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合成橡胶产业航向:智能 绿色 高端
中国化工报· 2025-08-26 06:26
行业发展趋势 - 合成橡胶行业正迈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 [1] - 产业规模持续跃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高端特种产品逐步打破国际垄断 [2] - 绿色制造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转型是行业必然选择 [4] 智能化转型 - 人工智能技术引发新材料研发范式变革,成为产业升级核心引擎 [2] - 建议建设开放共享的橡胶材料数据平台,建立标准化数据采集处理共享机制 [2] - 打造"模型+机制"双驱动体系,提高AI模型泛化性与可靠性 [2] - 建立"理论-模型-实验"闭环反馈机制实现设计迭代 [2] - 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开展AI创新研究 [2] - 基于AI+机理的智能调控系统通过热力学、动力学和反应器模型精准调控生产装置 [3] - 智能调控系统降低生产装置波动性,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大幅减少操作频次 [3] 绿色化发展 - 应用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混合的生物基橡胶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 [4] - 突破材料性能天花板,创新绿色低碳合成橡胶材料 [4] - 植物油应用于轮胎生产可调节软硬度并契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4] - 研发生物基油填充型乳聚丁苯橡胶可提升生物基含量降低碳排放 [4] - 构建碳排放统计统一核算体系,实施产品碳足迹管理 [5] - 加快制定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推动团体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 [5] 高端化突破 - 产品高端化和产业高端化是行业发展重要目标 [6] - 研发聚异丁烯、丁基橡胶和顺丁橡胶等高端产品 [6] - 顺丁橡胶具有低滚动阻力、高耐磨性、高耐曲扰性和高抗疲劳性优异性能 [6] - 智能抗冲击弹性体应用于华为折叠手机柔性内屏缓冲层,获全球首个SGS五星抗冲击认证 [7] - 弹性体材料拓展应用于运动牙套、船舰消声瓦和整星隔离器,有效减少振动冲击 [7] - 双环戊二烯加氢树脂提高树脂热稳定性及相容性,适用于特种黏合剂制造 [7] - 重点攻关反应注射成型技术和环烯烃共聚物聚合技术,快速实现聚双环戊二烯产品产业化 [7]
聊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上半年完成产值161亿元
大众日报· 2025-08-26 04:10
行业产值表现 - 上半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完成产值161亿元 同比增长14.9% [1] - 产业链增速居全市12条产业链首位 [1] 产业体系构成 - 拥有71家规上企业 包括2家小巨人企业、4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12家瞪羚企业 [1] - 形成3家整车制造龙头企业:中通客车、中通新能源和时风集团 [1] - 配套企业覆盖车身铝合金材料、电池部件、空调及线束生产领域 [1] - 已培育56家高新技术企业和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1] 创新协同发展 - 实施"一链一院"行动 推动中通客车与山东交通学院共建低碳智能车辆技术产业学院 [1] - 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抓手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1] 未来发展方向 -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推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1] - 聚焦企业发展需求 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链提质升级 [1]
国家能源局:近十年来中国助力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03:36
国际能源合作 - 国家能源局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加强氢能 储能 核电 智慧能源等领域国际科技合作 [1] - 持续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合作 推动中国新能源发电 特高压输电 智能电网等技术装备和标准走出去 [1] - 近十年中国助力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 [1]
7月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郑州日报· 2025-08-26 02:56
工业生产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 较上月提升2.4个百分点 [1] - 制造业贡献显著 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84.4% [1] - 电力行业拉动明显 规上工业发电量增长33.3% 较上月加快40.3个百分点 [1] - 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8.9% 较上半年提升0.4个百分点 [1] 固定资产投资 - 1-7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4% 较上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2] - 重大项目投资带动作用突出 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增长14.3% 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3个百分点 [2] - 工业投资延续高增长态势 同比增长34.6% 连续7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民间投资活力增强 同比增长11.7% 较上半年提升1.7个百分点 [2] 消费市场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3亿元 同比增长4.6% [2] - 基本生活类消费快速增长 升级类消费增速加快 住宿餐饮消费回升 [2] - 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9.7亿元 累计同比增长6.3% [2] 新兴产业与绿色转型 - 7月规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5%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2.4% [3] - 1-7月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46.4%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投资增长67.8% 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44.1% [3] - 规上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 较上月提升0.7个百分点 [3] 物价水平 - 1-7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2% [4]
润邦股份2025年中期业绩稳健,高端装备业务国际化步伐加快
全景网· 2025-08-26 01:5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1.36亿元,基本持平[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3亿元,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12.20%[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47亿元,同比增长208.89%,主要因订单预付款增加[2] - 货币资金余额42.91亿元,总资产118.3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85%[4] 业务板块表现 - 高端装备业务突出,物料起重搬运装备营业收入22.79亿元,同比增长26.51%[2] - 旗下润邦重机、润邦工业、润邦海洋等子公司获得国内外重大项目订单,涵盖港口起重机、散料装卸系统、海上风电基础桩等产品[2] - 积极推进海上风电装备业务"出海计划"[2] 国际化布局 - 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在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设立子公司[2] - 在东南亚、欧洲、拉美等地建立服务网点,境外员工达270余人[2] - 加快国际化步伐,推动"GENMA"和"KOCH"两大品牌走向全球[5] 技术创新与研发 - 上半年研发投入1.01亿元,多项研发项目取得重要进展[3] - 润邦重机完成"极端工况长距离高效输送装置技术及成套装备"科技成果鉴定[3] - 润邦工业开发自动化轮胎吊、双箱梁岸桥等智能港口设备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3] - 推动AI技术在工业场景应用,提升产品自动化、智能化水平[3] 战略发展方向 - 继续聚焦高端装备核心业务,加快国际化步伐[5] - 在海上风电、港口自动化、清洁能源装备等领域布局,受益于全球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趋势[5] - 通过强化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深化全球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5]
中国华电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加快绿色转型
中国电力报· 2025-08-26 01:35
核心观点 - 公司加快绿色转型 发电装机从2002年2500万千瓦增至2024年6月底突破2.5亿千瓦 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从17%提升至57.5% [1] 能源自主保障 - 推动煤电清洁高效灵活转型 完成节能降碳改造 灵活性改造和供热改造机组167台次 [3] - 2024年底供电煤耗290.69克/千瓦时 同比降低2.33克/千瓦时 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21年下降15.52% [3] - 水电开发取得重大进展 西藏DG水电站实现一年4投 福建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全容量投产 金沙江上游金上巴塘水电站全面建成 [4] 能源供给结构 - 天津海晶100万千瓦盐光互补项目全容量并网 世界单体最大 [6] - 新疆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计划2024年12月投产 年送绿电360亿千瓦时 [6] - 近3年投产近70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 新能源核准 开工 投产规模连创新高 [7] - 构建"3+N"风光电空间布局 覆盖西北沙戈荒 西南水风光 沿海海上风电等基地化开发 [7] 能源技术创新 - 攻克电力工控系统"卡脖子"技术 开发覆盖电力全谱系的华电"睿"系列工控产品 [9] - 建成全国首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制绿氢示范项目 华电内蒙古包头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项目 [9] - 投运华电青海德令哈100万千瓦光氢储项目 实现高海拔地区制绿氢突破 [9] - 首创"火电+储能"调峰调频混合储能模式 建设华电莱城储能电站项目 [10]
研判2025!中国粉末高速钢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产量、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高端制造需求增加,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9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6 01:23
行业概述 - 粉末高速钢通过粉末冶金技术制备 具有细小均匀的碳化物分布 解决传统熔铸工艺的碳化物偏析问题 显著提升强度、韧性和硬度 [2] - 材料具备高韧性、极佳机加工性、红硬性和耐磨性 合金含量高且无偏析 适用于高速切削和重载切削条件 [4] - 发展历程跨越三代:第一代始于20世纪60年代性能提升但杂质高 1991年电渣加热技术解决杂质问题 2000年后细颗粒钢粉进一步提升抗弯强度并降低杂质 [6] 市场规模与产量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达39亿元 同比增长4% [1][12] - 行业产量从2018年1.56万吨增长至2024年1.95万吨 年复合增长率3.8% [10]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原材料包括硬质合金钢粉、碳素钢及钨、钼、铬、钒、钴等金属 [8] - 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 下游应用于机械加工、汽车、航空及模具制造领域 [8] 竞争格局 - 国际企业如瑞典Sandvik、法国Erasteel、日本Toshiba Materials和美国Kennametal主导高端市场 [14] - 国内头部企业如天工国际通过技术突破实现中高端进口替代 中小企业集中于低端市场 [14][16] 主要企业 - 天工国际始建于1981年 为首家实现粉末冶金工模具钢规模化生产的中国企业 产品应用于航空、汽车等领域 2024财年营收48.32亿元同比下降6.42% [15][16] - 河冶科技为安泰科技控股企业 主营高速工具钢和模具钢 产品覆盖刀具、模具及关键零部件材料 销售至26个国内省市及国际市场 [15][18] - 其他企业包括深圳市国富特模具材料有限公司(专注预硬特钢)、浙江友创特种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粉末高速钢销售)、东莞市中瑞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高品质钢材供应商) [15] 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通过优化合金成分和改进烧结工艺开发高性能产品 智能制造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一致性 [20] - 市场竞争加剧推动企业加强品牌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增强国际竞争力 [21] - 环保政策驱动绿色转型 采用节能设备和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能耗与污染物排放 [22][23]
成交额1.93亿元 “中国北方日用瓷都”陶瓷产业再结硕果
中国新闻网· 2025-08-25 17:35
行业地位与规模 - 朔州陶瓷产业被授予"中国北方日用瓷都"称号,形成全产业链模式,产品覆盖日用瓷、包装瓷、琉璃瓷、工艺瓷、建筑瓷五类[1] - 拥有全链条企业152户,生产线164条,建筑瓷年产能7200万平方米,日用瓷年产能40亿件,占全国日用瓷产能三分之一[1] - 产品销售网点遍布全国,远销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际市场[1] 近期贸易成果 - 2025山西·朔州陶瓷产品进出口交易会期间达成贸易订单合作10份,成交额1.93亿元[1] - 长三角地区被列为重要合作方向,政府将搭建产业对接平台促进区域合作[2] 产业升级与创新 - 朔州大力推进陶瓷产业智能化改造、品牌建设和绿色转型[1] - 应县2024年规模以上陶瓷企业产值达14.2亿元,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技术中心1家、"专精特新"企业7家[2] - 行业拥有注册商标30多个,国家级著名商标3个、知名品牌4个,省级著名商标6个、名牌产品5个,获得国家专利102项[2]
三孚新科: 三孚新科: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5 16:1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7亿元,同比下降23.26%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31.05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扩大 [3] - 研发投入3290.3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4.48%,同比增加1.75个百分点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84.02万元,同比改善 [3] 主营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表面工程专用化学品及设备提供商,产品涵盖电子化学品、通用电镀化学品及专用设备 [4][11] - 在PCB领域服务超过50家制造商,包括沪电股份、深南电路等头部企业 [15][16] - 新能源领域采用"化学品+设备"协同销售模式,一步式全湿法复合铜箔电镀设备已出货 [12][17] - 通用电镀业务拓展至国际市场,与乌兹别克斯坦企业达成整线战略合作 [17] 技术研发与创新 - 拥有国内外91项发明专利及97项实用新型专利 [23][24] - 核心技术包括PCB水平沉铜、脉冲电镀、填孔电镀等技术,突破国际巨头封锁 [24] - 开发3D复合铜箔制备技术,适用于高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固态电池领域 [22] - 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承担国家"高稳定绿色化电镀工艺技术与成套装备"项目 [24] 行业发展趋势 - 地缘政治及贸易保护主义推动表面工程化学品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7] - AI产业增长带动PCB/半导体领域对表面处理工艺的高性能需求 [8] - 铜价上涨促进"减铜、代铜"新工艺应用,如复合铜箔及铝代铜连续镀技术 [7] - PCB产业向东南亚转移,为表面工程行业开辟海外发展空间 [9] 战略布局与产能建设 - 投资建设"高安全干电极电池关键材料及高频电子信息复合材料产业化项目" [22] - 规划建设3D复合铜箔、复合金属材料等产线,与欧洲半固态电池制造商达成战略合作 [22] - 已签订意向协议,未来三年供应1000万平方米复合金属材料 [22]
前7月机械工业保持增势,汽车、电气机械领跑超1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12:00
机械工业整体运行态势 - 前7个月机械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 五大类行业均实现正增长 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0.9%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9% [1] - 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工业和制造业 为稳定经济大盘发挥积极作用 [2] - 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但仍保持5.7%的快速增长 [3] 细分行业表现 - 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 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8% 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7.1% [1] - 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分化: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4.8% 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4.6% 汽车制造业增长21.7%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8.7% 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16.3% [2] 重点产品产量 - 金属切削机床累计产量48万台 同比增长13.9% [2] - 工业机器人产量44.7万套 同比增长32.9% [2][5] - 太阳能电池产量4.7亿千瓦 同比增长19.6% [1][2] 绿色转型进展 - 新增发电装机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比达85.3% [2] - 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总量达21.9亿千瓦 占全国发电装机总量近六成 [2] - 风电机组出口至108个国家和地区 出口金额稳步提升 [3] 新能源汽车发展 -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23.2万辆和822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39.2%和38.5% [3] - 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比重达45% [1][3] 对外贸易表现 - 机械工业完成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7066.9亿美元 同比增长7.3% [3] - 出口额5499.3亿美元 同比增长12.8% 实现贸易顺差3931.7亿美元 同比增长24.4% [3]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24.2% 对东盟出口增长24.6% 对RCEP国家出口增长17.3% 对欧盟出口增长13.4% [3] 政策驱动效应 - "两新"政策带动市场需求改善 122种机械产品中68.9%产品产量同比增长 [1][5] - 政策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 智能制造装备快速发展 工业机器人产量创新高 [1][5] - 政策促使技术突破 能源电力装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智能数控机床实现系统集成 [6] 行业发展前景 - 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持续加码 保障行业长期向好支撑条件 [6] - 工信部即将印发机械、汽车、电力装备等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7] - 行业基础稳、韧性强、潜能大的优势未变 内生动力依然强劲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