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流动性牛市
icon
搜索文档
宫正:期望快牛、急牛不可取 大盘指数向上突破需基本面驱动
新京报· 2025-09-04 11:53
中长期资金入市态势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规模达2220亿元 [2] - 监管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的30%投资于A股 [2] - 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在2025-2027年每年至少增长10% [2] 市场表现与资金作用 - 上证指数稳站3800点创十年新高 年内累计上涨15.63% [1][4] - 险资和养老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比例过去三年持续上升 [2] - 中长期资金被形容为市场行情的发动机和压舱石 [2] 行业投资偏好 - 重点关注低估值大盘科技成长股及科创类板块 [4] - 具体看好人工智能 固态电池 半导体等产业趋势景气度较高领域 [4] - 投资逻辑基于流动性牛市而非基本面改善 [4] 市场生态转变 - 长期耐心资本定价权逐步提升推动股市生态向好 [3] - 股市有望替代房地产成为居民资产新蓄水池 [3] - 全国社保基金及各类养老金投资管理机制持续优化 [2]
【Choice直播】戴康:流动性牛市投资策略——优化版杠铃策略
戴康的策略世界· 2025-09-03 00:20
流动性牛市特征 - 存款搬家推动流动性牛市 [8] - 类似2015年风格切换后的主题成长轮动牛 [10] - 需进行主题成长轮动投资并增配弹性行业品种 [10] 投资策略框架 - 采用优化版杠铃策略增强投资弹性 [7][10] - 策略聚焦全球资产配置领域 [1][3] - 通过方法论进化论构建策略体系 [1]
历史新高!两融余额,超22969亿!
天天基金网· 2025-09-02 06:00
两融余额创历史新高 - 2025年9月2日A股两融余额达22969.91亿元 超过2015年峰值22728亿元并创历史新高[2] - 2025年8月6日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关口 为时隔十年后重新站上该水平[2] - 2025年初两融余额为1.86万亿元 至今增长超4000亿元[2] 两融余额历史变化 - 2024年初两融余额为1.66万亿元 2023年初为1.55万亿元 2022年初为1.83万亿元 2021年为1.64万亿元[2] - 2015年两融余额曾短暂突破2万亿元 此后回落并一度低于1万亿元[2] 两融市场结构特征 - 2025年9月1日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为2.42% 显著低于2015年6月18日的4.27%[3] - 2025年9月1日两融成交额占A股成交额比重为11.66% 低于2015年6月18日的12.73%[3] - 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两融余额和保证金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从4.4%变为5.0% 边际变化仅0.8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 远低于2014-2015年期间1.7和3.3个百分点的变化[4] 投资者参与情况 - 2025年8月13日参与两融交易投资者数量达52.34万名 创年内新高并超过2月21日的52.14万名[4] - 8月13日较上一交易日投资者数量增加4.61万名 环比增长9.67%[4] - 8月28日参与两融交易投资者数量进一步增至59.54万名 有负债投资者达175.66万名 开立两融账户投资者总计760.56万名[5] 资金流向与市场影响 - 8月18日至22日两融投资者净买入913.64亿元 平均担保比例处于2024年9月24以来相对高位[4] - 两融资金主要净买入电子、计算机、通信等板块 仅小幅净卖出煤炭等板块[4] - 融资融券成为推动市场上行的重要力量 在突破扭亏阻力位后融资余额呈现持续扩大态势[3]
本轮牛市,可转债怎么看?
格隆汇· 2025-09-02 01:57
核心观点 - 本轮A股与2014年流动性牛市高度同构 呈现"政策—流动性—产业"共振推升指数与风险偏好 宏观上呈"股市先行、基本面滞后" 处于增速换挡与去库存期 居民资产再配置抬升风险偏好 [1] - 政策延续"货币宽松+地产优化+资本市场改革+产业升级"组合拳 强化增量资金入市 技术面出现技术指标钝化与阈值上移 [1] - 节奏上自2024年9月起经历"估值修复—震荡蓄势—突破上行"三段式 量能屡破2万亿元 科技成长领涨并向均衡扩散 [1] 转债市场现状 - 截至8月27日年内退市转债共89只 其中强赎67只 存量规模降至6414.51亿元 较年初减少921.71亿元 发行提速仍难弥补缺口 [34] - 机构对高评级、大体量券配置刚性增强 若权益延续上行 供需矛盾更突出 [1] - 截至8月22日转股溢价率中位数26.40% 价格中位数133.85元 与2021年峰值相比价格更高而估值更低 属估值中枢上移但仍未到达前高 [1][37] - 债券型资金顺势增配 定价由"类债"转向"类股" 与正股联动增强 申购集中与大体量产品承接提升黏性 流通收紧 成交与换手放大 [1][40] 历史牛市对比 - 2014年牛市启动时宏观基本面处于经济转型期内需收缩与库存"陷阱" GDP增速7.5%较2013年回落0.3个百分点 地产销售不及预期 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全年走负 [3] - 2014年政策组合包含货币宽松(多次降息至5.60%)、地产松绑(多城放开限购)、资本市场改革(沪港通、两融扩容)和产业政策(移动互联网与3G/4G建设) [7] - 2014年技术指标出现明显钝化 RSI、KDJ长期处于80以上高位 MACD持续放大且不断创出新高 未出现传统顶背离 [12] - 2014-2015年牛市呈现四阶段路径:启动酝酿期(万得全A涨24.99%)、金融蓝筹主导期(上证单月涨幅20.57%)、全面普涨与成长加速期(万得全A累计涨72.22%)、见顶调整期(上证最大跌幅43.10%) [17] 本轮牛市特征 - 宏观处于增速换挡和去库存阶段 制造业PMI持续徘徊荣枯线上下 地产量价回落 消费动力不足 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从2023年3月9.1%降至2025年6月3.1% [5] - 政策端延续"货币宽松+地产放松+改革+产业"框架 实施降息推动M2与社融回升 地产政策优化限购 资本市场推进注册制改革 产业端聚焦AI、低空经济、半导体等新方向 [10] - 技术面出现强趋势下指标钝化 8月22日深证综指、万得全A、上证指数及沪深300的RSI值均呈现超买未回调而趋势延续的错位 [15] - 本轮牛市分三阶段:第一阶段(2024年9月至2025年3月)上证累计上涨15.21% 第二阶段(2025年4月至6月)万得全A跌幅0.69% 第三阶段(2025年6月以来)上证累计上涨15.06% 创业板指大涨36.92% [19][20] 投资策略建议 - 建议关注转债市场调整所酝酿的"黄金坑"机会 围绕科技主线与主流赛道精细择券 获取贝塔收益与期权弹性 [2] - 优先业绩兑现与景气度双优品种 重点布局价格130元以内兼具安全边际与弹性的标的 [2] - 兼顾高评级、大规模券的流动性与防守价值 适度配置银行转债作为资金避风港 [2] - 分层建仓、动态调仓 把握"平价+估值"双杀后的错杀修复机会 依托"稀缺+期权"定价锚 [2] - 具体标的包括裕兴转债、山路转债、建龙转债等130元以内品种 禾丰转债、天23转债等双低品种 以及浦发转债、紫银转债等银行转债 [42][43]
历史新高!两融余额,超22969亿!
券商中国· 2025-09-02 01:18
两融余额创新高 - A股两融余额于9月2日达到22969.91亿元 超过2015年峰值22728亿元 创历史新高[1] - 两融余额于8月6日突破2万亿元关口 为时隔十年后重新站上该水平[1] - 年初至今两融余额增长超4000亿元 从1月2日1.86万亿元增至当前水平[1] 两融余额历史比较 - 2024年初两融余额为1.66万亿元 2023年初为1.55万亿元 2022年初为1.83万亿元 2021年为1.64万亿元[1] - 2015年两融余额曾短暂突破2万亿元 此后回落并一度低于1万亿元[1] 两融市场占比分析 - 当前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为2.42% 显著低于2015年6月18日的4.27%[2] - 当前两融成交额占A股成交额比重为11.66% 低于2015年6月18日的12.73%[2] 资金流动特征 - 融资融券成为重要增量资金正反馈机制 突破扭亏阻力位后融资余额持续扩大[2] - 本轮两融余额回升起点更高 上行斜率更缓 与2014-2015年"杠杆加速"特征明显不同[1] - 2024年6月、12月和2025年6月两融余额和保证金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分别为4.4%、5.2%和5.0% 边际变化仅0.8和-0.2个百分点[3] 投资者参与情况 - 8月28日参与两融交易投资者数量达59.54万名 创年内新高[4] - 8月13日参与交易投资者数量为52.34万名 较上一交易日增加4.61万名 环比增长9.67%[3] - 当前有融资融券负债投资者数量为175.66万名 开立两融账户投资者数量达760.56万名[4] 行业资金流向 - 8月18日至22日两融投资者净买入913.64亿元 主要净买入电子、计算机、通信等板块 仅小幅净卖出煤炭板块[3] - 当前两融平均担保比例处于2024年9月24日以来相对高位[3]
固定收益专题研究:本轮牛市,可转债怎么看?
国海证券· 2025-08-31 06: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轮 A 股与 2014 年流动性牛市高度同构,“政策—流动性—产业”共振推升指数与风险偏好,转债市场存量趋减、需求坚挺,建议顺势布局、控节奏 [5] - 近期 A 股在多因素驱动下加速上涨,与 2014 年牛市有相似特征,后市转债可围绕科技主线与主流赛道择券,关注相关风险 [6] 相关目录总结 2014 年牛市与本轮牛市的相似点 - 股市与基本面“脱钩”:2014 年牛市启动时宏观基本面不佳,但 A 股逆市上行;今年经济转型诉求突出,股市同样率先修复 [6][8] - 政策集中发力:2014 年牛市由货币宽松、地产松绑、改革与产业政策共同驱动;2025 年牛市政策端延续类似组合框架,推动股市上行 [10][14] - 技术指标钝化:2014 年牛市中技术指标在行情加速上涨阶段出现“钝化”;2025 年牛市同样出现强趋势下的技术指标钝化,传统技术指标短期失效 [19][20] - 股市整体走势复盘:2014 - 2015 年牛市呈现四阶段路径;本轮牛市自 2024 年 9 月以来经历三阶段,与 2014 年高度同构,后市将从估值修复转向盈利驱动,结构走向均衡扩散 [24][26][29] 转债行业复盘 2014 年转债市场复盘 - 结构上:2014 - 2015 年可转债经历规模扩张到断崖收缩的转变,年末存量余额大幅下降 [31] - 估值上:沿权益趋势与供需共振走出完整三段式,估值先修复、后膨胀、再回归 [33] - 市场交投上:走出“债性支撑—股性激活—全面交易—有序回落”的过程,交投由平稳到高峰再回落 [36] 目前可转债在那个阶段 - 结构上:转债市场形成存量减少与需求旺盛并存的供需紧张格局,若权益市场行情延续,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凸显 [40] - 估值上:仍有空间,但难重演 2015 年前高,当前价格已高于 2021 年峰值,若权益行情延续,价格与溢价率中枢将继续上移 [42] - 市场交投方面:本轮可转债定价由“类债”向“类股”迁移,成交与换手放大,偏股化交易与价格中枢抬升具备延续基础 [45] 后续转债的打法 - 可转债处于供需紧平衡,建议关注市场回撤带来的“价值洼地”配置机会,顺势布局、控节奏,围绕主线轮动与产业数据精细择券,关注高溢价与拥挤度风险 [47] - 关注价格在 130 元以内兼具安全边际与上行弹性的转债,如裕兴转债等 [47] - 关注“平价 + 估值”双杀后的双低机会,如禾丰转债等 [48] - 关注有望承接资金的银行转债,如浦发转债等 [48]
突发,午后跳水!发生了什么?
证券之星· 2025-08-27 08:19
市场表现 - 沪指跌1.76%,深成指跌1.43%,创业板指跌0.69%,全市场超4700只个股下跌 [1]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3.17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4865亿元 [1] - 市场热点集中在算力和芯片方向,CPO等算力硬件股维持强势,新易盛等多股再创历史新高 [1][3] 板块动态 - CPO等算力硬件股领涨,半导体芯片震荡走强,瑞芯微涨停,寒武创盘中新高 [1][3] - 稀土永磁概念股表现活跃,北矿科技涨停,北方稀土一度涨停,全天成交额超277亿元 [1][4] - 地产股调整,深深房A跌停,白酒、美容护理、创新药等板块跌幅居前 [1] 业绩表现 - 寒武纪上半年实现净利10.38亿元,大幅扭亏 [3] - 胜宏科技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366.89% [3] - 中际旭创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69.40% [3] - 浪潮信息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4.87% [3] - 北方稀土上半年归母净利同比大幅增长1951.52% [4] - 金力永磁上半年归母净利同比大增154.81% [4] - 宁波韵升上半年归母净利大增179.83% [4] 政策与行业动向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指出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 [3] - 国内永磁行业需求旺盛,部分磁材企业排产已延至10月中旬,稀土价格持续上涨 [4] - 中国进一步加强对稀土供应端的管控,2025年三季度稀土永磁企业有望量价齐升 [4] 市场流动性指标 - 8月年化换手率达560%,低于2015年峰值680%-910%及2024年10-11月的610%-636% [7] - 市场杠杆率当前为6.8%,低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期间7.0%-9.8%的水平 [7] - 融资融券交易占比当前为12%,类似于2014年7-8月牛市初期水平 [7] - 近一周A股日均成交额达2.7万亿元,明显高于7月的1.6万亿元和上半年的1.4万亿元 [8] - A股融资余额重回2.2万亿元,接近2015年2.27万亿元历史峰值 [8] - 8月前三周股票型和混合型公募基金周均募集规模为110亿元,与今年以来周均100亿元水平基本持平 [9] - 7月上交所新增开户数为196万,与年内月均值基本一致 [9] - 居民存款增速近期放缓,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增速加快 [9] 机构观点与配置建议 - 多数机构认为慢下来能走得更远,其后只要补量,大盘还会继续震荡盘升 [2] - 中国资产重估三大叙事包括DeepSeek出圈重估中国创新能力、地产周期调整最快阶段或已度过、宏观政策同向发力效果显现 [11] - 指数中期上升空间巨大,远期大概率创历史新高,中期66万亿增配空间,长期300万亿增配空间 [11] - 配置建议关注海外制造业修复下实物资产(工业金属、资本品)、保险及券商长期资产端受益、内需相关领域(食品饮料、电力设备) [12][13]
A股一天成交超3万亿元!有人雀跃有人愁 牛市还能走多远?
华夏时报· 2025-08-25 17:16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震荡走高 上证指数涨1.51%至3883.56点创近十年新高 深证成指涨2.26%至12441.07点 创业板指涨3%至2762.99点[1][2] - 沪深京三市全天总成交额约3.18万亿元 较前一日放量近6000亿元 为连续第9个交易日超2万亿元 创历史次高纪录[1][2] - 沪深300指数涨2.08%突破去年10月高点 北证50指数涨0.23% 科创50指数涨3.02%[2] 行业板块表现 - 31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集体收涨 通信板块涨4.85% 有色金属板块涨4.63% 房地产板块涨3.32%领涨市场[2] - 美容护理板块涨0.01% 纺织服饰板块涨0.17% 石油石化板块涨0.39%涨幅居末[2] - 热门概念板块中稀土永磁 F5G 金属铅 共封装光学 白酒概念涨幅居前 赛马 共享单车 芬太尼概念跌幅居前[3] 个股表现 - 全市场上涨个股达3351只 其中92只个股涨停 下跌个股1898只 其中8只个股跌停[4] - 寒武纪股价大涨逾11%至1384.93元/股再创历史新高 市值接近5800亿元 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110% 2022年5月以来累计涨幅超2500%[6] - 万科A股价涨逾9%创近半年最大单日涨幅 公司上半年净亏损119.5亿元 但2027年前无到期境外公开债[6] 资金与估值分析 - 在资产荒与股市赚钱效应强化双重作用下 居民存款搬家信号显现 全球资本流向重塑为A股提供支撑[1][8] - 沪深300市盈率约为14倍 低于历史平均18倍水平 显示仍有上升空间[7] - 此轮行情主要由高净值人群及企业客户推动 私募产品热度远高于公募产品[8] 市场阶段判断 - 市场被共识为流动性牛市 但经济逻辑预期仍偏谨慎 牛市尚未进入后期阶段[7][8] - 行情更可能聚焦传统产业有核心壁垒的公司及高景气新兴产业 普涨扩散概率较低[9] - 市场已进入结构分化精选个股阶段 需保持理性布局并把握波动机会[9]
林荣雄策略:周一见 牛且“慢”
2025-08-25 09:13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A股市场、港股科技板块、半导体、国产算力、银行、微盘股[8][10][15] * 公司提及东方财富、新易盛、中芯国际、寒武纪等细分领域龙头[13][14]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走势与监管态度** * 大盘指数突破3800点创近十年新高 但缺乏数据和逻辑支撑短期达4000点的预期[1][2][3] * 监管层淡化股市舆论影响 不希望慢牛转快牛形成疯牛 具备合理控制市场能力[1][5] * 自924以来大盘指数上涨40% 4月初黄金坑以来上涨25% 出现加速现象[7] **资金属性与流动性** * 当前资金主要来自机构债转股 对估值和基本面匹配性要求高 与2014-2015年散户游资加杠杆有本质区别[6] * 两融余额达2.1万亿元 对市场风格切换有显著影响 不仅买入小微盘还涌入核心龙头股票[10][12][13] * 居民存款搬家至权益资产是漫长过程 短期影响有限 当前入市资金风险偏好高且非来自存款[4][11] **板块表现与轮动** * 创业板指和科技科创板块表现突出 7月初至今科创50和创业板指涨幅接近25%[8] * 银行和微盘股杠铃策略或已到尽头 可能长期反转[8] * 港股科技板块位置较低 7月以来涨幅仅6-7个点 受HIBOR走高压制 但降息预期发酵后有望补涨[4][8][15] **宏观经济环境** * 三季度外需强劲内需疲弱 出口受益于美国关税缓和及欧洲需求[9] * 7月制造业投资、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处于偏弱和下滑状态[9] * 物价低位企稳 企业或因反内卷预期收缩扩张动力[9] **货币政策与全球市场** * 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明确 但内部官员偏鹰派 可能仅进行预防式降息[16][17] * 美股美债上涨美元下跌 二季度财报表现良好支撑美股韧性[18] * 需关注就业数据、通胀韧性及理事提名对美联储政策影响[16][17] 其他重要内容 * 机构资金流入半导体、国产算力等低位成长板块 而非已大涨板块[10] * 散户投资者偏好细分领域高辨识度龙头股 如寒武纪、东方财富[14] * 需适当提高对基本面容忍度 关注动量题材及行业辨识度评估[1][13]
A股半天成交突破两万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5 04:52
2025.08.25 博大资本行政总裁温天纳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A股有望再创新高,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市场对中 美贸易谈判等方面存在较为正面的预期,因此投资者已提前进行一定布局;投资者对9月份政策松动及 降息的叠加效应产生期待,这种效应将对流动性、政策基本面以及内需、投资等方面产生一定支持作 用,因此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海外方面,市场预期9月份美联储降息概率较大,从政策层面来看,货 币政策等方面存在较大空间,值得重点关注,美元走弱也是一个客观现实。 华金证券策略分析师邓利军表示,预计当前市场短期难出现较大的调整,A股可能延续慢牛走势,比照 牛市中出现较大调整的条件来看,当前并不满足,市场情绪处于中性偏高水平,但距离历史高点仍有一 定差距。 牛市大概率处于中期,注意热点板块局部风险 在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市场已形成"流动性牛市"共识,在人工智能等相关板块带动 下,目前股市大概率仍处于牛市中期,不过部分热炒板块已经有过热风险,估值偏高,投资者应当小心 应对,可以考虑"高低切换"的调仓操作,押注可能补涨的板块。 上升有望延续 港股100研究中心顾问余丰慧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根据当前经济形势、政策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