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发展

搜索文档
山东打造机器人创新应用新高地
齐鲁晚报· 2025-07-15 22:10
山东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山东省装备产业规模超过3万亿元 在工业经济中起到压舱石作用 [1] - 培育了珞石机器人 纽氏达特行星减速机 海尔机器人 优宝特机器人等知名品牌 在细分领域具有领先地位 [1] - 机器人产业作为前沿科技与现代工业融合的载体 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1] 政府支持政策 - 山东省工信厅等25个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 包含18条具体措施 [1] - 政策针对产业难点痛点 深度整合资源 形成全维度 全周期的支持体系 [1] - 省工信厅将紧扣"组织产业 服务企业"职责定位 打造全国机器人创新应用新高地 [2] 产业链发展策略 - 做强产品链 重点推动工业 服务 特种和人形机器人四类产业发展 支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2] - 做优供应链 统筹整机 零部件 软件系统 集成服务和新型材料发展 实现全产业链协同 [2] - 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 打造良好产业生态 [2] 应用场景拓展 - 巩固汽车 家电 船舶 海洋等传统应用场景 向农业 医疗 安全 社会服务等领域延伸 [3] - 推进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 提供移位助行 情感陪护 康复训练等服务 [3] - 联合多部门征集需求清单 鼓励企业组建联合体攻关 推动多领域产品矩阵式应用 [3]
山东18条措施助力机器人产业“加速跑”
大众日报· 2025-07-11 01:07
山东省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 到2027年机器人制造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 [1][3] - 培育产值超20亿元的机器人制造领军企业3家以上 [3] - 布局建设覆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四大领域的创新中心和平台 [3] 政策支持与实施路径 - 推出18条措施形成全维度、全周期支持体系 [2] - 实施技术创新、主体培育、产业集聚、场景拓展、要素支撑5大任务 [3] - 推动省级平台向国家级平台跃升并加速成果转化 [3] - 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链主"企业形成梯度生态 [4] 区域发展重点 - 济南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测试验证平台并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 [4] - 青岛推进工业、家庭服务、海洋、康养等领域机器人研发制造 [4] - 各市制定差异化"任务清单"推动资源要素集聚 [4]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成果 - 珞石机器人协作臂提升电子信息企业生产效率40%以上 [5] - 威高集团手术机器人完成全国首例量子远程手术 [5] - 卫邦配药机器人提升药品调配精度10倍并降低污染95% [5] - 乐聚发布国内首款家庭服务人形机器人 [5] - 优宝特人形机器人完成泰山盘道测试并开发陪跑场景 [5] 市场推广与创新实践 - 机器人产品列入首台套装备和首版次软件支持方向 [5] - 危险岗位替代、智能巡检、医疗康养等领域加速场景渗透 [6] - 博物馆、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增加机器人元素普及 [6]
刺参采捕、智慧勘察 山东“机器人+”行动推动机器人走进千行百业
齐鲁晚报· 2025-07-10 04:13
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核心观点 - 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强调应用牵引和协同创新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1][4] - 通过"机器人+"行动、政策引导和产业合作交流三大举措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4][5] 应用场景拓展 - 累计遴选推广农业机器人、公安应用机器人、矿山机器人等50多个应用场景,覆盖刺参采捕、草莓采摘、智慧勘察、井下搬运等领域[4] - 正在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推荐工作,争取国家试点项目落户山东[4] - 计划在危险岗位替代、智能巡检、监管执法、应急救援、医疗康养、文旅消费等领域探索创新应用[5] 政策支持 - 将机器人创新产品和软件列入首台(套)技术装备和首版次软件支持方向,通过保险补偿降低企业新产品推广风险[4] - 威高一体化骨科手术机器人、遨博智能协作机器人、胜利石油高空管柱操作机器人等产品入选推广目录并快速获得市场认可[4] - 利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奖补资金支持采购机器人的技改提升项目[4] 产业生态建设 - 成立山东省机器人行业协会,举办山东省机器人大会、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合作发展大会等活动[5] - 开展机器人创新创意竞赛征集场景应用新构想,实施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试点鼓励企业应用机器人[5] - 支持博物馆、艺术馆、旅游景区、校园植入机器人元素,鼓励有条件的市规划建设机器人展览馆并组织科普活动[5]
首程控股:与50余家机器人企业集中签约
快讯· 2025-07-01 10:10
公司动态 - 首程控股在北京成功举办"首程领航,智创未来"机器人产业生态峰会暨投资人大会 [1] - 公司与50余家机器人企业进行集中签约 [1] - 公司宣布启动"机器人综合体验店"全球品牌招募计划 [1] 行业影响 - 公司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1] - 公司推动机器人产业服务战略升级 [1]
大摩闭门会:全球及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展望-纪要
2025-06-23 02:1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机器人产业,涵盖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机、人形机器人以及家用、教育、康养、医疗、养老等多种类型 [1][2] - **公司**:汇川技术、艾斯顿、美的、小米、科沃斯、地平线、禾赛、特斯拉、小鹏、三花拓普、石头科技、库卡、瑞士格、博世、伊利、宝马、比亚迪 [12][14][18]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市场规模与增速** - 全球机器人市场 2024 年预计达 1220 亿美元,过去五年复合年增长率 17%;中国占全球市场份额约 40%,2024 年市场规模预计 470 亿美元,无人机占比最大约 40%;未来四年中国市场预计保持 23%年度增速,2028 年达 1100 亿美元 [1][2] - 中国机器人零部件市场空间估算为 400 亿美元,保持 23%左右年度增速至 2028 年 [1][6] 2. **技术进步影响** - 技术进步推动机器人智能水平提高,体现在 AI 发展、传感算法进步、移动性能和导航技术提升,使机器人在多场景应用增加,进入商业服务和家庭辅助环节 [3][4] 3. **应用对生产的影响** - 机器人应用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2013 - 2017 年应用后生产效率提升 11%,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8%;中国成全球第三大工业机器人密度国家,生产质量因多方面优化得到改善 [1][5] 4. **服务型机器人发展趋势** - 服务型机器人受益于算法、AI 及机器学习突破,中国无人机和服务型机器人成长快,未来几年保持 20% - 30%以上增速,成本下降促进普及 [1][7][8] 5. **零部件本土化率** - 减速器本土化率约 50%甚至更低,电机和电控稍高但有提升空间,电池本土化率几乎达百分之百 [1][9] 6. **下游对零部件需求影响** - 不同类型机器人发展速度直接影响相关零部件市场需求,如人形机器人需更多力传感产品,无人机多用雷达及视觉传感器 [10] 7. **股票标的评估** - 通过产品市场空间和本土化率评估,电池、电控、电机市场空间大,关注汇川技术、艾斯顿、美的等整机制造公司,以及芯片、雷达等环节企业 [11][12] 8. **部分公司优势与进展** - 汇川技术在工业板块优势显著,有多种零部件,涉足多领域,计划拓展协作和人形机器人领域 [13] - 美的通过收购库卡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2024 年机器人自动化业务收入 287 亿人民币,占总收入约 7%,2025 年预计高单位数增长 [3][18][19] - 地平线推出 J6P 芯片支持人形机器人大脑运算,子公司推出开发套件;禾赛激光雷达产品具通用性,适用于多类设备 [1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汽车公司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利用智能驾驶算法训练机器人大脑,机器人可用于汽车生产线,汽车经销商探索销售及维修渠道,零部件企业提供支持 [14] - 家用扫地机器人领域中国企业石头科技和科沃斯领先,主导全球扫地市场并拓展业务 [16] - 家用机器人功能逐渐升级,工业机器人是当前可行且规模大的业务,美的将发展重心转向工业业务 [17]
A股相关领域迎利好,智能养老与工业机器人双赛道发力
环球网· 2025-06-10 06:41
智能养老机器人 - 工信部、民政部联合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 试点期为2025-2027年 分阶段实施攻关和应用项目[3] - 针对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形态及失能失智照护场景提升产品性能 居家需完成200户家庭验证部署200台套 社区/机构需完成20个验证点部署20台套[3] - 鼓励联合研制标准 提升产品适老化、智能化和安全可靠水平[3] 工业机器人出口与产量 - 前5个月装备制造业出口6.22万亿元增长9.2% 其中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55.4%[3] - 前4个月工业机器人产量22.1万套 同比增长34.1%[3] - 国产工业机器人出口额从2017年19.8亿元增至2024年80.6亿元 7年复合增长率22.2% 首次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4] 国产化与市场前景 - 2024年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占比达95.2% 自主品牌竞争力显著提升[4] - 花旗预计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7万亿美元[4] - 中国信通院预测2040-2045年中国全能型人形机器人整机市场规模5000亿至1万亿元[4] - 开源证券认为商业化元年开启 订单倒逼产能扩张 供应链成核心瓶颈[4]
两大利好,重磅来袭!
券商中国· 2025-06-09 23:25
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 - 工信部与民政部联合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试点工作 试点期为2025-2027年 重点围绕居家 社区 机构三类场景的失能照护 情感陪护等需求进行技术攻关[4] - 试点要求居家机器人完成200户家庭验证 社区/机构类需在20个场景部署20台以上 验证周期不少于6个月[5] - 将建立适老化标准体系 聚焦安全性 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提升 引导行业根据老年人特点优化产品设计[5] 工业机器人出口表现 - 前5个月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额同比猛增55.4% 增速显著高于电动汽车19% 工程机械10.7%等其他装备产品[7] - 工业机器人出口额7年间复合增长率达22.2% 从2017年19.8亿元跃升至2024年80.6亿元 成为全球第二大出口国[8] - 国产化率显著提升 一般贸易出口占比达95.2% 较2018年加工贸易占比24.8%的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8] 人形机器人发展前景 - 机构预测2040-2045年中国全能型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1万亿元 工业和服务场景将规模应用[2][11] - 2024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市场份额升至52.3% 销量增速2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10] - 花旗预计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7万亿美元 保有量6.5亿台 华为腾讯等巨头正加速生态合作[11] 产业链机遇 - 轴承作为核心零部件将受益于人形机器人放量 国产替代空间显著 高端产品目前仍依赖进口[10] - 开源证券指出交付能力成为竞争关键 供应链瓶颈亟待突破 真实场景数据采集将加速算法迭代[11] - 前4个月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22.1万套 同比增长34.1% 显示内需同步强劲[7]
常州: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共舞”
新华日报· 2025-06-06 21:52
新能源产业 - 全球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搭载"常州造"电池,理想汽车自动化生产线每40秒下线一台新能源车 [2] - 2023年已有超过80个新能源产业项目落户常州,超2000家核心配套企业形成全产业链集群 [2] - 常州新能源集团统筹"发储送用网"全环节,光储充一体化电站、近零碳园区等创新场景持续落地 [2] - 2025年目标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整车产量达100万辆,推动产业向智能网联化升级 [3] 机器人产业 - 国内每4台工业机器人有1台产自常州,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3] - 机器人产业与新能源、智能制造协同发展,工业机器人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关键环节 [4] 新兴产业布局 - 2023年常州-上海经贸活动周签约30个重大项目,聚焦新型电力装备、新材料、半导体等领域 [4] - 系统发布9大新质生产力赛道,前瞻布局合成生物、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4] 科技创新生态 - 常州科教城日均创立1家科技企业、转化1项科技成果、新增4件授权专利 [4] - 推出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培养技术经理人队伍促进产学研对接 [5] - 科教城集聚2万余名科技人才,服务近6000家企业创新需求 [6] 产业发展模式 - 采用"链式思维"构建产业集群,通过场景开放加速技术迭代 [2] - 坚持"创新全域化"理念,形成"全域联动、全要素聚合"的高新技术生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