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船舶

搜索文档
*ST松发: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6:41
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业务转型 - 公司于2025年5月16日完成重大资产重组,通过发行股份购买恒力重工100%股权,主营业务由陶瓷制造变更为船舶及高端装备研发、生产和销售[1][18][24] - 控股股东由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苏州中坤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陈建华、范红卫夫妇[1][19] - 重组后公司成为国内"民营造船第一股",化解退市风险并实现向高端制造领域战略转型[7][19] 财务表现与经营数据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667,978.91万元,同比增长315.49%[3][13] - 利润总额87,772.34万元,同比增长16,156.55%[3][13] - 归母净利润64,709.97万元,扣非净利润11,578.55万元,均实现大幅扭亏为盈[3][13] - 总资产3,437,778.02万元,较上年度末增长76.8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176.20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88,077.03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83,843.66万元[3][22]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恒力重工跻身全球船舶制造业"第一方阵",成为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新标杆[4] - 具备VLCC、VLOC、VLGC、LN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舶生产能力[4][8] - 拥有国内领先的造船基础设施,包括大型现代化船坞船台和行业领先的钢材加工能力[19] - 具备船用发动机自主生产能力,年产量可达180台,覆盖LNG、LPG、甲醇、氨四种双燃料发动机[7][21] 订单与市场表现 - 手持订单覆盖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等多种船型,生产排期已安排至2029年[14] - 新签订单数量位居全球大型远洋船舶制造商前列,实现"集、散、油"全面发展[14] - 与新加坡韦立集团、地中海航运(MSC)等国际领先船东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6][13]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研发设计团队规模超过500人,其中引进韩国专家22人[17] - 已完成17.5万立方米LNG运输船基本设计,Suezmax油船已实现接单[17] - 研发费用4,867.26万元,同比增长52.10%[22] - 实现多项行业突破:全球最大容积C型双燃料罐(1.3万立方米)、国内首例船台建造18.1万DWT散货船[6] 产能建设与生产交付 - 募投项目全面投产后钢材年加工量可达230万吨,实现各类型船舶同步建造[7] - 报告期内交付里程碑:首艘30.6万载重吨VLCC超大型原油船、8.2万吨散货船提前160天交付[6][15] - 采用自动焊接机器人、钢板动态自动化印字等先进技术建设智能产线[14]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船舶制造业三大指标持续增长:2024年造船完工量8,650万DWT(+3%)、新接订单量15,256万DWT(+43%)、手持订单量33,078万DWT(+30%)[9] - 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全球占比均超50%,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创历史最好水平[10] - 行业向绿色化(IMO 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高附加值船舶、智能化三大方向发展[9][12] 地理与产业集群优势 - 造船基地位于大连长兴岛,属于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具有天然港口条件及深水岸线优势[20] - 全年不冻、少雨,无极端天气,可保障全年开工时间,提升造船效率[20] - 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央企与民企高效协同[12]
“靖江船队”驶入攀高逐绿新航道
新华日报· 2025-08-23 23:11
公司财务表现与订单情况 - 扬子江船业集团2025年上半年手持订单236艘 价值232亿美元 最远交船期排至2030年 [1] - 绿色清洁能源船型占订单总价值的74% [1] - 2024年靖江船舶产业实现产值454亿元 同比增长18.5% [1] - 2025年上半年靖江造船完工量43艘340万载重吨 手持订单量399艘4404万载重吨 载重吨同比上升41.9% [1] 产业集群与市场地位 - 靖江拥有船舶造修企业12家 规上船舶工程配套企业22家 从业人员4万余人 [1] - 新时代造船和扬子江船业位列全球造船前十强 [2] - 亚星锚链海工系泊链占据全球市场份额70% R6级深海系泊链打破国外垄断 [2] - 船舶产业国产化配套率超过65% 涉及动力系统 导航系统 甲板机械等多个领域 [2] 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 多凯动力成为全国第四家 江苏首家生产埃维能大型船用低速柴油机企业 [3] - 订单排至2028年 2025年保持"10天一台"交付速度 2026年冲刺"每周一台" [3] - 2024年以来靖江船企清洁能源船舶完工量占总完工量55% 手持清洁能源船舶订单占比超70% [4] - 江苏蓝魂新能源科技研发船用LNG储能系统 铝合金B型舱生产线9月初投产 [4] 绿色能源与智能制造转型 - 推进新时代新能源船舶智造和扬子泓远绿色高技术清洁能源船舶制造旗舰项目 [4] - 构建"数字化船厂+智能化船舶海工设备"新型生产模式 [4] - 加大研发LNG 甲醇 氨等动力技术 打造国际先进绿色船型 [4] - 发展海上风电 漂浮式光伏等深远海高端海工产品 [2]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千帆靖发"揭榜挂帅清单中高技术船舶发展需求占比近10% 面向全球征集解决方案 [5] - 科技人才部门组织上下游对接活动 海关优化加工贸易和产地证政策 [5] - 布局特种船舶 海工成套装备 无人船等新赛道 拓展高附加值配套设备制造 [5] - 形成"两船两心一链"发展格局 加速从规模领先向技术领航跨越 [1]
2025年上半年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分析及后市展望
搜狐财经· 2025-08-20 18:27
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形势 - 2025年上半年市场整体趋稳,运价较2024年第一季度明显上涨但低于第四季度,呈现"弱增长、高波动"新常态 [1][2]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3%下调至2.8%,集装箱贸易量预计达2.19亿TEU,同比增长2.5%,较2024年下降3.7个百分点 [2] - 2025年5月全球集装箱航运贸易指数为136.3,同比增长4.1%,仍高于2020年以来均值120.00 [2] - 中国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6月回升至1,277.46,较2024年同期下降27.80%,上半年均值为1,258.46,较2021年峰值下降58.52% [6] - 主要航线运价同比显著下降:欧洲航线降41.47%、美西航线降17.36%、美东航线降10.62%、南美航线降41.58% [6] - 头部班轮公司垄断地位稳固,前四大公司占据全球57.50%市场份额,近洋航线公司(如万海航运)表现优于跨太平洋航线公司 [8] 班轮公司运力格局 - 全球运营集装箱船7,352艘,总运力3,270.28万TEU(按载重吨计3.88亿吨) [8] - 运力排名前三为:地中海航运(671.88万TEU/20.6%份额)、马士基(458.95万TEU/14.1%)、达飞轮船(401.93万TEU/12.3%) [9] - 租赁船舶占比差异显著:以星航运达89.1%,韩新海运仅14.7% [9] 新造船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新船成交192.01万TEU/202艘,以TEU计较2024年同期增长25.78% [11] - 集装箱船占全球新船订单载重吨的46.45%,同比上涨超30% [11] - 新船订单大型化趋势显著:17,000TEU以上超大型船占比54.88%(同比升23.04个百分点),12,000-17,000TEU船占比10.00% [13] - 绿色燃料船舶占比达85.55%,其中LNG动力占58.86%(70艘),甲醇动力占14.39%(16艘) [15] - 新船价格指数同比涨2.32%至117.04,但万箱以上船型价格回落 [16] - 中韩船厂垄断99.41%订单:中国船厂占比66.02%(江南造船接单21.60万TEU),韩国船厂占比33.39%(现代重工接单34.40万TEU) [20][23] 船队与二手船市场 - 全球集装箱船队运力达3,178.87万TEU,同比增长8.3%,增速持续放缓 [20] - 二手船市场成交119艘(同比降16.78%),金额30.98亿美元(同比降13.87%),可售船舶稀缺推升交易溢价 [18] 船东投资行为 - 头部船东积极扩张船队,前三名下单量占比47.38%:达飞海运(43.20万TEU/22.50%)、中远海运(25.90万TEU/13.49%)、地中海航运(21.88万TEU/11.39%) [23][24] 行业未来趋势 - 供给端运力增速将持续放缓,绿色燃料船舶将成为新增主力,欧盟碳税加速高排放旧船淘汰 [26] - 需求端受美国关税政策压制,近洋航线及新兴市场(东南亚、拉美)成为主要增长点,红海局势推升局部运价波动 [27] - 甲醇/LNG/氨燃料动力船将成为航线竞争力关键要素,环保政策倒逼行业绿色转型 [27]
钞票堆成造船厂!全球订单洪水般涌向中国,美国急了
搜狐财经· 2025-08-15 08:08
全球新船订单集中度 - 2024年全球新船订单中74%由中国船厂承接 [11] - 2023年卡塔尔能源订购36艘液化气船 沪东中华承接部分订单 [3] - 希腊航运公司订购十余艘超大油轮 订单价值超十亿美元 [3] 中国造船业竞争优势 - 造船成本较欧美低30%-50% [5] - 建造周期仅18个月 欧美需3-5年 [5] - 绿色船舶订单占全球70% 掌握甲醇燃料及氨动力技术 [5] - 产业链完整覆盖钢材 发动机及智能系统 [5] 主要客户与合作项目 - 巴西淡水河谷订购12艘24万吨级矿砂船 其中6艘采用绿色动力 [3] - 挪威船东2023年加订4艘高端气船 [3] - 新加坡太平洋航运订购8艘集装箱船 价值8.5亿美元 配备节能智能系统 [9] - 卡塔尔能源签订长期合作至2031年 [9] 行业产能与规模对比 - 中国船队规模超5000艘 美国远洋商船仅80余艘 [7] - 日本造船成本为中国两倍 [7] - 欧洲船东要求强制采用中国环保系统 [7] - 2024年造船完工量增长14% [11] 技术能力与制造水平 - 沪东中华具备全自动焊接技术 24小时连续作业 [5] - 扬子江船业承接大型矿砂船订单 [3] - 大连船厂承接巨型油轮订单 [3]
共计3.8亿元!恒力重工再获政府补助
搜狐财经· 2025-07-22 09:28
政府补助与财务影响 - 恒力造船(大连)有限公司于2025年7月18日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基础设施费用分摊资金2 6亿元人民币 确认为递延收益 [2] - 2025年6月16日恒力造船(大连)收到另一笔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1 20亿元人民币 两笔补助合计3 8亿元 [2] - 补助资金的具体会计处理及对2025年度损益和资产的影响需以审计机构年度审计确认为准 [2]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布局 - 恒力重工前身为STX大连 曾是中国最大外资船厂 2022年7月恒力集团耗资21 1亿元收购原STX大连资产 跨行业进入船舶制造业 [2] - 恒力重工一期项目"海洋工厂"于2023年1月投产 二期项目"未来工厂"于2024年1月投产 总投资近百亿元 [3] - "未来工厂"聚焦VLCC VLGC 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绿色船舶和高端海工装备 全面达产后年加工钢材230万吨 年产值突破700亿元 [3] 资本市场运作与融资计划 - 恒力重工现为松发股份全资子公司 松发股份拟募集不超过40亿元配套资金 用于建设绿色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和船舶研发设计中心 [3] - 融资计划旨在提升生产效能与技术创新能力 增强高附加值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能力 [3] 订单与行业地位 - 2024年恒力重工新接订单排名全球第五 中国第四 目前手持订单约170艘 排产至2029年 [4] - 公司已开工建造60余艘船舶 未来将持续深耕高端装备研发制造 推动船舶工业高端化 智能化发展 [4]
净利飙升达5.8亿-7亿元!松发股份半年度预告扭亏,船舶制造成新增长引擎
证券之星· 2025-07-14 02:45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5.8亿元到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全面实现扭亏为盈 [1] - 业绩扭亏为盈标志着公司战略转型的阶段性成功 [1] 战略转型与并购 - 公司通过收购恒力重工100%股权实现向高端装备制造的战略升级 [2] - 该并购是"并购六条"新政后首单获批的跨界并购项目,2025年5月获证监会注册批复后高效完成资产交割 [2] - 恒力重工拥有全球领先的船台/船坞,可同步建造4艘30万吨级VLCC,年产180台船用发动机 [2] - 恒力重工实现LNG、甲醇、氨、LPG四种双燃料全覆盖,在绿色船舶赛道占据先发优势 [2] 行业地位与订单 - 恒力重工拥有170艘排产至2029年的高附加值订单储备 [3] - 公司已交付30.6万吨VLCC油轮等标杆船型,全面掌握高端船舶建造能力 [3] - 2024年全球新接订单排名第五、中国第四 [3] 产能与技术 - 恒力重工构建了从核心部件到整船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2] - 船用发动机涵盖12G95主机及以下机型 [2] - 公司抓住IMO脱碳政策带来的绿色船舶置换机遇,加速布局智能船舶与高端海工装备制造 [3] 未来发展与投资 - 公司正在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支持恒力重工战略发展,重点投资建设"恒力造船(大连)绿色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与"国际化船舶研发设计中心(一期)"两大核心项目 [4] - 此举将显著提升企业生产效能与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高附加值船舶及高端装备的制造能力 [4] - 公司正全力推动恒力重工向全球顶尖的智能绿色船舶装备制造商迈进 [4] 行业机遇 - 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持续深化的时代机遇下,恒力重工作为船舶制造领域的新锐力量,正积极布局全球领先的智能船舶与高端海工装备产业 [4] - 未来将持续深耕高端装备研发制造,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益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 [4]
海南打造国际航运枢纽 推动航运业智慧赋能与绿色转型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15:42
海南自贸港航运枢纽建设 - 海南正全力打造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国际航运枢纽,以智慧赋能、绿色转型、制度创新为抓手打造航运新质生产力实践地 [1] - 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实施高度自由便利开放的运输政策,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 [1] - 截至2024年底形成"四方五港"格局,洋浦港4个20万吨级泊位即将投产,集装箱年通过能力将达550万TEU [1] 航运政策与航线网络 - "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登记国际船舶64艘、总载重吨635万,居全国前列,累计为新造船舶退税4亿元、外籍船舶免税超11亿元 [2] - 吸引近千家航运企业集聚,完成26单内外贸同船加注,首创"全岛一港"注册等10余项制度创新 [2] - 截至2025年6月稳定运行72条集装箱班轮航线,新开通4条东盟国家航线及"洋浦—印度"直达外贸航线 [2] 智慧港口与绿色转型 - 全省港口推进数字化改造,海口港重点探索无人船舶驾驶技术应用和新能源车辆人船分离运输模式 [2] - 2025年底前全省港口岸电设施实现全覆盖,洋浦港试点"风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并规划甲醇加注基地 [3] 制度创新与国际接轨 - 研究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水运条例》,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航运开放政策体系 [3] - 扩大"国际中转"业务试点范围,推动船舶、船员、资金等航运要素跨境自由流动 [3]
船舶行业高景气 中国动力半年报业绩有望大增
证券日报· 2025-07-07 16:42
公司业绩预增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8亿元至11 5亿元 同比增长68 28%至141 90% [1] - 预计归母扣非净利润7亿元至10 5亿元 同比增长66 99%至150 49% [1] - 业绩高增长受益于船舶行业高景气与政策支持双重驱动 [1] 业务与订单情况 - 公司主营七类动力业务及机电配套业务 涵盖燃气 蒸汽 柴油机等动力领域 [1] - 截至4月份在手订单约620亿元 低速柴油机订单排产至2028年 [2] - 2025年交付的低速机多为2022年承接订单 价格较去年交付订单上涨 [2] 行业驱动因素 - 全球造船业处于新周期上行阶段 绿色动力船舶订单爆发式增长 [1] - 1-4月中国造船完工量 新接订单量 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市场49 9% 67 6% 64 3% [2] - 中国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从2021年31 5%增至2024年78 5% [3] 产品与技术布局 - 低速柴油机销售规模快速增长 船用低速发动机价格增长带动毛利率提升 [2] - 成功研发甲醇双燃料 氨燃料等低碳发动机应对IMO减排要求 [3] - 提升低碳零碳主机占比 优化新能源汽车低压电池等高附加值产品结构 [1]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在LNG船 大型集装箱船 汽车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取得突破 [3] - 绿色智能船舶技术优势叠加政策支持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4] - 头部企业有望通过维保服务和技术迭代进一步打开盈利空间 [4] 成本与盈利优化 - 深入贯彻"成本工程" 聚焦三项费用压控提升产品盈利能力 [2] - 柴油机板块量价齐升叠加降本增效措施使毛利率显著提升 [1]
逐“绿”而兴 “智”造未来——访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温永生
搜狐财经· 2025-06-18 09:02
新造船订单与业务结构 - 公司手持订单中绿色船型占比超过90%,以21万吨散货船和超大型矿砂船为主,兼顾大型油轮和中型集装箱船 [3] - 已建造交付4艘21万吨LNG双燃料散货船,32.5万吨甲醇双燃料超大型矿砂船订单生效6艘 [8] - 主攻21万吨LNG双燃料散货船、21万吨氨双燃料散货船、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等绿色船型 [4] 绿色船舶技术突破 - 突破氨动力船舶总体设计、适用规范应用、氨动力系统配置设计等关键技术,实现安全性能优化 [7] - 研发LNG双燃料散货船、甲醇燃料系列散货船和矿砂船,以及新型LNG加注船、氨加注船 [8] - 在32.5万吨甲醇双燃料矿砂船项目中,通过风力转子等技术实现推进功率降低7.2%,日油耗减少5吨 [15] 修理改装业务发展 - 聚焦LNG、氨燃料、甲醇燃料绿色动力改装及FPSO、FLNG等高端海工改装业务 [7] - 拥有40万吨修船干船坞等设施,承接大型集装箱船、散货船结构改造与系统升级 [11] - 完成脱硫塔加装、空气润滑气泡减阻系统等绿色改装项目,采用超高压水除锈技术实现环保修船 [11] 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 - 2025年计划建设数字化分段建造车间、工业5G+数字孪生智慧厂区仓储物流等项目 [13] - 未来将构建统一数字孪生智慧工厂底座,整合三维数字模型、AI大模型等技术 [13] 与中国船级社合作成果 - 合作船舶总数达63艘,累计载重吨位1191万,涵盖超大型矿砂船、大型散货船等多种船型 [13] - 在26.2万吨超大型矿砂船项目中首创九舱九口设计方案,攻克单舱高速装载技术难题 [14] - 联合成立"姚建伟新造船技术创新工作室",推动散矿船型技术研究与智能制造 [15] 未来发展方向 - 瞄准绿色、低碳、智能技术方向,巩固大型散货船和超大型矿砂船全球领先地位 [4] - 研发全系列氨动力和甲醇动力散货船、矿砂船及油船船型储备 [8] - 深化与中国船级社在氢燃料、氨燃料等零碳技术及智能船舶认证领域的合作 [16]
首制船接连交付出海 拳头产品创新不断扬州船舶海工冲刺“500亿”
新华日报· 2025-06-16 23:16
行业动态与技术创新 - 招商局金陵船舶(江苏)有限公司交付全球最大汽车滚装船"安吉宏盛号",拥有9500个车位,刷新世界纪录 [1] - 扬州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72家规上企业2023年产值431.8亿元,同比增长23.1%,增幅居新兴产业链榜首 [1] - 中船澄西扬州船舶公司通过三大工艺革新(精确钻孔技术、机舱油漆作业拆分、电脑模拟预演)将62000吨重吊船建造周期压缩22.6%,手持订单45艘排至2028年 [2] - 招商局金陵船舶通过船坞接长工程和数字化管理创新实现滚装船批量化生产,单船建造周期大幅缩短,交付量居世界第一 [2] 绿色船舶与低碳转型 - 扬州中远海运重工交付全球首制万吨级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年减排2918吨二氧化碳,计划2024年6月交付16000箱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可减少8.9%碳排放 [3] - 新大洋造船交付全球首艘950箱甲醇双燃料支线集装箱船,签约MR油轮项目,适配未来甲醇燃料需求 [3] 产业链协同与政策支持 - 扬州发布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提出五大行动(产业升级焕新、创新能力提升等),目标2026年产值500亿元 [4] - 产业链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合作,扬州中远海运重工通过"大厂带小厂"模式带动本地企业进入国际供应链 [4] - 目标高技术船舶占全省市场份额40%,配套产业占比提升至3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