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继续看好创新药,关注上游产业链-20250715
国元证券· 2025-07-15 06: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继续看好创新药、出海以及集采出清板块,我国创新药进入成果兑现阶段,研发进展催化多且不受贸易战影响,有望成2025年投资主线;出海领域看好新兴市场布局企业;部分细分赛道集采影响出清,未来有望新成长;我国医药市场集中度提升加速,并购重组或加速 [2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行情回顾 医药板块涨跌幅 - 2025年7月7 - 11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涨1.82%,跑赢沪深300指数1.00pct,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排第16 [12] - 2025年初至今,申万医药生物指数涨12.11%,跑赢沪深300指数10.08pct,涨跌幅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排第4 [14] 医药板块估值水平 - 截至2025年7月11日,医药板块估值为28.83倍(TTM整体法,剔除负值),相对于沪深300估值溢价率为146.60% [17] 个股涨跌幅 - 涨幅前十个股:前沿生物(+41.43%)、美迪西(+38.92%)等 [18] - 跌幅前十个股:ST未名(-18.51%)、神州细胞(-13.36%)等 [18] 重要事件 - 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5方面16条措施,包括加大研发支持、支持进目录、支持临床应用、提高支付能力、强化保障措施 [4][21] 行业观点 - 《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增加商保创新药目录,标志商保作用增强,医保支付改革为商保提供空间,未来商业保险作用将更大,为行业带来机遇 [5][22] - 我国创新药产业发展,上游产业链如科研试剂和CXO等行业逐步回暖,预计2025年中报业绩向好 [5][22] - 继续看好创新药、出海及集采出清板块,建议关注科兴制药、胰岛素、骨科等细分赛道及部分仿制药企业,关注并购重组 [22]
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纳入医保调整方案
证券时报· 2025-06-26 18:07
医保目录调整政策 - 国家医保局制定《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申报操作指南》,首次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纳入调整方案,标志着商保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提升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中办国办联合发文要求完善医保目录调整机制并制定商保创新药目录 [1] - 申报流程要求填写药品纳入惠民保等补充商业健康保险的详细情况,包括价格、赔付数据及证明材料 [1]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机遇 - 老龄化加剧和医保收入增速放缓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催生多元医疗服务需求,为商业健康保险创造发展空间 [2] - 医疗保障需求攀升和医疗供给多样化趋势下,商业健康保险将在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和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
国家医保局调整医保目录 商保创新药首次纳入
快讯· 2025-06-26 08:00
医保目录调整 - 国家医保局发布《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申报操作指南》 [1] - 首次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纳入调整方案 [1] 商保行业影响 - 商保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作用增强 [1] - 商保创新药市场准入迈出重要一步 [1] - 医疗保障需求增加和供给多样化推动商保发挥更大作用 [1] 医保支付改革 - 国家医保局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1] - 为商保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1] 产品转型方向 - 商业健康险需探索产品转型 [1] - 更好满足居民优质医疗需求 [1]
独家|重磅!2025年医保目录调整新进展,首度纳入商保创新药目录
券商中国· 2025-06-26 07:10
政策调整 - 国家医保局首次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纳入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调整方案,标志着商保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作用提升 [1][2] - 申报流程要求填写药品纳入惠民保及其他补充商业健康保险情况,包括价格/折扣水平、赔付情况等,并上传相关证明材料 [3]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也提到完善医保目录调整机制和制定商保创新药目录 [4] 行业影响 -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DRG/DIP)控制不合理支出,提升基金使用效率,同时催生多元医疗服务需求,为商业健康险发展提供空间 [5] - 多家保险公司通过推出新产品或扩展先进医疗保障责任,积极布局先进医药支付市场 [5] - 商业健康险应探索门诊责任覆盖、特药特械管理、康复护理保障及数字化健康管理等方向,推动产品向"健康价值"转型 [5] 市场机遇 - DRG/DIP支付改革和药品集采常态化刺激了居民对高值药品和创新疗法等优质医疗的需求,中高端医疗险发展潜力巨大 [5] - 慢性病及非标体人群规模庞大,在医保支付改革背景下中长期医疗需求难以满足,商业健康险的医疗补充功能进一步强化 [6] - 普惠型医疗保险通过扩展门诊保障、覆盖非标体人群与基本医保形成错位发展,中高端医疗险成为承接品质医疗需求的核心载体 [7]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入关键期,如何兼顾创新医药技术使用
南方都市报· 2025-04-22 11:38
"通过目前改革扩面的形势看,整体上改革效果日益显现,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均衡问题,比如说宏观 层面的医疗费用增速还是比较快的。"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副司长徐娜说。该发言出现在近期举 行的2025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蓝皮书发布会暨趋势交流会上。 徐娜给出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医疗总费用增长率为11.2%,但医保基金收入增幅仅是4.36%。"这种 收支增速的矛盾也对我们基金整体保安全和保运转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她说。 2025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蓝皮书。 通过支付方式改革,收支形势明显好转 作为最大的支付方,由医保系统发起和推动的一系列改革正在重塑医疗行业。这其中的支付方式改革, 旨在保障参保人权益、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进而引 导医疗机构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当前正值改革关键期,改革效果与矛盾相继显现。 据介绍,当前基本实现了按病种付费全覆盖,病种覆盖率达到95%,医保基金支付覆盖率达到了80%。 去年发布的2.0分组方案,已经平稳落地,2025年将全面启动,进入实质付费阶段。徐娜还提到,去年 特别优化的特例单议、预付金、意见收集、谈判协商和数据工作组等配套机制也 ...
蓝皮书: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基本覆盖所有统筹地区
新京报· 2025-04-18 10:13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成效 - 按病种付费模式已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统筹地区,患者住院自负费用稳中有降,就医经济负担持续减轻 [1] - 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与医疗机构收入结构同步优化,改革成为医保基金安全、有效的重要杠杆和手段 [1] - 全国393个统筹地区中,实施按病组(DRG)付费191个、按病种分值(DIP)付费200个,天津与上海兼具两种付费模式 [2] - 病种覆盖率达到95%、医保基金覆盖率达到80%,医、保、患三方初步共赢 [2] 改革进展与覆盖情况 -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各地积累了改革实施经验,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1] - 初步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按病种付费基本实现全覆盖,形成全国"一盘棋" [1] - 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纳入按病种付费管理稳步推进,23个省份的235个统筹区开展了省内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纳入按病种付费管理,177个统筹区已实际付费 [2] 改革面临的挑战 - 医保筹资、待遇保障和医药费用之间存在"三角"不均衡 [2] - 医疗服务供给侧处在运行变化期,监管难度加大 [2] -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入深水区,深层次矛盾凸显 [2] 未来改革方向 - 深化支付方式改革需从理论、政策、技术、方法等层面持续完善、不断探索 [2] - 着力提升按病种付费实施质量、全面实施多元复合支付方式、推进"三医"协同发展治理 [2]
四川完善日间手术医保支付管理 纳入医保的日间手术费用按住院待遇结算
四川日报· 2025-04-14 07:07
日间手术是指患者按照诊疗计划在1日(24小时)内入、出院完成的手术或操作(不包括门诊手 术),因病情需要延期住院的特殊病例,住院时间不超过48小时。通知明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日间 手术费用按住院待遇结算,包括日间手术住院期间医疗费用和住院前的门诊医疗费用。其中,门诊医疗 费用是指在同一定点医院发生的与本次日间手术直接相关的术前7个工作日门诊检查和检验费用。门诊 检查后经医师评估发现无手术指征,不适宜手术治疗或因各种原因未进行手术的,其门诊医疗费用不纳 入当次住院支付范围,按门诊医保待遇结算。实行日间手术后,因各种原因退出日间手术转入住院管理 的,其符合上述规定的日间手术费用与住院费用一并按住院待遇结算。 此次省医保局完善的日间手术医保支付管理政策,适用于全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 险参保人员。省医保局要求各定点医疗机构按照《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优化 术前检查和日间手术门诊服务(预住院)流程,做好患者入院前后衔接,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检验,在 有效时间内安排患者住院进行手术治疗。(记者 刘春华) 4月13日,记者从省医保局获悉,为进一步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该局 ...
康缘药业2024年业绩承压背后:两大核心品种销量下滑、新并表亏损子公司
北京商报· 2025-04-07 11:2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8.98亿元,同比下降19.86% [2][5] - 归属净利润3.92亿元,同比下降15.58% [2][5] - 扣非净利润3.63亿元,同比下降27.29%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02亿元,同比下降27.75%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97%,同比减少1.75个百分点 [4] 季度业绩趋势 - 营业收入逐季下降:Q1 13.59亿元、Q2 9.01亿元、Q3 8.5亿元、Q4 7.88亿元 [5] - 归属净利润逐季下降:Q1 1.48亿元、Q2 1.17亿元、Q3 0.92亿元、Q4 0.35亿元(同比降69.71%) [5] 核心产品表现 - 注射液业务营收13.41亿元,同比下降38.33% [8] - 热毒宁注射液销售量4194.57万支,同比下降30.98%,库存激增759.11% [8] -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销售量560.19万支,同比下降47.86%,库存增长140.77% [8] 业务转型与新产品布局 - 重点发展金振口服液、杏贝止咳颗粒等独家品种 [9] - 生物药领域布局覆盖肿瘤、代谢性疾病等领域,部分进入临床I/II期 [5] 并购影响 - 收购中新医药导致2022-2023年追溯调整后净利润下降(2023年从5.37亿元调至4.64亿元) [10] - 中新医药2024年净利润亏损7862.07万元 [10] - 中新医药拥有4个生物创新药临床批件,涉及代谢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11] 行业环境与公司策略 - 行业受医保支付改革、集采等政策影响,利润端普遍承压 [6] - 2024年未现金分红,因已回购注销1.86亿元股份(占净利润47.44%) [6] - 2025年计划构建"速赢+重点"产品矩阵,拓展院外市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