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热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10位大咖顾问和主席官宣丨2025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
DT新材料· 2025-09-05 16:04
行业背景与需求 - 电子技术快速更迭推动芯片、器件及设备向微型化、高性能化、集成化发展 功率密度和发热量急剧攀升 [2] - 消费电子、5G、XR、人工智能、电力电子、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物联网、动力电池、储能/热、节能环保、工业4.0等领域技术创新对高效热管理材料技术和解决方案提出高标准要求 [2] 大会概况 - 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iTherM 2025)将于2025年12月3-5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主题为"融合·创新|传递多一点" [3] - 大会特色活动包括热管理展 预计350+展商 20000平方米展区 [3] - 会议规模预期2000人以上 350+展商 展出面积20000平方米 [4] - 大会定位热管理产业链一站式、高效率价值服务平台 依托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半导体、数字经济、汽车、智慧网联、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等产业集群 [3] 大会内容与形式 - 内容涵盖热管理行业科学前沿、功能材料、技术应用和工程方案等多个领域 [4] - 设置20余场多维度同期活动 包括开幕活动、专题报告、圆桌讨论、案例分析、路演推介等 [4] - 特别关注知识产权、创业项目及实验室创新技术成果转化 推动"政产学研用资"互惠合作和赋能互补 [4] - 大会议题包括创新成果集市、闭门研讨会、专家问诊室、智汇坊、创新技术和应用解决方案展区等 [6] 专题论坛分类 - 科学前沿专题包括热学科学、微/纳米尺度传热传质、半导体异质结构、光热调控与热辐射利用、异构封装一体化、数值计算与机器学习 [7] - 功能材料专题包括热界面材料、导热复合材料、碳基热管理材料、辐射制冷材料、隔热保温材料、陶瓷热管理材料 [7] - 技术应用专题包括液冷技术、功率器件热管理、热管/VC均温板、Chiplet/3DIC热管理、热设计与仿真、热物性分析 [7] - 工程方案专题包括数据中心热管理、电动车热管理、储能热管理、消费电子热管理、eVTOL/无人机热管理、人形机器人热管理 [7] 参会信息 - 参会代表注册费线上缴费2200元 现场缴费3000元 早鸟价1800元(2025年10月31日前) [8] - 学生注册费线上缴费1200元 现场缴费1500元 早鸟价800元 [8] - 注册费包含资料费和会议期间餐食 不包含住宿费和交通费 [8] - 支付方式支持银行转账(公对公)、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 推荐使用微信支付并支持信用卡付款 [10] 支持单位 - 主办单位包括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和DT新材料 [5] - 大会顾问包括欧洲科学院院士李保文、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曹炳阳、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罗小兵、天津大学教授封伟等 [5] - 执行主席包括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林正得和虞锦洪、昆明理工大学教授蔡金明等 [5] - 支持媒体包括DT新材料、洞见热管理、热设计网、夯邦、Carbontech等 [5]
破解光模块散热困局!阿莱德推出9W/(m·K)超高导热凝胶,为高速互联保驾护航
DT新材料· 2025-09-04 16:04
行业背景与趋势 - 在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推动下,全球数据流量持续激增,数据中心正迅速向400G、800G及未来1.6T更高速率升级 [2] - 光模块功率密度显著提升,发热量急剧增加,散热问题成为影响传输稳定性、信号完整性及器件寿命的核心瓶颈 [2] - 温度每上升10℃,器件寿命可能缩减一半,传统导热材料已难以应对严峻的热管理需求 [2] - 导热界面材料(TIMs)需在高导热、低应力、长期可靠性及自动化工艺兼容性之间实现最佳平衡 [2] 光模块散热技术挑战 - 光模块内部结构高度集成,热源与外壳距离极小,界面热阻成为散热路径主要瓶颈 [3] - 微观不平整表面及缝隙中残留空气形成隔热层,严重影响热量导出,导致芯片结温持续升高 [3] - 散热问题可能引起信号衰减、误码率上升,甚至器件提前失效 [3] 阿莱德创新产品TGEL-SP901 - 公司推出新一代单组份预固化导热凝胶TGEL-SP901,导热系数高达9W/(m·K) [5] - 产品针对高速光模块、封装光学及高功率电子设备的高热流密度散热需求 [5] - 产品通过严苛环境可靠性测试,包括高温125℃老化、-40℃~125℃冷热冲击老化和85℃/85%RH高温高湿老化 [13] - 经过1000小时老化测试后,凝胶导热系数保持稳定,无析油、干裂现象 [8][14] 产品核心性能优势 - 具备9W/(m·K)超高导热率,可应对超过200W的芯片散热挑战 [8] - 凝胶态材质柔软低应力,完美填充微小缝隙,对精密元件施加应力极小 [8] - 具有优异点胶性能,出胶均匀无拉丝,适配现代化大规模自动化产线需求 [8][11] - 通过挥发份测试,72小时加热后玻璃表面无明显油渍或蒸发冷凝物 [10] 典型应用场景 - 适用于400G/800G/1.6T光模块DSP芯片散热及激光器TOSA散热 [16] - 为5G前传/中传光模块提供25G/50G PAM4整体散热解决方案 [17] - 应用于CPO共封装光学中的硅光芯片与驱动芯片界面散热 [18] - 公司导热材料已成功应用于100G至800G多款光模块产品 [21] 公司技术与服务能力 - 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全球化通讯设备零部件供应商 [19] - 具备完整的材料配方开发、性能测试、规模化制造及客户定制能力 [19] - 通过ISO9001、ISO14001、ISO45001及ATF16949等国际体系认证 [19] - 已为头部光模块客户提供成熟的热管理解决方案,深刻理解行业需求与痛点 [21]
三花智控(002050):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较快提升,机器人零部件持续改进
国信证券· 2025-09-03 15:24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4][6][34]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较快提升,机器人零部件持续改进 [1] - 汽零业务稳步提升,制冷业务较快增长,2025H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 [1][8] - 公司业绩增长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业务订单持续放量和制冷业务市场策略调整 [1][8] - 积极推进降本增效,2025Q2利润率同环比改善 [2][9] - 多项热管理产品市占率全球第一,推进全球化布局 [3] - 聚焦机器人产品开展技术改进,开拓新增长点 [3][29] - 2024年1月公司签订未来产业中心项目投资协议书,计划总投资不低于50亿元 [3][32]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业收入162.6亿元,同比增长18.9% [1][8] - 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21.1亿元,同比增长39.3% [1][8] - 2025Q2实现营业收入85.9亿元,同比增长18.8%,环比增长12.1% [1][8] - 2025Q2实现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39.2%,环比增长33.6% [1][8] - 2025H1销售毛利率28.12%,同比+0.66pct,销售净利率13.15%,同比+2.02pct [2][9] - 2025Q2销售毛利率29.27%,同比+1.44pct,环比+2.44pct,销售净利率14.13%,同比+2.03pct,环比+2.09pct [2][9] - 2025H1制冷业务毛利率28.21%,同比+0.65pct,汽零业务毛利率27.96%,同比+0.65pct [2][9] - 2025Q2期间费用率11.5%,同比-1.2pct,环比-1.1pct [10] 业务分析 - 2025H1制冷业务收入103.9亿元,同比增长25.5% [8] - 2025H1汽零业务收入58.7亿元,同比增长8.8% [8] - 2024年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品营收104.5亿元,同比增长17.1%,占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比重92% [19][21] - 公司空调电子膨胀阀、四通换向阀、电磁阀、微通道换热器、Omega泵、车用电子膨胀阀、新能源车热管理集成组件产品市占率全球第一 [3][19] -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价值量从2000元左右提升至6000元左右,价值量提升2倍 [19] - 公司已成为沃尔沃、吉利、法雷奥、马勒、大众、奔驰、宝马、丰田、通用、理想、蔚来等客户的重要合作伙伴 [19] 全球化布局 - 制冷业务利用越南、墨西哥、泰国等多点基地布局,积极应对关税挑战 [3][24] - 汽零业务持续进行墨西哥、波兰工厂和国内中山、沈阳、天津、杭州、绍兴滨海工厂建设和新产能布局 [3][24] - 美国三花在美国密歇根和墨西哥设立了两个孙公司,墨西哥三花设计年产能150万只 [23] - 印度三花设计产能50万只,日本三花负责日本及东南亚客户的销售业务与技术支持 [23] - 与敏实汽车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在波兰合资建设工厂(三花持股51%),一期工厂主要从事水冷板的开发 [23] 机器人业务进展 - 公司聚焦多款关键型号产品开展技术改进,配合客户进行全系列产品研发、试制、迭代、送样 [3][29] - 人形机器人执行器与公司电子泵类产品的核心工艺较为类似 [29] - 截至2024年,公司已获国内外专利授权4252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261项 [29] - 与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三花墨西哥工业园共同出资设立一家合资企业,主营业务为谐波减速器 [29] 产能规划 - 基于公司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在手订单,电池及电子热管理产品预计2027年产能需求达9924.11万套/年 [24] - 电驱热管理产品预计2027年产能需求达2677.20万套/年 [24] - 座舱热管理产品预计2027年产能需求达8583.50万套/年 [24] - 整车热管理产品预计2027年产能需求达2288.97万套/年 [24] - 微通道换热器预计2027年产能需求达800万套/年 [24] 盈利预测 - 预期2025年营收323.05亿元,归母净利润37.36亿元,每股收益0.89元,对应PE 36倍 [4][34] - 预期2026年营收369.13亿元,归母净利润43.69亿元,每股收益1.04元,对应PE 31倍 [4][34] - 预期2027年营收424.5亿元,归母净利润53.4亿元,每股收益1.27元,对应PE 25倍 [4][34] - 预期2025年EBIT Margin 13.8%,2026年14.0%,2027年14.8% [5] - 预期2025年净资产收益率(ROE)17.2%,2026年17.8%,2027年19.0% [5]
思泉新材(301489):数据中心散热升级驱动液冷需求高涨,25H1业绩实现高增
国投证券· 2025-09-02 12:09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思泉新材"增持-A"评级,6个月目标价229.76元,较当前股价(199.42元)有15.2%上行空间 [6][8][16] 核心观点 - 数据中心散热升级驱动液冷需求高涨,公司25H1营收同比高增78.24%至3.8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33.19%至0.31亿元 [1][2] - 热管理材料业务为核心增长引擎,25H1收入同比增67.77%至3.42亿元,占比总收入88.6% [3][13] - 公司通过产能扩张(东莞工厂大规模生产、越南工厂布局)和技术升级(石墨烯热界面材料项目)匹配需求增长 [2][3]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 CAGR 达40.4%,净利润 CAGR 达56.3%,毛利率从27.52%提升至29.65% [8][12][13] 财务表现 - 25H1毛利率27.03%(同比+1.12pcts),费用率基本稳定,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80%/6.98%/6.47% [2] - 25Q2营收同比增66.30%至2.03亿元,但净利润同比微降1.92%至0.13亿元,主因季节性因素及投入增加 [1] - 历史增长稳健:2019-2024年营收CAGR为19.20%,净利润CAGR为7.49% [11] 业务分项预测 - 热管理材料:2025-2027年收入预计9.07/13.16/18.42亿元(CAGR 42.4%),毛利率28%/29%/30% [13][15] - 磁性材料:2025年收入预计同比增250%至0.11亿元,毛利率25% [13][15] - 纳米防护材料:2025年收入预计同比降30%至0.07亿元,毛利率稳定在25% [13][15] 行业与估值 - 可比公司(苏州天脉、英维克)2025年平均PS为15倍,公司当前2025年PS为17倍,低于目标估值19倍 [16][19] - 数据中心算力需求攀升及机器人等新兴场景散热升级驱动行业增长,公司技术布局与客户资源形成竞争优势 [3][16] - 采用PS估值法,基于2025年19倍PS给予目标价229.76元,对应总市值161.04亿元 [6][8][16]
苏州天脉(301626):25H1营收稳健增长,扩产计划稳步推进静待产能释放
国投证券· 2025-09-02 01:40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A"投资评级 [4][7][15] - 6个月目标价为170.39元/股 [4][7][15]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稳健增长,但净利润略有下滑,主要受市场开拓和研发投入增加影响 [1][2] - 散热产品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6月投产,新增产能将显著提升公司收入能力 [3][13] - 下游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回暖,为公司带来持续增长机遇 [3][13][15] - 采用PS估值法,给予2025年19倍PS,高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反映增长潜力 [4][15][16] 财务表现 - 2025H1营业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11.20% [1] - 2025H1归母净利润0.94亿元,同比减少2.14% [1] - 2025Q2营业收入2.58亿元,同比增长17.10% [1] - 2025Q2归母净利润0.40亿元,同比增长0.04% [1] - 2025H1毛利率41.64%,同比提升1.26个百分点 [2] - 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39%/8.58%/8.86%,同比均有上升 [2]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0.37亿元、13.29亿元、16.64亿元 [4][13][1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亿元、2.87亿元、3.71亿元 [4][12][13]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93元、2.48元、3.20元 [12][13] 业务发展 - 公司主要从事热管理材料及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包括热管、均温板、导热界面材料、石墨膜等产品 [13] - 2019-2024年营收从2.89亿元增长至9.43亿元,CAGR为26.69% [13] - 2019-2024年归母净利润从0.37亿元增长至1.85亿元,CAGR为38.30% [13] - 散热产品生产基地投产后将新增1000吨导热界面材料、1200万套散热模组和6000万只均温板产能 [3][13] - 新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6.44亿元,年利润总额6733万元 [3] - 2025年4月公告拟投资不超过20亿元建设导热散热产品智能制造甪直基地,进一步扩大产能 [3] 行业与市场 - 下游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不断回暖,笔记本电脑和手机高端化轻薄化带来新的散热需求 [3] - 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扩大,增加散热产品需求 [3] - 可比公司包括思泉新材和英维克,均布局热管理领域 [15][16] - 公司2025年PS为17倍,低于给予的19倍估值水平 [15][16] 估值与预测 - 采用PS估值法,给予2025年19倍PS [4][15] - 当前股价146.00元,总市值168.89亿元,流通市值38.00亿元 [7] - 预计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75.6倍、58.8倍、45.6倍 [12] - 预计2025-2027年市净率分别为10.0倍、8.7倍、7.6倍 [12]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率分别为21.5%、21.6%、22.3% [12] - 预计2025-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3.2%、14.8%、16.6% [12]
三花智控(002050):2025Q2业绩高增符合预期,战略业务拓展可期
太平洋证券· 2025-09-01 14:1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2025Q2业绩高增符合预期 战略业务拓展可期 [1][4] - 全球热管理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清洁减碳和"双碳"背景下能效升级成行业增长点 [7] - 全球热管理龙头 前瞻布局仿生机器人等打造新增长极 全球产能布局深化 [7]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162.63亿元 同比增长18.91% 归母净利润21.10亿元 同比增长39.31% [4] - 2025Q2营收85.93亿元 同比增长18.75% 归母净利润12.07亿元 同比增长39.20% [4] - 2025Q2毛利率29.27% 同比提升1.44个百分点 净利率14.13% 同比提升2.03个百分点 [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13/47.36/57.56亿元 对应EPS 0.93/1.13/1.37元 [7] 业务分析 - 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营收103.89亿元 同比增长25.49% 汽车零部件业务营收58.74亿元 同比增长8.83% [5] - 国内收入90.52亿元 同比增长15.66% 国外收入72.11亿元 同比增长23.27% [5] - 战略新兴业务含仿生机器人机电执行器行业加速布局 聚焦多款关键型号产品技术改进 [5] 运营效率 - 2025Q2销售费用率1.92% 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5.15% 同比下降1.31个百分点 [6] - 研发费用率4.02% 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率0.43% 同比上升0.83个百分点 [6]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34.29/28.33/23.31倍 [7][9] - 总市值1,341.81亿元 流通市值1,174.56亿元 [3] - 12个月内最高价36.96元 最低价16.65元 [3]
【2025年半年度报告点评/中鼎股份】Q2盈利能力增强,拟设立合资公司进军机器人本体制造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98.46亿元,同比增长1.83%;归母净利润8.17亿元,同比增长14.11%;扣非归母净利润7.80亿元,同比增长21.53% [3]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49.92亿元,同比增长0.31%,环比增长2.84%;归母净利润4.15亿元,同比增长16.74%,环比增长3.04% [3]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率8.3%,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23.58%,同比提升1.35个百分点 [4] - 2025年第二季度期间费用率12.63%,同比下降1.5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21个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1.43个百分点至-0.33% [5] 业务板块分析 - 冷却系统营收26.06亿元,同比增长2.77%;毛利率17.37%,同比提升2.06个百分点 [6] - 橡胶业务营收20.43亿元,同比增长5.88%;毛利率17.89%,同比下降2.56个百分点 [6] - 密封系统营收19.42亿元,同比增长0.27%;毛利率29.24%,同比提升1.89个百分点 [6] - 底盘轻量化营收15.46亿元,同比增长8.08%;毛利率18.27%,同比大幅提升5.91个百分点 [6] - 空悬系统收入5.68亿元,同比下降0.66%;毛利率15.20%,同比下降5.28个百分点 [6] - 热管理系统业务累计获得订单71亿元 [6] 战略布局进展 - 与合肥市包河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 [7] - 与逐际动力设立合资公司开展机器人本体制造业务 [7] - 通过子公司完成关节总成、谐波减速器、力觉传感器等产品布局,橡胶产品已配套,轻量化骨骼完成客户送样 [7]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上调至16.50亿元(原预测15.89亿元),2026年上调至18.37亿元(原预测18.07亿元),2027年维持20.80亿元预测 [8] - 当前市值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9倍、17倍、15倍 [8]
中鼎股份 | 2025Q2:业绩符合预期 进军机器人本体制造【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8-30 14:5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H1营收98.46亿元,同比增长1.83%;归母净利润8.17亿元,同比增长14.11%;扣非归母净利润7.80亿元,同比增长21.53% [2] - 2025Q2营收49.92亿元,同比增长0.31%,环比增长2.84%;归母净利润4.15亿元,同比增长16.74%,环比增长3.04% [3] - 2025Q2毛利率23.83%,同比提升1.78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51个百分点;净利率8.30%,同比提升1.06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08个百分点 [3]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0元(含税),合计派现约6582.45万元 [2] 业务板块分析 - 冷却系统业务营收26.06亿元,同比增长2.77%;橡胶业务营收20.43亿元,同比增长5.88%;密封系统营收19.42亿元,同比增长0.27% [4] - 底盘轻量化业务营收15.46亿元,同比增长8.08%;空悬系统营收5.68亿元,同比下降0.66% [4] - 热管理系统业务累计获得订单约71亿元,推出系列化液冷机组及浸没式液冷机组,技术拓展至超算中心 [4] 战略布局与发展 - 与五洲新春、众擎机器人、埃夫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 [5] - 子公司安徽睿思博、星汇传感在谐波减速器、关节总成等产品完成产业布局,橡胶产品已完成配套,轻量化骨骼已向客户送样 [5] - 与逐际动力签署《项目合作意向协议》,拟共同设立合资公司进行机器人本体制造合作 [5] - 与合肥包河区政府签署战略协议,投资建设机器人减速器、传感器及本体制造项目 [5] 未来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16.8亿元、243.9亿元、276.9亿元,同比增长15.0%、12.5%、13.5% [6][9]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0亿元、19.3亿元、22.4亿元,同比增长35.5%、14.0%、15.6% [6][9] - 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1.29元、1.47元、1.70元,PE分别为18倍、16倍、14倍 [6][9]
三花智控(002050) - 2025年8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9 13:16
财务业绩 - 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162.63亿元,同比增长18.91% [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10亿元,同比增长39.31% [6] - 营业毛利率28.12%,同比上升0.65% [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率12.97%,同比上升1.90% [6] - 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营业收入103.89亿元,同比增长25.49% [6] - 汽车零部件业务营业收入58.74亿元,同比增长8.83% [6]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全球气候复杂多变推动温度调节刚性需求,欧洲、非洲等地空调渗透率低但需求显著提升 [7] - 热泵技术拓展至数据中心、储能热管理等新兴场景,需求规模有望远超传统家电市场 [7] - 国内外政策如关税抢装、家电补贴等临时性因素拉动需求增长 [7] - 公司凭借阀、泵、换热器等核心硬件技术积累及客户资源先发优势把握行业机遇 [7] 新兴业务布局 - 数据中心液冷业务依托制冷领域技术积累,实现阀、泵、换热器、控制器等零部件技术同源和供应链复用 [8] - 机器人领域聚焦机电执行器,已成立专门事业部配合客户研发试制及量产落地 [10] 客户与市场策略 - 汽车零部件业务覆盖奔驰、宝马、比亚迪、福特、通用、丰田、大众等知名车企及电装、法雷奥等集成商 [9] - 前十大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分散,降低对单一客户依赖 [9] - 全球化生产基地布局(波兰、墨西哥、泰国、越南)实现属地化生产和产能灵活调配,应对关税政策 [10] - 与客户就关税成本分摊达成有利协商,行业竞争格局趋于稳定 [10] 经营优化措施 - "精兵强将"行动聚焦制冷与汽车板块经营质量提升,推动净利润大幅增长 [10] - 经营优化措施纳入常态化工作,形成良性循环支撑净利率提升 [10]
风扇×微泵!华为、OPPO、一加手机厂商掀开主动散热新趋势
DT新材料· 2025-08-28 16:04
智能手机散热技术演进 - 华为可能在Mate80系列采用主动风扇与微泵液冷双轨散热架构 探索手机散热新方案[2] - 行业从被动散热转向主动散热 主流厂商开始认真对待主动散热可能性[4][10] - 微泵液冷技术从外围配件转向整机集成 代表手机散热架构的全新范式转变[6] 主动散热技术应用与优势 - 微型风扇通过主动气流快速带走热量 提升散热速率 适用于高负载游戏和短时性能冲刺[16][15] - 微泵液冷通过压电驱动液体循环高效导热 适用于长时间高负载和多任务运行 具有静音优势[15][20] - 旗舰SoC峰值功耗可达15W以上 散热不佳会导致芯片降频 影响性能释放和用户体验[17] 行业厂商动态与技术验证 - OPPO在中端机K13系列引入内置主动散热风扇 结合VC和石墨层打造Storm Engine系统[8][18] - 一加11概念版全球首发Active CryoFlux微泵主动液冷散热 首次将液冷技术微型化并放入手机[10] - 华为在Mate60尝试微泵液冷手机壳 作为技术初步验证 Mate80有望实现整机集成[6][20] 散热技术供应链与核心企业 - 成都汇通西电开发射流风扇 尺寸小风速高达20m/s 风量大且贴近热源散热[22] - 谐振精密专注压电驱动产品 核心产品包括微型压电马达 压电气泵和R-jet散热模组[24] - 威图流体专注压电微泵 微阀和微流道装置 是国内首先实现压电微泵大规模商业化的企业[30] - 南芯科技推出190Vpp压电微泵液冷驱动芯片SC3601 可在移动终端实现低功耗液冷散热[34] - 艾为电子发布超低功耗高压180Vpp压电微泵液冷驱动产品 是国产芯片在该领域的首个自主突破[36] 技术拓展与未来应用 - 微泵液冷和主动风扇组合有望扩展到AI眼镜 AR设备和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6][38] - 压电微泵驱动芯片技术逐渐成熟 供应链正在加速量产验证 推动主动散热成为智能终端标配解决方案[21][38] - 热管理技术系统性升级推动消费电子产业进入高功耗 高性能时代新格局[38] 行业活动与展会信息 - 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将于2025年12月3-5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39][47] - 展会预计吸引专业观众30000人 参展企业300多家 展览面积20000平方米[42][43][45] - 展品布局聚焦材料主题展示 数据中心服务器热管理 消费电子热管理和新能源热管理等关键领域[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