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这个夏天,“邮”你来辩|第二届中邮保险•紫荆杯全国高校金融普及教育辩论赛初赛圆满落幕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14 10:21
赛事概况 - 第二届中邮保险•紫荆杯全国高校金融普及教育辩论赛初赛于2025年8月11日-13日举办,由清华五道口联合中邮保险主办,48所高校参赛,24支队伍晋级复赛 [1] - 初赛辩题聚焦数字经济、银发产业、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前沿金融议题,参赛队伍通过案例分析与理论结合展开辩论 [6] 数字经济与金融文化 - 数字经济辩论中,正方将其视为服务工具,反方则定义为独立经济业态,双方围绕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协同发展展开交锋 [9] -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辩论中,正方强调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宗旨,反方主张依托数字经济创新突破,双方探讨了金融普惠性与技术升级的平衡 [6][18] - 数字金融发展辩论中,反方强调风险防控底线的重要性,指出严格监管框架是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11][12] 银发产业升级 - 银发产业辩论核心围绕"职业能力跃迁"与"代际公平重构"展开,正方主张通过技术突破提升产业效率,反方强调需重构代际公平以满足老年人情感需求 [9][15] - 国务院政策推动银发产业从福利型转向市场型,职业能力跃迁被视为实现高效盈利的核心动能 [11] - 西南政法大学提出银发产业需转变观念,将老年人从服务客体转化为社会参与主体 [23] 普惠金融与保险创新 - 普惠金融辩论中,正方认为机会平等是初心("1"),反方强调可持续性("0")的支撑作用,双方探讨了普惠金融的底层逻辑 [15][17] - 惠民保产品辩论指出精准定价的必要性,避免高风险群体过度消耗保险池资源导致系统性风险 [17] 金融监管与创新平衡 - 数字金融风险防控成为多校共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出前瞻性风控机制可同步保障创新活力与系统安全 [12] - 武汉大学强调数字金融需通过风控机制建立用户信任,形成平台口碑 [13] - 华东政法大学主张金融应坚守经济服务者定位,在数字化转型中平衡创新与安全红线 [20]
2025年天津证券行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知识竞赛圆满结束
上海证券报· 2025-08-13 13:44
行业活动 - 天津市证券业协会举办2025年证券行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知识竞赛决赛 共有8名选手参加 比赛通过必答题、抢答题和问答题三个环节 最终决出个人及团体奖项 标志着历时三个月的全辖区首次知识竞赛圆满结束 [1] - 竞赛旨在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落实新"国九条"要求 活动自5月启动以来得到全行业积极响应 181家分支机构从业人员参与度达99.56% [1] - 各机构从业人员在知识竞赛中展现较高水平 初赛平均分超过88分 且有412人取得满分成绩 [1] 行业培训 - 为强化"以赛促学"效果 协会先后组织线下合规培训和线上专题学习 累计培训超800人次 实现行业全覆盖 [1] - 下一步协会将继续深化"五要五不"要求 以文化建设引领行业发展 [1]
建行临沂探沂支行:跨省协作解燃眉暖心服务获点赞
齐鲁晚报· 2025-08-13 08:12
客户服务案例 - 建设银行临沂探沂支行处理跨省银行卡到期换卡业务 客户持有辽宁办理的银行卡在山东当地无法直接换卡因该卡种在山东未提供[1] - 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开户行协调解决方案 经过多次沟通细节和核对信息 最终找到妥善处理办法[1] - 客户成功领取新卡后表达高度认可 称赞银行负责态度和跨地区问题解决能力[1] 服务理念实践 - 银行将张富清先进事迹学习转化为实际行动 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原则[1] - 未来将持续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客户体验[1] - 金融服务注重传递温度与力量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为客户排忧解难[1]
参与“满分” 答题精彩——2025年天津证券行业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知识竞赛圆满落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3 01:39
活动概况 - 天津证券行业于2025年8月12日举办首次全辖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知识竞赛决赛 由国信证券天津分公司协办[1][8] - 活动旨在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落实新"国九条"政策 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并提升从业人员合规意识[1] - 竞赛历时三个月 包含初赛 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最终以团体和个人奖项颁发圆满结束[1][8] 参与情况 - 天津证券行业181家分支机构中172家实现全员参与 其余9家参与度超90% 总从业人员参与率超过97%[5] - 初赛阶段平均答题时长约13分钟 平均分数超88分 满分人数达412人[5] - 协会于6月12日开展线上培训 覆盖分支机构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累计800余人次 实现线上线下合规培训全覆盖[5] 竞赛结果 - 个人一等奖由中信证券天津滨海营业部李首剑获得[5] - 二等奖获得者为华泰证券天津分公司王潇悦和中信建投证券天津解放南路营业部张小宇[5] - 三等奖获得者包括渤海证券卢超 中信建投证券天津金街营业部徐驰 中泰证券天津分公司梁华 中航证券天津分公司魏薇及渤海证券天津郑州道营业部王炼祺[6] 团体奖项 - 最佳成绩奖由中信证券天津滨海营业部获得[8] - 最佳风采奖授予华泰证券天津分公司和中信建投证券天津解放南路营业部[8] - 最佳组织奖由中信建投证券天津金街营业部 中泰证券天津分公司和中航证券天津分公司共同获得[8] - 国信证券天津分公司与中国中金财富证券天津分公司获得活动支持奖[8]
从“云端思享”到“数字创作”,国海证券成功举办企业文化月系列活动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4:18
公司活动与文化建设 - 公司举办第四届"G-talk"国海文化思享会,总部及百余家分支机构云端联动,数千名员工参与,主题为"数字赋能·文化润心——深入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1] - 公司自2022年起设置"企业文化月",通过案例大赛、文化思享会等活动践行"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理念[1] - 2025年企业文化月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营造数字文化氛围,增强员工对数字文化的认同[1] - "G-talk"活动设置员工与机器人同台主持,7名员工以脱口秀形式分享数字化对证券行业转型的影响[2] - 公司开展"智创未来——AI主题创作大赛",征集26部AI创作优秀作品,并评选10份"企业文化践行先进奖"案例[2] - 设置线上线下数字文化学习课程,开展"合规诚信廉洁日"专项活动进行全员文化宣导[2] 数字化与创新实践 - 员工分享话题包括AI数字人助力财富管理转型、智能稽核系统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智能债券报价系统"一秒锁最优报价"等[2] - 信用ETF魔方系统引领业务差异化竞争,数字化对期货业务实现全链条革新[2] - 公司通过AI主题创作大赛深化AI应用实践,作品涵盖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金融科技成果等主题[2] 文化建设机制 - 公司将文化建设要求纳入《公司章程》,董事会指导文化建设与战略融合发展[3] - 通过专题会议和工作小组机制,将"文化践行情况"纳入单位考核,与业务指标同部署[3] - 以年度为单位开展文化践行评估调研,从文化认知、感知、自评和敬业度四方面分析提升[3] - 未来将持续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服务国家战略和广西地方经济发展[3]
【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中泰证券:坚持“三个融入”增强文化赋能 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齐鲁晚报· 2025-08-05 09:16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系统化学习宣导和实践机制 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深度融入思想建设 经营发展和制度执行 显著提升政治引领力 市场竞争力和内部执行力 [1][2][4][5][7][8][9] 思想建设 - 构建"一计划 三带动 六结合"学习机制 实现全员覆盖 党委班子领学促学 [2] - 采用线上线下多维宣传 网络课程培训超4万人次 投资者教育活动10余场 主流媒体刊发报道20余篇 [2] - 中层以上人员开展宣讲200余场 举办演讲比赛 案例评选等文化活动 [4] - 打造文化展厅和职工书屋 举办阅读活动十余场 累计参与超万人次 [5] 经营发展 - 2024年A股IPO过会单数行业第5 发行单数行业第6 投行和债券业务评价均获A类 [7] - 签约22个帮扶县实施多元帮扶项目 连续四年获"山东社会责任企业"称号 [8] - 风险资产余额和占比实现双下降 子公司万家基金和中泰资管主动管理产品长期业绩行业前列 [8] - 2024年为240余家企业提供股债融资超1500亿元 2025年1月保荐海博思创科创板成功上市 [8] 制度机制 - 将文化建设纳入公司章程 战略和考核体系 2024年党委召开6次文化建设会议研究30余项议题 [9] - 打造"红心如磐"党建品牌及"中泰财富"等业务品牌 举办"共成之行"系列品牌活动 [9] - 建立荣誉体系评选500余个优秀团队和个人 将文化理念作为干部选任关键要素 [9]
【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激发农商银行支农支小服务强省建设 强大精神动能
齐鲁晚报· 2025-08-01 12:04
公司业绩与市场地位 - 全系统各项贷款超2万亿元,各项存款突破3万亿大关,存贷款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全国农信系统第四位 [1] - 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山东社会责任企业"等称号 [1] - 以全省近14%的信贷规模贡献了1/4的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 [9] 金融文化建设 - 公司以金融文化书院为载体,打造包含山东农村金融展览馆、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中心、农信大讲堂等文化阵地集群 [5] - 党委书记带头讲专题党课,126个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4048个党支部参与学习,6.7万名干部员工开展"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大讨论 [7] - 运用"4567"工作机制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进基层、入社区,通过宣传思想文化会议、农信大讲堂、《山东农村金融》杂志等多种形式传播交流 [7] 业务发展与服务覆盖 - 推出"支农、兴商、助企、惠民"四大系列102款信贷产品,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5812个 [9] - 沿黄21家农商行5年累计发放贷款1.56万亿元 [9] - 4660个农商网点遍布城乡,2.35万个普惠金融服务点深入村居,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 [9] - 4435名挂职干部、235支金融伙伴团队、1.9万名客户经理深入企业和村居上门服务,优化信用环境 [9]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在全省农商银行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为高质量发展和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精神力量 [10]
【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金融文化书院 打造红色金融教育新高地
齐鲁晚报· 2025-08-01 06:42
项目背景与定位 - 依托山东红色金融博物馆建设金融文化书院 旨在弘扬山东特色金融文化并增强山东省金融核心竞争力 [1] - 项目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 打造向上向善的齐鲁金融文化品牌 [1] 基础设施与学术建设 - 山东红色金融博物馆展陈面积达500余平方米 通过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系统展示红色金融发展历程 [3] - 编撰《山东红色金融概论》等十余种研究成果 为书院建设提供学术基础和教材支撑 [3] - 博物馆内设有图书角并收藏丰富红色文化相关书籍 [3] 平台功能与活动开展 - 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上亮相全国金融博物馆联盟联展 通过展示讲座演出等形式传播金融文化 [5] - 举办山东省清廉金融文化主题展 融合传统文化与红色廉政基因推进清廉金融文化建设 [5] - 召开黄河流域红色金融科技与绿色生态发展大会 吸引150余位金融监管部门及科研院校代表参会 [5] 教育体系与社会影响 - 获批成为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红色金融教育基地 联合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共建山东省金融工匠学院 [6] - 累计接待省直机关单位及金融机构等近万人次研学参观 成为传承红色金融文化的重要平台 [8]
【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齐鲁银行打造“三个一”阵地 推动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落地生根
齐鲁晚报· 2025-08-01 02:51
文化阵地建设 - 公司打造"一书屋一展馆一讲堂"文化阵地体系 持续宣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1] - 职工书屋融合线上有声资源与线下环境 提供红色党建、金融财经、人文历史等领域海量听读资源[3] - 廉洁文化展馆面积达1400余平方米 设六大主题展厅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沉浸式教育[7] - 齐鲁大讲堂建立"一月一主题"+"线上+线下"常态化学习机制 聚焦党建战略业务文化核心主题[8] 文化活动成效 - 职工书屋支持近千人同时在线听读 组织阅读分享会、公益读书会、沙龙等系列活动[3][5] - 廉洁文化展馆累计接待865场41000余人次参观 每场30分钟教育获评市级示范基地称号[7] - 大讲堂开展政绩观、金融文化等培训百余期 覆盖总行部门分支机构及子文化工作组[12] 战略价值 - 文化阵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 支撑学习型总部建设[1][5] - 展馆通过反面案例警示与先进楷模展示 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7] - 大讲堂提升员工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 为战略落地和员工成长提供智慧源泉[12]
建信财险: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引领 走好差异化发展之路
北京青年报· 2025-07-29 19:22
公司战略与差异化发展 - 公司作为建设银行集团成员,坚持"银行+保险"差异化发展道路,结合自身资源禀赋锚定非车险蓝海市场,重点发展工程险、企财险、责任险等险种 [1][2] - 2024年公司为京港澳高速广州至东莞段、宜昌夷陵长江大桥、十堰至宜昌高速、北京地铁22号线等重点基建项目提供保险保障 [2] - 在科技金融领域服务客户近1200户次,提供风险保障450亿元,落地武汉医疗器械园财产一切险项目 [2] - 绿色金融领域服务客户超8000户次,保障金额700亿元,与能源集团签订光伏项目战略协议(年保障20亿元) [2] - 普惠金融领域为15万户小微企业提供抵押物保险,并为银行普惠客户提供"航延险"服务 [2] 经营业绩与财务表现 - 公司成立第5年实现扭亏为盈并持续盈利,保费收入稳中有进,综合成本率从2020年123%降至2024年103.3%(综合费用率降10个百分点) [3] - 投资端2024年收益率3.36%,2025年上半年年化收益率3.71%,主动退出高风险业务 [3] - 2024年新会计准则下净利润超1000万元,2025年上半年新旧准则同时盈利,净资产同比增近1000万元 [3] - ROE指标自盈利后逐年提升,承保端全险种边际贡献率保持行业优良水平 [3] 产品创新与服务特色 - 针对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出专属保险,研发充电桩安全责任险、农业机械损失险等产品 [4][5] - 结合银行业务场景开发金融机构职业责任险,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多元化解手段 [4] - 2024年受理理赔案件超30万件,支付赔款超4亿元,应对台风/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助力客户恢复生产 [6] - 2024年财险公司服务质量指数排名行业第4,监管转办投诉量行业最低 [6] 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 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为引领,开展"3·15"、"7.8保险公众宣传日"等消费者教育活动 [4][5] - 将廉洁文化、合规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学习张富清事迹强化风险管理 [5] - 坚守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定位,强调服务实体经济与社会民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