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国企高端装备亮相链博会 彰显供应链自主硬实力
新华财经· 2025-07-19 09:48
中国制造业自主研发成果展示 - 中信集团展出了7500吨级一体化压铸单元,能将车身底盘98个零部件合为整体压铸成型,实现底盘关键部件减重33%,提升车辆性能和节能水平 [1] - 中信重工推出具备图像识别、异常声音分析、温度监控预警、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及烟雾火灾报警五大功能的特种机器人,适用于矿山、石油石化等高危场景巡检 [1] - 中煤集团自主研发的超大功率刮板输送机装机功率达3×2000千瓦,输送能力不低于3000吨/小时,设计运距突破550米,具备高智能化、低能耗等特性 [2] 国有企业技术突破与产业链作用 - 展出的高端装备体现了中国制造业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转型,如7500吨级压铸单元代表汽车轻量化前沿方向 [1][2] - 国有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填补国内空白,如刮板输送机实现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保障煤矿井下高效安全运输 [2] - 特种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凸显国有企业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保障重点产业链安全中的"顶梁柱"作用 [1][2] 技术参数与性能提升 - 7500吨级压铸单元使底盘部件减重33%,直接提升车辆能效 [1] - 刮板输送机输送能力达3000吨/小时,运距550米,兼具低运行阻力和超强耐磨性 [2] - 特种机器人通过多模态传感技术替代人工巡检,提升高危场景安全性和效率 [1]
全球产业链系列专题研究报告:中东局势不确定性将如何影响全球产业链?
银河证券· 2025-07-18 07:40
中东地区地位 - 伊朗石油储量约2090亿桶、天然气储量2440亿立方米,均居全球第三;锌储量2.3亿吨居世界首位,铜储量33亿吨约占全球4%位居第三,铁矿石储量47亿吨位居第十[15] - 以色列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比重提升至37%,集成电路占高科技产品出口比重达29%;是全球前三溴素生产国,溴化物储量占全球约27%;钾肥年产量保持在200 - 250万吨之间[17][23] - 霍尔木兹海峡日均石油运输超2000万桶,约占全球石油消费20%和海上贸易总量30%,承担约五分之一液化天然气运输任务[26] 局势影响 - 若冲突延续或升级,霍尔木兹海峡油气等运输下降25%,极端情境下全球超12.7%石油需求面临供给缺口,海峡通行船舶总量下降约25%,受影响油船、天然气船约占7.2%、1.5%[6] - 亚洲经济体对中东资源依赖高,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受影响大;欧美对海峡能源运输依赖下降,但在以色列溴素、钾、芯片等出口领域受打击严重[7][55] - 能源化工受影响直接快速,传导至交运、医药、电子等领域;以色列高技术领域出口或阻断,芯片供应链中断致汽车等下游制造商停工[7] 中国应对 - 中国对中东高进口依赖产品及中下游制造面临断供风险,如粗化肥依赖度87.7%、液化丙烷和丁烷50.5%等[68] - 推动对中东高依赖领域自主化供给,如化肥行业提高生产效率,丙烷领域切换原料减少依赖[72] - 探索进口多元化渠道,如从荷兰、秘鲁等国进口粗化肥,从加拿大、阿尔及利亚等国进口液化丙烷和丁烷[73] 风险提示 - 存在国际局势变化超预期、国际政策变动超预期、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风险[75]
巴拿马港口案新进展:中国在关税战中对美国提要求,中企要入股
搜狐财经· 2025-07-18 06:10
巴拿马港口交易背景 - 香港长和集团计划将旗下43个海外港口资产(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 [5] - 中国政府要求国企中远海运(COSCO)必须入股该交易,否则将采取措施阻止 [1][5] - 巴拿马运河承担全球6%海运贸易量,其中中国商船货运量占比达21% [5] 交易的战略意义 - 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科隆港和巴尔博亚港)拥有至2047年的特许经营权,是控制运河物流的关键节点 [5] - 美国财团收购意图被解读为"以商业手段强化对战略航道的控制" [7] - 中国约22.7%进出口货物依赖巴拿马运河,担忧美国控制后可能对中国商船实施隐性限制 [9] 中方的战略布局 - 中远海运目前在拉美已布局秘鲁钱凯港等关键节点,入股巴拿马港口可形成"东西合围"物流网络 [7] - 中远海运全球运营39个港口375个泊位,入股将强化中国在拉美物流节点 [12] - 秘鲁钱凯港建成后使海运时间缩短10天,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巴拿马港口加入将进一步优化中拉贸易路线 [15] 交易各方博弈 - 长和集团作为香港上市公司,其出售决策本属商业行为,但涉及战略要地触发中美地缘政治博弈 [9] - 巴拿马政府审计部门质疑长和集团续约港口合同时存在违规,可能要求重新招标运营权 [19] - 中国通过反垄断调查等手段迫使长和集团表态"交易必须合规",为中远入股争取谈判空间 [19] 潜在影响 - 中远入股将打破美国对巴拿马运河潜在控制,确保"一带一路"物流通道安全 [21] - 整合长和全球港口网络(覆盖23国43个码头)可构建横跨太平洋、大西洋的运输体系 [21] - 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与地中海航运公司(MSC)在欧洲、东南亚港口展开合作 [21] - 巴西、秘鲁推进的"两洋铁路"项目若与中远港口网络结合,可能改变全球贸易格局 [23]
政商合作扩大产能,巨额投资“保驾护航”,“独苗”企业能让美摆脱稀土进口依赖吗?
环球时报· 2025-07-17 22:37
MP Materials与苹果合作 - MP Materials与美国苹果公司达成5亿美元合作,为苹果电子产品提供关键原材料支持 [1] - MP Materials是美国唯一实现从矿山到磁体全产业链整合的稀土生产商,业务覆盖采矿、选矿、冶金和永磁制造 [1] - 公司控制的加州"芒廷帕斯矿"曾是全球稀土开采重镇,2015年因中国竞争破产,2017年由MP Materials重启 [1] - 早期MP Materials通过与一家中国稀土企业合作获得技术和市场支持,启动自主稀土处理业务 [1] 美国稀土产业布局 - MP Materials豪赌10亿美元投建新厂房设备,试图打破中国在稀土金属及磁材上的优势 [2] - 得克萨斯州工厂规划年产能1000吨磁体,2024年试生产汽车级磁体,2026年底投产,客户包括通用汽车 [2] - 在美国防部支持下计划建第二座磁体厂,新增年产能7000吨 [2] - 特朗普政府将稀土开采和本土供应链列为国家安全优先事项,签署行政令提高矿产产量并考虑加征关税 [3] 地缘政治与供应链 - 稀土已成为新能源、科技通信和国防军工领域的关键材料 [4] - 美国联合日本、印度、澳大利亚设立"四方关键矿产倡议"确保供应链安全 [4] - 中国在稀土领域拥有资源、技术和产业三位一体优势,美国生产成本高出50% [5][6] - 美国企业被迫为高价稀土买单,例如有美国汽车供应商以15美元购买常规售价40美分的磁体 [5] 技术经济挑战 - 中国采用串级萃取技术成本更低,美国溶剂萃取方式成本高且技术落后 [6] - 美国政府通过补贴推动企业购买本土稀土产品,但长期补贴将增加财政赤字 [6] - 美国稀土产业面临成本高企、技术短板和劳动力短缺等多重挑战 [5]
美企闭口不提磁铁价格,这就“中国失去优势”了?
观察者网· 2025-07-15 08:43
MP Materials发展历程 - MP Materials联合创始人因持有破产公司债券而接手芒廷帕斯矿控制权,该矿曾因无力与中国竞争于2015年破产 [3] - 接手后公司面临技术瓶颈,除中国外几乎无人掌握低成本稀土分离提纯技术,且初期仅有8名工人 [3][4] - 通过与中国稀土企业合作获得前期资金,以矿石换取中企精炼服务,并利用合作收入启动自主稀土处理业务 [5] 美国稀土产业挑战 - 中国在稀土领域拥有顶级矿山、廉价加工化学品、技术工人及废料处理能力,形成全面优势 [1] - 美国面临人才断层,磁体产业从业者多已六七十岁,MP Materials需从欧洲招募技术专家 [8] - 设备采购因避开中国导致成本高企,如气流粉碎机、熔炉等交货周期长达近两年 [8] - 关键技术如晶界扩散技术(GBD)在中国以外鲜有突破 [8] 政府扶持与市场反应 - 美国国防部以市场价两倍(钕和镨每公斤110美元)设定最低采购价,当前市场价格为63美元 [9][10] - 政策倾斜引发行业不满,同行指责政府"选赢家"策略可能损害长期竞争力 [10] - MP Materials生产成本比中国高出50%,下游客户如汽车制造商面临成本压力 [9] 未来瓶颈与行业展望 - MP Materials磁体产能提升后将面临重稀土供应不足,中国以外重稀土生产商稀缺 [10] - 咨询机构预计美国稀土供应链多元化需10-20年,成本达数万亿美元且缺乏专业人才 [11] - 公司2023年成为美国唯一实现稀土商业化分离的企业,但成本高导致持续盈利困难 [9]
有色钢铁行业周思考(2025年第28周):从政治政策风险溢价的角度看有色钢铁
东方证券· 2025-07-13 15: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部分投资者认为稀土等战略金属板块涨幅超出基本面,看淡后续行情;而报告认为当前有色钢铁板块在交易战略金属的政治政策风险溢价,该溢价源于中美长期竞争视角下市场对战略金属板块风险评价的下行以及风险偏好的上升,而非相关标的基本面盈利或成长性的上修,且应从中长期供应链与国防安全需求考虑[8][14] - 从中美长期竞争角度,一方控制战略金属全球主要冶炼产能时另一方会有供给担忧,美国因战略金属储备和钢铁产量不足产生囤积需求,提升相关板块风险溢价[8][15] - 铜关税是政治政策风险溢价的市场化体现,贸易商面对50%的铜关税威胁,使短期COMEX铜库存迅速上升,美国借此补充库存并争取重建本土铜矿产能时间[8][16] - 控股稀土是政治政策风险溢价的非市场化手段,美国国防部斥资4亿美元控股MP Materials公司,且军方提供远高于市场价的稀土生产补贴,需从战略角度实施[8][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钢铁 - **供需**:本周全国螺纹钢消耗量环比降1.50%、同比降5.85%,铁水产量周环比降0.43%,螺纹钢、热轧、冷轧产量周环比分别降2.00%、1.52%、1.65%,长流程螺纹钢产能利用率周环比降1.52%,短流程升1.15%,供需有望趋向动态平衡[18][20][23] - **库存**:钢材库存分化,社会库存合计914万吨,周环比降0.23%,钢厂库存426万吨,周环比升0.42%,总库存有望进一步下降[25] - **盈利**:本周澳大利亚61.5%PB粉矿价格环比升3.72%、铁精粉价格升1.14%、喷吹煤和二级冶金焦价格持平,废钢价格降0.45%;螺纹钢长流程成本周环比升1.02%、短流程升0.93%,长、短流程螺纹钢毛利周环比均降2元/吨,行业反内卷推动下有望回升[30][34] - **钢价**:本周普钢价格指数整体小幅上升1.14%,冷板价格涨幅最大,为3732元/吨,周环比升1.60%,热卷价格为3296元/吨,周环比升1.48%,反内卷下钢材价格或继续回升[38][39] 新能源金属 - **供给**:2025年5月中国碳酸锂产量70690吨,同比升31.37%,氢氧化锂产量22500吨,同比降12.45%;中国镍生铁产量同比升2.12%、印尼镍生铁产量同比升28.42%,硫酸镍产量同比降12.22%[43][45] - **需求**:2025年5月中国新能源乘用汽车月产量119.48万辆,同比升33.02%,销量123.44万辆,同比升35.53%;中国不锈钢表观消费量291万吨,同比升4.44%,印尼不锈钢产量36万吨,同比降18.61%,反内卷预期下后续行业或转向高质量发展[47][50] - **价格**:截至2025年7月11日,锂精矿(6%,CIF中国)平均价695美元/吨,国产99.5%电池级碳酸锂价格6.3万元/吨,周环比升1.12%;国产≥20.5%硫酸钴价格5.1万元/吨,四氧化三钴20.6万元/吨;LME镍结算价格15100美元/吨,电池级硫酸镍平均价2.65万元/吨,7 - 13%高镍生铁平均价915元/镍点[52] 工业金属 - **供给**:2025年4月全球精炼铜产量236.5万吨,同比升4.19%,原生精炼铜产量196.8万吨、同比升3.91%,5月废铜累计进口量环比升23.84%、同比降1.91%;6月电解铝开工率97.68%,环比升0.03PCT,产量366万吨,同比升2.54%,环比降3.05%,后续上行空间或存局限[64][66][71] - **需求**:2025年6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7%,环比升0.20PCT,美国制造业PMI为49.0%,环比升0.50PCT,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为50.3%,环比降0.50PCT,反内卷背景下制造业活动有望持续恢复[75] - **库存**:本周LME铜库存环比升14.12%、COMEX铜库存升11.91%、上期所铜库存降3.70%;LME铝库存环比升9.05%,上期所铝库存持平[83] - **成本与盈利**:本周全国一级氧化铝平均价3402元/吨,环比升0.1%,济南万方碳素预焙阳极出厂价5240元/吨,环比持平,秦皇岛港山西产Q5000动力煤平仓价632元/吨,环比升1.4%;2025年6月新疆、内蒙电解铝单吨完全成本环比分别升2.57%、2.75%,盈利分别降8元/吨、55元/吨,山东、云南电解铝单吨完全成本环比分别降2.21%、6.72%,盈利分别升704元/吨、1517元/吨[86][87][88] - **价格**:本周LME铜结算价9638美元/吨,周环比降2.58%,LME铝结算价2592美元/吨,周环比升0.99%[91] 贵金属 - **金价**:截至2025年7月11日,COMEX金价报收3370.3美元/盎司,周环比升0.71%,截至7月8日,COMEX黄金非商业净多头持仓数量为202968张,周环比升0.49%,短期内持续高位震荡[95] - **利率与通胀**:本周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4.43%,环比升0.08PCT,2025年5月美国核心CPI当月同比为2.8%,环比持平[98] 板块表现 - 本周上证综指报收3510点,周内涨1.09%,申万有色板块报收5200点,周内涨1.02%,申万钢铁板块报收2317点,周内涨4.41%;申万有色板块中中科磁业上涨幅度最大,申万钢铁板块中金岭矿业上涨幅度最大[101][107][109] 投资建议 - 短期关注全球高性能磁材龙头企业,高端需求高增长的金力永磁(300748,买入) [8][114] - 中期关注全球稀土产业链龙头集团,全产业链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北方稀土(600111,买入) [8][114] - 关注吨钢毛利弹性较大的企业如三钢闽光(002110,未评级),华菱钢铁(000932,未评级),南钢股份(600282,买入),新钢股份(600782,未评级),中国东方集团(00581,未评级),重庆钢铁股份(01053,未评级) [8][114]
危险!绕过中国停令,第三国对美锑出口暴增3000吨,中企身影隐现
搜狐财经· 2025-07-13 04:17
中美矿产争夺战 - 争夺核心为镓、锗、锑等关键矿产 中国掌握全球大部分精炼产能 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高度依赖这些资源 [1] - 中国2023年底骤然收紧关键矿产出口 直接切断美国产业链命脉 全球90%以上镓锗和几乎全部锑依赖中国精炼 [2] - 断供后矿产价格暴涨2-3倍 高额利润驱动市场寻找替代途径 泰国和墨西哥锑产品出口量暴增 远超过去三年总和 [4] 灰色产业链形成 - 跨国"搬运工"通过伪装成普通矿石、化肥等方式 将中国矿产经第三国转运至美国 每吨佣金高达5万美元 [6] - 广西一家锑业公司泰国子公司2025年上半年向美国运送3300吨锑产品 [6] - 半年内超3800吨氧化锑通过第三国流向美国 中国升级监管措施但难以完全堵死灰色渠道 [8] 美国应对措施 - 美越2025年5月达成协议 对第三国转运商品加征40%重税 打击"洗产地"行为 [10] - 美日印澳启动"四国关键矿产倡议" 试图建立独立供应链减少对中国依赖 但面临诸多挑战 [10] 争夺战本质 - 表面为政策较量 实为多方利益博弈 中国握有出口管制王牌但灰色地带难题严峻 美国另起炉灶并非易事 [12] - 供应链安全是双方最终目标 灰色地带成为博弈中的天然缓冲区 [12]
韩国外交部: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韩国、日本外交官一致同意加强在能源、造船、供应链安全(包括关键矿产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
快讯· 2025-07-11 08:05
国际合作领域 -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韩国、日本外交官同意加强能源领域合作 [1] - 三国将在造船行业深化协作 [1] - 供应链安全(包括关键矿产和人工智能)成为重点合作方向 [1]
“中国正抓紧储备工业金属,保证供应链安全”
搜狐财经· 2025-07-07 08:29
中国金属储备策略 - 中国正趁镍价处于五年来低位大举买入镍,同时储备锂、钴、铜等金属以增强供应链韧性 [1] - 自2024年12月以来中国已为国家储备购入多达10万吨镍,此前储备估计为6万至10万吨,2025年可能已翻倍 [1][3] - 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一直在采购高纯度一级镍,主要用于高端制造业和电动汽车电池生产 [3] 镍进口与消费数据 - 2025年前5个月中国纯镍进口总量达77654吨,为2019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较去年同期翻倍 [3] - 一级镍消费年增长率仅为5%至10%,2025年中国镍总需求预计增长4.9%,进口增长与消费增长存在错位 [3] - 全球买家从LME仓库提走78798吨一级镍,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7544吨和2024年全年44106吨的水平 [4] 镍市场动态 - 过去两年镍价下跌约40%,主要因印尼产量迅速扩张,印尼控制全球镍供应的三分之二 [4] - LME第二季度镍交易量创下自2020年初以来的最高季度纪录 [4] - 中国可能采购了来自印尼的一级镍,印尼和中国公司生产的精炼镍被允许进入LME仓库 [5] 供应链安全与贸易背景 - 中国致力于保证供应链安全,特别是在与美国关系紧张之际 [3] - 中国在全球关键矿产和稀土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常将其用作贸易谈判筹码 [3] - 印尼过去实施的原镍出口管控措施曾对中国钢铁厂造成冲击 [4]
赴港IPO,潮汕女首富的“去代工化”突围战
搜狐财经· 2025-07-07 01:40
公司发展历程 - 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从富士康流水线员工成长为潮汕女首富,身家615亿[5] - 1999年收购立讯有限公司开始创业,坚持自建实验室攻克精密连接器技术[7] - 2010年登陆A股,当年富士康营收占比45.38%,开始布局"去单一化"[7] - 2011年5.8亿收购昆山联滔打入苹果供应链,2016年收购美特科技切入声学模组领域[7] - 2024年消费电子业务营收2240亿,新业务占比提升至15%[7]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687.95亿元,同比增长15.91%[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66亿元,同比增长22.03%[10] - 扣非净利润116.94亿元,同比增长14.81%[10] - 总资产2238.28亿元,同比增长38.17%[10] - 2024年毛利率10.41%,较2023年下滑1.17个百分点[9] 港股上市战略 - 计划融资超10亿美元用于印度AirPods生产线建设[8] - 港股国际化融资能力可对冲汇率风险,外销收入占比87.6%[8] - 港股灵活股权激励工具有助于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海外研发团队已超2000人[8][9] - 港股市场对全球化制造业企业更具包容性,估值修复空间可观[9] 业务布局 - 汽车电子业务营收占比5.12%,同比增长43%,计划通过收购德国企业提升技术[11] - 通信设备业务占比6.83%,研发费用135亿元中30%投向通信领域[12] - 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70.74%,计划2025年将20%产能转移至境外[12] - 国内深化与华为、小米合作,2024年内销收入同比增长18%[12] 行业地位 - 被称为"果链一哥",与蓝思科技、歌尔并称"果链三巨头"[8] - 2025年动态市盈率约18倍,低于海外科技制造企业[9] - 正在从代工向智造转型,代表中国制造业向"全球链主"跃迁[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