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低碳
icon
搜索文档
宁波远洋强化航运核心优势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78亿元同比增长36.46%
证券日报网· 2025-08-27 13:4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28亿元,同比增长19.85% [1]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78亿元,同比增长36.46% [1] - 扣非净利润3.42亿元,同比增长33.72% [1] 航运业务发展 - 经营航线达41条,周均航班量突破139班次,覆盖国内外50个主要港口 [2] - 集装箱运输量311.7万TEU,同比增长21.8% [2] - 散货业务量1458万吨,同比增长4.3%,自2024年8月起拓展国际业务 [2] 船队运力建设 - 共经营船舶108艘,包括集装箱船和10艘散货船,总运力168.7万载重吨/9.4万载箱量 [3] - 运力按载重吨计同比增长12.0%,按载箱量计同比增长16.0% [3] - 内地集装箱班轮公司运力排名第3位,全球百强榜第24位 [3] 绿色智能转型 - 4艘1000TEU敞口集装箱船已交付运营,5艘船舶完成内转外改造 [3] - 2艘740TEU纯电动敞口集装箱船建造稳步推进,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 [3] 战略布局 - 坚持"干线+支线"、"国际+国内"、"散集+航运辅助"协同发展 [4] - 目标成为亚洲领先的区域物流服务商 [4]
宁波远洋2025年“稳中提质”:上半年营收29.28亿元、净利润3.78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13:1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28亿元 同比增长19.85% [1]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78亿元 同比增长36.46% [1] - 扣非净利润3.42亿元 同比增长33.72% [1] 航运业务发展 - 经营航线达41条 周均航班量突破139班次 覆盖国内外50个主要港口 [2] - 集装箱运输量311.7万TEU 同比增长21.8% [2] - 散货业务量1458万吨 同比增长4.3% 自2024年8月起拓展国际业务 [2] 船队运力建设 - 经营船舶108艘 包括集装箱船和10艘散货船 总运力168.7万载重吨/9.4万载箱量 [3] - 按载重吨计运力同比增长12.0% 按载箱量计运力同比增长16.0% [3] - 在中国内地集装箱班轮公司运力排名第3位 位列世界百强榜第24名 [3] 绿色智能转型 - 4艘1000TEU敞口集装箱船已交付运营 [3] - 5艘船舶完成内转外改造并投入运营 [3] - 2艘740TEU纯电动敞口集装箱船建造中 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 [3] 战略布局方向 - 坚持"航线网络优化+运营效能提升"双轮驱动策略 [2] - 构建"干线+支线"、"国际+国内"、"散集+航运辅助"协同发展格局 [4] - 目标成为亚洲领先的区域物流服务商 [4]
国网英大发布半年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18%,核心竞争能力持续增强
第一财经· 2025-08-27 12:3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53.06亿元 同比增长6.35% [1] - 利润总额19.90亿元 同比增长22.3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7亿元 同比增长25.18% [1] - 基本每股收益0.20元 同比增长25.63% [1] - 中期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42元(含税) [1] 金融业务发展 - 英大信托管理资产规模稳健增长 为特高压及东西帮扶等重点工程提供专项融资 [2] - 获评2025年供应链金融产业数智化领军企业 绿色供应链金融创新实践案例入选行业典型案例 [2] - 英大证券拓展经纪业务 为系统内上市公司提供市值管理服务 [2] - 设立首支多因子驱动混合资管产品 11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产品保持净值稳定增长 [2] - 英大期货立足电力产业链需求推进经纪业务 [2] 碳资产业务进展 - 构建"碳+金融"产品体系 市场规模与经营质量同步提升 [2] - 亮相第三届碳博会国家电网展区 展示数智碳资产管理平台等创新成果 [2] - 聚焦电力公司碳管理服务 打造一站式绿色低碳综合服务 [2] 电力装备业务突破 - 置信电气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雷电监测系统及运维检修服务中标额平稳增长 [3] - 直流线路避雷器投入规模化应用 中标多项系统外及海外重大项目 [3] - 实现欧洲市场新突破 武汉南瑞通过基础级"零碳工厂"认证 [3] - 完成900kVA中频变压器等新产品研制 [3] 战略发展方向 - 坚持产融协同发展 做优做强金融业务、碳资产业务和电力装备业务 [1] - 深化产融协同与资源优势发挥 完善治理体系并加强风险防控 [3] - 致力于打造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典范 [1]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8-27 12:19
投洽会概况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将于9月8日至11日在厦门举办 主题为"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 聚焦投资中国 中国投资 国际投资三大板块 [1][2] - 展会设立约12万平方米展区 将举办70多场投资专题活动和100多场专题路演 [2] - 英国作为主宾国将派出近200人代表团参会并举办系列交流活动 [2] 投资中国板块 - 近百家跨国公司总部和区域高管确认参会 涵盖能源 化工 农业 医药 智能制造等领域 [2] - 多家主权财富基金和国际投资机构负责人参会 超百家欧洲亚洲隐形冠军企业参与 [2] - 将举办30多场专题招商活动及跨国公司高管座谈会 [2] 中国投资板块 - 创新搭建对外投资合作 海外综合服务 丝路海运三大专区 展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成果 [2] - 举办中美省州经贸合作交流活动 组织商会发布中国对外投资活跃度指数 [2] 国际投资板块 - 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代表团报名参会 51个国家和地区设展 [3] - 联合国贸发会议将举办未来投资大会 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等国际组织举办专题研讨会 [3] 中国投资环境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 完备高效产供链及科技革命应用场景形成综合优势 [4] -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为外商投资提供长期稳定性和确定性 [5] - 积极扩大增值电信 生物技术 独资医院等领域开放试点 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5] 对外投资表现 - 2024年中国对外投资达1627.8亿美元 较上年增长10.1% 连续13年居全球前三 [6] - 在19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企业超5万家 制造业等5大领域投资占比近80% [6] - 绿色低碳 数字经济 绿色矿产 蓝色经济成为新兴投资领域 [6] 一带一路投资 - 2024年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直接投资509.9亿美元 同比增长22.9% 占对外投资总量26.5% [7] - 2021-2024年对外投资带动货物进出口近1.2万亿美元 [7] - 本届投洽会77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确认参展 多国将设立国家馆并举办高质量发展对接活动 [7]
中国海油: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0:29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076.0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 [6][1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5.3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3% [6][1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91.8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 [12] - 基本每股收益1.46元/股,同比下降13% [1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90%,同比下降2.37个百分点 [12] 产量与储量 - 油气净产量384.6百万桶油当量,同比上升6.1% [11][13] - 天然气产量大幅上升12.0%,石油液体产量增长4.5% [11][13] - 中国海域获得5个新发现(龙口25-1、锦州27-6等) [7][13] - 海外签署伊拉克Block7和哈萨克斯坦Zhylyoi新区块石油合同 [7][13] - 储量替代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30%以上,储量寿命稳定在10年 [33] 生产成本与资本支出 - 桶油主要成本管控良好,桶油作业费6.76美元/桶油当量,同比下降0.7% [8][35] - 桶油折旧、折耗和摊销(不含弃置费)13.89美元/桶油当量,同比下降0.4% [36] - 资本支出576.0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8% [36] - 勘探投资90.94亿元人民币,开发投资362.73亿元人民币 [36]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总资产11189.5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6% [12][36]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7864.68亿元人民币,增长5% [12][36] - 负债总额3305.82亿元人民币,资本负债率8.4% [36] - 流动资产3214.89亿元人民币,增长21.5%,主要因现金及短期存款增加 [36] 股息政策 - 董事会决定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每股0.73港元(含税) [2][32] - A股股息以人民币支付,港股股息以港元支付 [2][32] - 股息将于2025年10月17日派发 [32] 区域产量分布 - 中国区域产量266.5百万桶油当量,占比69.3%,同比上升7.6% [11][13] - 海外产量118.1百万桶油当量,占比30.7%,同比上升2.8% [11][13] - 巴西和圭亚那项目是海外产量增长主要贡献来源 [13] - 石油液体占比77.0%,天然气占比23.0% [13] 技术与创新 - 深层地震资料品质大幅提升,规模化应用智能分注技术 [14] - 海上油田自然递减率降至9.5%,创历史最好水平 [14] - "深海一号"智慧气田获评中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 [8][14] - 示范项目钻完井提速26% [14] 新能源与绿色转型 - 中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在恩平15-1平台投用 [8][15] - "海油观澜号"浮式风电平台累计发电4700万千瓦时 [8][15] - 上半年消纳绿电超5亿千瓦时 [15] - 打造中国海上首个"零放空"采油平台(渤中34-2/4油田) [15] 重大项目进展 - 渤中26-6油田开发(一期)、巴西Buzios7、Mero4等项目顺利投产 [7][13] - "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全面投产,带动天然气产量增长 [7][13] - 文昌9-7油田搭载全球首套5兆瓦级海上高温烟气余热ORC发电装置 [15]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中国海油集团通过CNOOC (BVI) Limited持有64.60%港股股份(占总股本60.54%) [31] - 董事变动:汪东进、赵崇康离任,张传江新任董事长,陈泽铭新任独董 [9][31] - 公司严格遵守联交所《企业管治守则》 [31]
商务部:中国对外投资平稳健康发展,展现强大韧性和活力
环球网· 2025-08-27 05:16
中国对外投资总体规模与地位 - 2024年中国对外投资达1627.8亿美元 同比增长10.1% 规模稳居世界前列 [3] - 对外投资流量自2012年起连续13年位列全球前三 [3] - 截至2024年底对外投资存量超3万亿美元 连续8年保持全球前三 占全球比重提升至7.2% [3] - 境外设立企业超5万家 覆盖190个国家和地区 [3] 投资领域分布特征 - 投资领域覆盖18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 呈现多元化发展势头 [3] - 制造业、金融、信息技术、批发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五大领域占比近80% [3] - 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绿色矿产、蓝色经济等新兴领域投资稳步推进 [3] 一带一路投资合作成果 - 2024年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直接投资509.9亿美元 同比增长22.9% [3] - 对一带一路投资占当年对外投资总量26.5% [3] - 截至2024年底在共建国家投资存量达3700亿美元 占对外投资存量11.8% [3] 企业竞争力与全球贡献 - 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 [3] - 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作出积极贡献 [3] - 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共商共建共享良好局面 [3]
传统陶瓷行业如何“碳”索新路
消费日报网· 2025-08-27 03:56
行业绿色转型进展 - 陶瓷行业每年碳减排约1000万吨 平均每年降碳约3.5% [1] - 全行业焦炉煤气/液化气/煤层气已全部停用 天然气成为主要能源 [2] - 氨氢零碳燃烧示范线实现100%纯氨燃料 年产量150万平方米 [4] 能源结构变革 - 陶瓷砖产业天然气使用占比达58%(较2022年提升20个百分点) [2] - 卫生瓷和特种陶瓷天然气使用占比达95% [2] - 日用瓷产业电窑炉使用比例较2022年提高10个百分点 [2] 电窑炉技术应用 - 电窑炉烧成温度控制精度达±3摄氏度 节省生产成本约15% [3] - 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4% 骨瓷产品耐磨性增强 [3] - 广东潮州推动窑炉"气改电"改造 配置智能温控和余热回收装置 [2][3] 创新减碳技术 - 氨氢零碳燃烧技术使佛山160条生产线年减碳66.5万吨 [4] - 蒙娜丽莎示范线实现燃料燃烧二氧化碳零排放 [4] - 唯美陶瓷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实现环境友好型建筑陶瓷生产 [5] 固废循环利用 - 华瓷股份实现废瓷100%循环利用 开发麻点釉面陶瓷系列 [6] - 废瓷粉添加技术突破导致产品开裂瓶颈 [6] - 潮州建立5个陶瓷废物消纳场所和4个资源回收处理中心 [6] 绿色产品创新 - 兴辉陶瓷研发投入超7230万元 开发绿色低碳晶玉透光瓷质砖 [8] - 产品采用高温高压一体挤出成型工艺 实现低碳无醛特性 [8] - 市占率居全国前三 具备防水防潮/防火阻燃/耐磨抗污性能 [8] 新型功能材料 - 马可波罗研发石墨烯发热瓷砖 实现发热与保温功能 [9] - 采用高性能纤维材料和石墨烯涂层 比空调节能 [9] - 可通过温控板调节温度 满足个性化供暖需求 [9] 智能化生产体系 - 唯美陶瓷应用新型连续球磨自动化智能控制系统 [5] - 大型智能化制粉喷雾干燥系统推动自动化改造 [5] - 智能监管系统应用于电窑炉烧制数据监控 [3]
中国对外投资流量连续13年位居全球前三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02:18
投资规模 - 对外投资流量连续13年位居全球前三 [1] - 2024年对外投资额达1627.8亿美元 同比增长10.1% [1] - 对外投资存量超过3万亿美元 连续8年保持全球前三 占全球比重7.2% [1] 投资布局 - 境外设立企业超5万家 覆盖190个国家和地区 [1] - 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509.9亿美元 同比增长22.9% 占总投资26.5% [1] - 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存量达3700亿美元 占总量11.8% [1] 投资结构 - 投资涵盖18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 [1] - 制造业/金融/信息技术/批发零售/租赁商务服务五大领域占比近80% [1] - 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绿色矿产/蓝色经济等新兴领域投资稳步推进 [1] 投资效益 - 2021-2024年对外投资带动货物进出口近1.2万亿美元 [2] - 为东道国贡献大量就业和税收 实现互利共赢 [2]
一百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代表团报名参加投洽会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8-26 21:47
投洽会概况 -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将于9月8日至11日在厦门举办 聚焦投资中国 中国投资 国际投资三大板块 [1][2] - 展会设立约12万平方米展区 举办70多场投资专题活动和100多场专题路演 [2] - 英国作为主宾国派出近200人代表团参会并举办系列交流活动 [2] 投资中国板块 - 近百家跨国公司总部和区域高管确认参会 涵盖能源 化工 农业 医药 智能制造等领域 [2] - 超百家欧洲 亚洲隐形冠军企业参与 多家主权财富基金和国际投资机构负责人出席 [2] - 举办30多场专题招商活动及跨国公司高管座谈会 [2] 中国投资板块 - 创新搭建对外投资合作 海外综合服务 丝路海运三大专区 展示全球投资合作成果 [2] - 举办中美省州经贸合作交流活动 组织商会发布中国对外投资活跃度指数 [2] 国际投资板块 - 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代表团报名 51个国家和地区设展 [3] - 联合国贸发会议举办未来投资大会 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等举办专题研讨会 [3] 中国投资环境 - 中国通过超大规模市场 完备产供链及科技革命应用场景形成综合优势 [4] - 扩大增值电信 生物技术 独资医院等领域开放试点 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5] - 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5] - 召开40场外资企业圆桌会议 解决1500多件企业诉求 开展专项走访活动 [5] 对外投资表现 - 2024年中国对外投资达1627.8亿美元 同比增长10.1% 连续13年居全球前三 [6] - 在19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超5万家企业 覆盖18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 [6] - 制造业 金融 信息技术等5领域对外投资占比近80% [6] 一带一路投资 - 2024年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509.9亿美元 同比增长22.9% 占总量26.5% [7] - 2021-2024年带动货物进出口近1.2万亿美元 [7] - 77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确认参展 多国设立国家馆及高级别代表团 [7]
我国建成全球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能源体系(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8-26 21:45
能源供应与保障 - 国内能源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 [2] - 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三分之一 能源生产总量折合约50亿吨标准煤占全球五分之一 [2] - 东部地区用能中40%来自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等能源大动脉 [2]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车桩比达2:5 [2] - 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50亿元 带动农网投资超8000亿元 [2] 可再生能源发展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 [3] - 风光发电年度新增装机进入亿千瓦级规模 合计装机从2020年5.3亿千瓦增至2024年7月底16.8亿千瓦 [3] - 风电光伏发电量占比从2020年9.7%提高到2024年18.6% 上半年风光发电量超过第三产业与居民生活用电量总和 [3] - 沙戈荒地区新增新能源装机超1.3亿千瓦 [3] - 近十年中国助力全球风电和光伏度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 [3] 绿色能源消费 - 充电基础设施达1669.6万个 为十三五末10倍 规模世界领先 [4] - 全球超半数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 [4] 科技创新与产业突破 -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0%以上 [6]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 五年增长近30倍 [6] - 能源工业年度投资额连续突破4万亿、5万亿、6万亿元 [6] - 电力设施建设领域民营企业占比超85% 光伏设备制造超60%风电整机制造为民营企业 [6] 全球贡献与影响 - 十四五期间出口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3] - 建成全球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能源体系 [7] - 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