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新质生产力

搜索文档
精耕深蓝,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中国经济圆桌会”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2025-08-13 05:11
海洋经济战略地位 - 海洋经济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和资源宝库 拥有1.8万余公里大陆海岸线 1.4万余公里岛屿岸线 约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 [3]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3]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成就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较2012年翻一番 [6] -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约占全球三分之一 海工装备市场份额超50% 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6] - 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14种新接订单量居世界首位 上半年新接订单市场份额达68.3% [6] - 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 涵盖海洋渔业 船舶建造 邮轮旅游 海底光缆通信 深海矿产开采等领域 [3][6] 海洋科技创新突破 - 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 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运营 LNG运输船建造能力全球领先 [20] - "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创造10909米中国载人深潜纪录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最大钻探深度达11000米 [20]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在海南启动运行 提供2000米以上梯度试验环境 [25] 新兴产业发展布局 - 部署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发展海上风电 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培育海洋未来产业 [25] - 实施"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重大工程" 推进海洋能规模化利用 海水淡化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 [25] - 将深海矿产和遗传资源开发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方向 完成产业链关键节点自主可控 [25] 蓝色粮仓建设成果 - 山东省级以上海洋牧场达139处 2024年海水产品产量825万吨 实现增加值突破千亿元 [27] - 开展"蓝色种业"创新行动 开发适养优质新品种 推进渔业标准化 工业化 智能化生产 [29] 港口与基础设施建设 - 山东优化港口布局 建设裕龙岛炼化 日照精品钢基地等大项目 加快"港口群"向"城市群"迈进 [13] - 山东港口烟台港蓬莱港区完成153米/83.5吨超大尺寸海上风电叶片装船 [11][24]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 - "雪龙2"号南极科考联合8个国家科研机构 为南极生态保护与国际治理提供支撑 [33] - 响应联合国"海洋十年"倡议 获批9项国际大科学计划 覆盖深海生境 蓝碳 河口监测等领域 [33] - 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举办300多期培训班 培训6000多名青年学者 [34] - 比雷埃夫斯港跃升欧洲第四大集装箱港 瓜达尔港向物流枢纽迈进 钱凯港开港运营 [34] 海洋产业融合应用 - 海洋经济深度融入日常生活 深海油田提供油气 海上风电供电 海水淡化缓解水资源压力 [8] - 邮轮旅游热度高涨 上半年进出港旅客和邮轮艘次分别同比增长40.1%和33.7% [34]
中国经济圆桌会·新华全媒头条|精耕深蓝,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中国经济圆桌会”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 2025-08-13 04:01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中国海洋生产总值2024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比2012年翻一番还多 [2] -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三分之一,海工装备市场份额超50% [2] - 海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14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世界首位 [2]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海洋产业涵盖15个主要门类,从传统渔业向深海矿产、基因资源利用拓展 [2] - 山东港口烟台港完成单支83.5吨海上风电叶片装船,推动"港产城"融合 [3] - 山东计划建设裕龙岛炼化、日照精品钢基地等重大项目,培育高端航运服务业 [3] 海洋科技创新 - 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等标志性装备突破 [5] - "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创10909米纪录,"梦想"号钻探船最大钻深11000米 [5]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在海南启动,覆盖2000米梯度试验环境 [6] 新兴产业布局 - 自然资源部推进海洋能规模化、海水淡化、海洋药物及"AI+海洋"布局 [7] - 山东省级以上海洋牧场达139处,2024年海水产品产量825万吨,增加值超千亿 [7] - 开展"蓝色种业"创新行动,推动渔业工业化、智能化生产 [7] 国际合作与治理 - "雪龙2"号联合8国科研机构完成南极科考,创单船任务最长纪录 [8] - 中国获批9项国际大科学计划,覆盖深海生境、蓝碳等领域 [8] - 上半年全国邮轮旅客量同比增40.1%,天津港单日过境免签旅客超400人 [9] 全球基础设施联通 - 比雷埃夫斯港跃升欧洲第四大集装箱港,瓜达尔港向产业枢纽转型 [9] - 秘鲁钱凯港开港运营,福建开通首条直航厄瓜多尔班轮航线 [9] -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6000+人次海洋领域培训 [9]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多地加码布局——十万亿海洋经济驶向高质量发展“蓝海”
新华网· 2025-08-12 05:44
中央政策导向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注重创新驱动、高效协同、产业更新、人海和谐及合作共赢 [1] - 政策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经济发展 [1] - 提出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 海洋经济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海洋经济总量达105438亿元 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同比增长5.9% [2] - 海洋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8% [2] - 2025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 同比增长5.7% 高于GDP增速0.3个百分点 [2] 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 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 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及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1] - 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 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 [1] -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实施海域综合治理并探索海洋碳汇核算 [1] 区域发展规划 - 上海规划2030年形成"3+5+X"世界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包括三大主导产业及五大新兴产业 [3] - 浙江实施海洋经济倍增计划 目标海洋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GDP增速1个百分点 2025年海洋领域投资超2200亿元 [4] - 广东培育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及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优化海洋服务业 [4] - 山东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推进海洋科技攻关及四链融合 [4][5] 科技创新与全球合作 - 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 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及科研合作 [1] - 山东加快建设以崂山实验室引领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攻关深水及绿色安全技术 [5] - 政策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 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5]
上半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超5万亿元,多地布局海洋新经济
华夏时报· 2025-08-08 13:27
海洋经济整体发展 -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 1万亿元 同比增长5 8% [2]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达到105438亿元 同比增长5 9% 增速高于GDP 0 9个百分点 [3] - 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35%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连续7年全球首位 [3] 政策支持与战略定位 - 中央多次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包括二十届三中全会 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及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 [2] - 自然资源部提出将持续深化科技创新 优化产业布局 激发市场活力 推动海洋经济质与量双提升 [2] 细分产业表现 海洋资源与能源 - 上半年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 8% 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增长5 6% [3] - 海洋原油 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 3% 16 9% 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 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99 4% 2 2% [3] 海洋旅游业 - 上半年海洋旅游业增加值7718亿元 同比增长8% [4] - 邮轮港口进出港旅客总数和邮轮艘次分别同比增长40 1% 33 7% 天津港"五一"单日过境免签旅客超400人创复航新高 [4] 海洋交通运输与工业 - 上半年海洋货运量 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 2% 6 9% [5] - 海洋船舶工业新承接订单量 完工量 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64 0% 47 2% 57 6% 海工装备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达64 6% 43 3% 62 6% [5] - 船舶和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0 0% 13 7% [5] 新兴产业与转型升级 - 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但传统产业占比仍近90%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足10% [5] - 专家建议重点发展海上清洁能源 海工装备 海洋生物医药等 打造现代化海洋产业集群 [6] - 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技术将推动海洋新能源 生物医药 高精度探测设备等高科技产业发展 [6] 区域发展动态 - 海南计划到2027年三亚海棠湾旅游集群营收突破500亿元 洋浦港航集群营收达800亿元 集装箱吞吐量600万标箱 [7] - 上海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11387亿元 占全市GDP 21 1% 规划2030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增加值超450亿元 [8] - 福建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超1 25万亿元 海水养殖产量占全国1/4 水产品出口额67 1亿美元全国第一 [8]
如何走好人海和谐的海洋经济绿色发展道路?
中国环境报· 2025-08-06 23:13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 - 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重创新驱动、高效协同、产业更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1] - 2023年沿海11省以全国13.5%面积承载45%人口和54%GDP,海洋经济潜力显著[1] 绿色发展必要性 - 传统粗放模式导致近海过度捕捞、生态退化,需转向生态优先发展路径以满足群众对优质海洋环境需求[2]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38亿元,增速比GDP高0.9个百分点,占GDP比重7.8%,但新兴产业与科技创新仍不足[3] - 全球海洋经济估值每年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5%),绿色发展是增强国际影响力关键[4] 战略实施路径 - 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地位,加强陆源污染控制与海域综合治理[5] - 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推动渔业等传统产业升级,发展零碳生态海湾等特色项目,加大海洋科技研发投入[6] - 构建陆海统筹治理体系,探索蓝色金融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创新[7] - 参与全球海洋治理,通过共建产业园区、联合科研等方式深化国际合作[8]
东营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召开
齐鲁晚报网· 2025-07-31 08:26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 同比增长7.1% 增速居全省首位 [3] - 2024年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610.72亿元 其中13个海洋主要产业增加值462亿元 同比增长7.6% [3]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28.2亿元 同比增长9.8% 占比提高0.2个百分点 [3]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水产品总产量24.3万吨 同比增长4.6% 水产养殖总面积163万亩 工厂化养殖面积150万平方米 [4] - 水产苗种繁育能力突破500亿单位 建成全国重要南美白对虾和海参苗种生产基地 [4] - 胜利油田海上原油产量179.6万吨/年 中海油东营上岸原油量达464万方 [4] - 烧碱产能195万吨 占全省16.6% [4] - 规模以上海洋装备制造企业超140家 涵盖油田勘探钻井全产业链 [4] - 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引进15家头部企业 签约37个产业链项目 投产21个 [4] -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988万千瓦 占全市总装机67% 含渤中海上风电项目及全国首個吉瓦级海上光伏项目 [4] - 海水淡化能力达5.8万吨/日 东营港项目为全省最大海水淡化制备脱盐水工程 [4] 港口建设与物流 - 上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595万吨 同比增长17.64% [6] - 东营港区建成生产性泊位63个 25万吨级单点系泊工程主体落成 [6] - 广利港区建成6个5000吨级和2个1万吨级通用泊位 配备全省首个风电设备专用码头 [6] - 建成公共管廊49公里 铺设原油及成品油管道近300公里 配套库区2200万立方米 [6] 科技创新能力 - 海洋领域高新技术企业38家 建成省级以上涉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 技术创新中心2家 重点实验室4家 [7] - 威飞海洋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五家水下油气生产系统研发制造企业 [7] - 胜鑫公司突破海洋高含硫环境油管防腐技术 [7] - 培育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4个 涉海领域黄河三角洲系列人才8人 [7] 生态保护与修复 - 黄河口湾区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创新高 [8] - "十四五"以来修复滨海湿地4537公顷 退养还滩678.57公顷 [8] - 治理互花米草13.1万亩 综合治理率超95% [8] - "十四五"期间累计放流水产苗种60亿单位 [8] 品牌与试点建设 - 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达32亿元 蝉联"中国十大名蟹" [4] - 垦利区、河口区获批国家级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 [4] - 东营市入选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对虾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城市 [4]
“全域协同”向新行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3 09:45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江门以9535.2平方千米陆地和4880.5平方千米海域为基础,全力打造大湾区"海鲜铺子"和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区 [1] - 广东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决心,江门迎来海洋经济发展新机遇 [3] - 江门部署"海洋强市"战略,密集出台涉海规划政策,推动滨海旅游、海洋渔业、海工装备等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3]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 江门海洋集团成立,聚焦种苗培育、深海养殖、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核心动力 [3] - 2023年6月启动首批重力式网箱下海锚定安装,2024年投放广东首个入级中国船级社的大型养殖装备"台山1号",2025年初首获渔获 [3] - 以"种业—养殖—预制菜"为主线布局水产种质资源库和精深加工产业园,广东最大渔获物集散交易市场已启用,鳗鱼年出口量占全国2/3 [3] 种业振兴成果 - 105家渔业种业企业扎根江门,高价值品种养殖技术标准逐步完善,形成"育繁推一体"产业链条 [4] 海工装备制造业 - 威立雅、南洋船舶等近百家企业集聚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成为制造业核心板块 [6] - 2023年交付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2024年推出中国首座绿色功能型移动浮岛"圆周号"(2250平方米,抗17级台风),2025年下水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 [6] 清洁能源布局 - 截至2024年底电力装机容量超1500万千瓦,成为大湾区外送电量最多城市 [6] - 台山核电3、4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川岛海上风电、氢火联动中试基地等项目加速推进,中法(台山)清洁能源及装备产业园揭牌 [6] 开放合作与区域协同 - "深圳研发+江门制造"模式深化,66平方千米深圳—江门经济合作区主攻高端海工装备,20平方千米香港—江门绿色产业园聚焦临港新材料 [9] - 2024年江门港外贸货物吞吐量达1523.2万吨,跻身"亿吨港"行列,252千米高等级航道与8条"组合港"航线联动提升物流效率 [9]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江门红树林面积1284.69公顷(珠三角最大),台山镇海湾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中,镇海湾红树林碳汇拍卖成为全国首单 [10] - 2025年累计5处红树林湿地入选广东省重要湿地名录 [10]
Rime创投日报:10 亿!西北地区首只AIC基金设立-20250718
来觅研究院· 2025-07-18 09: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17日国内外创投市场合计披露29起投融资事件,其中24家国内企业,5家国外企业,融资总额约110.36亿元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募资事件 - 7月16日,总规模10亿元的陕西金资工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在西咸沣西新城注册设立,由金资基金担任管理人,工银资本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联合西安市工业倍增引导基金共同发起,聚焦电子信息产业 [3] - 7月16日,赛智伯乐人工智能科创基金(众创叁期)创立大会在滨江区举办,发起股东包括圣奥集团等,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科创领域 [5] 大额融资 - 7月17日,鲲KUN完成超500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GSR Ventures等机构,是一家以稳定币支付及金融服务为核心的创新型科技企业 [6] - 7月17日,粒界科技完成近1000万美元B3轮融资,由锡创投等领投,融资资金用于3D图形引擎AI化升级等,是实时图形视觉技术提供商 [7] - 7月17日,思维天空完成超1000万美元Pre - A轮融资,专注于打造AI协作平台YouMind,解决内容创作领域多模态整合痛点 [9] 政策聚焦 - 7月16日,大连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等产业 [10] - 7月1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调整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政策,征收门槛从130万元下调至90万元,二手超豪华车免征消费税 [11] - 7月17日,深圳市政府印发相关文件支持微短剧产业,对符合条件的作品给予最高200万元资助 [12][13]
宁波再造“蓝色增长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13:30
宁波舟山港现状与优势 - 宁波舟山港是全球最繁忙港口之一,拥有超300条航线,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 [1] - 2024年货物吞吐量达13.77亿吨,连续16年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箱,全球第三 [6] - 港口硬实力突出,包括干散货吞吐量、吃水深度和集装箱泊位总长度,但航运服务业存在短板 [8][9] - 2024年航运金融贷款余额1223.7亿元,同比增长14.4%,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园逐步推进 [9] 海洋经济规模与差距 - 2024年宁波海洋生产总值2754亿元,占GDP比重15.2%,低于青岛(33%)和天津(31.4%) [13][14] - 2002-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7倍,但总量仅为青岛/天津的约50% [13][14]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580亿元,增速超10%,占海洋经济比重21% [20] - 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近400家,包括16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规划 - 龙头产业为绿色石化,四大支柱产业包括港航物流、海洋工程装备、文化旅游和现代渔业 [18] - 五大特色产业涵盖海洋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临海航空航天和新能源 [18] - 东方电缆建成全国最大海缆生产基地,全球海缆竞争力10强,2025年将投产智能化工厂二期 [17] - 国电象山1号风电场利用年均风速7.6米/秒的资源,宁波形成全国最大风电铸件生产基地 [17] 航运服务业补短板措施 - 2021年起实施《港航服务业补短板攻坚行动方案》,2024年发布省级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9] - 计划建设高能级航运服务集聚区,招引船级社、船舶经纪等国际龙头机构分支机构 [10] - 推动宁波航运交易所扩大海上丝路指数国际影响力,打造航运金融与保险创新业态 [11] - 港产城融合问题突出,需解决物流不畅和产业升级乏力问题 [9][10] 海洋科技创新布局 - 海洋科技资源分散,缺乏国家级平台(青岛拥有40家涉海科研机构,宁波仅超20家) [22] - 建设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宁波片区一期 [22]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拥有国内最综合海洋材料研发体系,正建设海洋材料大数据中心 [24][25] - 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孵化锐科海洋科技,但高端材料仍需进口,本地人才供给不足 [23][25] 未来发展目标与行动 - 目标2025年确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格局,推动港产城文深度融合 [15] - 实施海洋经济倍增发展九大行动,争创2个省级海洋经济倍增平台 [14] - 以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为动力,构建完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0] - 建议支持国家级海洋科创平台布点,加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建设 [22][24]
向海图强宁波补课,再造“蓝色增长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09:58
宁波舟山港发展现状 - 宁波舟山港是全球最繁忙港口之一,拥有超300条航线,通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 [1] - 2024年货物吞吐量达13.77亿吨,连续16年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箱稳居全球第三 [5] - 港口空间格局调整为"一港、两核、二十区",定位为国际枢纽海港和长三角大宗商品中转基地 [5][6] 海洋经济规模与结构 - 2024年宁波海洋生产总值达2754亿元,占GDP比重15.2%,较2002年增长17倍 [10][11] - 横向对比青岛(5513.2亿元/33%)、天津(5659.5亿元/31.4%)仍有差距 [12] - 海洋新兴产业增速超10%,增加值580亿元占比21%,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近400家 [16][17] 港口配套与航运服务短板 - 存在"大港小航"问题,航运金融、海事仲裁等高端服务市场发育不足 [3][6] - 2024年航运金融贷款余额1223.7亿元(+14.4%),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园建设中 [7] - 规划建设航运数智化服务平台,招引船级社、船舶经纪等龙头企业 [8]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 四大支柱产业:绿色石化、港航物流、工程装备、文化旅游 [14] - 五大特色产业: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临海航天、新能源 [14] - 东方电缆建成全国最大海缆基地,象山海上风电年风速达7.6米/秒 [13] 海洋科技创新布局 - 拥有超20家涉海科研机构,包括宁波材料所、北大海洋药物研究院等 [19][20] - 建设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 [18][21] - 材料所建立海洋材料大数据中心,覆盖材料全寿命周期研发 [21] 未来发展规划 - "十五五"规划将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设立海洋科技专项资金 [4][15] - 目标2025年初步确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地位,海洋经济倍增发展 [12][15] - 重点突破海洋新材料、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