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发展

搜索文档
武汉绿色低碳先行一步,39位居民用碳减排量抵扣贷款利益
长江日报· 2025-06-30 00:40
碳普惠机制创新 - 武汉推出全国首个"碳减排量抵扣贷款利息"闭环系统,居民可通过日常低碳行为积累碳减排量并用于抵扣房贷和消费贷款利息 [1][2] - 截至报道时,已有39位居民累计抵扣贷款利息740元,碳减排量实现与个人金融利益的直接挂钩 [1] - 民生银行实施"1千克碳减排量=2元"的利息抵扣政策,用户可通过"武碳江湖"平台将减排行为转化为实际金融收益 [7] 个人碳减排实践 - 典型用户案例显示,通过地铁通勤(78.4克/公里)、共享单车骑行(93.3克/公里)等绿色出行方式,每月可积累26千克碳减排量 [5] - 家庭节能行为(如节电习惯)每月可额外产生12.6千克减排量,快递包装回收可贡献4.5千克/月,个人月度总减排量可达43千克 [5] - 用户累计491千克碳减排量曾用于兑换实物奖品或公益捐赠,现可直接转换为贷款利息抵扣 [6][7] 平台运营与规模 - "武碳江湖"平台上线10个月累计记录市民减排行为827万次,存储碳减排量3万余吨,相当于种植90万棵树的环保效益 [11] - 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公司累计交易6.68亿吨碳配额,成交额459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运营机构 [11] - 平台注册用户达170万,通过量化减排行为推动低碳生活方式普及 [11] 企业级碳资产应用 - 瑞博宏新能源通过聚合200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年产生14万吨减排量,创造400万元收益 [12] - 格林美产业园屋顶光伏项目实现年省电费500万元,并通过碳交易增收16万元 [12] 新能源基础设施进展 - 汉十高速建成400公里新能源示范线,解决电动车续航焦虑 [13] - 长江流域投入运营三款新能源船舶(纯电动游轮、甲醇动力货轮、氢能船舶),实现零排放与低噪音技术突破 [14]
ESG一周丨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5)》发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9 15:44
ESG政策 - 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从九大方向细化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规范 [1] - 指南基于细化补充《基本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及体现中国特色三原则,重点围绕九大核心问题 [1] - 强调价值链重要性,关注可持续信息与财务报表等信息的关联,提及"相称性原则" [1] ESG发布 - 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5)》,系统反映全球和中国气候变化的新事实、新趋势 [2] - 气候系统变暖趋势持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海洋变暖、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显著加速 [2] -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增暖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 [2] - 2024年中国年平均气温、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消融损失量、中国沿海海平面等监测指标均创下新高 [2] 全球能源互联网标准 - 首批7项全球能源互联网标准正式发布,涵盖新型电力系统规划、清洁能源资源评估、新能源并网、跨国电网互联等领域 [3] - 标准由9个国家和地区近160位专家共同编写,经11个国家的26家企业机构投票表决通过 [3] - 标准融合中国等有关国家能源电力技术成果与创新实践,填补国际上相关方面的标准空白 [3] ESG活动 - 第二届中欧企业ESG最佳案例大会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促进中欧在ESG领域加强合作 [4] - 中欧各界与会嘉宾认为合作有利于深入挖掘双方经贸潜力,共创可持续的美好未来 [4] ESG成果 -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深化建材行业ESG实践共创可持续发展未来》报告,并启动"建筑材料行业ESG公共服务平台" [5] - 平台集信息披露、绩效评价、绿色金融、能力建设等于一体,填补行业ESG评价体系空白 [5] 产品碳足迹管理 - 生态环境部发布我国首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 [6] - 截至2024年底,我国发布和研制中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达70余项,发布团体标准100余项 [6] ESG行动 - 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实现全绿色用能,场馆方100%绿色电力供应,共折合绿电电量80万千瓦时 [7] - 相当于减少标煤燃烧300吨,减排二氧化碳600吨 [7]
稳中求进每月看|万物竞发绘新景——6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新华社· 2025-06-29 09:15
农业科技与夏收进展 - 中央储备粮滁州直属库天长库区启用两天内收购超360吨托市小麦[4][5] - 安徽麦收较往年提前3天完成 山东德州新型收割机将粮食损耗控制在1%以内 河南8500多万亩小麦22天完成收割[5] - 河北邯郸采用北斗导航气吸式播种机实现玉米精准播种 江苏淮安小麦收后立即播种高粱[6] -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夏粮收获超90% 冬小麦基本完成收获[6] 绿色发展与生态治理 - 重庆丰都县长江消落带通过人工干预形成1200亩湿地生态系统[10] - 宁夏中卫市实施"光伏治沙示范区"等工程 打造153公里固沙锁边带[10] - 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调查期实现"双缩减"[10] - 2025全国节能宣传周展示绿色建筑、低碳出行等转型成果[11] 就业服务与人才培养 - 贵州六枝特区与广东中山建立劳务协作站 提供3500-5000元月薪岗位[15] - 浙江绍兴e游小镇企业联合高校定制人才培养方案 实现毕业生无缝入职[15] - 湖北举办特种作业招聘会 广西高校开展双选会 贵州总工会进行精准岗位推送[16] 高温应对与基建保障 - 成渝中线高铁工地配备防暑物资 天津工地塔吊室安装空调 南宁工会发放降温用品[18] - 国网北京电力对延庆换流站等重点设施开展"体检"保障用电[18] - 气象部门发布高温预警 城市保障部门确保水电供应稳定[19]
武汉绿色低碳发展先行一步 39位市民乘地铁骑单车抵扣贷款利息
长江日报· 2025-06-29 00:31
碳抵贷创新机制 - 民生银行武汉分行推出"碳抵贷"福利 39位市民通过个人碳减排量抵扣贷款利息 累计完成370次兑换 抵扣740元利息 [1] - 武汉创新碳普惠机制 建立全国首个"碳减排量抵扣贷款利息"闭环系统 兑换标准为1千克碳减排量=2元 [1] - "武碳江湖"个人碳生活平台与民生银行"民生楚惠Life"小程序联动 碳减排量可兑换利息红包 适用于按揭贷款/消费贷等产品 [1] 用户行为与碳减排量积累 - 典型案例显示 用户通过地铁通勤(78.4克/公里)和共享单车骑行(93.3克/公里) 每月可积累26千克碳减排量 [1] - 家庭节能行为如连接"惠节电"小程序 通过节电习惯每月额外获得12.6千克碳减排量 [2] - 快递包装回收行为每月贡献4.5千克碳减排量 形成多场景碳积分获取体系 [2] 平台发展规模 - "武碳江湖"平台自2023年6月上线后 已吸引170万用户 成为主流碳减排行为记录工具 [2] - 年轻群体对"碳抵贷"接受度高 首批用户通过45千克碳减排量成功抵扣90元贷款利息 [1]
2025年上合组织能源部长会“产业创新驱动能源可持续发展”平行论坛举办
中国新闻网· 2025-06-27 08:11
上合组织能源合作论坛核心观点 - 上合组织能源部长会平行论坛聚焦"产业创新驱动能源可持续发展",由中国国家能源局、浙江省政府主办,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承办[1] -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应通过技术研发合作、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等路径实现能源可持续供应[1] - 2025年被定为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产业创新被视为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1] 能源合作战略方向 - 中国国家能源局提出能源合作应以资源互补为基础、绿色转型为方向、机制建设为保障,打造全球可持续发展范式[1] - 俄罗斯能源部强调上合国家在新能源项目合作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能提升能源技术发展水平[2] - 中国石油总裁提出构建上合能源安全共同体、连通能源体系、清洁能源伙伴关系的三大合作方向[2] 能源合作实施路径 - 中国石油经研院报告提出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信息链四链协作体系,促进产业协同发展[2] - 建议通过数智赋能引擎驱动合作升级,培育创新驱动机制树立新质生产力典范[2] - 强调需深化绿色低碳合作,同时管控风险弥合分歧保障合作稳定性[2] 能源产业发展策略 - 专家认为应坚持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均衡发展,完善市场化机制推动产业进步[3] - 提出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革新,优化政策实现高质量发展[3] - 建议强化合作协调机制以提升产业韧性,将能源合作作为上合组织优先事项[3]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书写绿色低碳发展新答卷
央广网· 2025-06-27 02:28
能源结构转型 - 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占比达45.7%超过火电 其中光伏装机历史性突破10亿千瓦[2] - 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较2020年下降3.7个百分点[2] - 国家推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十四五"前四年碳排放强度累计降低9.3%[3] 循环经济实践 - 江西九江赤湖工业园区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产业链 日均处理生活垃圾2000吨发电110万度[1] - 园区内金属废料/工业固废/蒸汽热能实现高效循环利用 炉渣用于制砖等再生用途[1] - 石化企业通过数智化改造和绿色化转型实现全过程减污降碳[1] 工业绿色升级 - 陕西西安国家级绿色工厂通过智改数转 近三年单位产值能耗下降超30%[2] - 新一代沥青搅拌设备使每万吨混合料生产燃油消耗降14% 二氧化碳减排51%[2] - 2024年全国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综合能耗显著下降[2] 绿色消费推广 - 沈阳地铁推出碳积分平台 乘客绿色出行可积累积分兑换福利[3] - 2012年以来中国能耗强度累计降幅超26% 相当于少排二氧化碳约30亿吨[3] - "十四五"前四年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11.6%[3]
“我们早知道中国正大规模推进风电和太阳能,但还是被震撼到了”
观察者网· 2025-06-27 01:33
中国新能源装机规模 - 中国太阳能装机容量已突破1000吉瓦,占全球总量50% [1][3] - 2024年前5个月新增太阳能装机198吉瓦(同比+57%)、风电46吉瓦,相当于印尼或土耳其全国发电量 [1][3][4] - 5月单月新增太阳能93吉瓦(每秒安装近100块太阳能板)、风电26吉瓦(约5300台涡轮机),发电量相当于波兰或瑞典全国 [1][3] 光伏发电行业 - 中国光伏装机达10.8亿千瓦(48个三峡电站规模),年发电1.2万亿千瓦时(占全国12%),可替代1.52亿吨标准煤 [4][5] - 光伏发电满足近5亿户家庭年用电需求,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10亿千瓦 [5] 风电行业 - 中国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占比达15.5%,前4个月发电量3814.3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12.78%) [7] - 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预计突破230吉瓦,中国深远海项目将成为国际合作核心增长点 [7] 国际比较与政策 - 中国2024年可再生能源投资超过美国、欧盟和英国总和 [8] - 美国电力需求增速超过产能建设,而中国持续强化清洁能源技术产业布局 [8] - 中国在气候承诺履行与清洁能源发展速度上远超美国政策倒退现状 [7][8] 电力供需与基础设施 - 全国累计发电装机36.1亿千瓦(同比+18.8%),迎峰度夏期间最高用电负荷预计同比增加1亿千瓦 [3] - 国家发改委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以提升保供能力 [3]
中美低碳行业冀加强交流合作
中国新闻网· 2025-06-27 01:21
中美低碳行业交流会概况 - 由中国贸促会产业促进部和美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处主办的中美低碳行业交流会在成都举行 [1] - 该活动是中美企业合作对接项目的活动之一,也是四川省贸促会加入该项目后承办的首场活动 [1] - 交流会聚焦绿色低碳发展主题,吸引中美两国多家绿色低碳行业企业参与 [1] 中美双方表态 - 美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商务参赞王勇安表示美国在绿色低碳领域拥有先进技术和经验,可为中国环境和脱碳目标作贡献 [1] - 中国贸促会产业促进部副部长李享指出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1] - 李享强调未来中国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将持续扩大,市场潜力将逐步释放,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1] 四川与美国经贸关系 - 美国是四川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和重要外资来源地 [2] - 今年前5月双边贸易额达78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 [2] - 在川设立的美资企业累计超过1600家 [2] 参会企业情况 - 交流会邀请8家美国低碳行业企业参会,涵盖环境技术、能源效率、水技术及清洁能源加速器等领域 [2] - 戈润(宁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大中华及北亚区总裁符德成表示希望通过交流会深入了解四川企业需求,促成绿色低碳领域合作 [2]
业界热议纺织行业向“绿”发展
证券日报网· 2025-06-26 10:31
行业绿色转型趋势 - 纺织行业正从传统"高耗能、不环保"标签转向绿色发展,采用先进解聚技术、化学回收技术和生物转化技术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 [1] - 新材料发展减少对传统石化原料依赖,行业绿色发展进入"精算时代",涵盖碳足迹和水足迹等维度 [1] - 2005-2022年行业碳排放强度下降超60%,近两年继续下降14%,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参与者 [2] 战略意义与行业共识 - 纺织行业绿色转型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战略意义,中国纺织业以创新和明确减排路径成为碳中和关键力量 [1] - 可持续发展成为全行业共识,既是社会责任履行,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2] - 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企业通过科技、时尚、绿色、健康创新,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2] 未来发展方向与举措 - 需完善绿色治理体系、打造协同创新生态、推进全球合作优化产业布局 [3] - 建议推进能源结构优化、生物基与循环技术创新、建立全生命周期碳管理体系,并加强跨行业合作 [3] - 企业将加强绿色技术研发、实施原材料全生命周期追溯、开发碳核算品牌,构建绿色消费体系 [3]
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杭启幕
杭州日报· 2025-06-26 02:47
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与行动 - 我国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 [4] - 采取节能、提高能效、建立碳市场、增加森林碳汇、加强产品碳足迹管理等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4] - 活动发布《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和《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展示碳足迹管理从顶层设计走向车间生产线 [5][7] 浙江低碳发展实践与成果 - 浙江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绿色转型成为高质量发展内核动力,如百丈镇毛竹变碳汇、台州塑料瓶变高端商品 [5] - 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发布低碳楼宇标准,形成"1+3"产业格局,综合竞争力浙江第一、全国第八 [5] - 浙江碳市场数据质量监管模块实时监测发电企业数据,每6小时上传一次,实现异常数据自动识别预警 [7] 杭州低碳创新与技术应用 - 杭州单位GDP能耗降至0.25吨标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1% [9] - 创新引入四足机器人(机器狗)用于生态治理,5分钟内完成水质5项指标检测,减少80%试剂消耗和50%分析时间 [8] - 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首创AI环评系统,30分钟生成环评报告,西湖龙井等产品获碳标签 [9] 余杭区数字与低碳融合 - 余杭承接AI非现场执法试点,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智能监测网络,注册居民碳账户59.2万个 [10] - 建成市级以上绿色低碳工厂56家,AR技术赋能良渚文化遗产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监测 [10] - 全域推进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城市新中心中轴线打造低碳国际社区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