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境资本流动
icon
搜索文档
央行宣布八项金融开放举措 外汇期货有望重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14:44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政策举措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在上海实施八项政策举措,包括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个人征信机构等 [1] - 这些举措旨在推动上海从区域性金融中心向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转变,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跨境资本流动和金融科技创新能力 [1] - 政策协同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与深化金融改革三大目标 [1] 金融基础设施与数据体系建设 - 设立银行间市场交易报告库,高频汇集银行间债券、货币、衍生品等交易数据,提升上海作为全国金融市场数据中心的地位 [2] - 设立个人征信机构,为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征信产品,2024年个人征信机构提供各类征信服务700多亿次 [3][4] - 强化数据科技赋能,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征信领域的应用 [4] 数字人民币国际化 - 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进数字人民币国际化运营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 [3] - 该举措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减少传统跨境支付成本 [3] - 需解决跨境网络环境中的技术安全稳定问题,协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政策差异 [3] 跨境贸易与投融资便利化 - 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支持离岸贸易发展 [4] - 发展自贸离岸债,拓宽"走出去"企业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优质企业的融资渠道 [5] - 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提升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5][6]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 在上海"先行先试"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包括航贸区块链信用证再融资、"跨境贸易再融资"等试点 [6] - "跨贸再融"业务通过为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提供再融资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6] - 这类工具试点有助于形成中国特色"结构性宽信用"路径,精准支持重点领域 [7] 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 - 研究推进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完善外汇市场产品序列,便利汇率风险管理 [7] - 外汇期货可为企业提供灵活精准的风险对冲手段,增强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信心 [8] - 完善的境内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将促进人民币在国际支付、结算、投资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8]
21专访|广东省社科院刘佳宁:“H+A”双重上市机制,进一步打破跨境资本流动壁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13:57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金融举措 核心观点 - 中办、国办发布《意见》支持深圳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允许在港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回归深交所上市,旨在深化科技与金融协同、推动跨境资本流动、提升金融开放水平 [1][2][6] - 政策背景包括国家战略驱动粤港澳深度融合及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的使命要求,目标构建"香港募资+内地产业化"的跨境资本循环生态 [1][2] - 举措特点为深化科技金融全链条协同、突出深港融合特色、推进风险可控式前沿领域开放 [6][7] 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试点 - 深圳已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试点将破解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4][5] - 试点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股债联动等工具升级,构建科技成果转化闭环,金融支持从单一信贷转向系统性方案 [6] - 深圳120万家商户已覆盖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具备开展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的资源禀赋 [7] "H+A"双重上市机制 - 政策允许在港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回归深交所,进一步打通跨境资本流动路径,但面临跨境制度差异、资金流动受限及市场预期冲突等堵点 [1][3] - 港股与A股在财报披露规则(国际会计准则vs中国会计准则)、公司治理要求(如ESG)及投资者结构(机构主导vs散户为主)存在显著差异 [3] - 深港两地监管机构尚未建立高效联合审查机制,审批周期可能延长,且港股募资回流需符合外债额度等管理要求 [3] 政策紧迫性与可操作性 - 紧迫性体现在破解跨境资金结算创新、产业升级窗口期资金需求精准化等深水区矛盾 [8] - 可操作性依托创业板注册制、QFLP试点等18项成熟经验,新举措可复用现有监管框架,风险防控有绿色金融条例等制度保障 [7][8] - 深港监管沙盒协同机制可防控跨境套利风险,为资本项开放提供"安全试验场" [7][8] 深港金融协同与开放 - 政策推动形成"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产业金融中心"双核格局,回应2014年"联通港澳市场"诉求 [6] - 深圳将探索数据跨境流动、绿色金融标准等前沿领域压力测试,为全国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及绿色金融链探路 [6] - 2025年前计划探索建立大湾区统一碳市场,响应"双碳"目标 [7]
印度股市续创阶段新高,多路资金加码主投印度的新兴亚洲ETF(520580)
搜狐财经· 2025-05-16 02:04
印度股市表现 - 印度Sensex指数收涨1 48% 刷新去年10月来新高 [1] - 印度股市连续刷新年内高位 呈现持续上扬态势 [3] 新兴亚洲ETF表现 - 新兴亚洲ETF(520580)早盘高开 上涨1 38% 实时价格1 032元 开盘10分钟成交近1 7亿元 [1] - 新兴亚洲ETF昨日获资金净流入4117万元 融资净买入789万元创纳入两融以来新高 [2] - 新兴亚洲ETF跟踪新交所新兴亚洲精选50指数 印度市场权重占比约50% 为A股市场已上市可交易的ETF中"印度含量"最高 [5] 东南亚国家货币政策 - 印度 印尼 泰国央行均采取降息措施 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4] - 印度央行今年已进行两次降息 为住房贷款 汽车贷款和企业贷款借款人提供宽松的利率环境 [4] - 印尼央行4月上旬通过直接买卖印尼盾现汇稳定汇率 强调印尼盾被低估(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较长期均值低8%) [4] -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和美元指数回落 为亚太国家降息打开空间 [4] 新交所新兴亚洲精选50指数 - 新交所新兴亚洲精选50指数与印度Sensex30指数相关系数达0 7 与恒生指数 沪深300指数 纳斯达克100指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 24 0 05 0 14 [5][6] - 新交所新兴亚洲精选50全收益指数自基日(2018年3月28日)以来回报率为42 18% 同期MSCI新兴市场指数涨幅-0 98% [6][8] 印度市场长期展望 - 印度过去20年实现了14%的年化回报 未来20年有望复制这一表现 催化剂包括全球供应商供应链重组 国内工业与能源基建扩张 人口结构与消费红利等 [8]
BlueberryMarkets蓝莓外汇:美元进入长期弱势周期,机构正集体逃离
搜狐财经· 2025-05-14 04:10
美元霸权地位的结构性瓦解 - 中美贸易摩擦缓和推动美元指数本周初反弹至月内高位,但这波涨势实质是"熊市反弹" [1] - 特朗普政府对全球贸易体系的颠覆性干预正在触发美元霸权地位的结构性瓦解 [1] - 过去十年累计达32万亿美元的美元资产配置正面临系统性减持压力 [3] - 主权基金、养老金及跨国企业财资主管普遍表示已在等待合适时机削减美元敞口 [3] 长期资本流动的逆转 -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累计跌幅已超5%,美国股市、债市同步遭遇资金净流出 [3] - 亚洲出口商可能正通过区域货币互换网络加速美元资产抛售,这种趋势若与其他地区投资者形成共振将引发堪比2007年的资本流动逆转 [3] - 全球美元储备占比已从2016年的65%峰值降至59%,且下降速度与关税波动率呈现显著正相关 [4] - 日本、中国等主要债权国过去12个月美债持仓降幅创金融危机以来最大 [4] 关税政策的持续冲击 - 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已造成跨国企业供应链重构导致美元结算需求下降 [4] - 关税驱动的输入性通胀迫使美联储维持限制性利率加剧经济硬着陆风险 [4] - 地缘政治风险溢价抬升促使资金转向黄金、数字货币等替代资产 [4] 后市展望 - 美元承压的时间窗口锁定在三季度末,届时结构性资本外流与周期性宽松政策的叠加效应可能引发美元指数出现两位数级别的波动 [4] - 美元霸权的黄昏不会以危机形式突然降临而是通过长期投资者"静默的系统性减持"逐步实现 [5] - 全球最大规模的资产所有者开始用脚投票任何短期政策扰动都难以扭转这一历史性趋势 [5]
人民币汇率韧性何在?王晋斌:在稳金融、稳出口中寻找新平衡
搜狐财经· 2025-05-11 13:32
人民币汇率走势特征 - 金融汇率微升值、贸易汇率较大幅度贬值,有利于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和促进出口 [2] - 4月9日在岸汇率盘中触及7.35,离岸4月8日破7.4,触及7.4295,主要受美国关税税率从50%提高到84%的冲击 [4] - 年初到4月21日美元最大贬值幅度超9%,但同期在岸人民币对美元仅升值0.8%,离岸市场对美元仅升值1.3% [5] - 今年以来在岸离岸市场汇率联动良好,离岸减在岸日度均值仅3个BP,套利空间小 [5] - 截至4月30日,CFETS指数下降5.2%,BIS货币篮子下降4.8%,人民币对美元的金融汇率只升值0.5% [5]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 - 一季度进出口增长1.3%,1—4月货物贸易顺差2.64万亿元,出口韧性强 [6] - 年初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超300个BP,目前"倒挂"幅度在260个BP左右 [6] - 一季度非银行部门跨境资本净流入517亿美元,4月以来跨境资金延续净流入 [6] - 今年以来收盘价-中间价系统性微正,中间价定价机制对稳定汇率及汇率预期重要 [7] - 4月末外汇储备较3月份上升400多亿,升幅为1.27% [8] - 一季度财政支出完成全年进度24.5%,高于过去五年同期水平 [8] - 5月7日央行宣布金融一揽子政策,包括政策性利率下调、降准等 [8] 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及应对 - 需重点关注中美关税和利率等因素,美国90天暂缓期内评估关税供应链情况 [9] - 1—4月对美出口增速下降,未来贸易顺差总量可能因禁止性关税缩小 [9] - 如果下半年美国降息幅度大,人民币会有一定升值趋势 [10] - 稳资产价格是稳跨境资本流动和货币平稳性的关键 [10] - 未来人民币汇率总体将保持稳定,但需防止极端情况下的超调风险 [10] - 保持美元汇率基本稳定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政策的可选项 [10]
央行:将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工商银行A股股价创新高丨金融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8 22:32
国际金融协作与政策协调 - 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层会晤,讨论深化金融合作议题,释放中国加强国际金融协作的信号 [1] - 跨境资本流动、汇率政策协调等领域的制度衔接可能推进,为国内金融机构参与全球治理创造更稳定环境 [1] - 金融开放背景下,跨境支付、离岸人民币业务相关企业或迎来业务模式创新机会 [1] 货币政策工具与流动性管理 - 央行计划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以保持流动性充裕 [2] - 政策将围绕稳就业、稳增长重点领域精准发力,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等倾斜领域优先获得流动性支持 [2] - 银行间流动性合理充裕可能缓解中小金融机构负债端压力,但资产端定价能力分化或加剧行业格局重构 [2] 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 - 3月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达4.27万亿元,同比增长6%,货物贸易顺差6034亿元,服务贸易逆差1398亿元 [3] - 外贸数据改善或巩固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为资本市场注入稳定性要素 [3] 黄金市场消费与生产 - 一季度全国黄金消费量290.49吨,同比下降5.96%,其中黄金首饰消费量同比下降26.85%,金条及金币消费量同比增长29.81% [4] - 原料产金87.24吨,同比增长1.49%,黄金矿业公司或受益于产能释放及智能化矿山建设提速 [4] - 黄金消费结构性分化明显,避险需求推动金条及金币消费激增,珠宝零售板块承压但产品创新或成突围方向 [4] 银行股表现与市场趋势 - 工商银行A股股价创历史新高,报7.29元/股,上涨1.11%,四大行股价持续刷新历史高点 [5] - 银行股估值修复反映市场对高股息资产的重估逻辑,头部银行或加速向财富管理转型 [6] - 理财子公司扩容与养老金融试点深化背景下,中间业务收入占优的银行或获增量资金关注 [6]
跨境资本净流出扩大,内资流出达四年以来最高水平——2024年Q3跨境资本季度跟踪
一瑜中的· 2025-03-09 15:17
文 :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首席宏观分析师 张瑜(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 联系人: 李星宇(18810112501) 核心观点 1)2024Q3跨境资本流动格局与过去三个季度相似,外资继续净流入而内资继续净流出,只是跨境资本净流出规模转为扩大。2)2024Q3跨境资本净流出的主要驱 动因素是内资流出4200亿美元,达到2021Q1以来的最高水平。3)随着中美利差有所回升,外资直接投资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4)外汇储备由回落转为增加940亿 美元,规模达到十年来第二高的水平,主要反映估值效应。 报告摘要 跨境资本净流出规模扩大,内资流出规模达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 2024Q3跨境资本继续净流出,净流出额为1934亿美元。2024Q3跨境资本继续净流出,净流出1934亿美元。2024Q3跨境资本净流出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内资流出 4200亿美元,达到2021Q1以来的最高水平。哪些因素推动2024Q3内资流出规模明显扩大?一是汇率变化以及资产价格上涨令外汇储备因为估值效应而增长;二是 中国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加;三是中国投资者通过"港股通"和"基金互认"等渠道购买境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