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基础设施
icon
搜索文档
一则利空突袭!超级黑马赛道集体大跌!
天天基金网· 2025-09-12 05:18
摩根士丹利研报引发光模块板块调整 - 摩根士丹利发布研报建议对光模块板块获利了结 认为过去几个月股价显著上涨且基本面积极因素已充分反映[3][6] - 该行指出自4月以来新易盛涨幅达460% 中际旭创上涨312% 天孚通信涨269% 华工科技涨62%[8] - 基于估值考量 新易盛和天孚通信估值超过历史+1标准差水平 中际旭创估值低于+1标准差但前瞻市盈率从14倍升至24倍[8] 光模块龙头股价表现及市场影响 - 中际旭创盘中跌超6% 新易盛跌超7% 天孚通信跌超8% 拖累创业板指和5G指数走弱[3][5] - 新易盛对深证成指贡献度-12.45点(跌幅5.98%) 中际旭创贡献度-10.47点(跌幅4.48%) 天孚通信贡献度-3.53点(跌幅6.61%)[6] - 外盘算力龙头甲骨文和英伟达同步走低 加剧市场情绪波动[3] 机构对光模块板块的分歧观点 - 花旗持建设性观点 认为2027年需求明朗且市盈率上调至20倍以上合理 支持因素包括Broadcom对ASIC增长乐观及Meta/OpenAI资本支出展望[3][12][13] - 高盛调研报告显示新易盛和中际旭创2026年预期市盈率分别为19倍和23倍 与历史平均水平一致 并将两家公司2025-2027年EPS预期上调3%-38%[14] - 摩根士丹利维持中际旭创增持评级(目标价435元) 下调天孚通信至减持(目标价142元) 维持华工科技减持评级[8][9] 行业基本面与估值变化 - 光模块企业受益于AI基础设施乐观情绪 即使盈利下降公司股价仍上涨 如中兴通讯H股年初至今涨49%(上半年盈利降12%) 优刻得H股涨319%(盈利降22%)[7] - 摩根士丹利认为新易盛二季度年度收益增长338%后未来增长将显著减速 可能引发评级下调[8] - 花旗指出光模块市场规模扩张与光电共封装技术演进(LPO/OIO)将支撑长期需求[13]
一则研报突袭!超级黑马,集体大跌!
券商中国· 2025-09-12 04:05
市场行情突变 - 光模块龙头股集体大跌 中际旭创盘中一度跌超6% 新易盛一度跌超7% 天孚通信一度跌超8% [1][3] - 创业板指数和5G指数全线走弱 外盘算力龙头甲骨文和英伟达集体走低 [1] - 摩根士丹利发布研报建议获利了结 认为股价已反映大多数基本面积极因素 [1][4] 摩根士丹利观点 - 认为光模块行业估值已充分反映利好因素 新易盛和天孚通信估值超过历史+1标准差水平 [5] - 维持中际旭创增持评级 目标价435元 因其1.6T新产品先驱地位和2026年增长潜力 [6] - 下调天孚通信至减持评级 目标价142元 因盈利增长潜力已完全反映在股价中 [6] - 维持华工科技减持评级 认为其基本面弱于同行且估值过高 [7] 估值变化数据 - 中际旭创前瞻市盈率从2025年初14倍升至24倍 新易盛从8倍升至20倍 [5] - 自4月以来股价涨幅:新易盛460% 中际旭创312% 天孚通信269% 华工科技62% [5] - 新易盛2025年二季度实现338%年度收益增长 但未来增长率可能显著减速 [5] 不同机构观点 - 花旗持建设性观点 认为2027年需求明朗 光模块企业市盈率上调至20倍以上合理 [1][9][10] - 高盛调研显示新易盛和中际旭创估值合理 2026年预期市盈率分别为19倍和23倍 [10] - 支撑因素包括Broadcom对ASIC增长乐观 Meta和OpenAI长期资本支出积极展望 [9] 行业基本面 - 高端GPU快速交付提速使市场对收发器出货量看法更加积极 [4] - 光模块市场规模扩张与光电共封装总可用市场增长 未来ASIC可能采用LPO技术 [9] - 中兴通讯H股年初至今上涨49% 优刻得H股飙升319% 主要受益于AI基础设施应用 [5]
长飞光纤光缆回落逾4% 年内涨幅已高达3.2倍 大摩建议适度获利了结光模块
智通财经· 2025-09-12 03:47
股价表现 - 长飞光纤H股当日下跌4.38%至51.25港元 成交额8.87亿港元 [1] - 该股昨日大涨近12% 年初至今涨幅高达3.2倍 [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63.85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19.4% [1] - 上半年纯利2.96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滑21.7% [1] 行业分析 - 光模块行业基本面利好已被广泛知晓并充分反映在股价中 [1] - AI基础设施需求增长前景依然积极 但当前市场热情水平难以持续 [1] 公司业务 - 长飞光纤高端光纤业务有亮点 但业绩反转仍需验证 [1] 机构观点 - 摩根士丹利建议投资者在市场情绪高涨时适度获利了结 [1]
港股异动 | 长飞光纤光缆(06869)回落逾4% 年内涨幅已高达3.2倍 大摩建议适度获利了结光模块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03:44
股价表现 - 长飞光纤H股单日下跌4.38%至51.25港元 成交额8.87亿港元[1] - 该股昨日大涨近12% 但年初至今涨幅高达3.2倍[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63.8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9.4%[1] - 上半年纯利2.96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滑21.7%[1] 行业观点 - 摩根士丹利认为光模块行业基本面利好已充分反映在股价中[1] - AI基础设施需求增长前景积极 但当前市场热情水平难以持续[1] - 建议投资者在市场情绪高涨时适度获利了结[1] 公司业务 - 长飞光纤高端光纤业务存在亮点[1] - 但业绩反转仍需进一步验证[1]
和高盛、花旗相反!大摩:光模块是时候“获利了结”了
格隆汇APP· 2025-09-12 01:03
行业观点 - 摩根士丹利认为光模块行业基本面利好已基本反映在股价中 建议投资者在市场情绪高涨时适度获利了结[1] - 高盛8月底认为行业暴涨后估值依然合理 花旗9月初上调目标价称需求能见度有望推动股票重估[1] - 尽管AI基础设施需求增长前景依然积极 但当前市场热情水平难以持续[1] 个股评级调整 - 新易盛被摩根士丹利双重下调至减持评级 成为最大评级变化[1] - 新易盛在2Q25实现338%同比增长后 增长率可能在接下来几个季度显著放缓[1] - 自4月以来新易盛涨幅达460% 中际旭创上涨312% 天孚通信涨269% 华工科技涨62%[1] 投资建议 - 摩根士丹利建议投资者保持纪律性 逐步获利了结[1] - 该机构在基本面分析和估值分析结合下作出上述判断[1]
和高盛相反!大摩:光模块是时候“获利了结”了
美股IPO· 2025-09-11 16:03
核心观点 - 光模块行业基本面利好已充分反映在股价中 建议投资者保持纪律性并逐步获利了结[1][3] - 行业估值分化明显 新易盛和天孚通信估值超过历史+1标准差水平 中际旭创估值低于+1标准差水平[1][5] - 1.6T产品将成为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的关键增长催化剂[9][10] 行业估值分析 - 新易盛和天孚通信估值超过历史+1标准差水平 意味着基本面利好至少已被部分消化[1][5] - 中际旭创前瞻市盈率从2025年初的14倍上升至24倍 新易盛从8倍升至20倍[5] - 自4月以来新易盛涨幅达460% 中际旭创上涨312% 天孚通信涨269% 华工科技涨62%[3] 公司评级调整 - 新易盛被双重下调至减持评级 目标价255元 市场共识已将其视为全球第二大厂商且拥有最佳利润率[6] - 中际旭创维持增持评级 目标价435元 作为1.6T新产品先驱者在2026年有望实现显著增长[7] - 天孚通信下调至减持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142元 盈利增长潜力已反映在当前股价中[8] - 华工科技维持减持评级 相对行业同行基本面较弱且估值更贵[8] 产品发展前景 - 1.6T光模块出货量应在2025年下半年逐步提升 2025-2026年启动商业化生产[10] - 800G于2024年开始量产 需求保持强劲 有助于抵消低端光模块的价格和销量压力[10] - 随着高端GPU交付重启 1.6T产品将成为重要的收入和盈利驱动因素[10]
和高盛相反 大摩:光模块是时候“获利了结”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9-11 12:55
行业观点 - 光模块行业基本面利好已基本反映在股价中 建议投资者在市场情绪高涨时适度获利了结 [1] - 当前市场热情水平难以持续 尽管AI基础设施需求增长前景依然积极 [1] - 1.6T产品将在2025下半年和2026年成为关键催化剂 预期快速放量增长将成为重要收入和盈利驱动因素 [6] - 800G需求保持强劲 有助于抵消相对低端光模块的价格和销量压力 [6] 公司评级调整 - 新易盛被双重下调至减持评级 目标价255元 被视为全球第二大厂商且具备最佳毛利率 [1][5] - 中际旭创维持增持评级 目标价435元 作为1.6T新产品先驱者 2026年有望实现显著增长 [5] - 天孚通信下调至减持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142元 盈利增长潜力已反映在股价中 [5] - 华工科技维持减持评级 相对行业同行基本面较弱且估值更贵 [5] - 长飞光纤和中兴通讯目标价上调但维持相应评级 业绩基本面尚未到达拐点 [5] 股价表现 - 自4月以来新易盛涨幅达460% 中际旭创上涨312% 天孚通信涨269% 华工科技涨62% [1] - 新易盛在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338%的同比业绩增长 [1] 估值分析 - 中际旭创和天孚通信估值超过历史+1标准差水平 基本面利好至少已被部分消化 [4] - 中际旭创前瞻市盈率从2025年初14倍上升至24倍 新易盛从8倍升至20倍 [4] - 新易盛增长率可能在接下来几个季度显著放缓 可能触发估值下调 [1] 产品发展 - 800G于2024年开始量产 1.6T将在2025-26年启动商业化生产 [6] - 部分公司已完成1.6T产品验证阶段 出货时间表曾受GB300延迟影响 [6] - 随着高端GPU交付重启 1.6T光模块出货量应在2025下半年逐步提升 [6]
和高盛相反!大摩:光模块是时候“获利了结”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9-11 11:55
行业观点 - 光模块行业基本面利好已充分反映在股价中 建议投资者获利了结 [1] - 行业自4月以来涨幅显著 新易盛涨460% 中际旭创涨312% 天孚通信涨269% 华工科技涨62% [1] - AI基础设施需求增长前景积极 但当前市场热情水平难以持续 [1] 估值分析 - 中际旭创和天孚通信估值超过历史+1标准差水平 基本面利好已被部分消化 [3] - 中际旭创前瞻市盈率从2025年初14倍升至24倍 新易盛从8倍升至20倍 [4] - 新易盛被视为全球第二大厂商且具备最佳毛利率 进一步上涨空间有限 [4] 公司评级调整 - 新易盛被双重下调至减持评级 目标价255元 [1][6] - 中际旭创维持增持评级 目标价435元 作为1.6T新产品先驱者 2026年有望显著增长 [6] - 天孚通信下调至减持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142元 盈利增长潜力已反映在股价中 [6] - 华工科技维持减持评级 基本面较弱且估值更贵 [6] - 长飞光纤和中兴通讯目标价上调但维持评级 业绩基本面未达拐点 [6] 产品催化剂 - 1.6T产品快速放量视为2H25和2026年潜在催化剂 [7] - 1.6T光模块出货量应在2H25逐步提升 因高端GPU交付重启 [7] - 800G于2024年开始量产 1.6T将在2025-26年启动商业化生产 [7] - 部分公司已完成1.6T产品验证阶段 预期2H25和2026年快速放量增长 [7] - 1.6T产品增量收入贡献有望维持2H25和2026年营收增长 [7] - 800G需求保持强劲 可抵消低端光模块价格和销量压力 [7]
资讯日报:美股甲骨文大涨36%收于纪录新高-20250911
国信证券(香港)· 2025-09-11 04:19
美股市场表现 - 甲骨文股价大涨35.9%至328美元,市值单日增加约2500亿美元至9330亿美元,未实现履约义务达4550亿美元同比增长359%[9][16] - 博通股价上涨9.8%,CEO预计AI收入将在两年内超过其他收入总和[9][16] - 标普500指数上涨0.30%至6512.61点,纳斯达克指数微涨0.03%至21879.49点,均创收盘新高[3][9]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上涨1.01%至26200.26点,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27%至5902.69点,均实现四连涨[3][9] - 南下资金净买入75.66亿港元,京东上涨3.6%,阿里巴巴上涨0.6%创近四年新高[9] - 半导体板块活跃,中芯国际上涨3.6%;锂电池板块大跌,天齐锂业下跌近8%[9] 宏观经济数据 - 美国8月PPI环比下降0.1%,为四个月来首次下滑,同比增长2.6%低于预期的3.3%[9][14] - 中国8月CPI同比下降0.4%,PPI同比下降2.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0%[14] - 日本9月制造业景气判断指数升至13创三年新高,非制造业指数升至27[14] 重点企业动态 - 台积电8月营收3358亿新台币(约111亿美元)同比增长34%,创历史次高[9] - 软银集团股价上涨7.3%,成交额居日股榜首达19.31亿美元[14][16] - 饿了么宣布取消超时扣款,高德计划发放超10亿元补贴鼓励到店消费[15]
马斯克这三条线:无人车、人形、星链,哪条先形成闭环?
36氪· 2025-09-11 03:21
核心观点 - 马斯克在访谈中阐述了特斯拉及关联公司正在构建一个完整的AI基础设施生态系统 通过芯片 算法 载体和网络四个层面的整合 实现AI在物理世界的规模化应用 [4][5][16] - 三条技术线并行推进 FSD自动驾驶 Optimus人形机器人和Starlink卫星网络 共享底层技术并形成协同效应 [6][15][38] - 所有技术组件都是为实现同一目标服务 即创建一个能够理解指令 执行物理动作并通过网络实时反馈的完整AI系统 [38][43][45] 技术路线与产品规划 芯片研发 - AI5芯片已完成设计审查 相比AI4性能提升40倍 专门适配2500亿参数以下模型 注重低成本 低能耗和快速推理 [8][9] - 芯片设计采用全栈自研方式 硬件和软件团队协同工作以优化系统性能 [39] - 同一套芯片技术同时服务于FSD自动驾驶系统和Optimus机器人的控制需求 [8][10] 自动驾驶系统 - FSD V14将在几个月内发布 预计年底前成为可上路运营的系统 [11] - 技术准备就绪 AI4芯片已部署在车辆上 AI5芯片设计完成 软件与硬件实现同步 [11] - 董事会已将Robotaxi运营目标写入CEO激励方案 与数万亿美元市值直接关联 [12] 人形机器人 - Optimus V3版本被描述为"sublime" 预计2025年底实现量产 [3][13] - 核心挑战在于机械手的执行器设计 每只手包含26个执行器 全部由公司自主设计 due to缺乏供应商支持 [14] - 成功攻克物理控制难题后 Optimus可能贡献特斯拉80%的市值 [14] 软件与算法系统 - Grok被定位为中枢系统而非聊天机器人 专注于理解意图 控制物理动作和整合执行方案 [10][18][25] - 训练方法涉及使用推理计算验证源数据 纠正错误并补充缺失信息 例如重写维基百科页面 [20] - Grok已更新至第4代 正在准备训练第5代 使用10万张GPU进行训练并扩建Colossus 2超算集群 [20] - 最终目标是将Grok嵌入Optimus作为控制系统 实现从语言理解到物理执行的完整闭环 [10][20][45] 网络基础设施 - Starlink已完成170亿美元的频谱收购 专门用于卫星与手机直接通信 无需SIM卡或地面基站 [30] - 已获批使用L波段和S波段频率 与手机芯片厂商合作 首批支持设备预计2026年出货 [31] - 网络覆盖全球 不受国家边界限制 服务对象包括机器人 边缘计算设备和远程AI工具 [31][34] - 解决AI落地的网络障碍 包括上传速度 延迟和访问限制 实现全球任何地点的AI部署 [32][34] 技术整合与协同效应 - 所有技术组件采用同一套核心技术进行多场景部署 例如自动驾驶视觉系统复用至机器人眼睛 AI推理能力同时控制方向盘和机械手 [15][19] - 构建完整技术闭环 用户指令通过Grok解析 AI芯片计算 Optimus执行 Starlink提供实时反馈 [43][45] - 全栈自研模式确保各组件无缝协作 形成不可复制的技术壁垒 [39][43]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 - FSD专注于替代人类驾驶 成为Robotaxi核心系统 [11][47] - Optimus专注于替代人类劳动 执行精细物理操作 [14][47] - Starlink提供全球网络连接 使AI设备在任何地点均可接入云端智能 [31][34] - Grok作为智能中枢 统筹指令解析和任务执行 [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