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投资

搜索文档
潮汕“房二代”郑康豪 7折拍卖深圳地标
36氪· 2025-08-13 04:14
核心事件 - 皇庭国际全资子公司融发投资名下深圳皇庭广场将于2025年9月9日至10日进行司法拍卖 标的物评估价43.61亿元 起拍价30.53亿元 相当于七折起拍 [1] - 拍卖缘起子公司与中信信托的信托贷款纠纷 因未能按期偿还27.5亿元借款导致抵押物被强制执行 [1] - 起拍价较2022年首次挂牌参考价74.93亿元下调44.4亿元 降幅59% 截至发稿已吸引298人关注 9658人围观 暂无人报名 [2] - 皇庭广场系公司重要资产 若拍卖成交将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对公司资产、负债及日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并可能触发财务类强制退市风险警示 [2] 资产状况 - 皇庭广场位于深圳福田CBD 占地面积4.23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 是集餐饮、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地标性商场 [1] - 项目曾于2022年3月两次挂牌出让 参考价从74.93亿元调整为56.20亿元 均未征集到有效购买意愿 [1] - 截至2025年3月底 公司总负债77.77亿元 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37.04亿元 货币资金仅0.92亿元 [9] - 2020-2024年累计亏损45.8亿元 其中2024年亏损6.53亿元 2025年上半年预亏1.4亿-2亿元 [9] 经营表现 - 2023年2月深港通关后港人北上消费带动皇庭广场经营回暖 香港顾客占比从三成提升至45%以上 出现店铺"竞价入驻"现象 [6] - 2024年出租率维持95%以上 日均客流超10万人次 周末达12万人次 节假日超15万人次 [6] - 商业运营服务业务2024年收入3.55亿元 同比降1.95% 较2023年降幅3.60%和2022年降幅14.80%明显收窄 [6] - 2020年受疫情冲击营业收入大降31.24%至6.86亿元 亏损3.20亿元 [4] 战略转型 - 2021年8月以6097万元收购意发产投基金 间接持有意发功率66.67%股权 切入功率半导体领域 [10] - 2024年功率半导体业务营收0.73亿元 同比降43.69% 占总营收11.05% 业绩贡献有限 [11] - 2025年8月宣布与尊光固态电池签署增资扩股协议 重点布局储能等新材料领域 [11] - 公司称转型系围绕"商管+科技"发展战略 不存在蹭热点炒作股价情形 [10] 历史背景 - 皇庭广场前身为晶岛国际购物广场 2010年郑康豪通过收购百利亚太股权入主深国商获得该项目 2013年更名开业 [4] - 郑氏家族为深圳潮汕房企代表 2003年开发皇庭世纪创开盘当天成交600余套 金额破5亿元的销售纪录 [7] - 2016年金融业务成为公司三大核心业务之一 拥有私募牌照及小贷再贷款牌照 集团布局互联网金融、保险等领域 [8]
创投人“入主”后,汇通能源拟近2亿携手“芯片教父”布局光罩,投资标的还没盈利
搜狐财经· 2025-08-13 00:05
交易概述 - 汇通能源拟以1.95亿元获得兴华芯7.43%股权,包括4500万元受让1.82%股权和1.5亿元认购新增注册资本1亿元 [1] - 公司计划在兴华芯一期产线满产后进一步增资或收购,增资价格不高于2元/股 [1] - 这是汇通能源首次直接投资半导体行业实体公司 [1][11] 兴华芯背景 - 兴华芯成立于2022年11月,从事半导体光罩制造,项目入选2024年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 [1] - 公司由"芯片教父"张汝京主导成立,控股股东为绍兴芯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1] - 2024年Q4开始生产销售,目前产能爬坡中,预计年底一期满产,二期规划完成后月产能将达3000片 [10] - 已实现40nm及以上全制程光罩研发生产,预计全部达产后年销售17亿元、利润5亿元 [10] 汇通能源战略转型 - 公司原主营房地产,2023年置出开发业务收回6.16亿元现金,现仅保留房屋租赁等轻资产业务 [4] - 2024年营收1.37亿元(+5.03%),2025H1归母净利润1700-2400万元(-70.76%至-79.29%) [4] - 截至2025Q1货币资金6.50亿元,2024年末曾达14.60亿元 [4] - 2024年底实控人变更为黄颖,其曾任韦豪创芯合伙人,专注半导体领域投资 [5] 半导体领域布局 - 2024年4月投资3000万元于元禾璞华基金,聚焦半导体和智能制造 [6] - 2024年5月投资3000万元于国仪投资基金,布局半导体关键材料和先进封装 [7] - 合作方元禾璞华管理规模超150亿元,投资过200个集成电路项目 [8] - 国仪投资管理规模近百亿,专注半导体和高端装备领域 [8] 行业背景 - 半导体行业迎来"宏观政策周期、产业库存周期、AI创新周期"三重共振 [9] - 全球光罩市场被日本凸版、美国Photronics垄断,国内高阶光罩国产化率不足20% [10] - 行业进入并购+创新综合时代,北方华创、华大九天等企业近期均有重大收购 [8][9]
三星半导体在美投资增至500亿美元!
国芯网· 2025-08-11 14:20
三星半导体美国投资计划 - 三星半导体在美国的投资规模有望扩大至500亿美元,主要得益于特斯拉和苹果订单的推动 [1] - 最初与上届美国政府商议的投资额为440亿美元,但正式协议中因去掉先进封装设施降至370亿美元 [3] - 公司计划追加10万亿韩元投资以补充先进封装处理能力,实现"一站式"晶圆代工制造体系 [3] 得克萨斯州晶圆厂建设进展 - 得克萨斯州泰勒市首座先进制程晶圆厂一季度建设进度已达91.8%,目标10月底完工 [3] - 年内将完成洁净室建设,为明年引进半导体生产设备做准备 [3]
Can Qualcomm Shock Wall Street With Its Q3 Earnings?
MarketBeat· 2025-07-29 11:03
公司业绩与股价表现 - 高通股价自4月以来稳步上涨近30%,表现优于同行但相对低调 [1] - 当前股价161 05美元,52周区间为120 80-182 64美元,股息率2 21%,市盈率16 4倍 [2] - 技术形态显示股价形成连续更高的低点和高点,若突破7月高点164美元可能延续上涨趋势 [2][8] 财务表现与市场预期 - 高通连续7个季度超分析师预期,业绩稳定性为市场注入信心 [3] - 当前市盈率低于17倍,显著低于英伟达(55倍)和AMD(120倍)的估值水平 [4] - 摩根大通重申"增持"评级并将目标价上调至200美元,隐含25%上涨空间 [5] 业务发展前景 - 公司有望受益于下半年云基础设施支出的复苏 [6] - 汽车和物联网领域布局被看好,可能成为新增长点 [6] - 但宏观经济环境对部分终端市场仍构成挑战,导致UBS维持"中性"评级 [7] 投资策略分析 - 策略一:提前布局押注业绩超预期,目标价200美元 [8][9] - 策略二:等待突破164美元关键阻力位确认趋势后再介入 [10] - 分析师平均目标价183 95美元,预测区间140-225美元 [8] 行业定位与市场观点 - 公司长期基本面强劲但股价表现滞后,近期可能迎来转折点 [11] - 华尔街对高通是否进入突破阶段存在分歧,部分机构仍持观望态度 [7][12] - 当前市场关注点已从单纯AI概念转向更广泛的半导体行业机会 [3]
董明珠,出手!
中国基金报· 2025-07-25 01:16
格力电器系减持闻泰科技计划 - 格力电器及其一致行动人珠海融林合计持有闻泰科技1.10亿股(占总股本8.81%),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各自减持不超过1244.58万股(各占1%),合计减持不超过2% [4] - 减持时间为2025年8月15日至11月12日,减持价格视市场情况而定,原因为"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要" [5][6] - 按最新收盘价36.48元/股计算,若按上限减持,格力电器系合计套现约9亿元(各4.54亿元) [7] 格力电器系投资闻泰科技历史 - 2018年底格力电器通过增资合肥中闻金泰和珠海融林出资30亿元(24.68元/股)参与闻泰科技收购安世集团,持股达12.33% [8] - 2020年2月股价峰值170元/股时浮盈超百亿元,但2023年8月跌至24.06元/股跌破成本价 [8] - 2024年10月首次减持计划未达上限(原计划各减持1242.81万股,实际合计仅减持618.16万股/0.5%) [8] 闻泰科技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从手机ODM转型半导体,2024年营收735.98亿元(+20.23%),但归母净利润亏损28.33亿元,主因被列入实体清单影响产品集成业务 [9] - 2024年底宣布转让产品集成业务给立讯有限,全面转向半导体战略 [9]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30.99亿元(-19.38%),归母净利润2.61亿元(+82.29%),预计上半年净利润3.9-5.85亿元(同比+178%-317%) [9]
对话和利资本孔令国:半导体行业正进入新一轮技术应用爆发的大周期|科创资本论
第一财经· 2025-07-18 09:49
半导体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半导体企业在全球竞争中仅完成30%的进度,比喻为1000米赛跑中只跑到300米位置 [1][5][6] - 行业呈现寡头垄断属性,成熟市场每个细分赛道仅前2-3名玩家能存活,国内当前处于"群雄逐鹿"初期阶段 [6] - GPU领域国内企业与英伟达存在代际差距,主要体现在多芯片协同计算等系统级能力 [7] 技术发展与投资逻辑 - 智能汽车、AI终端、机器人等万亿级新场景驱动半导体进入新一轮技术应用爆发周期 [1][2] - 投资重点从"从0到1"转向"从1到100"的性能与成本突破,算力中心、高带宽通信等底层技术受关注 [3] - 技术突破需匹配下游应用渗透节奏,L4自动驾驶、AI终端等仍处产业化初期 [3][4] 资本市场支持机制 -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政策精准支持未盈利但技术突破显著的科技企业,提供二级市场融资通道 [1][8][9] - 半导体研发需持续巨额投入,二级市场融资成为企业完成技术追赶的"第二曲线"关键 [1][7] - 7-8年基金期限要求投资聚焦3-5年内可爆发的应用场景,远期技术暂不纳入布局 [4] 产业发展规律 - 行业存在"五年一大周期(技术迭代)、两年一小周期(供需错配)"的波动规律 [2] - 历史每轮爆发均由下游应用驱动(PC→互联网→智能手机),当前智能汽车等将带来十年以上需求动能 [2] - 政策需平衡科创支持与股民利益,过度限制投入可能错失产业突破窗口期 [8][9]
【太平洋科技-每日观点&资讯】(2025-07-17)
远峰电子· 2025-07-16 11:32
行情速递 - 主板领涨个股包括天地在线(+10.03%)、中电港(+10.02%)、东信和平(+10.01%)、横店影视(+10.01%)和淳中科技(+7.55%) [1] - 创业板领涨个股包括东田微(+9.58%)、长芯博创(+8.72%)和新易盛(+8.10%) [1] - 科创板领涨个股包括普元信息(+20.01%)、鼎通科技(+12.60%)和迅捷兴(+8.67%) [1] - 活跃子行业中SW影视动漫制作(+1.31%)和SW其他通信设备(+1.22%)表现突出 [1] 国内新闻 - 上海匠岭科技自主研发的HIMA10先进封装高端检测设备运往亚洲先进封装龙头企业,聚焦10um以下微凸块产线需求,可实现高速100%全检 [1] -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二季度出现萎缩,五大品牌中有四家出货量下降,苹果公司出货量同比微降1.3%至960万台 [1] - 吉利汽车与极氪科技签署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收购除其已持有股份外的全部极氪股份 [1] - 已披露2025半年度业绩预告的35家企业中29家实现盈利,合计净利润达62.1亿元,6家亏损累计7.85亿元,反映行业结构性调整 [1] 公司公告 - 品茗科技2025H1预计归母净利润为2,800万元到3,400万元,同比增长231.79%至302.89% [3] - 恒银科技2025H1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350万元至1,62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3] - 中望软件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款项共计2,800万元 [3] - 东软载波子公司获芯片烧录发明专利,实现对芯片的有效检测与程序烧录 [3] 海外新闻 - Maradin公司推出面向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应用的全新XR激光扫描显示平台,模块尺寸不到1.4立方厘米,提供50度视场角和720p分辨率 [3] - ASML第二季度销售额为76.9亿欧元(市场预期75.4亿欧元),净利润为22.9亿欧元(市场预期20.1亿欧元),毛利率为53.7% [3] - 2025年第一季度EDA和硅IP收入增长12.8%至50.98亿美元,其中IP收入同比增长29.6%至15.77亿美元 [3] - AMD向中国出口MI308产品的许可证申请被推进至审核流程,计划在获批后恢复出货 [3]
蓝箭电子:拟2000万元参与设立半导体投资基金
快讯· 2025-07-09 09:51
公司投资动态 - 蓝箭电子拟以自有资金2000万元参与设立展速未来(嘉兴)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1] - 认缴出资额占合伙企业总认缴出资额的48.66%[1] - 基金主要投资于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领域的未上市优质企业[1]
为什么市场化资本很少投资半导体了
虎嗅· 2025-07-09 00:36
半导体投资现状 - 市场化资本大幅退潮,老牌一线半导体专业投资基金仅25%资金投向半导体 [1] - 国资主导投融资特征明显,但投资目的从产业布局转向"搬砖"式招商(异地项目搬迁)[1] - 国资多数委托国企/央企基金打理,牺牲投资效率确保安全 [1] - 市场化资本从资金数量、投资方式到投资活力全面萎缩,连带国资投资进入消极状态 [2] 市场化资本撤出原因 - 上市退出难度加大:2025上半年49家企业撤回A股IPO申请,港股流动性不足导致市值难达标 [3] - 项目风险加大:剩余国产化项目均为"硬骨头",资本市场风险分担机制缺失 [3] - 并购整合受阻:国资减值问题未解决导致市场化资本持币观望 [4] - 募投管退全链条受阻:募资端国资倾向内部循环,投资端优质项目枯竭,退出端监管加码 [4] 市场化资本的核心价值 - 决策效率优势:能更好匹配半导体国际竞争对技术敏锐度和响应速度的要求 [5] - 风险项目识别能力:对小型/前沿技术项目有超前敏锐度,而国资仅敢投确定性项目 [5] - 定价权主导:民资投入额度决定国资跟投意愿,估值体系以市场化资本为基准 [5] - 创新驱动关键:成熟技术过剩背景下,先进技术突破依赖市场化资本 [5] 挽回市场资本的建议 - 资本市场改革:在严打违规前提下提高风险容忍度,允许市场自主选择创新项目 [8] - 推动并购整合:通过破产重整/债转股等措施解决国资退出难题,化解行业内卷 [8] - 国资管理市场化:加强与市场化资本合作,调整政策支持高风险创新项目 [8] - 监管体系革新:适应半导体"无人区"创新特性,建立匹配攻坚阶段的资金支持机制 [9] 行业发展趋势 - 半导体产业完成基础建设后进入攻坚阶段,投资逻辑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创新 [5][9] - 国资与市场化资本需形成互补:国资提供资金规模,市场化资本保持产业活力 [6] - 国际合作受限背景下,市场化资本对维持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