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未来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科博会签下总额超58亿元大单
北京青年报· 2025-05-12 07:53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圆满落幕,展览面积5万平方米,云集800余家国内外企业和机构,展出1200余项最新技术和科技成果 [1] - 现场签约项目43个,总金额超58亿元 [1][5] - 与去年相比,展览面积、展品总量、境外展商数、首发首展均大幅增长,超600项科技新品首发首展 [4] 科技创新成果 - 重大科学研究新突破集中呈现,包括"云行"超音速飞机、国产DPU芯片800Gbps下一代防火墙、AI+ROBOT骨科手术机器人、AI智能焚烧技术系统等多项"行业首创"成果 [3] - 前沿科技产品如智能枕头、反诈数智人、可穿戴智能人工喉、脑机接口康复训练系统等从实验室走向大众生活 [3] - "三城一区"和中关村各分园展出400多项最新成果,东城区首发21款新产品新技术,丰台区携近70项"黑科技"参展,顺义区42家高精尖企业展示53项创新成果 [4] 国际合作与签约项目 - 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家境外企业参展参会 [4] - 北京市贸促会与广西贸促会、东盟经济贸易促进会、英国格拉斯哥商会等签署13项战略合作协议,涉及汽车金融、并购基金、医药健康等领域 [6] - "北京-沙特先进制造业洽谈会"签约8个项目,涵盖金融、智能制造、企业出海等 [6] 区域协同与市场拓展 - 发布《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举办京津冀工业旅游服务联盟发布仪式,深化区域协作 [6] - 举办"未来产业"系列推介会、"京品出海"推介会等活动,首次发布专精特新企业出口产品参考目录 [6] 国际联动与文化展示 - 科博会与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北京活动周联动,展示前沿科技和文化成果 [7] - 北京活动周以"美丽北京 绽放世博"为主题,通过全景中轴、数字中轴等展区展示历史文化 [7] 展会成效与未来规划 - 举办30余场贸易投资促进活动,推动项目从"看得见"到"落得下" [5] - 展商反馈高效务实,明年将继续参展,未来将坚持国际化、专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办展理念 [8]
国家发展改革委:从三方面强化民营企业市场准入
中国化工报· 2025-05-12 01:49
市场准入政策 - 国家发改委联合有关部门发布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清单进一步缩短 [1] - 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集中整治半年后转为常态化推进 [1] - 2024年1—4月民营企业中标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1] - 民营企业遇到准入壁垒问题可通过国家发改委门户网站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专栏反映 [1] 民营企业发展空间 - 国家发改委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 [2] - 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2] - 2024年国家发改委将在重点领域推出总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 [2] - 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投资布局 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 [2] - 民营企业可平等使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产业共性技术平台 [2] - 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的创新与建设 [2] 民营企业服务保障 - 国家发改委加强要素保障 完善民间投资用地 环评等要素和资金保障机制 [2] - 优化民营企业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和服务措施 [2] -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和标准制定 [2] -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助力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提升 [2]
太平洋机械日报:未来产业新成果亮相北京科博会
太平洋· 2025-05-12 00:3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机械行业的投资评级 [3] 市场表现 - 2025年5月9日沪深300指数下跌0.17%,机械板块下跌1.15%,在全部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3位 [3] - 工程机械子行业涨幅最大达0.68%,半导体设备子行业跌幅最大达2.96% [3] - 个股日涨幅前三:远信工业(+19.99%)、鑫磊股份(+19.82%)、远大智能(+10.08%) [3] - 个股日跌幅前三:山科智能(-8.56%)、宝馨科技(-7.97%)、金明精机(-7.79%) [3] 公司动态 - 山东墨龙持股5%以上股东智梦控股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3.61% [4] - 交大思诺持股5%以上股东赵胜凯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0.0046% [4] - 磁谷科技持股5%以上股东南京宝利丰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累计减持公司股份0.14% [4] - 鼎智科技为拓展欧洲业务在法国设立控股子公司欧洲鼎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00欧元 [4] - 瑞凌股份董事兼副总裁查秉柱因个人原因辞去所有职务 [4] - 瀚川智能董事兼副总经理郭诗斌因个人原因辞去所有职务,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4][6] 行业重要进展 - 第二十七届北京科博会于5月8日至11日举办,展览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吸引800余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 [7] - 科博会展示人形机器人创新成果,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透露"天工2.0"版本将于近期发布 [7] - 图湃医疗展出数字化全息扫频OCT术中导航显微镜,提升眼科手术精准度 [7] - 中科量仪展出无液氦稀释制冷机,突破国外垄断,为量子计算机等科研提供低温环境支持 [7] -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等机构联合开发全球首款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器人,直径1毫米,可通过X射线引导实现颅内肿瘤精准药物递送 [8][9]
走好科技自立自强新征程
搜狐财经· 2025-05-11 21:35
北京独角兽企业发展现状 - 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和估值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世界前三 成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 [1] - 独角兽企业定义为成立不超过10年 估值超10亿美元 拥有独有核心技术和市场潜力的未上市公司 [1] - 北京独角兽呈现"融资迅速 领域广泛 高度聚集"特征 民营独角兽成为科创重要力量 [1] 北京培育独角兽的核心优势 - 人才资源密集:汇聚90余所高校 1000多家科研院所 70余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2] - 政策支持体系:连续8年推出1500余项营商环境升级措施 针对性发布"独角兽10条"专项政策 [2] - 形成"专项政策 管家服务 创新培育 前瞻孵化"四位一体的培育生态 [2] 独角兽企业的战略意义 - 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 是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市场主体 [1] -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 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 [2] - 以高水平人才和高能级资本为驱动 助力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2] 创新发展环境建议 - 需健全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实施更有效的培育扶持策略 [3] - 畅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营造一流创新发展生态 [3] - 独角兽企业在新业态 新赛道的发展取决于科技实力和创新活力 需要外部环境保障 [3] 未来发展展望 - 北京锚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 将在全球创新版图留下更多"北京印记" [3] - 独角兽企业在新历史起点上具备重大发展机遇 将成为科技竞争主动权的关键力量 [3]
长三角“超级环线”经济与大湾区双向奔赴互动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5-11 18:27
长三角"超级环线"经济 - 长三角正在形成高铁、科创(产业)、水运三大"超级环线"经济,加速区域一体化发展 [3] - 高铁"超级环线"串联上海、南京、合肥、杭州4座中心城市,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流动 [3] - 高铁环线连接7条高铁线路,推动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融合 [3] 高铁"超级环线" - 2024年6月首条环线开通运营,实现沪苏浙皖四省"连线成圈" [3] - 促进区域内从"空间一体化"向"功能一体化"升级,实现同城化协同发展 [3] 科创(产业)"超级环线" - 由G60科创走廊与沪-宁-合产业创新带构成,形成"廊-带-圈"结构 [4] - 已建立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集成电路产业圈等专业化分工体系 [4] 水运"超级环线" - 由江淮运河、长江、淮河、京杭运河构成"井字形"多式联运网络 [4] 区域协同发展 - 长三角与大湾区通过高铁网实现知识、技术、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 [5] - 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张江、大湾区)协同创新,共享科技基础设施 [5] - 沪深港合作推动金融产品组合,促进科创、产业、人才、资金跨区域融合 [5] 产业合作 - 在AI、芯片、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领域实现差异化布局和优势互补 [5] - 通过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推动产业链组链、延链、嵌链式发展 [5]
未来产业“风向标” 从科博会看中国智造新范式
新华网· 2025-05-11 02:57
北京科博会展示未来产业创新成果 - 北京科博会通过开放式布局展示创新赛道上的蓬勃活力,成为透视未来产业的窗口 [2] - 机器人成为展区标配,包括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天工"和即将出口东南亚的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 [2] - "天工2 0"版本即将推出,升级后具备复杂地形自适应行走能力,可跨越台阶、斜坡等障碍,实现工业级稳定作业 [2] - 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展示高效作业能力,机械臂协调运作,关节灵活自如 [2] 亦庄展区创新成果 - 亦庄展区20余家企业携60余件(套)展品参展,围绕"数智生产、智创医疗、多元生活、筑梦航天"四大智能场景 [2] - 展区集中展示多项国际国内"首创"产品,体现中国智造从"跟跑者"转为"定义者"的趋势 [2] - 亦庄全方位呈现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力、创新承载力与研发硬实力 [3] 中国智造发展趋势 - 中国智造正从技术到标准、从产品到生态全面转型,在全球创新版图中扮演更积极角色 [2] - 亦庄的创新成果正在全球科技版图上刻下新坐标,推动中国智造驶向"定义未来"的新航程 [2][3]
上海国投公司总裁:已搭建“六大母基金”为主干的矩阵
第一财经· 2025-05-10 09:53
公司概况 - 资产总额超1500亿元,旗下基金管理机构在管基金认缴总规模达2800亿元 [4] - 累计投资企业超2800家,其中上市公司100余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占比超90% [1][4] - 搭建"六大母基金"为主干的基金矩阵,包括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未来产业基金、国资母基金、创业引导基金 [4] 基金布局 - 主力基金存续期12-15年,匹配硬科技研发长周期特性 [4] - 子基金专注早期初创和细分赛道,未来产业基金专注前沿、交叉、颠覆式创新 [4] - CVC和并购基金联合产业龙头、上市公司和金融投资机构,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4] 三大先导产业投资方向 - 集成电路:关注工艺制造、芯片设计、核心配套升级,推动重点项目落地 [5] - 生物医药:关注创新药、创新器械、上游供应链和跨学科交叉,设立并购基金整合资源 [5] - 人工智能:关注AI芯片、通用及垂类模型、高质量语料数据、具身智能、自动驾驶等方向 [5] 未来产业布局 - 前瞻布局可控核聚变、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空天计算等领域 [5] - 探索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的概念验证机制衔接 [4] - 借鉴国际先进模式如"DARPA""Flagship",打造"开放式创新社区" [5] 创新支持体系 - 深化创新策源协同网络,捕捉"科创信号源",完善人才驱动转化机制 [5] - 设立科创赋能专业平台,提供"五位一体"增值服务体系 [6] - 设立科产研究院,汇聚国内外专家顾问团队赋能产学研转化 [6]
用好知识产权提升城市竞争力
经济日报· 2025-05-09 22:09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大幅上升,产出能级与转化效能明显改善,近些年很多城市通过加大研发投入等手段推进能力提升 [1] - 北京市在知识产权产出能级与转化效能指标中居首位,与其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与努力密切相关 [1] - 代表性城市通过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创新生态建设等手段,使知识产权价值转化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1] 知识产权营商环境 - 知识产权营商环境获得较大改善,主要体现在相关案件行政执法和司法的有力保障 [2] - 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的意见》,明确16项具体措施加强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2] - 跨区域协作和强化知识产权有效执行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 [2] 区域发展差异 - 城市间知识产权发展存在差距,北京、深圳、上海位列总指数前三名,得分大大超过平均数 [2] - 华南和华东地区整体处于前列,东北和西北地区排名相对靠后,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与知识产权完善度的内在联系 [2] 提升措施 - 应锚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挥城市知识产权的协同联动作用 [3] - 依托大中城市建立促进知识开放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调机制,促进资源在东中西部合理分配与流动 [3] - 构建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产业平台,通过城市间知识产权开放合作提升能力 [3] 区域战略 - 以大中城市为依托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创新平台、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平台和信息整合机制 [3] - 以先进技术和驰名商标品牌为抓手组建跨区域企业集团和产业生态链,将东部新兴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3] - 强化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 [3]
第34届“哈洽会”凸显3个“量”点: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中国新闻网· 2025-05-09 16:08
核心观点 - 第三十四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凸显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3个"量"点 [1][3] 含金量 - 展示黑龙江省振兴发展新局面 [3] - 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平台 [3] - 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政府和企业代表团将做精彩展示 [3] - 首次设立泰王国、蒙古国"双主宾国" [3] - 泰国的各种香米、泰国精选认证项目、泰餐厅、泰国食品将亮相 [3] - 现场设有免费试吃和分发等互动项目 [3] 含新量 - 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未来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 - 集中展示人形机器人、AI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数字经济、生物经济、低空经济等科技成果项目 [3] - 展示黑龙江近年来科技创新引领振兴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亮点 [3] - 为参展商、采购商提供对接科技合作与产业转型项目的合作机会 [3] 含绿量 - 坚持绿色、低碳、环保标准 [3] - 注重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 [3] - 布展设计向"绿"而行,装饰材料向"绿"对标 [3] - 绿色搭建率可达90%以上 [3]
2025六大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与人工智能八大落地场景(附21页PPT)
材料汇· 2025-05-09 15:38
人工智能的范式跃进 - 人工智能目前处于第三波发展浪潮,生成式AI技术成为显著特征,乐观预测2040年将成为AGI元年[9] - AI技术对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带来深远影响,劳动效率将从"量变"提升到"质变"[9] - 生成式AI已实现长文本、代码、图片和视频生成,未来将向多模态生成迈进[6] 未来产业的重要意义 - 未来产业是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的源动力,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的牵引力[7] - 未来产业将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为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8] - 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领域将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8] 产业升级与创新 - AI深度融合创新元素,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并开辟新领域[10] - AI for X八大场景(Science、硬件、具身智能等)正在推动多行业智能化改造[11] AI for Science - AI4S以加速和优化科学计算为主,暂未渗透基础理论启发[13] - 中国已涌现"MEGA-Protein"、"鹏程·神农"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18] AI硬件 - 2023年消费级AI硬件市场规模达1.1万亿,未来四年将进入全面渗透阶段[19] - 办公教育领域增长潜力最大,预计增长率达20%[16] 具身智能 - 具身智能是AI下一个浪潮,人形机器人优先工业场景落地[20] - 2024年人形机器人出货量预估2000台,203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379.7亿元[21] 无人驾驶 - Robotaxi将于2027年迎来拐点,市场规模预计超150亿元[22] - 2030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375亿元[25] AI for 消费 - AI+消费已催生多种新兴零售业态,短期将加速向五大核心场景渗透[32] - 全球AI+零售市场规模预计以24.7%的CAGR增长[27] AI for 农业 - AI与农业融合尚处初步阶段,未来将聚焦植物工厂与智慧农业两大场景[33] AI for 健康 - AI在医疗影像分析、基因编辑、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34] - 2030年AI+创新药市场规模预计达138.1亿元,CAGR为27.8%[35] AI for 金融 - 大模型投入成为银行增速主要来源,18家银行已披露AI大模型布局[38] 未来制造 - 芯片产业围绕异构整合推动FEOL前道与BEOL封装工艺迭代[40] - 先进封装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达786亿美元[43] 未来信息 - 量子计算在金融、生物医药、能源等领域应用机会最大,预计5-10年落地[45] 未来材料 - 第四代半导体和高纯度碳材料已实现小规模应用[53] - 氧化镓有望替代碳化硅市场,氮化铝在散热材料领域具优势[50] 未来能源 - 可控核聚变累计融资超62亿美元,中国企业占5亿美元[55] - 2030年全固态电池产业规模预计超1000亿元[59] 未来空间 - 低空经济将在警务巡逻、商业运输等领域率先爆发需求[57] - 深空经济价值最先体现在高精度导航和通导遥一体化[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