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诞生!零跑上调全年销量目标至65万辆
国际金融报· 2025-08-19 12:47
业绩表现 - 公司上半年首次实现盈利,归母净利润0.3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22.1亿元的净亏损实现扭亏 [2][6] - 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电动汽车及部件销售收入231亿元,占总收入95.26% [3] - 整体毛利率14.1%,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创半年度历史新高,第一季度毛利率14.9%,第二季度13.61% [6] - 经营亏损8863万元,较去年同期23.95亿元大幅收窄 [6] 销量与产品 - 上半年交付22.17万辆,超越理想成为新势力品牌交付榜首,去年同期交付8.67万辆 [3] - 紧凑型SUV B10成为销量增长核心驱动力之一,上半年销量2.8万辆,占总销量12.6%,激光雷达版占比超70% [3] - 产品矩阵持续扩容,7月上市全新C11和B01,B05将于9月慕尼黑车展首发,D系列最快10月亮相 [4] - 上调全年销售目标至65万辆,截至7月末已完成46.8%,月均销量需达7.56万辆 [3][4] 研发与成本 - 研发费用18.9亿元,同比增长54.9%,智驾团队规模和算力资源翻倍投入 [6] - 三电系统和智能化系统60%自研自造,B系列车型零部件通用率接近88% [7] - 销售费用14.1亿元,同比增长56.7%,销售服务网络覆盖286座城市,新增88座 [7] - 行政支出7.9亿元,同比增长79.5%,主要由于行政人员增加 [7] 海外拓展 - 上半年出口2.5万辆,为新势力出口量榜首,欧洲地区贡献收入18.5亿元,占总收入7.6% [8] - 与Stellantis成立合资公司"零跑国际",全球约30个市场建立超600家网点,欧洲超550家 [8] - 计划2026年底前建立欧洲本土化生产基地,2026年全年销售目标百万辆 [8][9] - 海外策略聚焦快速打开市场,不追求短期高毛利,保持今年5万至8万辆目标不变 [8][9]
中国电动车企海外投资规模首超国内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07:55
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投资趋势 - 2024年中国电动车供应链境外投资规模超过国内投资 其中74%投向电池工厂 [1] - 中国车企海外整车组装厂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1] -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 同比增长77.6% 2024年出口128.4万辆 同比增长6.7% [1] - 2024年1-7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30.8万辆 同比增长84.6% 其中7月出口22.5万辆 同比增长120% [1] 海外建厂项目进展 - 长城汽车巴西首家工厂已正式投产 考虑建设第二座工厂 最快明年上半年决定 [3] - 比亚迪巴西首座工厂7月启动生产 截至2024年7月海外销量突破54.5万辆 超过2024年全年41.7万辆成绩 [3] 全球化资本运作策略 - 赛力斯启动H股发行计划 募资用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 海外市场拓展及供应链优化 [4] - 公司计划推动高端品牌海外本地化落地 研发符合不同地区法规的国际化车型 [4] - 探索自建工厂 反向合资 战略合作及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提升本地化生产能力 [4] - 依托增程系统技术优势切入零部件出口市场 [4] 投资领域分布特征 - 2024年第二季度汽车行业成为中国对外投资活跃度第二高领域 [4] - 材料与金属行业位居中国对外投资规模榜首 [4] - 电动车零部件生产商活动频繁 8笔交易额均超过1亿美元 [5] - 格林美斥资2.93亿美元扩建印尼三元前驱体生产设施 [5] 海外投资驱动因素 - 欧盟等市场监管阻力增强 抬高汽车进口准入门槛 促使中国企业在当地建立制造业务 [2] - 出海模式从整车出口转向海外建厂 技术输出 渠道布局及资本运作等多元化手段 [1]
泉州首次开通至欧洲滚装运输航线
中国新闻网· 2025-08-17 09:55
新能源汽车出口 - 马绍尔群岛籍"海河口"滚装轮满载1074辆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从福建泉州石湖港启程驶向欧洲国家包括法国瑞士挪威 [1] - 这是泉州首次开辟至欧洲的滚装运输航线也是泉州港首次服务保障新能源汽车整车滚装出海业务 [1] - 本批装载车辆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8月中上旬陆续在石湖作业区集港运输到欧洲全程约1万海里航行时间约39天 [1] 物流与通关效率 - 泉州边检站创新构建"车+港+航线"保障链实现船舶"即到即检"通关"零等待"装卸"零延时" [1] - 该措施最大限度缩短船舶在港时间降低物流成本为新航线顺畅运行及新能源汽车高效出口提供坚实保障 [1]
何小鹏:中国新能源汽车要在这代人手中驶向全球
中国青年报· 2025-08-14 00:44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公司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设计美学需伴随中国文化出海才能真正影响全球市场 目标是通过原创设计让产品站上全球舞台中央 [2][11] - 公司提出"无短板 中板高 有长板"的竞争策略 强调技术研发 原创设计 组织效率 成本管理四大核心能力建设 [11] - 公司计划通过全新小鹏P7等产品重构豪华轿跑体验边界 在30万元级市场树立"智美双旗舰"标杆 [9] 产品设计与投入 - 全新小鹏P7作为新势力首款大换代车型 采用极简曲面结构设计 配备XMART FACE前脸 纯平LOGO等创新元素 提供6款外观色彩 [4] - 公司为造型设计团队追加投入 年投入达20亿元 与自动驾驶研发投入相当 在上海专设两栋造型团队办公楼 [3] - 新车设计强调"左手科技 右手艺术" 通过87英寸AR-HUD Touch Pad等配置构建沉浸式AI交互空间 [4][5] 技术配置与智能化 - 全新P7搭载3颗自研图灵AI芯片 整车算力达2250TOPS 其中两颗驱动智驾VLA大模型 一颗协同8295P芯片驱动智舱VLM大模型 [5] - 智能座舱采用"科技岛仪表台"设计 整合追光全景抬头显示 运动方向盘等组件 实现仿生交互体验 [5] 市场表现与交付数据 - 2025年1-7月公司累计交付新车233906台 同比增长270% 截至2025年7月累计交付量突破80万台 [7][9] - 全新P7启动预售6分37秒即实现小订破1万辆 未公布预售价情况下仍快速获市场认可 [7][9] 行业观察与全球化挑战 - 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 同比增长75.2% 但设计美学仍需适应海外用户需求 [9][10] - 欧洲市场存在文化差异 如重视后备厢空间等实用需求 公司认为情绪价值具有区域性特征 [10] - 行业需通过中国影视 文创产品等文化输出为汽车设计出海创造有利环境 [11]
比亚迪前7个月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88.81% 出海进一步提速
新华网· 2025-08-12 05:49
公司销售业绩 - 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262161辆 同比增长61.3% [1] - 1-7月累计销量1517798辆 同比增长88.81% 达年度300万辆目标的50.6% [1] - 7月海外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8169辆 环比增长72.45% 同比增长351.29% [1] - 1-7月海外累计销量达92458辆 [1] 海外市场拓展 - 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5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 德国 澳大利亚 巴西 [1] - BYD ATTO3连续五个月获泰国纯电汽车销量冠军 在新西兰和新加坡1-5月累计销量第一 [1] - 在以色列连续七个月获全车系单车型销量冠军 [1] - 下半年在厄瓜多尔首发唐EV 在智利推出海豚 在摩洛哥推出汉EV 唐EV和BYD ATTO3三款车型 [2] 全球产能布局 - 泰国工厂2024年投产 年产能15万辆 覆盖东盟市场 [2] - 巴西生产基地综合体投资30亿雷亚尔(约45亿元人民币)含新能源乘用车工厂 电动商用车工厂及电池材料加工厂 [3] 行业背景 - 新能源汽车处于全球蓝海市场 中国厂商品牌影响力增强 [3] - 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53.4万辆 同比增长160% [3] - 上半年汽车商品出口金额999.7亿美元 同比增长41.7% [3]
专访马来西亚电动车协会主席蔡德明: “希望中国车企帮助我们实现目标”
证券时报· 2025-08-11 17:42
马来西亚电动汽车政策与目标 - 2030年电动汽车占比目标为15% [5] - 充电桩建设目标从2025年底1万个延期至2030年 [4] - 本地组装(CKD)车辆关税豁免持续至2027年 整车出口(CBU)将不再享受关税豁免 [4] 充电基础设施现状与挑战 - 目前全国公共充电桩数量为4000多个 [4] - 充电桩建设延期因铁路互通性差 城市间交通主要依赖汽车 [4] - 协会建议政府对充电桩用电提供补贴以降低使用成本 但尚未实施 [5] 市场竞争格局 - 日本车企在马来西亚市场份额高 正大力推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发展 [6] - 中国车企被建议通过本地建厂实现技术转移和员工培训 [7] - 泰国和印尼市场更大因强制要求本地化生产 [8] 就业与人才培养挑战 - 电动汽车行业面临就业机会不足问题 大学生更倾向选择半导体行业 [8] - 目前中国车企在马来西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 [8] - 日本车企以撤资为筹码影响政府政策 因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10] 中国车企发展建议 - 应抓住马来西亚市场增长期进行本地化投入和生产 [2][12] - 需要避免价格战带来的市场不稳定和消费者观望情绪 [12] - 建议中国车企在东盟国家建立长期可持续发展模式 [13] 区域合作机制 - 东盟电动车联合会涵盖菲律宾 泰国 新加坡 老挝 印尼和马来西亚 [9] - 联盟旨在统一电动车标准 分享最佳实践和推动平衡发展 [9] - 日本车企已成立类似协会并具有更强政策影响力 [9]
港股异动 | 和谐汽车(03836)再涨超26% 比亚迪出海势头强劲 公司为比亚迪海外经销代理
智通财经网· 2025-08-11 04:02
和谐汽车股价表现 - 和谐汽车股价单日涨幅达21 6%至1 52港元 成交额651 88万港元[1] - 该股近期累计涨幅超26% 显示市场对公司前景的乐观预期[1] 比亚迪海外销售表现 - 比亚迪7月新能源车出口量达8万辆 1-7月累计出口超50万辆[1] - 海外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超20% 呈现稳步提升态势[1] - 公司出口规模从2023年全年24万辆跃升至2025年1-7月50万辆 体现强劲市场拓展能力[1] 和谐汽车与比亚迪合作进展 - 和谐汽车近期开设比亚迪海外第100家门店BYD Caroline Springs 获董事长王传福亲自授牌[1] - 自2023年起加速全球扩张 目前担任比亚迪和腾势在亚欧多地的经销代理[1] - 仅用两年时间完成100家比亚迪门店布局 显示渠道建设效率[1]
比亚迪年度销售目标恐难达成?
数说新能源· 2025-08-04 06:57
国内销量预期 - 国内2H25需求有压力 预计25年新能源销量1550-1600万辆 增长20-25% 渗透率55% [1] - 公司25年销量目标550万辆有一定难度 整体汽车份额17% [1] - 重点发力A级车市场 A级份额从去年17%提升到21% [1] 高端车及海外 - 25年高端车销量预期35-40万辆 同比增80%+ [1] - 海外销量预计90万辆 翻倍以上 [1] - 香港 新加坡全品类销量第一 贡献拉美新能源89%的增量 欧洲新能源贡献50%增量 [1] - 泰国工厂已经投产 匈牙利预计今年底至明年Q2陆续投产 巴西工厂在建 [1] - 高端及海外均价高 总体ASP提升 [1] 腾势定位 - 腾势24年成交单价36.7万元 已发布MPV SUV 轿车等车型 计划推出新车型 坚持不降价 [1] - 核心标签是科技和安全 安全架构包括易三方 云辇 CTB 天神之眼 璇玑 [1] - 后续策略由原方程豹直营事业部总经理李慧担任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 将以用户为核心 打磨精品产品 强化专业团队 加强品牌传播 拓展渠道触点 [1] 行业动态 - 主机厂电芯采购需兼顾性能和成本 [3] - 储能市场增长高于动力市场 [6]
研报掘金丨民生证券:比亚迪加速出海,同时高端化稳步推进,维持“推荐”评级
格隆汇· 2025-08-04 06:56
核心观点 - 比亚迪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微增但环比下滑 出口表现强劲同比大幅增长169% [1] - 公司高端化产品布局持续推进 2025年将推出多款旗舰车型并应用兆瓦闪充等新技术 [1] - 研究机构看好公司技术驱动产品力与品牌力提升 维持推荐评级 [1] 月度销售表现 - 7月新能源汽车批发销售34.4万辆 同比微增0.6%但环比下降10.0% [1] - 新能源乘用车销售34.1万辆 同比增长0.1%而环比下降9.7% [1] - 分品牌销量表现:王朝海洋31.5万辆 腾势11,365辆 方程豹14,180辆 仰望339辆 [1] 海外市场拓展 - 7月新能源出口销量8.1万辆 同比大幅增长169.0% [1] - 出口环比下降10.3% 主要受益于海外车型上量及区域拓展 [1] - 今年出海业务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1] 产品与技术布局 - 2025年定位为公司高端化产品大年 [1] - 王朝旗舰车型汉L/唐L已正式上市 [1] - 兆瓦闪充技术采用全域1000V高压架构与自研闪充电池 实现5分钟补能400公里续航 [1]
新能车产业链下半年新催化密集,新能车ETF(515700)开盘上涨
新浪财经· 2025-08-01 01:53
新能车行业政策与市场动态 - 新能车板块近期出现回调但"反内卷"交易仍具中长期机会 政策明确将破除内卷作为下半年重点工作[1] - 行业新增供给大幅放缓 需求与新技术成为周期上行核心驱动力[1] - 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覆盖50只涉及整车、电池材料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2] 新能车需求与出海表现 - 中国新能源汽车及电池全球竞争力领先 宁德时代上半年海外收入增速达21.1%显著高于整体营收增速7.3%[1] - 海外业务毛利率高于国内水平 显示出海战略成效[1] 新技术发展动态 - 智能驾驶加速渗透低价车型 比亚迪承诺对智能泊车安全兜底 下半年新车型推出值得关注[1] - 固态电池迎来密集催化 工信部项目预计2025年底前完成车规级电芯性能中期审查 2025H2-2026H1进入中试线落地关键期[1] 市场交易数据 - 新能车ETF(515700)8月1日早盘开盘上涨[3] - 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5.33% 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