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资金入市

搜索文档
券商火速解读!“一揽子金融政策”有何深意?
券商中国· 2025-05-07 10:45
货币政策调整 - 央行推出三大类10项货币政策组合,释放"适度宽松"信号以稳增长稳市场,体现对实体和资本市场的全面支持 [2] - 降准时间间隔接近历史平均规律(4-8个月),本次降准符合预期,旨在补充中长期流动性缺口并配合政府债发行高峰 [2] - 降息幅度较为克制,避免强化利率下行预期和挤压银行息差,后续可能通过利率自律机制引导存款成本下调 [2] - 首次将部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至0%,打破5%隐性下限,并创设工具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市场 [3] 长期资金入市 - 金融监管总局拟批复600亿元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调降股票风险因子10%以推动长周期考核 [4] - 证监会将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督促基金公司从"重规模"转向"重回报" [5] - 多部门拟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转型,改善投资者结构 [5] 科技创新支持 - 央行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5] - 证监会强调增强制度包容性服务新质生产力,通过多层次市场体系支持科技型企业全链条发展 [5] 资本市场影响 - 政策集中落地超出市场预期,短期A股风险偏好提升,可能演绎向上脉冲行情 [6] - A股估值处于低位,叠加科技叙事和地缘叙事支撑,中期表现值得关注 [6] - 市场指数韧性增强,推荐关注债券、公用事业、红利资产及安全类资产如黄金、军工 [7] 政策协同效应 - 货币政策通过数量型、价格型和结构性工具协同发力,稳定内需并修正长端利率隐含的经济增长预期 [3] - 金融政策与稳资本市场预期强关联,形成流动性支持与财政货币双宽的衔接阶段 [7]
吴清主席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5-07 10:26
资本市场稳定政策 - 证监会会同多部门推出稳市"组合拳",包括政策对冲、资金对冲和预期对冲措施,A股市场在经历初期波动后持续反弹[3] - 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中国人民银行提供后盾支持,形成全球最有力有效的市场稳定模式之一[4] - 全国社保基金、证券基金机构、银行保险机构及各类投资者积极参与市场稳定,上市公司通过回购增持维护股价稳定[3] 资本市场改革措施 - 将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增强市场层次、审核机制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制度包容性[4] - 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优化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2023年沪深两市披露重组项目近1400单,同比增长40%[4][9] - 发展科技创新债券,优化发行注册流程,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4] 中长期资金入市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优化收费模式和考核体系,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5][14] - 权益类基金规模从2023年9月的7万亿元增长至8.3万亿元,未来将加大权益类基金发行和销售力度[16] - 要求基金公司实施长周期考核,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80%,减少基金经理"追涨杀跌"现象[15] 上市公司应对关税影响 - A股上市公司逐步调整海外产能布局,出口收入从2018年4.9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9.4万亿元,增长92%[8] - 对美直接出口收入占比明显下降,91%的公司对美出口收入占比不足10%[8] - 2024年四分之三上市公司盈利,五成公司利润增长,人工智能、半导体和消费电子行业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3.2%、12.9%[8]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外资通过QFII、沪深股通持有A股流通市值稳定在3万亿元左右[11] - 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准入服务,扩大投资范围,支持外资机构申请证券基金投资咨询业务资格[12] - 深化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标的,支持境内外期货交易所扩大合作[12] 公募基金改革重点 - 改革基金运营模式,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的少收管理费[14] - 要求基金产品设定清晰业绩比较基准,避免"风格漂移"和"货不对版"[15] - 加快推出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便利各类机构参与基金投资[15]
降准降息、平准基金、险资“松绑”...机构火线解读一揽子金融政策对资本市场影响
搜狐财经· 2025-05-07 10:12
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拉开4月政治局会议后稳经济政策序幕 [2] - 货币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是关键 预计二季度金融政策落地后三季度增量财政政策空间打开 [2] - 央行"双降"(降准0.5个百分点+逆回购利率降0.1个百分点)释放约1万亿元长期流动性 带动LPR下行约0.1个百分点 [9]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专项工具利率从1.75%降至1.5% PSL利率从2.25%降至2% [9] - 优化两项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 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与股票增持回购再贷款合并 总额度提升至8000亿元 [9] 平准基金与市场稳定机制 - 中央汇金公司作为"类平准基金"操作主体 通过市场化手段增持ETF、蓝筹股 承载维护市场稳定、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等多重目标 [3] - 平准基金动态调节市场波动 低迷时托底 过热时抑制泡沫 沪深300市盈率仅12.3 显著低于标普500等国际指数 [4][5] - 央行明确支持汇金公司增持股票指数基金并提供充足再贷款 强化市场监测与风险预案 [3][5] 中长期资金入市与资本市场改革 - 监管部门明确鼓励长期资金入市 推动提升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和占比 险资股票投资风险因子下调10% 预计带动增量资金逾1300亿元 [5][10][11] - 拟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 新增批复600亿元 推动长周期考核机制促进长钱长投 [10][11] - 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 增强制度包容性 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支持并购重组转型 [5][6] A股上市公司韧性及应对关税冲击 - A股上市公司近9成收入来自国内 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6% 实体经济类公司净利润增4.3% 展现强大韧性 [6] - 对受关税影响较大企业增强监管包容度 350多家公司披露回购增持计划 证监会将支持并购重组与中概股回归 [6][7] 市场流动性及风险偏好影响 - 降准后沪指历史表现显示流动性释放提振市场情绪 近两次降准次日涨幅分别达8.06%和3.03% [10] - 政策组合拳形成"流动性宽松+贸易环境改善"利好 推动"流动性驱动→盈利预期修复→风险偏好提升"正向循环 [10] - 金融宽松政策集中落地与稳资本市场强关联 短期维持风险偏好 科技与内需消费存在结构性机会 [12]
5月7日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发布会点评:人民银行降准降息,加大对科创企业金融支持
东兴证券· 2025-05-07 09:53
货币政策 - 人民银行降准50bp,降政策利率10bp至1.4%,LPR同步下行10bp,降结构性贷款和住房贷款利率25bp,降公积金贷款利率25bp,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25bp[4][12] - 阶段性将汽车金融、金融租赁公司存准率从5%降至0,释放1万亿长期流动性[5][12] - 增加“两新”再贷款额度3000亿至8000亿,设立5000亿“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12] 科技企业支持 - 扩大两新贷款额度3000亿,一行一局一会全方位支持科技企业融资[6] - 证监会发展科技创新债券,优化发行注册流程,央行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6][12] - 证监会择机发布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金融稳定局扩展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主体至全国性商业银行[6] 资本市场 - 央行优化资本市场工具,合并两项工具额度维持8000亿,利好上市公司回购和增持[7][12] - 证监会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完善应对风险预案,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落实相关行动方案[7][12] - 金融稳定局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7][12] 关税冲击应对 - 金融稳定局推出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政策,制定护航外贸发展措施[8][12] 风险提示 - 海外通胀超预期,海外经济衰退[9]
吴清重磅发声!涉及科技创新债券、公募基金行业新规
北京商报· 2025-05-07 09:44
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 中国证监会将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债券,优化发行注册流程,完善增信支持,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接力式"金融服务 [1][3] - 近期将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重点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3] - 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投融资 [4]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 将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的必须少收管理费,扭转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现象 [1][7] - 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把业绩是否跑赢基准、投资者盈亏情况纳入考核体系,督促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7][8] - 要求为每只基金产品设定清晰的业绩比较基准,避免"风格漂移",明确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80%,减少基金经理"追涨杀跌"现象 [8]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 外资通过QFII、沪深股通等形式持有A股流通市值稳定在3万亿元左右,下一阶段将坚定不移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5][6] - 持续扩大机构开放,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准入服务,扩大投资范围,支持外资机构申请证券基金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6] - 深化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标的,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6] 公募基金改革 - 优化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强化利益绑定,提升行业服务投资者能力 [7][9] - 引导基金公司、基金销售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出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便利各类机构投资者参与基金投资 [9] - 积极推动产品创新,丰富符合国家发展导向的指数基金和主动型基金,大幅提高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注册效率 [10]
再出手!险资又双叒举牌 这次是A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09:41
中邮保险举牌东航物流 - 中邮保险斥资8 69亿元受让珠海普东持有的东航物流7942 01万股无限售流通股 持股比例达5% [1][2] - 转让总价款占中邮保险2025年一季末总资产的0 14% 符合监管要求 [2] - 举牌目的为长期投资 支持东航物流持续健康发展 不排除后续追加投资可能 [2] - 东航物流为现代综合物流服务企业 旗下拥有中国货运航空等多家子公司 2021年6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2] 中邮保险基本情况 - 公司注册资本286 63亿元 2025年一季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801 07亿元 净利润15 65亿元 [3] - 一季度末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93 94%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58 92% 风险综合评级为BB类 [3] - 公司计划2025年增加股票配置 建立股权投资团队 投向国家高质量发展相关行业 [3] 险资举牌整体情况 - 一季度12家A股及H股上市公司获险资举牌 其中银行股占比最高达5家 [4] - H股成为险资举牌主战场 12家被举牌公司中H股占10席 A股仅2家 [5] - 行业分布上银行板块占比超40% 公用事业和能源类公司紧随其后 [5] 险资举牌动因分析 - 低利率和资产荒背景下 险资通过权益投资增厚收益具有现实必要性 [6] - 新会计准则下举牌后会计计量方式变更有助于提升利润表稳定性 [6] - 政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要求提升保险资金投资A股比例 [6] - 银行股因低估值 高分红和经营稳健特性 与险资长期投资理念高度契合 [6] 典型案例 - 瑞众保险增持300万股中信银行H股 耗资1783 2万港元 持仓市值超46亿港元 [4] - 平安系险资大举加仓H股银行板块 对邮储银行 招商银行等多次举牌 [4] - 中国人寿通过资产置换方式举牌电投产融 持股比例升至25 054% [5]
详细分析版来了!“一行一局一会”重磅发声,哪些板块值得关注?
新浪财经· 2025-05-07 08:59
一、继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 央行提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同时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从1.5%降至1.4%,预计带动LPR同步下行0.1个百分点 [2] - 2015年以来降准次日沪指平均涨幅0.17%,最近两次降准次日涨幅分别达3.03%和8.06%,证券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戴维斯双击,证券ETF龙头(560090)值得关注 [2] - 拟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近期再批复600亿元增量资金,同时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推动"长钱长投"机制 [3] 二、中长期资金入市与红利资产配置 - 2025年六部门联合推动五类资金入市,目标为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的30%投资A股,测算显示权益投资比例每提升1%可带来0.73万亿元增量资金 [4] - 低利率环境下红利资产配置价值突出,港股红利ETF(513820)股息率超8%,银行ETF(512820)受益于高分红、低估值特征 [4] - 2025年险资举牌案例显示保险公司重点配置金融、能源等板块,包括邮储银行(01658 HK)、中国神华(01088 HK)等 [4] 三、提振内需政策导向 - 房地产政策方面,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首套房五年期利率从2.85%降至2.6%,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创2022年以来单季最大增幅 [6]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消费ETF(159928)近60日净流入22亿元,规模超150亿元 [6][7] -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扩围,信贷数据改善显示稳楼市对畅通内需循环具有支撑作用 [6] 四、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持 - 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从5000亿元增至8000亿元,将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优化科创债发行流程 [8] - 科创50ETF(588870)聚焦科创板50只龙头股,科创综合ETF(589080)覆盖面更广且成长潜力更强 [9] - 2024年以来多部门出台政策支持科创企业融资,包括创设债券市场"科技板"和风险分担工具 [9] 五、政策文件梳理 - 2024-2025年各部门密集发布科技金融支持政策,涉及未来产业布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担保计划等,形成全方位支持体系 [8][11] - 重点政策包括《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导意见》等,强化对科技创新全周期服务 [11]
一揽子金融政策出台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 A500指数ETF(159351)上涨0.31% 收盘价创近一个月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7 08:02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沪指上涨26 56点至3342 67点 涨幅0 80% [1] - A500指数ETF(159351)上涨0 31% 创近一个月新高 成交额24 41亿元 位居全市场同类第四 深市同类第三 [1] - A500指数ETF换手率17 17% 位居全市场同类第二 获得4600万份净申购 规模增长居深市同类第一 [1] - 成分股中航天军工板块强势 中航成飞大涨17% 航天彩虹 中航沈飞 洪都航空涨幅超6% [1] 政策动态 - 央行宣布降准0 5个百分点 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同时降低政策利率0 1个百分点 [2] - 优化两项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 合并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额度 总额度达8000亿元 [2] - 证监会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提升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规模和占比 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 行业分析 - 券商机构认为政策支持叠加资金流入将推动A股震荡上行 中证A500指数受益于"权重指数稳定 科技成长活跃"格局 [2] - 中证A500指数覆盖500只大中盘流动性好的股票 行业分布均衡且新质生产力成分占比高 具有长期配置价值 [2] - A500指数ETF(159351)及联接基金(A类022453 C类022454)为投资者提供配置工具 [2]
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A股走强半日成交近万亿,军工、金融起飞
新浪财经· 2025-05-07 05:21
智通财经记者 | 孙艺真 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A股、港股主要指数今日全线高开,早盘维持涨势。 5月7日上午9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 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受利好消息提振,A股市场交投活跃,半日成交额达9890亿元。截至午间收盘,沪指涨0.64%,深证成 指涨0.19%,创业板指涨0.4%、场内超3400只股票飘红。港股方面,截至发稿,恒生指数涨超0.4%,早 盘一度突破23000点。 分板块看,航天军工、大金融板块集体爆发,券商、多元金融领涨,弘业期货(001236.SZ)直线涨 停,九鼎投资(600053.SH)实现两连板,锦龙股份(000712.SZ)、湘财股份(600095.SH)涨超3%, 中国银河(601881.SH)、东方财富(300059.SZ))、华创云信(600155.SH)、招商证券 (600999.SH)等个股跟涨。地产股集体走强,消费电子设备等概念板块表现强势。天保基建 (000965.SZ)、三湘印象(000863.SZ)涨停,华丽家族(60 ...
吴清最新发声:组合拳释放多重利好,这几大政策逐步推动
新京报· 2025-05-07 04:20
吴清表示,今年以来,市场运行总体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尤其是面对4月初以来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局面,证监会会同相关部门打出了一揽子稳市"组合拳",A股市场展现出较为强劲的韧性和抗风险能 力。 在发布会上,吴清对后续的监管基调进行了明确。他表示,证监会将全力抓好贯彻落实,坚持"两强两 严",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既努力在市场运行上体现"稳",同时在激发市场活力、强化市场功能上 体现"进"。 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支持汇金公司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作用 吴清表示,证监会将全力巩固当前市场回稳向好的态势,强化市场监测和风险综合研判,动态完善应对 各类外部风险冲击的工作预案,全力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发挥好类"平准基金"作用。 他强调,中央汇金公司在前方进行强有力操作,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后盾,这是全世界最有力有效模式之 一。 在5月7日国新办发布会上,"一行一局一会"三大掌门人齐聚,再次释放了多个重磅利好信号。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就当前市场形势、监管方向和未来政策部署进行了全面阐述。吴清坦言,前行路上 有风有雨是常态,不管是轻风细雨还是狂风暴雨,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我们都完全有条件、有信 心、有能力实现中国股市的稳定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