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搜索文档
产能出海 普莱得预计泰国子公司2025年底将达到满产状态
全景网· 2025-09-18 05:21
公司经营与战略调整 - 公司于9月17日接待财通证券和海富通基金的现场调研,详细介绍当前经营情况、战略调整及未来发展愿景 [1] - 针对2025年上半年国际关税政策变化,公司已从产能、订单、人员等方面规划调整,将部分订单转移至泰国子公司生产 [1] - 泰国子公司设立于2018年,已通过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等第三方认证,具备完善的生产制造和销售管理系统,预计2025年底达到满产状态 [1] - 公司采用ODM+OBM双驱动经营模式,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发展ODM业务的同时积极推广自主品牌 [1] - 公司产品线已从电热类、喷涂类、钉枪类等整机类产品扩展至12V、18V电池包平台、充电器等电源类系列产品 [1] 技术创新与战略愿景 -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拓展产品边界,致力于在规模庞大的电动工具市场中抢占更高附加值赛道 [2] - 未来三至五年战略愿景是通过ODM+OBM双驱动模式持续扩大业务规模,推动电动工具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 [2] - 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锂电电池包产品将探索以锂电赋能电动工具整机产品迈向更高价值应用领域 [2] - 公司已完成股份回购,后续将根据法律法规适时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以激发核心团队积极性并推动长期发展 [2]
拓普集团募投项目延期,未投入资金将投向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
巨潮资讯· 2025-09-18 02:37
募集资金用途变更 - 公司将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投项目"年产330万套轻量化底盘系统建设项目"中尚未投入的募集资金30,000万元及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投项目"安徽寿县年产30万套轻量化底盘系统项目和年产50万套汽车内饰功能件项目"中尚未投入的募集资金10,000万元合计40,000万元变更投向宁波"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 [2] - 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主要生产空气悬架系统的空气供给单元(ASU)和智能门驱系统 [2] - 公司将公开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募投项目"年产330万套轻量化底盘系统建设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时间由2025年10月延长至2026年12月 [2]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推动空气悬架系统在乘用车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 国产化率趋势不断提高且成本下降 [3] - 智能门驱系统因操作简单 智能化程度高 用户体验好等特点导致市场需求不断释放 [3] - ASU作为空气悬架系统核心零部件具有广阔市场前景 [3] 产能建设与客户需求 - 公司作为国内率先实现闭式空气悬架系统大规模量产供货的企业 已构建全栈自研与创新能力 [5] - 空气悬架系统产品配套客户包括赛力斯 小米 理想 上汽 极氪 坦克等车企或品牌 [5] - 客户对ASU和智能门驱系统的产能配套需求较为迫切 公司需优先加快相关产能建设 [5] 项目经济效益 - 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位于宁波市北仑区灵峰产业园 由全资孙公司宁波灵御触觉有限公司实施 [7] - 项目一期达产后预计形成年产70万套ASU和60万套智能门驱系统的核心零部件年产能 [7] - 项目总投资额109,254.80万元 其中募集资金投资40,000万元 建设期24个月 [7] - 达产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09,000万元 净利润24,300万元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1.43% 投资回收期6.47年 [7] 资源配置优化 - 轻量化底盘系统建设项目和安徽寿县项目受到地缘政治因素及海外市场机遇影响 公司对部分项目建设节奏进行适度控制 [6] - 通过收购芜湖长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增加了安徽零部件产能 因此对安徽寿县项目投入金额和节奏有所控制 [6] - 资金投向更具紧迫性和发展潜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并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 [6]
拓普集团:募投项目年产330万套轻量化底盘系统建设项目调整方向并延期至2026年12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02:21
项目调整 - 公司变更年产330万套轻量化底盘系统建设项目部分募集资金用途 并将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从2025年10月延长至2026年12月[1] - 项目已投入募集资金129,870.57万元 占计划总投资额73.47% 剩余募集资金46,892.70万元中的30,000.00万元将变更投向[1] - 安徽寿县年产30万套轻量化底盘系统项目和年产50万套汽车内饰功能件项目剩余募集资金中10,000.00万元同步变更 合计变更金额40,000.00万元[1] 资金重新配置 - 变更资金将投向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 优先保障ASU(空气供给单元)和智能门驱系统产能建设[1] - 调整系为满足赛力斯、小米、理想、AITO问界等客户快速增长的配套需求[1] - 公司2025年5月完成对芜湖长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收购 增强了安徽区域产能[1] 战略背景 - 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 公司对海外建厂节奏采取审慎策略[1] - 本次调整不涉及原项目终止 公司将通过自有资金结合剩余募集资金继续推进原项目建设[1]
聚焦智慧物流 海晨股份吴江智造供应链项目开工奠基
证券时报网· 2025-09-18 02:13
项目开工与战略意义 - 江苏海晨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智造供应链项目于2025年9月17日在苏州市吴江区开工奠基 [1] - 项目响应国家智能制造与供应链强国战略 聚焦智慧物流技术 打造集运营、集成、装备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供应链服务平台 [1] - 新基地依托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 旨在帮助客户提升供应链竞争力 降低运营成本并增强市场响应能力 [1] 公司业务与技术布局 - 公司定位为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物流服务商 形成智能物流与高端装备制造双轮驱动战略 [3] - 在AMHS半导体搬运设备和智能仓储系统等高端装备领域持续实现技术突破 [3] - 2025年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和机器人研究院 加速AI技术在预测调度、数字孪生和多智能体协同的产业化落地 [3]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 完善全球供应链网络布局 [3] - 深化智慧物流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具体场景中的应用 [3]
普莱得(301353) - 301353普莱得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8
2025-09-18 02:06
业务模式与产品战略 - 采用ODM+OBM双驱动经营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持续发展ODM业务并推广自主品牌 [1] - 持续研发创新,产品从电热类、喷涂类、钉枪类整机扩展至12V/18V电池包平台及充电器等电源类产品 [1] - 锂电类电动工具因轻巧舒适、高安全性更具优势,公司自主研发的锂电电池包将推动电动工具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 [1] - 积极探索以锂电赋能电热类、喷涂类、钉枪类等整机产品迈向更高价值应用领域 [1] 财务与资本规划 - 当前财务状况良好,资金充裕,将根据经营需求合理安排资金 [2] - 若未来因业务扩大产生再融资需求,将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 已完成股份回购,回购股份将在法定期限内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2] 产能与全球化布局 - 泰国子公司设立于2018年,具备完善的生产制造和销售管理系统,已通过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等第三方认证 [2] - 为应对国际关税政策变化,2025年上半年已将部分订单转移至泰国子公司生产,并积极获取新订单保障业绩增长 [2] - 泰国子公司预计2025年底达到满产状态,主要管理人员具备覆盖全球主要贸易市场的专业化能力 [2] - 将持续跟踪政策动态,灵活调整应对举措保障业务长期稳健发展 [2]
均普智能股价涨5.7%,华夏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100.16万股浮盈赚取891.13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2:02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18日股价上涨5.7%至15.02元/股 成交额达2.09亿元 换手率1.16% 总市值184.49亿元 [1]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智能制造装备及数字化软件 服务领域包括汽车工业(41.57%)、工业机电、消费品、医疗健康等 [1] - 汽车工业细分收入构成:通用零部件智能制造装备18.47% 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14.11% 传统动力汽车专用零部件8.99% [1] - 其他业务占比:智能设备应用及售后服务7.42% 消费品智能制造装备5.55% 医疗健康智能制造装备2.10% 工业机电产品智能制造装备1.54% [1] 机构持仓动态 -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二季度增持196.47万股 总持股达1100.16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0.9%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891.13万元 最新规模144.71亿元 年内收益达41.13% [2] - 基金经理华龙管理规模429.26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103.76% [3] 基金产品表现 -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近一年收益99.07% 同类排名576/3804 成立以来收益9.65% [2]
从1根线到1件毛衣仅需1小时!平桂智能纺织车间年产值破2000万
广西日报· 2025-09-18 02:00
公司运营与生产效率 - 广西织彩服饰有限公司车间依靠近百台智能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从毛线到成衣仅需1小时 [1] - 智能车间仅需10人团队,半年产出30万件毛衣,年产值近2000万元 [1] - 传统生产线需20人轮班,现仅需1人管理近百台机器,两人轮班即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 [1] 行业智能化转型 - 平桂区智慧服饰产业园以党建+数智赋能为牵引,为企业提供政策扶持、技术对接到底层配套的全链条服务 [1] - 产业园规划建设智能化生产示范区、研发设计中心等功能板块,推动服饰产业从单点创新迈向集群智造 [2] - 平桂区服装产业今年签约注册5家企业,累计达14家,其中规上企业2家 [2] 区域产业发展战略 - 平桂区正以全自动智能车间为起点,加速打造立足广西、辐射华南的服饰产业智造高地 [2]
机器人“天团”协同造挖机!它们如何“默契”作业?
央视新闻· 2025-09-18 01:12
智能工厂分级与卓越级定义 - 智能工厂分为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四个层级 其中卓越级代表自动化集大成和智能制造最高标准 [1] 中联重科智能工厂实践 - 工厂为全球唯一全流程挖掘机智能制造基地 近1000个工业机器人分布在60条高度柔性化智能产线 [7] - 覆盖钢板下料、焊接、机加、涂装、装配、调试六大核心环节 实现毫米级精度和24小时无人黑灯作业 [7] - 通过自主研发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智慧大脑 协调机器人协同作业 类比交响乐团指挥 [7] - 智能合车装置实现无人化操作 原需5名员工现仅需1人监督 [4] - 引入人形机器人作为分拣员、装配工和危险工种操作员 目前十余台已上岗 [8][10][11] - 建设具身智能平台和近百工位训练场 通过数据采集和算法训练提升机器人适应性与精度 [13] - 目标实现软硬件协同进化 从多品种小批量敏捷制造迈向单件个性化定制 [13] 高铁制造数据驱动案例 - 中车四方工厂生产重达800斤高铁车轮 日产能为5列高铁加4列地铁车轮 [16] - 质量要求车轮需保证120万公里零故障 通过全流程数据驱动实现精准管控 [16][18] - 实时生产指挥中心监控人机状态 自动警示异常如轴箱工位怠工并限时处理 [16][18] - 数据校验覆盖原材料检测、加工参数设定和成品核验 杜绝违规操作与瑕疵 [18] - 智能算法解决车轮与轮轴压装难题 自动匹配尺寸数据并计算黄金比例确保结合牢固度一致 [18] - 实现全流程智能化闭环 生产效率提升20% 人员投入减少30% 制造周期压缩5天 [20] - 工厂产出占国内43%高速动车组、90%城际动车组和30%地铁 [20] 卓越级智能工厂行业影响 - 全国230余家卓越级工厂覆盖31个省区市 超80%制造业大类 [21] - 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全环节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 支持产品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 [21] - 核心优势为人工智能全业务流程渗透 包括智能研发、排产调度、经营决策和供应链优化 [21] - 行业数据显示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 生产效率提升22.3% 不良品率下降50.2% 碳排放减少20.4% [23] - 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470台/万人 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标志全要素协同智能化新阶段 [25]
我国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
新浪财经· 2025-09-18 01:12
行业核心观点 -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正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在政策红利、技术升级与市场需求多重推动下 具备核心技术与生态整合能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引领中国智能制造走向全球[1] 政策与市场需求驱动 - 国家级政策密集出台 包括《"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 要求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 智能制造装备满足率超过70% 培育150家以上专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2] - 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推动制造业加速"机器换人"进程[2] - 2024年市场规模达2381亿元 预计2031年突破4996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10.6%[2] 下游应用领域分布 - 汽车整车与零部件领域占比超40% 新能源汽车产线改造需求持续释放[4] - 电子电气领域受益于消费电子复苏与AI硬件创新 增速领先[4] - 新能源(锂电、光伏)虽短期承压 但长期仍为自动化升级核心场景[4] - 智能物流、金属加工、橡胶塑料等领域自动化渗透率不断提升 成为新兴增长点[4] 市场竞争格局 - 国内市场以内资企业为主 行业集中度低 80%以上企业年收入不足1亿元[7] - 头部企业包括华昌达、巨一科技、哈工智能、豪森股份、赛腾股份等 通过技术积累、跨行业并购和国际化布局提升市场占有率[7] - 国产核心零部件替代率已突破50% 但高端领域仍依赖进口[7] 技术发展趋势 - 智能化与柔性化:AI视觉、数字孪生、5G+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 推动机器人从"执行工具"向"智能决策体"升级[8] - 模块化与标准化:通过平台化设计降低定制成本 提升项目复用率和交付效率[8] - 服务化与生态化:提供从方案设计、设备集成到运维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构建客户黏性[8] 长期发展前景 - 核心驱动力来自制造业产业工人减少趋势 以及碳中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新能源等带来的替代需求[9] - 工业机器人应用从传统汽车、3C领域向更多元化行业渗透[9] -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带来成本下降 智能化技术升级推动行业新一轮高速可持续增长[9]
【股东要知道】东阳光依托液冷技术核心优势,延伸产业链至算力市场
环球网· 2025-09-18 00:59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拟通过参股方式收购秦淮数据中国区业务向下延伸产业链至算力市场 [1] - 交易完成后将与秦淮数据在技术、产品、需求及区域布局等维度形成深度协同 [2] - 公司是国内较早布局液冷技术的企业 在冷板式与浸没式液冷均已形成战略覆盖 是市场上少数能够全面提供核心部件铝冷板、关键材料氟化冷却液以及冷板式和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 [3] 技术协同与产品开发 - 技术上 公司的液冷材料与部件能力与秦淮数据业务深度融合 双方将构建覆盖液冷材料—液冷设备—智算中心的全栈式解决方案 [2] - 产品上 公司电子元器件与秦淮数据高功率、高密度AI服务器优势互补 共同研发高密度电源管理方案 提升AI服务器市场渗透 [2] - 需求上 秦淮数据可为公司具身智能机器人提供定制化数据中心服务 满足高密度算力需求 加速算法落地 同时机器人技术反哺数据中心运维自动化 [2] 区域协同与能源优势 - 区域上 依托公司在韶关、乌兰察布、宜昌等基地的清洁能源布局 为秦淮数据提供低成本绿电供应 [2] - 双方共建南北双核算力枢纽 实现跨区域算力调度与低成本低时延服务 [2] 产业链整合进展 - 公司积极推动产业链整合 逐步构建涵盖系统级—机柜级—服务器级的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 [4] - 通过与中际旭创合资成立深度智冷 聚焦液冷解决方案推广和大客户拓展 [4] - 通过投资芯寒科技 切入浸没式液冷赛道 实现冷板液冷与浸没液冷的互补 [4] - 通过投资纵慧芯光 探索液冷技术与光芯片的协同应用 以期开发更高效、更可靠的散热整体解决方案 [4] 液冷行业发展趋势 - 液冷板块持续走强 液冷服务器指数年内涨幅达55.49% 板块中多股涨幅超过一倍 [2] - 2024年至2029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46.8% 到2029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62亿美元 [3] - 政策要求到2025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电能利用效率降至1.3以下 传统风冷已难以满足高热密度场景需求 [3] - 冷板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为数据中心两大主流液冷方案 其中浸没式液冷更适合高功耗算力场景 [3] - 2024年全球AI智算中心装机容量为7GW 预计至2028年有望进一步增长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