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低碳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发布2024年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
中国环境报· 2025-06-26 01:16
深圳低碳发展成果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2.3% [3] - 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达到2439亿元 [3] - 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突破80% [3]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76.9% [3] - 绿色建筑面积达2.1亿平方米 [3] - 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34家 [3] - 森林蓄积量超过469万立方米 [3] 碳市场与绿色金融 - 碳市场覆盖38个行业、708家重点排放单位 [3] - 深圳碳市场累计成交量1.08亿吨 [3] - 碳市场成交金额为24.75亿元 [3] - 绿色信贷余额首次破万亿元 [3] - 累计推出气候融资项目293个 [3] 低碳创新示范 - 累计推进113个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 [4] - 遴选出20个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 [4] - 15个大型活动碳中和标杆项目 [4] 气候适应能力建设 - 区域气象观测站网密度达到2.6×2.6公里 [6] - 完成林分优化4520亩 [6] - 新造林抚育3430亩 [6] - 森林抚育29349亩 [6] - 红树林营造17.37公顷 [6] - 红树林修复106.95公顷 [6] - 记录到维管植物2200多种 [6] - 陆生脊椎动物550多种 [6] 城市基础设施韧性 - 防洪潮能力为100年—200年一遇 [7] - 内涝防治能力达到20年—50年一遇 [7] - 城市供水储备能力达85天 [7] - 全市各类步道总长度超3600公里 [7] - 全市公园总数达1320个 [7] - 全市绿地覆盖率超45% [7] 政策与科技创新 - 出台《国家碳达峰试点(深圳)实施方案》 [8] - 发布《深圳市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8] - 实现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一区一站" [8] 国际合作与未来规划 - 在COP29上分享"深圳经验" [9] - 聚焦碳排放精准管控 [9] - 加快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 [9] - 强化科技与市场双轮驱动 [9]
扎哈淖尔露天煤矿:“乌金滚滚”遇见“绿色变革”
中国能源网· 2025-06-25 14:41
电能替代与绿色转型 - 扎哈淖尔露天煤矿采用120吨级纯电动矿用卡车,充电1小时可连续工作5小时以上,单日土岩剥离量达2.1万立方米,较同吨位燃油矿卡运行成本降低62.7%,年碳减排量达7351吨[4] - 10台电动矿卡每年可减少柴油消耗2360吨,降低运营成本1179余万元,研发团队攻克高寒地区电池技术难题,获得5项国家专利[5] - 2024年投入33台增程式无人驾驶矿用卡车,累计运行里程超77万公里,剥离产量超525万立方米,综合效率达人工效率90%,节油率20-30%,日有效作业时长提升至21小时[9] 智能化与技术创新 - 135台无人驾驶宽体车组成"绿色运输军团",依托矿山4G/5G专网实现数据传送[6] - 国内首台"钢铁螳螂"步履式挖掘机、钢丝绳自动巡检润滑机器人、"北斗+5G"全自动无人机巡检项目等科技成果推动矿山向无人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9] 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 累计投入6.7亿元实施六大生态修复工程,治理面积达2.53万亩,到界排土场植被覆盖度达90%,较全国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高34%[10] - 采用"工程措施为辅,生物措施为主"技术路线,选用本地物种实现"自维持、免维护"生态,2.3万亩排土场变草原新牧场,野兔、沙狐等野生动物重返[10] - 建立"用地—采矿—复垦—还地"绿色循环模式,完成"还地于民"目标,成为高寒地区矿山修复标杆[10]
“投资青海”推介会签约18个项目 总金额近2.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25 12:36
推介会概况 - "投资青海"国际经贸合作推介会在青海省西宁市举办,吸引了国际组织、世界500强企业、跨国企业、专家智库代表等近300名嘉宾参会 [1] - 推介会借助第26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平台,面向全球投资者展示青海经济活力、创新动力和投资潜力 [3] 青海资源禀赋 -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之源",拥有丰富的盐湖资源、清洁能源资源 [3] - 锂、钾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开发潜力巨大 [3] 专题推介内容 - 青海省商务厅、西宁市、海东市、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围绕开放型经济发展、"四首经济"、冷凉蔬菜产业、冷水鱼产业、高端精细化工产业、先进制造业作专题推介 [5] - 通过政策和产业发展解读,宣传青海在开放型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的广阔空间和巨大投资价值 [5] 签约项目 - 内外贸重点项目签约活动中,共签约项目18个,签约总金额近2.5亿元 [5] - 签约项目涵盖农畜产品、通信技术、国际品牌、进出口贸易、金融服务等行业和领域,包括具有全省引领性、填补产业空白的重大项目 [5] 招商引资成果 - 今年一季度,青海省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11个,签约金额突破千亿元 [7] - 更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开始深度融入青海省新能源、制造业、服务业、绿色算力等领域 [7] 未来发展策略 - 青海以"国家所需、青海所能"为目标,全力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7] - 青海将实施工作体系完善、重点项目促进、平台载体提升、招商方式创新、招商能力强基、营商环境优化"六大行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7]
新质生产力发展“追新逐质” ,全方位推进五大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10:44
新质生产力发展概况 - 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新风险新挑战,也迎来新机遇新空间,具备加快培育壮大的基础和条件 [1] - 科技创新效能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 [2] - 绿色低碳发展纵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加快转型 [3] - 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显著制度优势、坚实产业基础、广阔市场空间、丰富人才资源等有利条件 [4] 科技创新与产业突破 -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2024年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中均居前五位 [2] - 集成电路产量2024年增长22.2%,出口额超过1.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2] - 大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大型LNG运输船等国产高端装备投入应用,C919大飞机累计承运旅客超200万人次 [2] - 工业机器人年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 [2] - 2024年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达16.3% [2] -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居全球第一 [2] - 在研新药和上市新药数量排名全球前列,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 [2]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左右 [2] 绿色低碳转型进展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6.4亿吨,累计成交额440.5亿元 [3] - 2024年单位GDP能耗降幅超过3%,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19.8% [3] - 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3] - 2024年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输送绿电超4000亿千瓦时 [3] - 为全球提供80%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关键零部件 [3] 政策推动与消费升级 - 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26亿元,同比增长6.4%,达2024年以来最高增速 [6]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5大品类销售额1.1万亿元 [6] - 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7] - 规范拆解各类废旧家电超700万台,同比增长25% [7] 体制机制与人才发展 - 加快完善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基础制度 [7] - 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7] - 建立覆盖全体留学回国人才的服务体系,探索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 [8] - 国企招聘留学生比例上升,部分部门留学生占比超三分之一 [8] - 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涌现大量新兴职业 [8]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的报告
中国经济网· 2025-06-25 04:08
科技创新效能 -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2024年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中均居前五位 [1] - 集成电路产量2024年增长22.2%,出口额超过1.1万亿元 [1] - 大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等国产高端装备投入应用 [1] - C919大飞机累计承运旅客超200万人次 [1] 产业创新与现代化体系 - 工业机器人年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 [2]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 [2] - 2024年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达16.3% [2] -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居全球第一 [2] 绿色低碳发展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6.4亿吨,累计成交额440.5亿元 [2] - 2024年单位GDP能耗降幅超过3% [2]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19.8% [2] - 2024年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输送绿电超4000亿千瓦时 [2] - 全球80%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关键零部件由中国提供 [2]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与条件 - 具备显著制度优势、坚实产业基础、广阔市场空间、丰富人才资源 [3] 重点工作方向 -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技术革命性突破 [3] -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3] - 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3] - 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3] - 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打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 [3]
钟寰平:坚定不移走好低碳发展之路
中国环境报· 2025-06-25 02:07
低碳发展政策与成就 - 全国低碳日主题为"碳路先锋、绿动未来",旨在推动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1] - 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非化石能源发展显著,煤炭消费比重从2012年68.5%降至2023年55.3% [1] - 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较2012年下降超35%,"两新"政策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取得进展 [1] 行业转型与挑战 - 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需持续推动低碳转型,面临能源偏煤和环境约束的国情挑战 [1] - 需将绿色低碳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处理好减排与发展、局部与整体等关系,制定分阶段实施方案 [2] - 当前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需在能源、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 [2] 社会参与与消费转型 - 通过"光盘行动"、"旧物回收"、"碳账户"等举措推动低碳生活方式普及 [2] - 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促进消费理念向文明健康方向转型 [2] - 需凝聚社会共识,使更多人成为绿色低碳理念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2][3]
陈吉宁调研上海电气集团
中国能源网· 2025-06-25 01:37
公司战略与定位 - 上海电气集团被定位为上海制造的代表性企业,需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先进制造业主力军作用[2] - 公司需持续做强做优主业,巩固扩大先进制造业优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未来产业布局[1] - 目标为加快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为全市发展挑大梁、作贡献[1] 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 - 公司在电解水技术、光储研发、先进膜材料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展示最新储能技术及示范工程[1] - 需加大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力度,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多元技术路线探索比选[2] - 聚焦符合未来发展战略的领域,科学配置资源以形成新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 国际化发展 - "走出去"发展需坚定不移且扎实稳妥,优化全球布局并开发多元市场[2] - 加强与"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的对接,深化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的拓展[2] 企业改革与治理 - 过去一年公司加快推进国企改革、深化转型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并培育新动能[1] - 公司治理持续完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1] - 需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治理体系,为服务国家战略保驾护航[3] 产业协同与智能化发展 - 发挥工业制造场景丰富优势,加快具身智能发展,贡献高质量工业智能语料以支撑机器人产业[2]
GDP合计超9万亿元 G60九城交出高质量发展“创新答卷”
上海证券报· 2025-06-24 18:12
长三角G60科创云廊航拍 GDP合计超9万亿元 为奏响科技创新最强音,大会上,九城市集中发布了6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覆盖高端装备、绿色能源、 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多个战略领域,多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智者大模型 2.0"的亮相尤其令人瞩目。作为一款科技成果转化的数字化利器,它以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精准的市 场需求对接,打通科技成果落地的"快速通道",体现了区域协同创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强大效率。 为助力科技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大会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大科创平台联盟、企业出海服务联盟、 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正式揭牌。其中,重大科创平台联盟由沿线九城百余家科研机构、企业与验证中 心自发组成。"联盟旨在打通科创资源协作通道,聚焦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通过平台化机制,促成更 多城市间的技术合作与项目落地。"良渚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欧阳宏伟表示,"让彼此的优势,不再是单点 闪光,而是共振放大。" 为推动九城市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大会上,多领域合作协议密集签署。其中,G60科创走廊联席办 与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汽车行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上下游要素高效对接,共建高效协同、开放 融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 ...
阳煤化工拟更名 加快智能化升级步伐
证券日报· 2025-06-24 16:38
公司更名与战略转型 - 公司拟将名称从"阳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山西潞安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潞化科技",证券代码不变 [2] - 更名旨在清晰定位科技引领发展方向,加速向科技驱动型企业转型,强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3] - 2024年12月潞安化工集团成为控股股东,结束股权与经营权分离状态,为公司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3] 2024年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4年完成商品产量307.53万吨,完成计划的105.57% [2] - 实现营业收入108.95亿元,同比减少27.26亿元(降幅20.01%) [2] - 利润总额-7.93亿元,较2023年减亏14.75亿元,归母净利润-6.81亿元,减亏6.85亿元 [2] - 化工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受原材料价格波动、竞争加剧及需求不足影响,主要产品售价明显下滑 [2] 氢能与新能源布局 - 子公司阳煤化机长期布局氢能及新能源装备制造,确立"无碳能源"战略,推进"灯塔工厂"建设 [4] - 与国家电投合作研发国内首套年产100吨CO2加氢制绿色甲醇合成撬装置,实现产业化示范 [4] - 阳煤化机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及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链核企业 [4] 产能扩张与主业聚焦 - 推动河北正元氢能二期项目投产,新增52万吨尿素及4.32亿Nm3氢气产能 [4] - 计划提升山西阳煤丰喜泉稷能源产能,打造百万吨级化肥基地 [4] - 推动山东阳煤恒通化工向高附加值材料转型以提升业绩 [4] 行业政策环境 - 中国氢能产业加速发展,《能源法》将氢能纳入能源范畴管理,明确国家推进氢能开发利用 [3] - 氢能战略地位提升,产业链企业有望受益政策红利实现估值重塑 [3]
12个!山东省绿色低碳城市(城区)试点名单出炉
齐鲁晚报· 2025-06-24 10:06
试点城市名单 - 山东省公布12个绿色低碳城市(城区)试点名单 包括烟台市 威海市 日照市 聊城市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潍坊安丘市 济宁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 泰安肥城市 临沂沂河新区 德州乐陵市 滨州沾化区 菏泽定陶区 试点期至2027年底 [1] 试点要求 - 试点城市需对照《山东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和《山东省绿色低碳城市试点建设要点》要求 完善实施方案 科学确定建设目标 指标体系 建设任务及重点项目 [4] - 试点城市应具备良好生态基底和资源禀赋 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管理机制完善 能耗和碳排放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4] - 试点城市需在高星级绿色建筑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超低能耗建筑 低碳建筑 基础设施 能源利用 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有较好基础 [4] - 试点城市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和重特大环境事件 [4] 建设目标 - 试点城市要坚持先行先试 探索创新 建立健全城市建设管理绿色低碳发展指标体系 推广应用绿色低碳先进技术 [5] - 试点城市需实施人居环境改善 城市功能完善 绿色建筑 绿色建造 清洁能源利用等建设项目 [5] - 到2027年 试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 建设管理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明显 人居环境质量有效改善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推广 [5] 重点任务 - 试点城市要综合运用财政补助 税费优惠 专项债券等方式 推动高星级绿色建筑 超低能耗建筑 低碳建筑 装配式建筑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等项目落地 [6] - 大型公共建筑 政府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的公共建筑 高品质住宅及城市新区新建民用建筑需按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 超高层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6] - 试点城市需积极发展装配化装修 推广管线分离 一体化装修技术和整体厨卫等标准化 模块化部品 [6] - 政府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的城镇新建建筑需率先采用绿色建材 星级绿色建筑项目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4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