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机器人

搜索文档
前八月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带动作用明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14:05
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表现 - 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326111亿元同比增长0.5%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增速为4.2% [1] -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0% 制造业投资增长5.1%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9% [1] -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呈现结构性变化趋势 投资向需求端靠拢 [1] 制造业投资细分表现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1% 增速高于全部投资4.6个百分点 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3个百分点 [1] - 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9.0% 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2% [1] - 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8.0%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2.6% [1] 分产业投资结构 - 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5% 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6% 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4% [2] - 民间投资同比下降2.3%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民间投资增长3.0% [2]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4.4% 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 [2] 房地产市场状况 - 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730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7% 销售额55015亿元下降7.3% [2] - 房地产行业呈现从增量为主向消化吸收存量转变的趋势 [1] - 需要完善市场体系挤出炒房泡沫 理顺房企市场政府关系 [2] 消费与政策影响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促进居民消费需求释放 带动相关商品销售较快增长 [2] - 8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家具类 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消费品需求增长拉动相关制造业固定投资增长 [1] 民间投资政策支持 - 政策聚焦扩大准入 打通堵点 强化保障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3] - 破除限制民间投资的各种隐性壁垒 加强创新支撑和融资支持 [3] - 民营企业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 光伏 锂电池等绿色产业和人工智能 具身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3]
国家统计局: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民间投资基本稳定
新京报· 2025-09-15 05:47
1-8月份,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2%,快于民间项目投资1.2个百分点,占全部民间投资的比重为 40.6%,占比继续扩大。其中,汽车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达到22.6%。在创新领域,信息服务业前8个月 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6.7%,专业技术服务业民间投资增长17.6%。 此外,随着民间资本参与铁路、能源、水利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逐步拓展,1-8月份,基础 设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5%,增速快于全部基础设施投资5.5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民间投资增长23.5%。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民间投资有所放缓,主要受 国际环境变化、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因素影响。 民间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较大,1-8月份,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下降16.7%,下拉全部民间投资 增速4.5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1-8月份,民间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快于全部投资增长, 说明民间项目投资仍基本稳定。 在除房地产外的其他民间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和创新领域的投资表现较好。 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在9月15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回应近期民间投 资持续 ...
价格暴跌70%,机器人租赁市场面临洗牌
齐鲁晚报· 2025-09-15 01:55
市场供需变化 - 人形机器人日租赁价格从高峰期的2-3万元降至4000-6000元 降幅达70% [1] - 机器狗日租赁价格降至300元左右 支持全国邮寄服务 [2] - 宇树科技官方下调机器人售价 叠加批量生产导致市场供给过剩 [1] 行业竞争格局 - 近一年新注册机器人相关企业超30万家 注销吊销企业达2.8万家 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业 [3] - 行业进入洗牌阶段 缺乏核心技术和客户资源的企业陷入困境 [3] - 具备高端机型(如宇树G1最高配)和定制化服务能力的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3] 成本与盈利状况 - 省内租赁订单仅能覆盖人工食宿运输成本 跨省订单基本无利润 [2] - 部分企业为维持客户关系承接亏损性跨省业务 [2] - 早期入局者目前处于回本状态 未获得显著盈利 [1] 应用场景与需求特征 - 商用服务机器人租赁占比达65% 主要应用于商演、景区导览、企业年会等场景 [2] - 学校及政企单位存在固定需求 如迎新运动会和年会 形成稳定基本盘 [4] - 当前应用场景受限 缺乏法律明确规范的领域如养老服务无法开展 [5] 市场规模与发展前景 - 2024年全球智能机器人租赁收入规模达112.2亿元 预计2031年增至171.2亿元 [2] - 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为6.1% [2] - 技术迭代将提升智能化水平 政策放开可能催生情绪价值应用新市场 [5] 行业转型方向 - 从单一设备租赁转向场景化服务 开发景区讲解、房地产导览等增值功能 [5] - 注重设备在线升级能力和二次开发接口 拓展应用边界 [4] - 通过提升机器人的功能性和交互性创造更高商业价值 [5]
碳纤维、碳/碳、硅碳负极、电容炭、多孔碳... 就在Carbontech2025能源与装备碳材料展
DT新材料· 2025-09-14 16:05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高性能碳材料成为推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机器人、人工智能、风光氢等战略性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2] - 2024年全球金刚石市场接近1000亿美元 合成金刚石在工业与高科技领域达数百亿美元规模[9] - 2024年全球碳纤维市场规模超43亿美元 需求量达15.6万吨 十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2% 中国产能13.55万吨占全球需求87%[9] - 多孔碳市场需求高速增长 预计2030年需求量达4.85万吨 市场空间超70亿元[9] 展会概况与规模 - Carbontech 2025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产业展览会将于2025年12月9-1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10] - 展会预计展出面积20000平方米 汇聚全球800余家领军企业[10] - 预计吸引50000+专业观众 1000+行业CEO 2000+终端用户 1000+科研团队 3000+企业 500+政府园区与投资机构参与[10] 展品范围与技术覆盖 - 应用端涵盖汽车工业、航空航天、风电叶片、氢储运、回收领域用碳材料制品 以及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导电散热、催化吸附领域[5] - 材料端包括碳纤维、预制体、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碳(陶)复合材料 以及硅碳、硬碳、电容炭、多孔炭、石墨、碳纳米管、石墨烯等[5] - 设备端覆盖高温炉、预氧化炉、碳化炉、石墨化炉、化学气相沉积炉 以及切割机、铺丝设备、纤维缠绕机、拉挤成型设备等生产线设备[5] - 分析仪器包含XRD、TEM、SEM、比表面积测试仪、热重分析仪、粒度仪、光谱仪等检测设备[5] 参展企业与产业链生态 - 已参展企业包括顶立科技、陕西美兰德、集萃华科、西安超码、华信电炉、奥镭数控、骐杰新材料、株洲和创等全产业链企业[5] - 五矿集团、圣泉集团、中电科电子、元力新能源、木林森活性炭、厦门华碳等行业龙头企业参与[5] - NETZSCH耐驰、林德气体、儒佳科技、儒特股份等设备与技术服务商参展[5] 会议议程与专题设置 - 金刚石专题涵盖全场景应用拓展、超精密加工与制造、材料制备及培育钻石特色专场[11] - 碳纤维专题包含宏观行业分析、航空航天战略前沿、汽车工业绿色转型及可持续发展议题[11] - 新能源碳材料专题聚焦多孔炭/硬碳/硅碳/电容炭等材料 以及动力/储能/eVTOL/具身机器人电池应用[11] - 同期活动包括新品发布、科技成果展示、供需对接、应用产品展示及用户端巡馆[11]
金力永磁(300748) - 2025年9月11-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2 15:0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5.07亿元(同比增长4.33%),主营业务收入32.26亿元(同比增长11.08%)[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154.81%),扣非净利润2.34亿元(同比增长588.18%)[2] - 境外销售收入5.13亿元(同比下降13.58%),其中对美国出口2.17亿元(同比增长45.10%)[3] - 拟半年度分红每10股派1.80元,预计分红金额2.47亿元(占净利润81%)[7][8] 产能与业务结构 - 2024年稀土永磁材料实际产能3.2万吨,目标2027年建成6万吨产能[4] - 新能源汽车领域收入16.75亿元(销量同比增长28.14%)[4] - 变频空调领域收入10.50亿元(销量同比增长19.85%)[4] - 风力发电领域收入2.14亿元,机器人及工业伺服电机领域收入1.33亿元,3C领域收入1.01亿元[4] 战略布局 - 成立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事业部,已实现小批量产品交付[5] - 持有银海新材51%股权,其稀土回收项目年产5000吨稀土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6] - 银海新材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889万元,净利润1359万元[6] 出口与分红 - 已获得国家主管部门颁发的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出口许可证[2] - 上市至今累计现金分红超12亿元,占累计净利润比例超47%[7]
奕东电子(301123):2025 年半年度报告:顺应AI浪潮布局服务器液冷,25H1营收创历史同期新高
国投证券· 2025-09-12 05:52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50.07元 [8][9] 核心观点 - 公司顺应AI浪潮布局服务器液冷业务,25H1营收创历史同期新高,达10.09亿元(同比+27.77%),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74.52%至0.06亿元 [1] - 25Q2业绩显著改善,归母净利润同比+190.94%至0.11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329.71%至0.08亿元 [1] - 液冷散热产品成为新增长点,25年已实现液冷板组件批量出货,并逐步提升模组供货能力 [3] - 公司切入具身机器人、折叠屏等高增长新兴市场,预计2025-2027年营收CAGR超28% [13][16] 财务表现 - 25H1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77%(-0.17% YoY)、6.85%(-0.04% YoY)、7.04%(+0.39% YoY),费用控制稳定 [2] - 连接器零组件业务营收同比+46.94%至4.52亿元,FPC业务同比+23.50%至3.78亿元,LED背光模组同比-6.38%至0.78亿元 [3]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扭亏),2026-2027年分别达1.33亿元(+217% YoY)、2.08亿元(+56.9% YoY) [11][22] 业务分项预测 - 连接器零组件:2025E营收10.06亿元(同比+46%),毛利率26.8%,受益于液冷产品放量及IO高速连接器需求增长 [14][16] - FPC业务:2025E营收8.51亿元(同比+25%),毛利率10%,主要受具身机器人、无人机等新应用领域驱动 [14][16] - LED背光模组:2025E营收1.56亿元(同比持平),毛利率17%,重点布局车载背光市场 [14][16] 估值与同业对比 - 采用PS估值法,给予2025年5.3倍PS,目标价50.07元/股,低于可比公司英维克(11倍PS)、高于隆利科技(3倍PS) [9][19] - 当前总市值95.71亿元,对应2025E PS为4.3倍,低于行业平均5倍 [11][19] 增长驱动因素 - AI算力服务器液冷散热需求提升,公司液冷板业务处于放量及新客户拓展阶段 [3][16] - 光模块CAGE连接器组件销售规模大幅增加,800G光模块液冷等新产品贡献增量 [3] - 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FPC/CCS产能快速释放,折叠屏、车载显示等新兴市场提供增长空间 [3][16]
涉及机器人业务 又一家上市公司发布异动公告
金融时报· 2025-09-11 09:16
股价异常波动情况 - 公司股票在9月8日至9月10日连续3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 属于异常波动情形 [1] - 期间股价累计涨幅达26.96% 多次触及涨停 [4] - 截至9月10日收盘价为101.38元/股 当日涨幅6.47% 总市值368.8亿元 [4] - 9月11日股价收报102.07元/股 较前日上涨0.68% [4] 估值水平分析 - 公司最新市盈率为145.93倍 市净率为19.60倍 [4] - 所属行业滚动市盈率为27.69倍 市净率为1.73倍 [4] - 公司市盈率和市净率显著高于行业水平 [4] 机器人产业布局 - 公司高度重视人形机器人战略布局和业务拓展 将积极布局相关产业 [7] - 通过收购上海狄兹精密机械51%股权 广州金力智能传动15%股权 成立浙江荣泰智能机器人子公司等方式进入精密传动和智能装备领域 [7] - 上述布局有助于推进机器人业务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 [7] 主营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耐高温绝缘云母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热失控防护绝缘件 小家电阻燃绝缘件等 [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72亿元 其中新能源产品收入4.61亿元 占比80.54% [8] - 机器人零部件业务销售额较小 占比极低 不会对年度净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9] 行业参考案例 - 上纬新材因涉及人形机器人概念出现异动 2025年7月9日至8月5日累计涨幅达1320.05% [7][8] - 上交所曾对相关投资者采取暂停账户交易的自律监管措施 [8] - 截至9月11日上纬新材股价报79.96元/股 较前期高点回落近28% [8]
金力永磁涨超6% 战略金属或迎价值重估 机器人领域有望成未来重要增长点
智通财经· 2025-09-11 06:45
股价表现 - 金力永磁港股涨超6% 截至发稿涨641%报2292港元 成交额达415亿港元[1] 行业供需格局 - 市场采购需求回暖 镨钕价格下行空间有限[1] - 全球稀土永磁体生产高度集中于中国 中国是唯一具备完整稀土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国家[1] - 海外产能释放仍需时间 美西方稀土产业链规模远低于中国且存在明显短板[1] - 《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发布 可能引发供给侧收紧预期[1] 公司业务发展 - 具身机器人被认定为未来高性能钕铁硼磁材及电机转子重要需求增长点[1] - 公司已将相关研发部门升级为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事业部 由首席执行官兼任战略统筹[1] - 已完成项目专用厂房 专用设备及专业团队配套投入 初具规模化量产能力[1] - 2025年上半年已实现小批量产品交付 机器人领域有望成为重要业务增长点[1]
港股异动 | 金力永磁(06680)涨超6% 战略金属或迎价值重估 机器人领域有望成未来重要增长点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06:36
股价表现 - 金力永磁股价上涨6.41%至22.92港元 成交额达4.15亿港元 [1] 稀土行业格局 - 全球稀土永磁体生产高度集中于中国 中国是全球唯一具备完整稀土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国家 [1] - 美西方稀土产业链规模远低于中国 产业链不完整且存在明显短板 [1] - 海外产能释放仍需时间 中国新增产能规模保持优势 [1] 稀土价格与政策 - 镨钕价格下行空间有限 市场采购需求回暖 [1] - 《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引发供给侧收紧预期 [1] 公司业务发展 - 具身机器人被认定为高性能钕铁硼磁材及电机转子重要需求增长点 [1] - 公司设立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事业部 由首席执行官直接统筹战略 [1] - 已完成专用厂房、设备及专业团队配套投入 初具规模化量产能力 [1]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小批量产品交付 机器人领域有望成为重要业务增长点 [1]
知名车企突然官宣:准备复工复产
DT新材料· 2025-09-07 16:04
威马汽车重整与复工复产计划 - 威马汽车于9月6日发布《致供应商白皮书》,正式启动重整并准备复工复产,上海与温州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支持 [2] - 公司曾为国内头部造车新势力,估值一度超400亿元,但因资金链断裂陷入停工、欠薪和经销商退网困境,此前申报港股IPO未果 [2] - 重整计划由翔飞汽车作为投资人和新股东接管威马四家公司,初期投资10亿元用于设备升级、供应链恢复和产品开发,计划2025年8月恢复量产能力 [5] - 截至2024年初,威马汽车确认债权总额达260亿元,账面资产约40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 [6] 威马汽车发展目标与规划 - 制定2025年至2030年"三步走"规划:复兴阶段(2025-2026年)计划2025年9月复产EX5/E5车型,年产销1-2万辆,预计收入10-20亿元,2026年实现10万辆满产运行,预计年收入近百亿元 [2][7] - 发展阶段(2027-2028年)计划年销售25-40万辆高阶辅助驾驶车型,AI赋能全链条并启动IPO筹备工作 [2][8] - 跨越阶段(2029-2030年)目标2030年产量达100万辆,营收1200亿元,构建智慧出行生态圈 [2][9] - 未来5年计划推出10款以上新产品,覆盖A00级至C级轿车、SUV、MPV等车型,并聚焦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市场,2026年出口占比达30% [9] 翔飞汽车背景与支持措施 - 翔飞汽车为威马四公司的重整投资人和新股东,其控股股东为深圳卓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但2024年年报显示参保人数为0 [5][6] - 公司计划建立14个一级中心的组织架构,招聘超400人,提供优质资产增信并获得本地银行高额初步融资承诺,政府协调增强支持力度 [5] - 供应链团队已完成与215家历史供应商的联络,以解决高风险问题 [5]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概况 - 年会由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于2025年9月11-12日在合肥新站利港喜来登酒店举行,聚焦AI、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材料机遇 [10][11][50] - 大会主席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协办单位包括舟山市投资促进中心,支持单位有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机构 [13][14][52] - 会议议程包括开幕式、产业宏观论坛、工程塑料创新大会、具身机器人论坛等专题,并设有欢迎晚宴和项目路演活动 [27][42] 参会企业与人员规模 - 参会名单覆盖多家知名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包括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东华大学、四川大学、巴斯夫、万华化学、金发科技、中兴通讯、比亚迪等 [17][18][19][20] - 终端用户涵盖eVTOL、无人机、人形机器人、汽车主机厂、3C电子、家电等领域需使用工程塑料制造的企业 [52] 会议议程与专题论坛 - 产业宏观论坛议题包括全球化工新材料热点发展趋势、高分子材料研发新模式探索等,由塞锡高、杨向宏等专家主讲 [29][30] - 具身机器人论坛探讨交互人形机器人新材料应用、塑胶创新解决方案等,演讲嘉宾来自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会通新材料等企业 [31][32] - 工程塑料产业创新大会聚焦新能源汽车材料机遇、树脂基复材智能化生产等,演讲者包括头部互联网车企材料总监、耐驰仪器等代表 [33][34] - 其他专题论坛覆盖AI赋能高分子材料开发、航空航天与低空经济材料、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高分子电磁复合材料等领域 [35][37][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