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竞争

搜索文档
光伏行业价格战激烈,隆基绿能2024年净亏损86.2亿元,为逾十年首次年度亏损 | 财报见闻
华尔街见闻· 2025-04-29 23:49
文章核心观点 受硅片和组件价格大幅下滑影响,隆基2024年全年营收下降、净利润巨亏,2025年Q1亏损改善但危机未除,公司加快产品迭代和战略转型应对竞争 [1][3][4] 营收情况 - 2024年全年营收825.8亿元,同比下降36.23% [1] - 2025年Q1营收136.52亿元,同比下降22.75% [1] 净利润情况 - 2024年全年净亏损86.2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107.5亿元 [1] - 2025年Q1净亏损14.36亿元,较去年同期23.50亿元减少38.89% [1] 现金流情况 - 2025年Q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去年同期48.89亿元减至17.47亿元,净流出减少64.26% [2] 产品出货情况 - 2025年Q1硅片出货23.46GW,对外销售11.26GW [2] - 2025年Q1电池组件出货16.93GW,高效BC组件占比4.32GW [2] 行业情况 - 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约530GW,同比增长近36%,我国新增光伏装机同比增长28% [3] - 2024年产业链价格持续大幅下滑,多晶硅价格下滑超39%,硅片价格下滑超50%,电池片、组件价格下滑约30% [3] 公司应对措施 - 加快产品迭代和战略转型,在国内多地强化产能,海外市场布局,推动美国5GW组件项目投产 [4] - 严控费用支出,管理费用大幅下降,资产负债率保持在60%以下 [4]
汤臣倍健(300146):线上线下多调整策略并举 未来有望逐步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4-29 02:50
1Q25业绩表现 - 公司1Q25收入17.9亿元,同比下滑32.3%;归母净利润4.55亿元,同比下滑37.44%,基本符合预期 [1] - 主品牌、健力多、lifespace国内产品收入同比分别下滑36.4%、46.2%、36.2%,主因药店客流下行及产品升级不及预期 [2] - LSG收入同比增长5.94%,受益于益生菌品类及跨境电商表现稳定 [2] - 线下渠道收入同比下滑43%,线上渠道同比下滑16%,线上降幅收窄 [2] 利润率与费用 - 1Q25毛利率68.7%,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主因低毛利产品占比提升及规模效应收缩 [2] - 销售费用同比下滑34%,销售费用率下降0.9个百分点,体现严格费用管控 [2] - 整体利润率下滑1.1个百分点,基本维持稳定 [2] 渠道与产品策略 - 线下渠道将重塑基础营养品价值链,推出钙DK等低客单产品,2Q计划推出维生素、益生菌新品 [3] - 线上渠道将升级高端产品(如双金标藻油)并启动抖音直播间搭建,提升品牌认知 [3] - 公司预计2Q起措施将贡献额外收入增量,收入增速有望逐季改善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5/26年盈利预测6%至8.3/9.8亿元,主因线下渠道压力 [4] - 当前交易对应22.5/19.0倍25/26年P/E,目标价12.6元对应26.0/21.9倍P/E,上行空间15.4% [4] -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因保健品赛道长期空间广阔 [4]
这一锂电上市公司扭亏为盈
起点锂电· 2025-04-10 10:40
嘉元科技2025年一季度业绩表现 - 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至23亿元,同比增加7.7亿元至13.7亿元,增幅82.80%至147.32% [5] - 预计第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200万元至30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5] - 扣非净利润预计1000万元至1350万元 [5] - 业绩增长主因:销售订单增加、产能利用率提升、单位生产成本下降带动毛利率上升 [5] 锂电铜箔行业动态 - 2023-2024年行业经历价格下行,2025年市场订单显著恢复(诺德股份、嘉元科技、德福科技等均获订单) [5] - 行业前期快速扩产导致产能过剩,加工费大幅下降,但当前部分产品加工费已触底回升 [5] - 截至3月26日,电池级铜箔价格上涨900元/吨至101200元/吨 [6] - 头部企业凭借产能和技术优势率先进入行业"回升期" [7] 嘉元科技业务与技术布局 - 主营业务:高性能电解铜箔、复合铜箔、铜合金丝线材,产品应用于锂电池、覆铜板、印制线路板等领域 [8] - 技术优势:4.5μm极薄铜箔实现产业化,高延高强铜箔技术领先 [8] - 研发方向:复合铜箔、可剥离载体铜箔、半固态/全固态电池集流体产品(已小批量供货) [9] - 国际化进展:与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合作,2024年导入新海外客户,2025年1月再获海外订单 [10][11] 产能与生产规模 - 已建成6个生产基地,铜箔年产能超10万吨 [12] - 2024年实际铜箔产量6.8万吨 [12]
55寸液晶电视均价2年跌15%,日本年轻人选中国造
日经中文网· 2025-03-15 01:59
中国电视厂商在日本市场的崛起 - 2024年中国厂商在日本50英寸以上液晶电视市场占据超过50%份额 [1][2] - 海信集团及其旗下TVSREGZA(原东芝品牌)和TCL成为市场主导者 [2] - 中国厂商通过全球销售和零部件大规模采购实现成本优势 [2] 电视价格持续下降趋势 - 2024年55英寸液晶电视全球均价442美元,较2022年下降15% [1] - 65英寸/75英寸/85英寸价格分别下降16%/19%/30%,尺寸越大降幅越明显 [2] - 日本市场75英寸中国产品售价10.79万日元(约5271元),同比下降13.5% [3] 大尺寸电视市场扩张 - 2024年全球85英寸电视出货量633万台,同比增长75% [3] - 100英寸电视出货量达50万台,增长4.8倍 [3] - 日本家电连锁店55英寸以上产品占据货柜50%以上,100英寸产品热销 [4] 行业结构变化 - 液晶面板占电视成本40-60%,厂商通过生产大尺寸面板维持工厂运转 [3] - 夏普2024年停止堺工厂面板生产,船井电机进入破产程序 [5] - 松下控股考虑出售电视业务,日本电视制造业衰退 [5] 消费者行为转变 - 日本消费者在物价上涨背景下更注重性价比,选择中国大尺寸产品 [1] - 40岁以上家庭更倾向选择60英寸以上电视以充实家庭时间 [4] - 屏幕边框变窄促使消费者选择比原电视大2-3圈的尺寸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