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验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厦门今年前7个月税收数据显示,消费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搜狐财经· 2025-08-22 04:27
歌迷在我市"周同学"快闪店内选购商品。 税收数据能清晰勾勒出消费市场的蓬勃脉动。昨日,记者从市税务局获悉,今年1月—7月,我市服务业 销售金额同比增长4.11%,增速领先全省平均水平,多元化新业态正持续释放市场消费潜能。 瞄准"体验经济" 有商场7月销售实现近两位数增长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1月—7月,批发零售业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9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销售金 额同比增长15.26%,金融业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5.1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销售金额同比增长 16.59%。 在消费升级浪潮下,个性化、智能化、场景化的体验型消费正成为新趋势。我市各大商圈积极重构消费 空间,推出科技感爆棚的9D飞行体验、歌迷热衷的"周同学"快闪店、独具闽南特色的巨型簪花小狗雕 塑等众多新潮消费场景,单一购物场所向融合消费、社交、文化的复合型空间延展。 厦门SM百货负责人介绍,年轻群体越来越关注情绪价值,因此近期企业瞄准了"谷子文化""疗愈经 济"等消费热点,在会员节推出了潮品集市、动漫人物见面会、宠物领养计划、美妆课堂、首饰DIY等 系列体验活动,并联合我市多家银行开展满减优惠,有效带动7月份销售实现近两位数增长。 引燃"绿 ...
税收数据显示:厦门人新买的车 过半是新能源车
搜狐财经· 2025-08-21 16:36
服务业增长态势 - 1月—7月服务业销售金额同比增长4.11% 增速领先全省平均水平 [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5.26% 金融业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5.1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6.59% [5]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1.40% 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5.34% [7] 体验经济与新消费场景 - 商场通过体验型消费实现7月销售近两位数增长 [6] - 商圈推出9D飞行体验 "周同学"快闪店 闽南特色簪花小狗雕塑等新潮消费场景 [6] - 企业针对年轻群体推出潮品集市 动漫人物见面会 宠物领养计划 美妆课堂 首饰DIY等体验活动 [6] 新能源车与绿色消费 - 1月—7月申报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车达5.56万辆 同比增长35% [7] - 新能源车占全部新申报车辆比重升至52.73% [7] - 某汽车销售公司上半年新车销售收入1.50亿元 同比增长20% 其中新能源车销量占比16.42% 同比增长6.30% [7] 设备更新与产业投资 - 1月—7月经营主体采购设备、器具购进投资额同比增长11.09% 较全市采购金额增速高4.66个百分点 [7] - 企业设备更新步伐显著加快 [7] 文旅融合与多元化业态 - 某公司拓展"文旅+研学"夏令营 涵盖20大主题近200种项目 开营后报名人数近5000人 [8] - 公司同步发展"文旅+康养" "文旅+主题餐饮" "文旅+摄影" "文旅+夜间经济"等业态 [8] -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172万元 同比增长27.29% [8] 税务服务与企业支持 - 税务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开展定制化辅导 涵盖开票管理 纳税申报及风险防控 [8] - 提供个性化风险分析及整改建议 [8]
打造差异化体验 上半年屈臣氏多个门店全新场景轮番亮相
搜狐财经· 2025-08-20 07:36
线下消费趋势 - 线下消费呈现明显回暖趋势,以LABUBU为代表的潮流IP吸引全球年轻人,反映体验经济时代到来 [1] - 消费者决策从单纯购物转向追求服务体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从0.5万元增至1.3万元,占比从39.7%提升至46.1% [1] - 超1/3年轻人热衷线下逛店,主要动机为体验氛围、寻找灵感及人际互动 [1] 屈臣氏战略布局 - 公司围绕男士、儿童、大健康三大品类推出全新线下特色场景,强化感官体验与即时情绪满足 [1] - 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和门店专属服务,打造差异化购物体验以增强情感共鸣 [1][4] 他经济崛起 - 男性消费市场逆转传统梯度格局(女性>儿童>老年>宠物>男性),2024年男性护肤线上规模同比增近20% [5] - 公司在广州、上海等重点门店推出工业风"型男装备补给站",覆盖剃须理容、香氛等全品类,并配套"型男速造"轻服务,带动男士品类销售双位数增长及占比翻倍 [5][9][14] - 计划年内将男士专区拓展至全国300家门店 [14] 儿童消费升级 - 儿童消费市场呈现精细化、品质化趋势,公司推出250+款产品的儿童严选专区,涵盖护肤、益智玩具等品类 [12][14] - 新增儿童彩妆服务及游乐区,实现"遛娃逛街两不误",推动儿童品类销售双位数增长 [18] 大健康战略 - 国民健康意识提升,公司以"一城一店"模式布局大健康体验中心,目标3年内健康品类销售增长3倍 [21] - 在厦门、广州等城市门店提供健康检测、营养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并推出AI健康顾问"屈晨曦"强化线上健康交互 [21][25] 行业宏观数据 - 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79万亿元,有望突破50万亿元,零售行业转向通过商品流通实现社会价值 [25]
展览何以动人
经济日报· 2025-08-16 00:57
博物馆与展览行业现状 -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4.9亿人次,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实现"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1] - 博物馆从"高冷"跃升为文旅"顶流",观众"为一馆,奔赴一座城"现象显著[1] - 2024年全国共举办线下展览8916场,总面积近1.47亿平方米,展览馆出租率高涨[4] 策展人角色演变 - 策展人从服务展品转向服务用户,角色演变为"导演、学者、操盘手"的多面手[2][7] - 商业策展需兼顾审美眼光、决策能力与市场敏锐度,核心是提供情绪价值[3][4] - 展览设计形成系统工程,需组建跨领域团队(策划、设计、数字内容等)[3] 创新展览模式 - 敦煌艺术展采用1∶1复刻洞窟+AI技术,2个月吸引近10万人次[2][10] - 航天沉浸艺术展融合VR与中式美学,在京沪吸引逾10万观众,合肥站创2个月近千万元票房[3] - "山峰的书房"通过"图书+民宿+茶文化"跨界模式,全国落地21家实体空间[8] 技术应用与跨界融合 - VR、AI技术使五台山壁画实现动态展示,提升观众沉浸感[2] - 非遗元素与游戏IP结合(如《蔚蓝档案》×上海剪纸),吸引年轻群体参与[9] - 医药图书行业通过策展建立品牌联系与人脉网络[9] 行业数据与趋势 - 2025年中国展览行业总产值预计达1.5万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球市场份额18.5%[11] - 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展创全球单一文物展最高纪录(超200万人次)[10] 展览核心价值 - 内容深度是关键,需提供知识厚度与启发性,避免同质化[12] - 通过互动项目(如火星车拼装)实现观众从围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化[12] - 空间设计超越容器功能,成为观念表达载体[3][4]
“苏超”里的体验经济与城市传播
经济网· 2025-08-15 02:51
文|胡泳 一个原本籍籍无名的地方性业余足球赛事——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俗称"苏超"),热度直追今夏炎炎 的天气。 赛场内,"苏超"现场观众人数屡屡刷新纪录,成了中国业余足球赛事的新高峰;"苏超"门票一票难求, 据称比明星演唱会还抢手。赛场外,随着"苏超"的出圈,江苏文旅也在"泼天流量"中踢出"好球"。 没有国际转播权、没有顶级球星,"苏超"以粗糙的画质、热血的呐喊以及扑面而来的"草根气质",成功 征服了成千上万网友的心。如今,江苏的"苏超"已发展到全网的"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也变身 为全面比拼的"江苏省城市联赛",成为透视体验营销和城市传播的绝佳样本。 体验经济崛起,"苏超"妙在真实与反精致 上世纪末,美国作者约瑟夫·派恩(B. Joseph Pine)和詹姆斯·吉尔摩(James H. Gilmore)合作出了一本 名为《体验经济》的书,作者宣称,我们正迈入体验经济(the experience economy)的门槛,在更大的 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经济的新篇章:体验经济已逐渐成为继服务经济之后的又一个发展阶 段。 两位作者把体验经济的崛起与服务经济的崛起相提并论。由于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 ...
暑期演出单月34.23亿票房,年轻人为何偏爱“情绪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8-14 21:12
演出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7月全国演出总票房达34.23亿元,其中演唱会贡献29.41亿元占比超90% [1] - 同比2024年7月22.19亿元增长近60%,与暑期档电影票房40.67亿元的差距显著缩小 [1] 头部艺人市场表现 - 五月天25周年鸟巢演唱会连开12场仍一票难求,粉丝需设闹钟抢票 [3] - 易烊千玺"礐嶨"巡演780元票价在二级市场炒至万元以上 [3] - 王心凌五棵松3场、张艺兴/蒲熠星北京2场演唱会均秒速售罄 [4] 新兴演出形态与参与者 - 那艺娜通过修图/跨界表演及"退票"互动形成垂直圈层效应 [3] - 刀郎演唱会抢票难度比肩周杰伦,反映"孝子孝女"经济现象 [3] - 岳云鹏以"唱别人的歌"模式探索演唱会市场,首演最高票价1580元 [4][5] 演出形式创新趋势 - 网红玩梗(如那艺娜"退票"应援)成为内容出圈新路径 [5] - 五月天设置城市地标打卡点,打造参与式互动体验 [5] - 易烊千玺"泥土塑山计划"融合艺术与粉丝情感表达 [5] 用户行为与消费逻辑 - 演出消费从"爆发式"转向娱乐常态化主动选择 [4] - 年轻人更追求沉浸式互动,演唱会成为情感基建载体 [7][9] - 跨代际参与现象显著(90后"山竹"与50+群体共存) [8] 行业升级方向 - 体验经济崛起推动演出向"心流"式互动场景进化 [9] - 需精准捕捉分龄需求,构建多元化沉浸体验 [11][12]
香港出入境人次再创通关后新高!中小企业营商气氛有改善
南方都市报· 2025-08-14 16:08
香港旅游业复苏及客流数据 - 8月9日及10日香港分别录得132万及134万人次出入境 创全面通关后新高[1] - 落马洲支线8月9日出入境25.3万人次 深圳湾管制站8月10日出入境18.8万人次 香园围管制站同日出入境11.5万人次 均创开通以来新高[1] - 暑期旺季各管制站人流较多 相关部门减少前线人员休假并灵活调配人手以维持高效服务[3] 零售及旅游业推广举措 - 本地店铺推出多样化市场推广 例如凉茶企业在港铁落马洲站还原旧凉茶铺场景 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4] - 港铁与多个本地品牌合作在站内重现怀旧店铺场景 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空间[5] - 渡轮企业推出大熊猫品牌联合推广 旅游发展局在尖沙咀旅客中心布置大熊猫装饰及产品 大熊猫主题渡轮于8月13日正式启航[5] 中小企业营商状况 - 7月中小企业业务收益现时动向指数从6月的41.6升至42.1 未来一个月业务收益展望动向指数为45.5[6] - 地产业指数从44.2升至46.2 商用服务业指数从43.5升至44.8[8] - 进出口贸易业新订单现时动向指数维持在45.0 未来一个月新订单展望动向指数为47.0[8] 香港IPO市场表现 - 上半年香港IPO集资额位居全球首位 首7个月共53宗新股上市 集资总额约1270亿港元 同比升幅超过6倍[9] - 上市企业包括泰国饮料食品公司 新加坡疾病筛查公司及东南亚氧化铝制造商等国际企业[11] - 国际企业看重香港在提升品牌国际形象 拓展国际资本投资及连接内地市场的战略价值[11]
“Z世代”的义工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09:17
义工游市场概况 - 2024年中国义工游市场规模突破120亿元,同比增长近30% [1][4] - 截至2025年8月,小红书"义工旅行"话题浏览量达2.1亿,讨论量230万,"打工换宿"话题浏览量2120万,讨论量12.4万 [1][4] - 2024年中国民宿市场规模达422.7亿元,为义工游提供发展基础 [4] 用户画像与需求 - Z世代通过义工游实现"省钱+深度体验",典型案例包括:冰岛环保行动(王晓雅)、新疆以工换宿(庄芸)、寺庙义工(郭心爱) [1][2][3] - 参与者平均花费低于1000元(如郭心爱的山东寺庙义工总支出含交通仅700元) [3] - 核心吸引力:劳动换取食宿(降低成本)、文化沉浸感(如参与哈萨克族节日)、心理成就感(如救助动物) [2][3][4] 商业模式与运营现状 - 国内主流模式:为民宿/青旅提供4-6小时劳动换取免费食宿(新疆案例),部分附加车票报销 [5][6] - 差异化运营:民宿倾向招募有特长(摄影、乐器)的义工以提升住客体验(海南案例) [6] - 行业痛点:部分项目存在虚假承诺(如大理民宿仅报销30%机票)、超时工作(海南冲浪民宿周工时42小时) [7] 供需两端动态 - 需求端:2024年消费者协会受理义工游投诉1200+起,同比增150%,62%平台纠纷未解决(如"袋鼠青年义工旅行") [7] - 供给端:新疆/海南民宿旺季积极招募义工(如那拉提民宿计划扩招),但北京部分业主因效率问题拒绝复用 [5][6] 行业发展趋势 - 从"穷游"转向"深游",形成新型"体验经济":通过劳动降低经济门槛,同时提升心理回报 [2][4] - 国际项目成熟度较高(如柬埔寨教学、南非护鲸),但存在组织松散问题(部分项目仅4-5人参与) [2][7] - 未来需平衡商业化与公益性以维持长期发展 [1][7]
上半年全国首店下滑19.39%,品牌们怎么了
36氪· 2025-08-12 11:42
首店经济总体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全国首店数量158家 较去年同期下降19.39% [2] - 国际品牌首店72家 占比45.6% 较2024年提升11.29个百分点 [2] - 本土品牌首店86家 占比54.4% 包括泡泡玛特popop珠宝等创新业态 [2] 时间分布特征 - 5月开业首店39家 占比24.68% 受五一黄金周及展会效应推动 [4] - 1月开业31家 6月开业30家 分别对应农历新年及暑期消费季 [4] 业态分布格局 - 穿类业态首店49家 占比31.01% 位居各业态首位 [6] - 吃穿用三大业态合计占比89.87% 主导首店市场 [6] - 二次元与潮玩业态各新增5家首店 成为用类消费新兴力量 [15] 地域分布特征 - 上海以67家首店保持绝对领先 其中国际品牌首店43家(含9家全球首店) [9][13] - 杭州以20家首店跃居第二 上半年GDP增速5.5%高于全国水平 [9] - 前五大城市(上海/杭州/北京/成都/南京)合计占比近80% [9] 国际品牌布局策略 - 59.7%国际品牌首店选址上海 凸显其国际消费中心地位 [13] - 上海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60.41亿元 同比增长1.7% [14] - 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05元 位居全国首位 [14] 二次元业态发展 - 60%二次元首店集中落户上海百联ZX创趣场 [17] - 日本IP主导二次元市场 如《航海王》/世嘉SEGA等 [17] - 中国Z世代年可支配收入规模达13万亿元 泛二次元用户占比95% [17] 潮玩产业升级 - 5家潮玩首店中4家由中国品牌主导 [19] - 泡泡玛特开设全球首家臻选店POP MART COLLECTION [23] - 潮玩门店向艺术展览与文化体验空间转型 [20] 首店类型演变 - 绝对首店107家占比67.7% 服饰行业以35家居首 [25] - 非标首店51家占比32.3% 较去年同期提升3.8个百分点 [25] - 旗舰店/概念店/体验店成为非标首店主要形式 [27] 零售业态转型 - 品牌从卖产品转向卖体验 注重消费情感连接 [30] - 非标首店通过空间设计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30] - 线下门店功能升级为品牌体验中心 实现线上线下协同 [30]
星巴克在中国做错了什么?
虎嗅· 2025-08-08 12:09
品牌定位与商业模式 - 星巴克定位为生活方式品牌而非单纯咖啡品牌,核心是提供"社交空间"和"体验经济"而非咖啡本身[3][11][20] - 商业模式差异:瑞幸聚焦咖啡销售效率(9.9元低价策略),星巴克打包销售"空间+氛围"(30元/杯含场景价值)[21][22] - 1992年上市市盈率60倍远超餐饮业15-20倍均值,反映市场对其体验经济模式的认可[19] 中国市场发展历程 - 1999年通过台湾/香港代理商进入中国,采用零风险品牌授权模式(北方代理新店1-2月回本,上海创全球最快盈利记录)[26][27][32] - 2005年收回代理权转为直营,2017年中国门店达3300家覆盖65%城市,首年现金利润率36.6%/ROI达86%[33][35] - 2018年错误判断市场趋势:在消费降级/贸易战背景下仍计划2022年门店翻倍至6000家[37][39] 战略失误分析 - 产品定价失误:外卖与线下同价违背线上低价惯例,破坏品牌溢价逻辑[23][24] - 市场判断失误:2018年同店增长转负/营业利润率降7个百分点至19%后仍坚持扩张策略[40][41] - 客户洞察失效:下沉市场盲目扩张,未区分县城(9.9元价格敏感)与城市中产(30元场景需求)客群差异[48][52] 历史与文化基因 - 灵感源自17-18世纪欧洲咖啡馆的社交功能(牛顿/伏尔泰等在此创作,曾引发法国大革命)[13][14][15] - 创始人霍华德强调"经营顾客生活"理念,通过音乐/灯光/服务细节构建"第三空间"[12][20][54] - 早期成功依赖本土化运营(如根据气候调整门店入口),后期丧失精细化运营能力[54][56] 财务与运营数据 - 中国区黄金期(1999-2017):代理模式零风险获利,直营后新店ROI达86%[27][35] - 转折点(2018):大陆及港澳同店增长首现负值,营业利润率同比下降7%至19%[40] - 疫情后复苏不及预期,CEO承认复苏进度仅为预测值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