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

搜索文档
全球与中国超导量子计算稀释制冷机市场动态规划及竞争战略分析报告2025~2031年
搜狐财经· 2025-08-10 20:02
市场概述 - 超导量子计算稀释制冷机产品主要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类型 [3] - 行业应用涵盖医药研发、材料科学、金融科技、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及其他领域 [4][5] 市场规模与供需 - 全球市场销售额规模以百万美元计,销量以千台为单位进行统计 [4][10] - 全球产能、产量及需求量在2020-2031年间呈现持续发展趋势 [4] - 中国市场产能利用率及产量需求同样呈现增长态势 [4] 区域市场分析 - 全球主要地区包括北美、欧洲、中国、日本、东南亚及印度,各区域销量及收入均保持增长 [6] - 各地区产量市场份额在2020-2031年间持续变化 [4] 竞争格局 - 全球主要生产商包括Bluefors、Oxford Instruments、ULVAC、FormFactor、Leiden Cryogenics、Air Liquide等国际厂商 [7][8] - 中国本土厂商包括本源量子、国盾电子、北京飞斯科科技、中船重工鹏力、量羲技术、合肥知冷及中科量仪等 [8][9][15] - 2024年全球前五大生产商市场份额集中度较高 [6][21] 产品与价格分析 - 不同产品类型(干式/湿式)销量、收入及价格走势在预测期内各有差异 [9][19][21] - 全球市场价格趋势在2020-2031年间整体呈现变化 [4] 产业链分析 - 行业产业链覆盖上游原料供应、中游制造及下游应用领域 [9] - 典型客户群及销售渠道已有明确划分 [19] 发展驱动因素 - 行业发展机遇受到多重驱动因素支撑 [9]
量子玻尔兹曼机及开源编程套件在京发布
科技日报· 2025-08-09 11:44
大会概况 - 2025朝阳区科技创新大会暨人工智能生态建设大会于8月7日在北京昆泰嘉瑞文化中心举办 [1] - 大会由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主办 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理委员会和北京朝阳国际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1] 公司动态 - 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在会上发布自研的量子玻尔兹曼机(QBM)及开源编程套件(KPP) [1] - 公司创始人COO马寅发表"量子玻尔兹曼机开启AI制药新范式"主题演讲 [1] - QBM和KPP是公司在"量子计算+AI"领域实现专用量子计算实用化突破的关键成果 [1] - AI制药被定位为QBM技术的首个爆款应用场景 [1] 技术突破 - 量子玻尔兹曼机(QBM)标志着公司在量子计算实用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1] - 开源编程套件(KPP)为开发者提供了量子计算编程工具 [1] 行业趋势 - 大会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引擎 推动全域全场景AI创新应用 [1] - 重点构建涵盖算力资源 数据集 模型 技术平台 开源社区 应用场景和产业园区的完整AI产业生态链 [1] - 朝阳区计划建设成为AI创新应用之城 [1]
中国量子计算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
搜狐财经· 2025-08-08 06:23
全球量子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 2019年谷歌使用53量子比特计算机证明量子计算可解决传统计算机无法高效处理的问题 标志着量子计算元年到来[1][2] - 全球近250家企业布局量子计算产业 北美地区以43.86%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 代表企业包括微软和谷歌[1][2] - 微软采用拓扑量子比特技术路线 Majorana 1量子处理单元侧重硬件级稳定性 理论上可扩展至100万量子比特[4][6] - 谷歌采用超导传输量子比特技术路线 Willow芯片侧重软件驱动纠错 当前实现105量子比特 计算速率远超最快超算[4][6] 中国量子计算发展历程 - 中国量子计算始于2003年第一个研究小组成立 2016年后在政策引导下实现跨越式发展[1] - 国家层面政策支持包括:2016年"十三五"规划将量子计算机列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2021年"十四五"规划将量子计算纳入国家战略[8] - 地方政府积极布局:安徽推动量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湖北设立20亿元量子科技产业投资基金 目标2025年建成产业集聚区[8] - 中国在超导量子(祖冲之号)和光量子(九章)两条技术路线实现突破 九章三号处理速度较上一代提升一百万倍[9][10] 技术路线与平台建设 - 中国布局超导量子、光量子、离子阱、中性原子、半导体等多条国际主流技术路线[8] - 主要量子计算云平台包括:中科大&国盾量子平台(176量子比特) 北京量子院Quafu平台(136/18/10量子比特) 本源量子云(12量子比特)[12] - 企业平台建设:百度量易伏(8/10/1量子比特) 华为HQ平台(42/81/169量子比特) 阿里大章平台(81量子比特)[12] 应用前景与市场规模 - 量子计算应用覆盖医疗保健、汽车、金融、化工、制造、能源等领域 目前全球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13] - 金融领域应用预计3-5年内产生中等影响(++) 5-10年内显著影响(+++) 主要解决组合优化和人工智能问题[15] - 能源与材料领域:传统能源和可持续能源领域预计5-10年内产生显著影响(++) 化工领域10年以上产生重大影响(+++)[15] - 全球量子计算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11601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126207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达34.8%[13] 产业发展特征 - 硬件性能距大规模可容错通用量子计算仍有较大差距 软件和算法处于系统开发和生态构建初期[1][13] - 国内外企业持续技术突破推动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应用深度不断拓展[1][13] - 中国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历史性飞跃 在量子计算优势基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10]
研判2025!中国稀释制冷机行业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欧美禁运背景下,国产化替代全面推进[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08 01:15
内容概要:稀释制冷机是一种极低温获取设备,使用两种氦同位素(氦-3和氦-4)的混合物,将冷却对 象冷却到毫开尔文(mK)范围,即绝对零度(-273.15℃)以上千分之几度。自1965年Das等人建造出 第一台稀释制冷机的工作原型机(温度达到50.22mK)后,稀释制冷机被应用于凝聚态物理、天文探测 等领域。近年来,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稀释制冷机需求旺盛,带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数据 显示,2024年全球稀释制冷机市场规模增长至3.54亿美元。释制制冷机发展与量子计算密切相关,欧 洲、北美、及中国为量子计算重点发展地区,也为释制制冷机主要市场。2024年欧洲市场规模约1.47亿 美元,北美市场规模约1.15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约0.58亿美元,占比分别为41.4%、32.4%、16.3%。 目前,稀释制冷机主要用于量子计算领域,其功能主要是满足对低温环境有要求的超导、半导体、拓 扑、离子阱等路线的量子计算机的运行需求。2024年全球用于量子计算领域的稀释制冷机的总规模约占 10mk稀释制冷机市场的53.36%,预计到2035年,这一占比将有望达到超90%。2022年,美国联合盟友 禁止对中国出口一系列用于 ...
8月8日早餐 | GPT-5发布;晶圆代工龙头发布业绩
选股宝· 2025-08-08 00:03
美股市场表现 - 道指收跌0.51%,纳指收涨0.35%,标普500收跌0.08% [1] - 苹果收涨3.18%,英伟达、特斯拉、亚马逊、谷歌A至多涨0.75%,微软收跌0.78%,Meta Platforms跌1.32% [1] 美国政策与经济数据 - 特朗普将签署行政令允许401K账户投资加密货币及私募基金等另类资产 [2] - 美国持续申领失业救济人数升至2021年底以来最高水平,显示劳动力市场降温 [2] 人工智能与科技动态 - OpenAI发布性能更强的GPT-5,面向免费和付费用户提供编程和写作功能 [2] - 美股AI应用概念股Applovin上涨11.97%,多领国上涨13.75% [2] - 特斯拉解散Dojo超级计算机团队,马斯克AI计划遇挫 [3] 企业财报与股价表现 - 礼来Q2营收大增38%并上调全年指引,但口服减肥药效果不及预期,股价收跌超14%,创25年最差单日表现 [6] - 中芯国际Q2销售收入22.09亿美元(环比下降1.7%),毛利4.5亿美元(环比下降11.1%);上半年销售收入44.6亿美元(同比增长22.0%),Q3收入指引环比增长5%-7%,毛利率指引18%-20% [14] - 华虹公司Q2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800万美元(同比上升19.2%,环比上升112.1%),Q3收入指引6.2亿-6.4亿美元,毛利率指引10%-12% [14] 行业与市场热点 - 量子计算研究取得突破,美国团队提出新方法使伊辛任意子具备通用量子计算能力 [9] - 机器人灵巧手技术获数亿元天使轮融资,由蚂蚁集团领投,用于技术提升和具身智能数据场建设 [9] - 全球机器人灵巧手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超50亿美元,中国市场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90%,2030年销量预计超34万只 [10] - 英伟达将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物理AI与通用机器人进展,物理AI被视为机器人革命基石 [11] - RWA(现实资产代币化)链上总规模达252.1亿美元,蚂蚁数科拓展算力和金融资产RWA业务,自研公链计划2025年9月底上线 [12][13] 国内政策与产业动态 - 工信部等七部门加强脑机接口攻关,目标2027年建立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 [12] - 央行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3个月 [12] - 华为或推出国内首款商用eSIM三折叠手机 [12] - 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正式营业 [12] - 全球首个RWA注册登记平台上线 [12] - 湖北将发放1亿元零售餐饮消费券 [12] 上市公司公告与业务进展 - 格尔软件拟募资不超过2.83亿元用于抗量子密码技术产业化等项目 [15] - 道氏技术与共济科技、芯培森合作建设原子级科学计算算力中心 [15] - 赛力斯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44,581辆(同比增长5.70%),其中赛力斯汽车销量41,675辆(同比增长3.44%) [15] - 源杰科技签订1.41亿元大功率激光器芯片销售订单 [17] - 夏厦精密丝杠产品获小批量订单 [17] - 协鑫集成拟采购不超过4.5亿元硅料 [17] 市场数据与新高个股 - 东芯股份(国产芯片)涨20.00%,创源股份(谷子经济)涨15.34%,新恒汇(eSIM)涨11.28% [16] - 机器人概念股国机精工涨10.02%,中马传动涨10.00%,东方精工涨9.97% [16] - eSIM概念股东信和平涨9.99% [16] 解禁信息 - 润泽科技解禁市值488.62亿元(解禁比例62.05%),引する解禁市值52.57亿元(解禁比例42.83%),均于8月8日解禁 [20]
海外团队最新发现,有望构建更稳定的量子计算机
选股宝· 2025-08-07 23:34
据科技日报8月7日报道,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报道,美国南加州大学领衔的研究团队提出一种 实现通用拓扑量子计算的新方法,只需引入一种过去被视为无用的粒子,便可使原本计算能力受限的伊 辛任意子具备通用性。 点评:现阶段量子计算设备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是用于储存和处理信息的量子比特极易受干扰。为克 服这一挑战,科学家提出将信息编码在某些奇异粒子的几何属性中,来实现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其中, 伊辛任意子的粒子因其稳定性和可控性,成为目前的热门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指出,这种新任意子是从更广泛的数学框架中自然涌现的,可让任意子具备通用量子计算能 力,恰好填补了原有计算能力中的"缺口"。 公司方面,据上市公司互动平台表示, 国盾量子:国内量子产业龙头。 天融信:公司2018年开始在量子计算领域进行投入和布局,投资安徽问天量子,并推出了量子网络密码 机产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根据赛迪顾问的数据,2025年中国的量子计算产业规增长至115.6亿元人民币(16.1亿美元),并保持超 过30%的年增长率。在未来五年里,量子计算很可能从实验室走向应用,而AI与量子 ...
人工智能能否成为IBM的新增长引擎?
财富FORTUNE· 2025-08-07 13:05
IBM的历史与现状 - IBM沃森研究中心是著名建筑师埃罗·萨里宁的收山之作,代表了公司曾经的创新和行业主导地位 [1] - 2021年IBM营收仅为2011年巅峰时期的一半左右,市值在过去八年中持续缩水 [3] - 2024年IBM员工数量比2015年减少了约10万人,公司剥离了非核心业务线 [9] 克里希纳的领导与战略转型 - 克里希纳是IBM首位拥有工程师背景的CEO,推动公司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量子技术转型 [2][8] - 在2021年技术展望会议上,克里希纳决定将IBM未来押注在人工智能基础模型上 [3][7] - 克里希纳推动IBM投资数十亿美元研发人工智能基础模型和混合云平台升级 [8] IBM的人工智能战略 - IBM的Watsonx产品专注于金融服务、供应链优化等具体业务场景,而非通用型大语言模型 [9] - 2023年6月起IBM生成式AI业务预订额达60亿美元,占2024年627.53亿美元年营收的9.6% [10] - 2024年第一季度新增AI业务预订额超过10亿美元,主要来自咨询合同 [21] 量子计算业务 - IBM计划未来五年在美国投资300亿美元用于量子计算研发 [18] - 分析师认为IBM是少数有望开发出商用量子计算机的公司之一 [19] - 量子计算业务尚未显著贡献营收,但被视为长期战略投资 [18] 企业文化变革 - 克里希纳推动IBM从传统"IBM之道"向"极客之道"转变,鼓励创新和快速迭代 [15] - 公司每月设置CEO办公时间,增强领导层与员工互动 [15] - 分析师观察到IBM员工对公司前景的乐观情绪达到15年来最高 [24] 历史经验教训 - 沃森健康业务因技术不成熟导致失败,2022年被拆分出售 [20] - 2004年IBM将PC业务出售给联想,退出个人计算机市场 [25] - 初代沃森被视为AI发展里程碑,但商业化尝试操之过急 [26] 近期业绩表现 - 克里希纳上任以来IBM股价翻倍,2024年8月起连创历史新高 [10] - 红帽混合云平台保持两位数年增长率 [21] - 咨询业务保持强劲,帮助客户使用多种AI工具 [21]
花旗上调Palantir(PLTR.US)目标价至158美元,美国业务超预期难掩海外挑战
智通财经· 2025-08-07 07:25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花旗银行分析师将目标价从115美元上调至158美元 核心依据是第二财季商业与政府领域收入均实现显著增长 订单量及营业利润率同步提升[1] - 公司上调2025财年收入指引至41 42亿至41 50亿美元区间 凸显管理层对全年增长的信心[1] - 第二季度美国商业业务增长率从第一季度的71%提升至93% 政府业务增长率从45%提升至49%[1] - 摩根士丹利指出第三季度营收指引同比增长50% 2025年营收增长指引从36%提升至45% 营业利润率达46%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 产品与市场表现 - 核心产品Palantir Gotham与Palantir Foundry持续支撑业务扩张[1] - 美国商业业务93%的增速凸显其AI平台对大型企业客户的吸引力 美国陆军十年百亿美元合同验证了公司在国防市场的份额扩大可行性[2] - Cantor模型预测到2026年底美国地区营收占比将接近80% 此前预期为75%[3] 华尔街机构评级与观点 - 摩根士丹利维持"持有"评级但将目标价从98美元上调至155美元 认为公司是人工智能领域赢家[2] - Piper Sandler给予"增持"评级 目标价从170美元升至182美元 认可其"增长+利润率"独特模式支撑溢价空间[2] - Cantor重申"中性"评级但将目标价从110美元上调至155美元 认为美国商业业务将持续释放动能[2][3] - 华尔街认可集中于美国本土业务爆发力与盈利能力提升 国际市场疲软成为主要分歧点[3] 行业趋势与战略定位 - 公司在AI驱动的行业变革中占据有利位置 未来增长潜力与挑战并存[3] - 总合同价值(TCV)、预订额及剩余交易价值均创历史新高 战略重心向美国地区倾斜明显[3]
CES Asia 2025筹备加速,闭门洽谈会“一位难求”
搜狐财经· 2025-08-07 03:38
展会筹备与参与热度 - CES Asia 2025闭门洽谈会筹备进入关键阶段 出现一位难求的火爆局面 [2] - 闭门洽谈会申请企业数量远超预期 主办方延长报名审核时间以确保全面评估 [2] - 亚洲地区企业占比最高 中国 日本 韩国企业表现踊跃 [2] - 欧美企业占据相当比例 带来先进技术与创新理念寻求亚洲市场突破 [2] 企业参与特征与行业分布 - 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热门领域企业积极参与 [3] - 量子计算 脑机接口 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企业显著增加 [3] - 欧洲量子计算企业明确表示亚洲市场应用需求增长 寻求合作伙伴推进技术应用 [3] 展会优化与产业影响 - 主办方增加闭门洽谈会场次 优化流程以提高洽谈效率 [3] - 邀请更多行业专家与投资机构参与 提供全面服务支持 [3] - 展会火爆反映全球科技企业重视亚洲市场 CES Asia促进科技交流合作的作用凸显 [3]
SkyWater(SKYT)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06 21: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营收为5910万美元 处于此前指引区间上限[7] - 非GAAP毛利率为19.5% 超出预期[27] - 调整后EBITDA为230万美元 高于预期[27] - 每股亏损0.11美元 优于指引[27] - 季度末现金余额4940万美元 与第一季度基本持平[28] - 总债务从6570万美元增至1.37亿美元 主要用于收购Fab 25[28]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晶圆服务业务 - 预计第三季度有机晶圆服务业务营收500-600万美元[31] - 预计第四季度有机晶圆服务业务营收将达8500万美元左右[19] - ThermoBeam平台将成为增长引擎 推动2026年增长[13] ATS业务 - 第二季度ATS业务收入超预期[27] - 第三季度ATS收入预计约5000万美元[17] - 第四季度ATS收入预计增至5500万美元以上[17] - 量子计算业务预计2025年增长超30%[18] 设备销售业务 - 2025年设备收入主要集中在下半年[12] - 预计第四季度设备收入2000-2500万美元[3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量子计算市场 - 在超导薄膜开发和互连技术方面取得进展[11] - 计划推出超导设计平台 加速客户产品上市[11] - 预计2026年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18] 先进封装市场 - 佛罗里达州先进封装业务进展超前[12] - 预计2025年下半年ATS收入将显著增长[12] - 将成为2026年关键增长领域[18] 国防航空航天市场 - 受政府预算延迟影响 收入维持当前水平[15] - 多个项目开发进度超过当前资金支持水平[1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完成对Fab 25的收购 成为美国最大纯晶圆代工厂[8] - 200毫米晶圆产能增加4倍[9] - 获得英飞凌多年供应协议 价值超10亿美元[7] - 获得高压IP授权 拓展130纳米平台能力[47] - 推动明尼苏达和德州晶圆厂的成本协同效应[10] - 定位为美国半导体产业链本土化战略关键推动者[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美国政府政策转向支持本土半导体产能建设[21] - 美国国防系统每年从中国台湾采购超50亿美元芯片 存在供应链风险[21] - IDM厂商向混合模式转型 创造代工需求[22] - 预计2026年营收至少6亿美元 调整后EBITDA至少6000万美元[20] 其他重要信息 - 修订财务披露方式 单独列示Fab 25贡献[4] - 计划参加第三季度四场投资者会议[5] - Fab 25年折旧费用预计3000-4500万美元[29] - 2024-2026年客户资助资本支出预计2亿美元[35]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Fab 25利润率提升路径 - 通过引入ATS工程收入和新增产品平台提升利润率[39] - 短期内毛利率将受压 但通过协同效应可优化成本[43] Fab 25产能利用和客户拓展 - 目前接近目标利用率 未来可同时服务英飞凌和新客户[47] - 重点拓展重视美国本土制造的混合模式半导体厂商[63] 先进封装业务进展 - 重点服务国防工业客户 同时拓展商业领域[56] - 计划一年内提供原型解决方案[56] 量子计算技术布局 - 聚焦超导和光子学技术路线[58] - 正在评估离子阱等其他技术路线的可行性[59] 英飞凌IP授权细节 - 整合高压和铜工艺IP 预计2026年开始量产[51] - IP授权是收购战略的一部分 旨在加速新产品导入[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