数据中心计算能力带到边缘设备 [12] - 汽车和机器人业务虽仅占英伟达总收入约1% 但年增长率达72% 预计2026财年第二季度增速加速至80% [12] 厂商合作与产业响应 - 国内首批合作厂商包括优必选、宇树科技、银河通用、智元机器人、傅利叶智能、豪恩汽电、联影医疗、万集科技 [15] - Thor平台可能拉平硬件性能差异 使竞争焦点转向算法创新、场景理解和商业化能力 [18] - 中国厂商面临技术依赖风险 需权衡竞争优势与供应链安全 [19]
索辰科技(688507):“天工+开物”双轮驱动业绩向好,收并购、合作事项持续良好推进
长城证券· 2025-08-29 03:10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预期未来6个月内股价相对行业指数涨幅介于5%~15%之间 [4][8][1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0.57亿元 同比增长10.82% 归母净利润亏损0.46亿元 亏损同比收窄 [1]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5.35亿元 7.58亿元 10.78亿元 对应增长率41.1% 41.7% 42.2% [1][8]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0.96亿元 1.24亿元 1.47亿元 对应增长率130.6% 30.2% 17.9% [1][8] - 毛利率持续提升 从2023年69.4%升至2027年预计84.9% [9] - ROE从2024年1.6%提升至2027年预计4.8% [1][9] 业务发展亮点 - 天工系列工程仿真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8.84% 带动整体毛利提升 [2] - 物理AI产品于2025年3月发布 截至报告期末已创造375.47万元收入 [2] - 持续进行技术迭代 提升算法求解能力 升级自主内核求解器 丰富物理模型算法库 [2] 战略布局与合作 - 拟收购力控科技 稳步推进并购重组事宜 加速民用市场布局 [3] - 2025年3月与科大讯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共同推动智能化领域全方位合作 [3] - 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围绕物理AI开展技术研发 标准制定 产业应用等深度合作 [3] - 2025年6月及7月分别与绍兴市越城区交通运输局和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 聚焦低空经济产业核心技术攻关 联合推进低空物理AI平台建设 [3]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102.10元 总市值90.98亿元 流通市值50.27亿元 [4] - 2025-2027年预测PE分别为95.2倍 73.1倍 62.0倍 [1][8] - 2025-2027年预测PB分别为3.1倍 3.0倍 2.9倍 [1][9]
英伟达(NVDA):FY26Q2财报点评:GB系列产品出货、量产积极,网络连接收入显著加速
国信证券· 2025-08-29 02:27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7] 财务表现 - FY26Q2收入467.43亿美元(同比+56%,环比+6%),高于450亿美元±2%指引 [1] - GAAP毛利率72.4%(同比-2.7个百分点,环比+11.9个百分点) [1] - 营业利润284亿美元(同比+53%),GAAP净利润264亿美元(同比+59%) [1] - 分业务收入:数据中心411亿美元(同比+56%,环比+5%)、游戏43亿美元(同比+49%,环比+14%)、专业可视化6.01亿美元(同比+32%,环比+18%)、汽车5.86亿美元(同比+69%,环比+3%) [1] - FY26Q3营收指引540亿美元±2%,环比增长超70亿美元 [1] - GAAP毛利率指引73.3%±0.5%,Non-GAAP毛利率指引73.5%±0.5%,目标年底毛利率回升至75%左右 [1] - GAAP营运费用指引59亿美元,Non-GAAP营运费用指引42亿美元 [1] 产品与技术进展 - GB300二季度启动量产,周产能1000个机架,推理性能10倍于H100 [2][11] - Rubin平台芯片进入制造阶段,计划2026年量产 [2][11] - 网络业务收入同比+98%、环比+46%,以太网业务年化收入超100亿美元,InfiniBand收入环比翻倍 [2][11] - Blackwell Ultra Q2创收数十亿美元,GB200 NVL 72用于大规模模型训练与推理 [11][13] - 游戏业务受益于Blackwell架构显卡,GeForce 5060显卡性能翻倍,GeForce Now游戏库增至4500款 [21] 市场前景与增长驱动 - 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投入预计6000亿美元(两年内翻倍),2030年前有望达3-4万亿美元 [2][11] - 增长驱动:推理型AI需求激增(计算需求较传统AI提升100-1000倍)、全球主权AI建设(欧洲计划投200亿欧元建20个AI工厂)、物理AI兴起(机器人/自动驾驶) [11][13] - 2025年主权AI收入目标200亿美元(较2024年翻倍) [2][14] - 中国市场潜力约500亿美元,H20芯片受出口政策影响,Q2营收环比下滑40亿美元;若地缘问题解决,Q3或实现20-50亿美元H20收入 [2][12] 盈利预测调整 - 上调2026-2028财年收入预期至2056/2713/3066亿美元(前值1993/2437/2715亿美元) [3] - 预计2026-2028财年净利润1027/1469/1683亿美元(前值1003/1311/1467亿美元) [3] - 2026-2028财年收入增速预测:57.5%/32.0%/13.0%,净利润增速预测:40.9%/43.0%/14.6% [4] - 2026-2028财年EPS预测:4.23/6.05/6.93美元,PE估值:43/30/26倍 [4] 财务指标预测 - 2026-2028财年EBIT Margin预测:58.2%/62.6%/62.2%,ROE预测:56.7%/44.9%/34.1% [4] - 2026-2028财年现金及等价物预测:99.8/252.1/413.4亿美元,营运资本持续增长 [26] - 2026-2028财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预测:106.1/162.7/172.6亿美元,资本开支聚焦AI研发和新产品投入 [24][26]
索辰科技(688507):物理AI产品开始体现收入,商业化进展加速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8 09:4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7] 核心观点 - 物理AI产品开始体现收入,商业化进展加速 [1][7] - 公司2025年H1实现营业收入5735万元,同比增长10.8% [7] - 归母净亏损4570万元,较去年同期亏损6643万元有所收窄 [7] - 物理AI相关产品"开物"25H1实现收入375万元 [7] - 股权激励目标要求25/26年物理AI产品收入达3000万/5000万元 [7] - 具身智能虚拟训练方案面向机器人领域,对标Nvidia Isaac Sim [7] - 低空三维地图已与杭州实业投资集团签约,预计带来重要增量 [7] - 物理AI能力拓展至雷电预警、新能源电池健康管理、风电设计优化等场景 [7]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57.35百万元,同比增长10.8% [6][7] - 2025H1归母净利润-46百万元,亏损同比收窄 [6][7]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604百万元,同比增长59.5% [6]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81百万元,同比增长96.2% [6]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72.4%/73.9%/74.2% [6]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91/1.35/1.79元 [6] 产品与业务 - 收入口径调整为"天工"(传统CAE软件)和"开物"(物理AI产品)两大产品线 [7] - 具身智能虚拟训练方案实现多物理场实时共演和智能体自适应 [7] - 低空三维数字空域包含地理信息+多物理场信息,用于实时监管和无人装备导航 [7] - 物理AI应用场景扩展至雷电预警、新能源电池健康管理、风电设计优化等领域 [7] 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106.65元,一年内最高/最低分别为124.00/38.21元 [2] - 市净率3.3,股息率0.23% [2] - 流通A股市值5251百万元 [2] - 每股净资产31.36元,资产负债率5.88% [2]
东北证券:机器人训练向虚实融合、AI驱动通用化训练范式演变 物理AI大有可为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07:49
机器人训练产业演变 - 机器人训练产业正经历从工业定制化向虚实融合、AI驱动通用化训练范式的演变 [1][2] - 早期依赖物理设备进行单一场景专项训练 如20世纪80年代工业机器人操作培训 [2] - 当前迈向具身智能大模型驱动的全场景覆盖阶段 机器人大脑及小脑训练作用凸显 [2] 生成式AI应用 - 生成式AI使用户能够根据文本、图像、声音等输入快速生成新内容 [1][3] - AI训练数据从"采集为主"转向"生成为主" 数据获取成本降低80% [3] - 工业焊接场景中仅需100张真实焊缝图像即可生成10万张训练样本 [3] - 生成式模型结合大语言模型推动实现机器人任务的零样本泛化 [1][3] 物理AI发展 - 物理AI重塑机器人训练底层逻辑 从依赖真实数据转向基于物理规律 [4] - 英伟达通过全栈技术方案构建从云端训练到边缘部署的完整生态 [4] - 具身智能大模型与边缘计算结合使机器人逐步渗透至人类活动各个领域 [4] - 机器人需要更深刻理解物理世界以应对复杂现实场景 [1][4] 行业标的 - 相关标的包括索辰科技(688507 SH)、协创数据(300857 SZ)、群核科技等 [1]
人形机器人,需要多少算力?
36氪· 2025-08-28 07:02
英伟达Jetson系列算力平台演进 - 推出专为人形机器人设计的Jetson T5000端侧算力平台 算力高达2070 TFLOPS [1][2] - Jetson系列计算平台自2014年TK1起步 算力从不足1 TFLOPS持续演进至2070 TFLOPS [6][8] - 三代核心计算平台Xavier、Orin和Thor支撑机器人产业发展 Xavier应用于京东美团物流机器人及发那科工业机械臂 [8] 人形机器人算力需求现状 - 当前人形机器人端侧算力需求集中在100-200 TFLOPS范围 主要执行抓取分拣等简单动作 [14][16] - 复杂多模态传感器数据处理需更高算力 现有方案依赖云端算力补充或采用端侧小模型路径 [16][19] - 波士顿动力Atlas采用4.5亿参数小模型 实现30Hz图像与多模态数据实时处理 [19] 行业技术路径发展 - 端侧小模型成为重要技术方向 英伟达论文指出小模型通过硬件优化可高效执行智能体任务 [19][21] - 多专业微调小模型协同方案优于通用大模型 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等对算力敏感领域 [21][23] - 物理AI新概念提出 体现英伟达从虚拟世界向物理世界扩展的技术野心 [12] 头部企业行业影响 - 马斯克通过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项目将概念重新推向主流 一年内推出原型机 [2][4] - 英伟达Orin系列提供100 TFLOPS算力 支撑智元宇树等企业人形机器人产品 [10] - 黄仁勋2014年即将AI与机器人纳入企业战略 提前布局嵌入式AI计算赛道 [6]
索辰科技:上半年营收稳健增长
中证网· 2025-08-28 06:57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735.09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10.82% [1]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569.83万元 扣非归母净利润-4800.81万元 亏损额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 [1] - 工程仿真软件营收占比提升带动整体毛利率上升优化 [1]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达5062.09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8.27% [1] - 近五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占比始终维持在30%左右 研发强度保持行业高位 [1] 产品进展 - 天工产品线完成通用流体、结构、声学、电磁、光学等多款核心软件版本更新 [2] - 开物产品线正式发布物理AI模拟引擎与物理AI训练一体化平台(智能工坊) [2] - 物理AI模拟引擎融合多学科模型 秒级响应复杂场景计算 结合GPU并行加速技术提供高吞吐低延时算力保障 [2] - 智能工坊实现参数采样、仿真执行到模型训练的无缝闭环 大幅降低用户设计迭代成本 [2] 战略布局 - 2025年2月公告拟收购力控科技 完善工业软件产业链布局 增强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服务能力 [3] - 与科大讯飞联合探索AI与物理计算的融合应用 提升垂类行业数智化服务能力 [3] - 与中国信通院共建物理AI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体系 [3] - 在低空经济领域联合推进物理AI平台建设与低空空域智能化管理 进一步打开民用市场空间 [3] 技术突破 - 物理AI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国产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 - 物理AI技术已在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新能源电池、高端工业装备等领域开展应用探索 [2]
英伟达电话会:“将Blackwell带到中国市场”的机会真实存在,今年毛利率仍有望达70%中段水平
华尔街见闻· 2025-08-28 01:42
财务表现 - Q2总收入467亿美元 超出预期 所有市场平台实现环比增长 [8] - 数据中心收入同比增长56% 尽管H20收入下降40亿美元 仍实现环比增长 [8] - 游戏收入创纪录达43亿美元 环比增长14% 同比增长49% [19] - 专业可视化收入达601亿美元 同比增长32% [20] - 汽车收入达586亿美元 同比增长69% [20] - 网络业务收入创纪录达73亿美元 环比增长46% 同比增长98% [15] - Q3总收入展望540亿美元 上下浮动2% 代表超过70亿美元的环比增长 [22] - GAAP毛利率724% 非GAAP毛利率727% 包括因释放H20库存获得的18亿美元收益 [21] 产品与技术进展 - Blackwell平台达到创纪录水平 环比增长17% [8] - GB200 NVL系统被广泛采用 在云服务提供商和消费互联网公司中部署 [8] - Blackwell Ultra平台表现强劲 创造数百亿收入 [8] - GB300平台开始生产出货 与GB200共享架构软件和物理占用空间 过渡对主要云服务提供商无缝 [8] - 目前生产速度恢复到满负荷状态 每周生产约1000个机架 [9] - Rubin平台芯片正在晶圆厂生产 包括Vera CPU Rubin GPU等六种芯片 按计划明年实现批量生产 [10] - Spectrum XGS以太网技术推出 旨在将分散的数据中心统一为千兆级AI超级工厂 [16] - 新的机器人计算平台Thor现已上市 提供比AGX Orin高一个数量级的AI性能和能效 [17] 中国市场机遇 - 中国市场今年可能带来500亿美元的商机 预计该市场将每年增长50% [2] - 如果地缘政治问题得到解决 Q3 H20芯片对中国的销售额有望达到20-50亿美元 [1] - 过去几周内已有部分中国客户获得H20许可证 [1] - 公司继续倡导美国政府批准Blackwell对中国的销售 [11] - 全球约50%的AI研究人员在中国 绝大多数领先的开源模型在中国创建 [37] AI基础设施投资展望 - 本十年末AI基础设施支出将达到3-4万亿美元 [3] - 仅前四大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的资本支出在两年内翻了一番 达到6000亿美元 [3] - 驱动投资增长的因素包括推理代理AI 主权AI建设 企业AI采用 物理AI和机器人技术 [12] - 一个千兆瓦的AI工厂成本约500-600亿美元 公司约占其中的35% [35] 主权AI发展 - 今年主权AI相关收入可能高达200亿美元 较去年增长一倍以上 [6] - 欧盟计划投资200亿欧元 在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建立20个AI工厂 包括5个超级工厂 [15] - 英国Isambard AI超级计算机提供21 exaflops的AI性能 加速药物发现和气候建模等领域突破 [15] 性能与效率提升 - Blackwell相比Hopper在每token能效方面提升50倍 [12] - 300万美元的GB200基础设施投资可以产生3000万美元的token收入 实现10倍回报 [12] - 使用NVFP4 GB300上的计算比使用FP8的H100快7倍的训练速度 [13] - GB200相比H100有10倍的推理性能提升 [9] - 软件创新使Blackwell的性能自推出以来提升2倍以上 [13] 毛利率展望 - 继续预计年底非GAAP毛利率将达到70%中段水平 [5] - Q3 GAAP和非GAAP毛利率展望分别为733%和735% 上下浮动50个基点 [22] 竞争格局 - 公司构建AI基础设施全栈解决方案 与ASIC截然不同 [29] - 平台出现在每个云平台 是最节能的 性能功耗比是所有计算平台中最好的 [31] - 产品性价比极其出色 客户能获得极佳的利润率 [32]
索辰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长10.82% 物理AI战略布局成效初显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15:0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735.09万元 同比增长10.8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69.83万元 亏损幅度同比收窄 [1] - 毛利率因产品结构优化而提高 [2] - 推出202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90元(含税) [2]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上半年研发投入达5062.09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为88.27% [2] - 持续推进产品迭代与技术创新 被新纳入中证高新技术企业指数(H30368) [2] -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物理AI创新成果 [2] 产品与业务发展 - 产品包含天工(CAE软件)与开物(物理AI)两大体系 [3] - 天工体系在流体、结构、声学、电磁、光学等仿真软件领域实现功能升级 [3] - 开物平台涵盖生成式建模仿真一体化技术、实时环境渲染、物理AI模拟引擎等功能 [3] - 开物系列产品截至6月30日已取得375.47万元收入 [3] 战略合作与行业布局 - 积极响应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 布局物理AI技术 [3] - 推出全场景解决方案覆盖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新能源电池等新兴领域 [3] - 与科大讯飞、中国信通院、绍兴越城区交通局、杭州实业投资集团等达成战略合作 [3] 行业前景与公司定位 - CAE国产替代是行业方向 未来可能因物理AI技术迎来颠覆式升级 [4] - 物理AI正处于行业爆发阶段 将作为行业基础设施赋能千行百业 [4] - 公司持续探索物理AI技术落地应用 赋能工业装备设计与制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