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升级

搜索文档
西牛麻竹笋 “新” 字篇:从“剥皮黄金”到领鲜百亿的新新向荣
南方农村报· 2025-07-31 01:33
行业概况 - 西牛麻竹笋产业从传统农业发展为产值超百亿元的现代农业标杆[5] - 2025年种植面积达100.53万亩,较2022年62万亩增长60.1%[39][40] - 形成124家相关企业、32家规模加工企业、4家"四上"企业的产业格局[40] 种植规模扩张 - 种植面积从60余万亩增至近100万亩,两年新增24万亩[11][19][20] - 推行"五边植竹""全域植竹"模式,盘活荒山和低效林地[22][23][25] - 金融机构发放产业贷款7.2亿元,2024年新增3.5亿元[31] 科技创新应用 - 亩产量从1000斤跃升至3000斤,增幅200%[42] - 采用"航天宝"微生物菌剂防控笋腐病,减少10%-30%产量损失[45][49] - 建立174亩试验基地,开展53次技术培训解决34个种植难题[44][60] 产业链延伸 - 产品形态从初加工拓展至72种精深加工品,包括竹叶茶、护肤品、可降解餐具等[66][68][81] - 加工企业增至34家,生产线从23条扩至54条,深加工食品笋占比超15%[83][84] - 建成全自动化无尘生产线,年加工即食笋产品超5000吨[70] 市场拓展 - 占据日本市场超90%份额,成为柳州螺蛳粉酸笋主要原料[91][92] - 产品首次出口俄罗斯、东南亚及南非市场[114][115] - 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一桌菜体验店",开发东北、西北特色菜品[108][104] 品牌建设 - 通过"清远好风土"品牌活动进军贵阳、成都等8个城市[99][100] - 联合广州酒家等餐饮企业研发多档次麻竹笋菜品[107][108] - 媒体联盟实施"媒体+创意/渠道/品牌"五项赋能行动[35][36]
湖南石化:搬迁成就价值链提升
中国化工报· 2025-07-30 01:55
项目运营表现 - 截至7月27日累计生产优质己内酰胺93.19万吨并销售66.90万吨 [1] - 单炉烧嘴运行时间从86天延长至150天 年有效生产时间较搬迁前增加10% [1] - 装置产能提升30% 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20多个百分点 氨耗煤指标优于设计目标 [1] - 全球首套酯化环己酮装置双生产线日产环己酮产量创新高 [1] - 己内酰胺装置蒸馏工序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逾600天 远超国内同行业180多天记录 [1] 项目投资与建设 - 项目总投资153.5亿元 占地2651亩 于2021年6月启动土建施工 [2] - 按照"安全绿色 技术升级 先建后拆 规模翻番"思路建设 [2] - 2023年11月下旬老区装置安全停产 同年12月15日新装置全流程贯通 [2] - 2024年5月实现装置双线全流程贯通 [2] - 老区装置与长江最近距离仅800米 因城市发展需延长安全距离 [2] 技术升级成果 - 采用中国石化获评中国工业大奖的己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 [4] - 全球首创酯化法环己酮新技术工业化应用 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和污染物排放 [4] - 浆态床蒽醌法制双氧水新技术首次工业放大 解决双氧水生产本质安全问题 [4] - 首次应用SE第三代水煤浆水冷壁气化工艺 原料煤种选择性更大且运行更平稳 [4] - 流化床生产技术有效解决双氧水生产本质安全问题 [1] 战略转型成效 - 成功破解"化工围江"和"化工围城"两大难题 [1][2] - 在产能翻番基础上实现用地 用工 用水 排放四个大幅减少 [2][3] - 打造全球单套产能最大 技术领先的己内酰胺生产研发基地 [1] - 建成全球单厂规模最大 产品最具竞争力的己内酰胺生产基地 [2] - 工艺设备工控系统等"国货国用"成效明显 起到表率作用 [3] 产业链延伸 - 配套建成投产聚酰胺装置 推动己内酰胺原料向聚酰胺新材料转型 [4] - 牵头开展"高端聚酰胺材料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示范"重大攻关项目 [4] - 通过产业链升级 产品链延伸 价值链提升实现全面转型升级 [1][3] - 为园区提供公用工程支持 对园区发展起到有力支撑作用 [3]
济宁能源集团跃居《财富》中国500强第213位
搜狐财经· 2025-07-23 03:11
公司排名与业绩 - 济宁能源集团在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中位列第213位,较2024年的252位提升39位 [2] - 2024年公司营收达913亿元,利税突破59亿元,连续实现跨越增长 [3] - 2024年位列中国物流企业50强榜单第18位,中国企业500强第322位 [3] 业务布局与战略 - 公司主营煤电、现代港航、物流贸易、高端制造四大业务板块 [3] - 拥有山东和陕西两大能源基地,煤炭年产能1100万吨 [3] - 运营内河港口8家,年吞吐能力55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50万标箱 [3] - 拥有内河运输船舶4200余艘,开通集装箱航线28条 [3] - 物贸网络覆盖全国152个城市、16个国家 [3] 发展战略与愿景 - 公司以"打造国内一流的综合能源集团和大宗商品供应链集成服务商"为愿景 [2] - 战略方向包括"做实煤电基础、做大港航物流、做强大宗贸易、做优高端制造" [2] - 积极拓展数字经济、平台服务、金融期货、国际业务等新业态新模式 [2] - 下一步将聚焦"建设亿吨大港口、发展亿吨大物流、培育千亿大产业" [3] - 计划打造六大百亿园区,加快塑造新优势、积聚新动能 [3] 行业地位与荣誉 - 公司全面领跑山东内河港口群布局 [3] - 打造全国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示范基地和济宁港航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3] - 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等殊荣 [3]
链主企业闪耀链博会 创新引领勾勒产业链升级新蓝图
证券日报· 2025-07-18 16:08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在北京举行 这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 全方位展示各行业产业链供应链优势 [1] - 链博会强化产业链协同配合和跨产业链沟通交互能力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表示产业链供应链正与技术革新和生态协作深度交融 [1] 链主企业引领作用 - 链主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引领和市场话语权 在链博会采用沉浸式展示手段呈现产业链整体面貌和技术突破 [2] - TCL旗下格创东智展示工业AI业务落地技术路线、大模型平台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践 其东智工业应用智能平台已推广到20多个细分领域 助力数百家大型制造企业建成数智化工厂 [2] - 博世集团展示数字化应用提升供应链管理透明度与响应速度 博世中国总裁强调开放合作和本土创新是汽车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3] 跨行业链主企业展示 - 稳健医疗通过数字多媒体技术展示棉花全产业链创新实力 观众可实时连线生产基地见证医疗用品和全棉产品生产流程 [3] - 泰国天丝集团期待借助红牛品牌"链主"影响力深化与中国合作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3] 新品发布与技术创新 - 链博会首次举办"链博首发站"新品发布活动 盛隆电气发布两款融合AI大模型的配电设备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可显著降低用户初始投资成本和长期能源费用 [4][5] - 九号公司展示10款短途交通及服务机器人产品 包括第三代电动滑板车、卡丁车和割草机器人 同时展示锂电池、轮毂电机等核心零部件 其与头部供应商联合研发的轮毂电机实现大功率、高扭矩、低温升的卓越性能 [5] 供应链数字化转型趋势 - 普华永道表示全球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已成不可阻挡的潮流 链博会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供应链各环节的应用 [6] - 链博会为企业提供跨区域跨行业合作契机 通过国际产业对接与资源整合把握全球市场需求变化 增强供应链韧性与灵活性 [6]
山东港口渤海湾港腹地石油焦产业链国际市场新通道开通
大众日报· 2025-07-16 02:57
行业动态 - 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首次开通预焙阳极出口东南亚的国际物流通道,标志着石油焦产业链新贸易路径的建立 [1] - 预焙阳极作为电解铝生产的关键碳质电极,是石油焦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此前主要通过省外渠道运输 [1] - 公司通过构建"新时代下南洋"件杂货供应链体系,重点优化物流网络布局,精准对接东南亚电解铝产能需求 [1] 物流创新 - 针对预焙阳极货值高、易损的特性,创新开发"30吨/车配载+可调试框架2吊/车"的转运工艺,实现货物完好率与作业效率双提升 [1] - 采用"暗舱码吨袋+名堂落阳极"混合装载模式,配合分层防倾倒工艺,攻克暗舱操作技术难题,实现舱位资源优化和"零破损"目标 [1] - "潍坊-东南亚"外贸件杂货班轮航线形成规模优势,促成石油焦原料进口与成品出口的闭环流通 [2] 战略转型 - 此次业务突破体现公司从传统散货运输向全流程定制化服务的转型升级 [2] - 项目成功推动港口货源结构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产品的跨越式发展 [2] - 新通道建设助力中国制造高附加值产品进入全球产业链高端环节,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2]
今天,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投产
南方都市报· 2025-07-15 05:26
项目概况 - 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是国家重大外资项目,也是美国企业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产品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1] - 项目包括年产160万吨乙烯的灵活进料蒸汽裂解装置(国内单套装置最大产能)、120万吨高性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50万吨低密度聚乙烯装置(世界最大单体产能)及95万吨差异化聚丙烯装置[2] - 项目采用预处理外置环保模式(国内首例)和工艺尾气循环利用技术,支持低碳排放[3] 技术优势与产品定位 - 聚乙烯产品采用专有技术,具有强度、耐用性、热封性和光学特性优势,覆盖从通用型到工程塑料多等级[3] - 产品组合可满足轻量化、环保、安全性需求,部分采用可循环材料,助力客户可持续发展[3] - 大亚湾研发中心配备北美以外首个聚丙烯中试装置,加速差异化聚丙烯开发,聚焦基础化学研发[3] 产业协同与区域发展 - 项目将减少高性能聚烯烃进口依赖,支撑大湾区塑料、服装、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链[2] - 大亚湾石化区炼化一体化规模全国前列(炼油2200万吨/年、乙烯380万吨/年),连续6年居中国化工园区第一[1][9] - 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规划30.2平方公里,与大亚湾石化区形成"原料互供、设施共享"的一体化格局,已落户40个项目总投资474亿元[12][13] 建设效率与政府支持 - 项目从考察到动工仅18个月(常规需5年),创"惠州速度"记录[5][6] - 政府成立专班提供24小时服务,推动审批流程从"串联"转为"并联"[7] - 埃克森美孚在华首笔人民币贷款落地惠州,多家银行提供项目贷款支持[8] 行业地位与未来规划 - 大亚湾石化区吸引13家世界500强企业,世界级企业投资占比近90%,已形成碳二至芳烃等完整产业链[9][10] - 广东省提出到2027年形成乙烯540万吨/年、高端聚烯烃660万吨/年产能,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石化产业高地[13]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沿着东江走出深山,老区农业如何撬开湾区市场?
新华社· 2025-07-13 11:54
农业产业化升级 - 赣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拥有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90家和"圳品"品牌农产品31家 [1] - 沈佳食品科技在寻乌建立集中加工基地,利用当地低廉地价(8元/平方米场租)和标准厂房,方便向大湾区转运 [1] - 沈佳食品在寻乌建有4万立方米冷库,储存600吨农产品,通过高压、液氮技术加工为冻干、饮料或预制菜,售价提升180%,年产值超2亿元 [1] 科技创新赋能 - 巧耕人家农业发展在非遗生物发酵技术基础上研发,获得"圳品"认证,营收翻三倍 [2] - 羊角园果蔬研发生物酶解技术,带动5000户农民种植辣椒,产值提升150% [2] - 赣南脐橙等产品深入大湾区市场,深圳龙岗区工会去年采购1100万元农特产品 [2] 政策支持与产业链整合 - 赣南各地出台政策扶持农业品牌创建,对获得富硒、绿色有机等认证及"圳品""赣鄱正品"品牌的企业给予奖励 [2] - 鼓励企业与大湾区市场对接,实现"农产品采摘即进厂、出厂即入湾区" [2] - 建立"农旅融合"加工体验园、深圳研发中心和销售中心,形成"湾区研发、老区制造、全国供应"产业链 [2]
四川广汉倾情援彝打造新时代区域合作“升级版”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06:25
产业帮扶模式 - 以产业共同体建设为导向,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激发联农带农机制活力,投入帮扶资金1236万元实施6个产业项目 [1] - 在种植端投入230万元发展1200亩百香果产业园,采用"培训增能+分红激励"机制,实现年产量2000吨,公司营收1000余万元,村集体增收67.3万元(同比+42.9%),农户增收51万元(同比+27.5%) [1] - 在养殖端投入110万元发展高山绵羊养殖,促农增收27万元(同比+70%),带动村集体增收38.2万元(同比+66%) [2] 产业链建设 - 投入380万元建设脐橙分拣中心,带动585户2100余人规模种植,达到省级产业园标准,通过"分拣+仓储+电商"模式提升产业链韧性 [2] - 采用"总部+基地+两地仓"模式延伸产业链,招引企业落地实现产值200余万元,推动产业从种植向深加工、流通、服务全链条延伸 [2] - 聚焦白魔芋、乌洋芋等特色产业,招引加工企业合作转移重点项目入园,培育县域经济生态链 [2] 产销协同机制 - 建立"农户+合作社+保底托管统销"模式,共建3800亩青花椒基地,户均年增收2.5万元,引导10余家企业对接青花椒产业 [3] - 发挥广汉市"火锅食材之都"和金阳县"青花椒第一县"优势,推动"特色+特需"产业对接,搭建线上线下双平台促进产销协同 [3] - 形成"订单式"合作模式,促进金阳农产品出山和广汉品质入市,打造产业协作新样板 [3]
中简科技(300777) - 300777中简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5
2025-07-05 09:40
投资者交流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参与单位众多,包括多家证券、资产公司及2位个人投资者,时间为2025年7月1日、2日 [1] - 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李剑锋,活动包括讲解公司情况、参观三期项目、观摩四期项目进展 [1] 合同与产品情况 - 与大客户合同正在积极洽谈,具体落地和覆盖时间取决于谈判,ZT9H在去年年报已有贡献,公司对其多领域应用前景有信心,目前客户对ZT9H需求急迫,公司敞开供应 [1] 产能与市场策略 - 航空航天用户需求长期较均衡,现有产能及在建四期项目符合现阶段需求,公司坚持“技术引领、需求驱动”战略,未来将稳健延伸产业链、开拓ZT9H等产品应用领域 [2][3] 行业竞争与发展理念 - 认为良性竞争促进行业繁荣,公司聚焦客户需求,坚守发展初心,从结构向结构功能一体化产业升级,秉持“大中简”理念,不与现有客户竞争,积极开拓新领域 [3][4] 认证与公司设立目的 - 公司秉持“大中简”理念,常宏及新材料子公司成立是发展思路实践,子公司正对标国外数据测试完善产品指标,为进入商飞预浸料供应做准备 [4] 业绩情况 - 二季度具体业绩以公告为准,管理层对全年公司发展有信心 [5] 创始人问题与公司使命 - 两个创始人问题可参阅去年回复监管机构关注函及定期报告,公司以保供、长远发展、投资者利益为核心考量,服务国家战略,满足客户需求,提升核心竞争力 [6] 股权激励 - 公司新领导班子重视员工激励,结合新一代人才发展观点,注重激励个性化与实际效果结合,驱动公司战略实现 [6] 商飞项目 - 2025年成立江苏常宏功能材料子公司服务商飞领域,公司做好长期陪伴准备,将按规定披露进展信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