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

搜索文档
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来自吉林、江西、青海的报道
经济日报· 2025-08-21 22:08
粮食安全与稳产保供 - 吉林省推广"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方式 覆盖东北近1亿亩耕地 有效减少黑土风蚀水蚀并增加土壤有机质[2] - 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全国唯一玉米主导产业国家级农高区 鸿翔种业科研投入占净利润40%以上 种子出苗率达97.75%[3] - 吉林省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2024年达853.2亿斤历史新高 粮食调出量占比62.6%[3] - 青海门源县建成全国最大北方小油菜种植区 面积50万亩 菜籽油年产量超3万吨 年产值突破2亿元 带动6500户农户[4] - 江西赣州建成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90家和"圳品"品牌农产品31家 推动特色农产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5][6] 特色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 - 吉林博大农林生物科技建成1.4万平方米人参云工厂 开发350款人参产品 年加工鲜参1000吨 带动1350户农户增收[7] - 永吉县建成吉林省单体最大园参种植基地 预计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超5亿元[7] - 江西进贤县文港镇发展毛笔产业 拥有400多家毛笔企业和2200多家作坊 年销售额达16.5亿元[8] - 文港镇2024年接待游客17.2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00万元[8] - 青海边麻沟村发展花海旅游 2024年旅游综合收入2000万元 其中花海景区收入520万元 吸引超200万游客[9] - 边麻沟花海景区设置固定岗位近120个 临时工日均50人 带动周边乡镇就业[9] 农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 吉林和龙市光东村发展农旅融合 2024年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 较2015年增长超10倍 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两番[10][11] - 光东村实施"厕所革命" 政府投资350万元改造210户室内卫生间[11] - 青海果洛藏贡麻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实施集中整治198户 道路养护提升4公里 基础设施改造32处 绿化扩充1.3万平方米[12] - 江西钓源古村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模式 村民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 解决100余位村民就业[13] - 钓源古村2024年接待游客59万余人次 营业收入1800余万元 拉动区域消费近亿元[13] - 2024年上半年钓源古村接待游客45.47万人次 实现营收1309.79万元[13]
如何提振农村投资和消费?北京市政协委员提出建议
新京报· 2025-08-20 13:17
8月20日,北京市政协举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扩大农村有效投资和市场消费"专题协商会。多位政协委 员从建设韧性乡村、优化乡村布局、培育服务品牌等角度提出建议。 建议提升气象灾害模拟能力,为乡村规划等提供仿真数据 同时,加强山地气象及其次生灾害发生发展规律研究,研发多圈层融合的区域数值预报模式,提升气象 及次生灾害等监测预报和模拟能力,并为乡村规划、企业投资选址和建设提供模拟仿真数据。加强预警 传播和接收能力建设,建立覆盖险村险户的强制提醒性叫应机制。 建议整合"小弱散险"村庄,培育中心村 "目前,全市生态涵养区有278个'空心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7.6%。"在发言时,北京市政协委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乡村规划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吴永常说,山区村庄布局过于分 散,给应对"23.7"和近期发生的洪灾造成了更大的影响和困难。 他建议,将乡村布局优化工作纳入北京市"十五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和乡村建设行动方案中,适应乡 村人口演变新趋势,科学调整村庄规模,优化镇村体系布局,引导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向新市 镇、重点发展的村庄布局投放,通过空间统筹推进资源优化配置,扩大有效投资和市场消费。 探索以 ...
黄奇帆:农民人均收入低的重要原因在于土地不够
和讯· 2025-08-20 09:26
城乡融合发展核心观点 -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需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2] - 城乡差距较大主因在于农民收入偏低,提升6亿农民人均年收入可带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5] - 通过五大措施推动城乡融合:提升城镇化率、户籍改革、土地权益保障、特大镇赋权等[5][6][7][8] 城镇化进展与目标 - 城镇化率从2012年53.1%提升至2024年67%,12年增长13.9个百分点[3] - 目标到204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78%,新增2亿农民进城[5]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需从48%提升至78%,解决2.5亿"半市民化"人口问题[6] 农民收入与土地改革 - 农民户均耕地从7.8亩增至30亩后,务农收入可达8万-10万元/年,缩小城乡收入差距[9] - 农村"三块地"改革(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用地)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目前97%收入依赖劳动[11] - 农业GDP从8.3万亿元提升至16万亿元,需通过"第六产业"模式整合一二三产[10] 城市发展与经济带动效应 - 农民进城将消化房地产库存,摊薄基建成本,促进超大城市群形成[11] - 特大镇赋权改革涉及3.8万个乡镇,2亿人口,部分将升级为特别市或县城节点[8] - 城市群壮大将激活基建、建材、家电、新型消费等内需潜力[12] 农业现代化路径 - 户均耕地扩大后,农业机械化与科技推广成本降低,缓解农田撂荒风险[9] - "第六产业"通过产业链整合(1+2+3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满足健康饮食需求[10] - 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可推动资本与技术下乡,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模式[10][11]
展现新面貌 焕发新活力——赣吉青三省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人民日报· 2025-08-20 00:26
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推进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2] - 江西 吉林 青海等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结合 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 [2] -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4] 农业数字化与科技赋能 - 江西数字化养殖基地通过扫码溯源技术实现鸡蛋全周期溯源 日产鸡蛋4万枚 年产值约1300万元 [1][3] - 应用5G与物联网技术实现鸡舍温湿度监测 自动喂料机精准投喂 立体智能仓库调度 [3] - 下一步将深化人工智能在精准营养调控的应用 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 [3]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三代科研工作者30余年接力研发耐盐碱水稻品种 推动土壤改良技术 [6] - 镇赉县水稻播种面积达155万亩 产量20.6亿斤 科技助力种粮大户毛印华150公顷稻田增产20多万斤 纯利润100多万元 [6] 生态资源转化与文旅创新 - 吉林松花湖度假区打造四季运营模式 夏季客流量有望突破40万人次 冬季50条雪道总长55公里 [3][4] - 南沟村发展149家民宿 年接待游客2000人 年收入超1500万元 [4] - 青海湖畔生态旅游带动环湖8个乡镇20个村超过2万名群众增收 [1][4] - 江西返乡创业者陈亦飞开发望仙谷景区 2024年接待游客310万人次 提供6500个直接就业岗位 带动周边就业3万余人 [7] - 村民吴启安返乡开饭店 上半年接待游客3.6万余人 月均营收30余万元 [7] 金融支持与资源激活 - 青海金融系统创新活畜抵押 订单融资等产品 累计发放抵押贷款超30亿元 [7] - 牧民桑科通过采购合同获得6万元贷款 用于扩大养殖规模 预计收入翻番 [7] - 江西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双百行动" 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81家 省级1147家 带动376万户农民年均增收4260元 [5]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升级 - 吉林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超98%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47.1% [9] - 青海实现医共体县域全覆盖 通过"岗位派驻+巡回医疗+远程指导"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10] - 江西"湾里办"智慧平台实现群众诉求90%以上当日受理并解决 数字化治理嵌入乡村 [10][11] - 吉林新建宜居农房1.8万余户 新改建农村公路3700多公里 [11] 区域协同发展与资源整合 - 青海推动产业"四地"建设 绿色算电协同发展 引导人口向城镇和产业集聚区适度集聚 [8] - 吉林破除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体制机制障碍 促进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11]
展现新面貌 焕发新活力(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8-19 22:46
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推进 - 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 [2] -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4] - 坚持人口、产业、公共服务、城镇、生态保护协同发展,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8] 农业数字化升级 - 江西数字化养殖基地通过扫码溯源技术实现鸡蛋全周期管理,每日产量4万枚,年产值约1300万元 [1][3] - 应用5G与物联网技术实现鸡舍温湿度实时监测和自动喂料,深化人工智能精准营养调控 [3] - 全省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81家和1147家,带动376万户农民年均增收4260元 [5] 生态资源转化与旅游开发 - 吉林松花湖度假区通过四季运营模式,夏季客流量预计突破40万人次,冬季设50条雪道总长55公里 [3][4] - 南沟村发展149家民宿,年接待游客2000人,年收入超1500万元 [4] - 青海湖生态旅游带动环湖8个乡镇20个村超2万名群众增收,通过政府主导和农牧民分红机制 [1][4] 科技创新与资源优化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通过30年科研实现盐碱地改造,推广155万亩稻田,年产20.6亿斤水稻,帮助种粮大户毛印华150公顷稻田增产20万斤,利润超100万元 [6] - 江西望仙谷景区由废弃矿山改造为网红旅游地,2024年接待游客310万人次,提供6500个直接就业岗位,带动周边3万余人就业 [6][7] 金融支持与资本流动 - 青海创新活畜抵押和订单融资产品,累计发放抵押贷款超30亿元,帮助牧民桑科获得6万元贷款扩大养殖规模 [7] - 资金投入推动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加大普惠金融资源投入 [7]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升 - 吉林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超98%,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47.1%,新建宜居农房1.8万余户,新改建农村公路3700多公里 [9][11] - 青海实现医共体县域全覆盖,通过"岗位派驻+巡回医疗+远程指导"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10] 数字化治理与乡村振兴 - 江西"湾里办"智慧平台实现群众诉求90%以上当日受理和解决,通过智能分拨机制24小时内处理故障 [10][11] - 数字技术深度嵌入乡村治理,构建分级处置和部门联动机制 [11]
展现新面貌 焕发新活力——赣吉青三省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8-19 22:33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 江西新余市良山镇森凤蛋鸡散养有限公司通过5G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数字化养殖 每天产鸡蛋4万枚 年产值约1300万元[3] - 吉林松花湖度假区通过四季运营模式将冰雪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 夏季客流量预计突破40万人次[3] - 吉林市南沟村发展民宿产业 全村149家民宿可同时接待游客2000人 年收入超1500万元[4] - 青海省共和县尕日拉村通过生态旅游带动环湖8个乡镇20个村超过2万名群众增收致富[4] - 江西上饶市望仙谷景区通过文旅开发吸引310万人次游客 为村民提供6500个直接就业岗位 带动周边就业3万余人[7] 农业产业化升级 - 江西省实施农业产业化"双百行动" 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81家 省级1147家 带动376万户农民年均增收4260元[5] - 吉林省镇赉县通过科技改良盐碱地 水稻播种面积达155万亩 产量20.6亿斤 种粮大户毛印华150公顷稻田实现纯利润100多万元[6] - 青海省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活畜抵押和订单融资产品 累计发放抵押贷款超30亿元[7] 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吉林省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超98%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47.1%[9] - 青海省实现医共体县域全覆盖 通过"岗位派驻+巡回医疗+远程指导"模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10] - 吉林省新建宜居农房1.8万余户 新改建农村公路3700多公里[11] - 南昌市湾里管理局"湾里办"智慧平台实现90%以上群众诉求当日受理和解决[10][11] 科技创新与资源转化 - 森凤公司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营养调控 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3]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推广水稻育苗基质和稻蟹共养新技术 帮助农民节本增效[6] - 青海省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通过政府主导、村集体参与、农牧民分红的机制实现生态红利共享[4]
中经评论:畅通农村发展“民生线”
中国经济网· 2025-08-19 09:19
在安徽绩溪,有关部门对路面进行提质加宽、完善必要排水设施,切实提高了乡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在 湖北十堰,当地通过国省干线公路和"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文化赋能、区域协同、产业联动等举措, 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从各地实践来看,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不仅改善了农村的交通条件,更有助于将 农村地区的环境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这对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 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一条条蜿蜒的公路犹如毛细血管,串联起千家万户,承载着乡村发展的希望。近 年来,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底,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4万公里,实现了全国3万多个 乡镇、50多万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是乡村兴业致富的重要依托。过去,不少农村地区因交通不便,农产品只能"养在 深闺人未识"。如今,随着农村公路建设不断延伸,电商、物流等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 多的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农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如何让农村的路更好走?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布局是关键。各地应根据农村的地理条件、人口分 布、产业布局等 ...
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看中国经济之“美”
新华网· 2025-08-18 00:07
民生保障政策 - 2024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约60% [1] - 202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5.4% [1] - 对每孩每年发放3600元育儿补贴至3周岁 [1][4] - 2025年起为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每孩每年3600元补贴 [4] - 2024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提高到4.5个 全国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 [4] - 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2024年再提高20元 [4] - 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约1.9亿人 [4] - 截至2024年末全国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6000余个 [4] - 2024年中央财政已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6.8亿元 [5] - 截至5月底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799.7元、594.9元 [5] 医疗保障体系 - 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可实现医药费用报销约95% [2] - "十四五"时期新增布局11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4] - 全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 [4] -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全面推开 [4] 住房保障建设 - 2024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万个 [5] - 建设筹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等180万套(间) [5] 脱贫攻坚成果 - 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7] - 全国832个脱贫县培育形成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 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 [8] - 近3/4脱贫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8] - 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3283.3万人 [8] 城乡居民收入 - 2024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 [9] -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城镇居民 [9] 生态环境保护 - 2024年全国完成造林444.6万公顷 [11] -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4万平方公里 [11] - 种草改良322.4万公顷 [11] - 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8.3万公顷 [11] - 森林覆盖率超25% 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 [11] - "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支持草原保护修复总投资达1100亿元 [11] - 年均修复草原超过4600万亩 年均防治草原鼠虫害面积超过1亿亩 [11] - 草原鲜草总产量超过5.5亿吨 [11] 水资源治理 - 2024年上半年七大流域及重点河流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0.4% 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12] - 209个重点湖库中水质优良占比78.0% [12] - 长江刀鲚时隔30年再次上溯至长江中游和洞庭湖区 [12] 大气污染防治 - 2024年上半年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8% 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 [13] - 全国PM2.5平均浓度32.1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2.4% [13] - 2024年全国能耗强度同比降低3.8% [13] - 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3.2% 较2012年下降超过15个百分点 [13] - 林草年碳汇量超过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居世界首位 [13] 区域协调发展 - 深化东西部协作通过协作补短板、拓市场、添增量提升西部发展能力 [8] - 力争到2025年50%的县建立"教联体"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9]
建行江苏省分行:以金融之力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5 06:50
文章核心观点 - 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引导社会资本和技术人才向城乡流动 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截至2025年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近3400亿元且增速超15% [1][2][5] 体制机制创新 - 2021年3月成立乡村振兴金融部统筹三农金融服务 2022年出台县域业务拓展三年行动方案并配套28项政策 实施一行一策差异化策略 [2] - 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纳入书记项目并纳入二级分行考核 各级党组织书记牵头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 [3] - 围绕农重 农担 农批 农资 农机 农技六农模式拓展服务 从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 [3] 业务数据与成果 - 截至2025年5月末服务单位乡村振兴领域贷款余额超300亿元 支持企业主体300余户 [4] - 盱眙支行向112户养殖企业及个体户投放贷款3159万元 通过信息建档模式以水面亩数作为抵押物解决融资难题 [5] - 徐州分行创新股田贷产品 帮助12个原经济薄弱村实现经营性收入均达或超100万元 [6] 产品与服务创新 - 推出裕农快贷产业链版 实现手机端贷款申请和实时到账 解决养殖农户融资难题 [2] - 针对新农人 家庭农场等主体强化数据归档 与农担公司合作探索非传统抵押模式 [6] - 运用高标准农田贷款 设施农业贷款 种业贷等产品支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 [6] - 推出苏农云贷 裕农贷-城乡融合贷等差异化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7] 城乡融合实践 - 在南京溧水参与美丽乡村改造 加大农业+旅游金融支持 建设民宿和康养小院 [8] - 2024年江苏城镇化率达75.5% 通过资本投放 技术嵌入和人才培育构建城乡良性循环 [8] - 为常州溧阳动力电池产业集群提供49亿元授信 覆盖无锡江阴全部先进制造头部企业 [9] 科技与人才支撑 - 发挥惠懂你3.0平台引流效能 加强认证客户授信转化 创新网点数字化经营工具 [9] - 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体系 预计2025年末培养500名专业人才 加强县域支行领导班子建设 [9] 未来战略方向 - 以千万工程为引领 结合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 深化对接政府 融资融智 平台赋能和综合服务思路 [10] - 运用圈链群思维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和便捷性 深化全产业全链条综合服务 [11]
淳安县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暨区县协作第一协作组联席会议召开
杭州日报· 2025-08-13 03:27
核心观点 - 推进淳安县高质量发展 打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示范样板区 成为杭州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特色亮点 [1][2][3] 发展策略 - 全面落实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的工作部署 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各方面全过程 [2] - 坚持保护第一 把保护好千岛湖放在突出位置 [2] - 加快旅游业转型发展 打响千岛湖区域品牌 [2] - 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2] 重点工作 - 统筹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 [2] - 做大水产业 统筹提升县城和中心镇综合承载能力 [2] - 推动土特产富全链条发展 推进大下姜等乡村片区组团发展 [2] - 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路径 持续提升乡村风貌 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 - 加快建设秀水富民发展轴 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 保障机制 - 淳安县委把缩小三大差距当做中心工作 履行主体责任 县委书记是一线总指挥 [3] - 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 因地制宜制定2025-2027年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 [3] - 深化山海协作 市级部门全力支持 各协作单位落实帮扶责任 [3] - 加强飞地招商引资 建立联动招商工作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 [3] - 健全覆盖主体责任帮扶责任的考核评价体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