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学
icon
搜索文档
去年医药健康产业收入破千亿,昌平持续引金融活水助企业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05:20
全球医药健康产业创新趋势 - 全球医药健康产业进入创新浪潮奔涌、发展范式跃迁的关键时期,创新药研发范式加速迭代、AI技术重塑研发链条、合成生物学突破产业化瓶颈 [1] - 中国市场医药健康产业加速发展,创新药领域实现从跟随者到领跑者的产业跃迁 [1] - 中国创新药研发在过去5年中明显增长,2024年新药获批上市量仅次于美国,迈入全球创新药首发第一梯队 [6] 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 北京昌平致力于打造医药健康产业创新高地,聚焦建设"生命谷",布局生命科学创新走廊,构建"投资+临床+孵化+园区"生态圈,搭建57个共性技术与公共服务平台 [1] - 过去三年昌平全区医药健康产业收入年均增速9.3%,2024年达到1040亿元,同比增长14.3% [1] - 2024年3月规模达200亿元的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在昌平设立,重点布局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等领域 [1] 金融支持与投资进展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累计出资超过4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过50亿元 [2] - 昌平区成立10亿元规模的生命谷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6亿元规模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科创基金,与30多只市场化子基金达成合作意向,基金规模达190亿元,投资金额165亿元 [3] - 昌平打造全国首家认股权综合服务平台,设立20多家特色科技支行,累计为政府产业基金投资企业提供授信支持78亿元 [3] 金融服务生态建设 - 昌平区发改委牵头发起成立"昌平未来创投联盟CFIA",2024年累计举办投融资路演活动90余场,服务路演企业260余家 [4] - 生命谷金融服务站正式设立,将链接银行、投资机构、券商等多元化金融资源,形成金融服务集群效应 [5] 中国创新药发展前景 - 中国医药产业从政策驱动转向产业能力驱动,逐步构建"政策-研发-回报"闭环,Biotech进入原创性深度探索的"DeepSeek"时刻 [6] - 2030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全球占比持续提升 [6] - 中国需要加强靶点洞察与共建研发、全球临床设计与注册协同、商业路径共建与利益绑定,未来有望成为全球创新医药产业决策中心 [6] AI技术在医药研发中的应用 - AI技术深度重塑医药研发各个环节,解决传统药物研发效率低、周期长、靶点和分子筛选难度大等瓶颈 [7] - 英矽智能的生成式AI平台Pharma.AI推动药物研发流程全面升级,PandaOmics平台可挖掘全新靶点,Chemistry42平台高效筛选或设计分子 [7] - 英矽智能利用AI平台发现TNIK靶点并设计出小分子Rentosertib,较传统方法节省三分之二时间 [7] - 英矽智能已建立涵盖纤维化、肿瘤、免疫等多领域的创新药物管线 [8]
34亿重注!前首富钟睒睒押宝北交所“胶原蛋白之王”,医美新风口决战打响
新浪证券· 2025-07-10 02:41
交易概述 - 养生堂以34亿元现金认购锦波生物10.58%股权,成为北交所史上最大规模现金定增[1] - 交易将重组胶原蛋白赛道推向市场焦点,预示医美产业格局重大变化[1] 锦波生物核心竞争力 - 国内唯一拥有三张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械三证"的企业,覆盖医美填充、创面修复、凝胶注射三大高风险场景[2] - 2024年营收14.43亿元(同比+84.92%),净利7.32亿元(同比+144.27%),医疗器械毛利率达95.03%[2] - 市值438亿元(股价381元/股),超越珀莱雅、华熙生物等主板巨头[2] 业务结构隐忧 - 王牌产品"薇旖美"注射剂贡献超88%医疗器械收入,覆盖4000余家医疗机构[2] - 消费端品牌("重源"、"肌频")表现乏力,C端收入占比不足10%,过度依赖B端[2] 钟睒睒战略意图 - 寻找新增长极: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年复合增长率45%(预计2030年达2193.8亿元)[3] - 技术+消费互补:锦波生物强于技术但弱于渠道,养生堂拥有200万零售终端和8000家美妆门店[3] - 战略协同:20亿定增资金中11.5亿将投入AI与高通量技术研发平台[3] 行业竞争格局 - "械三证"垄断将被打破:巨子生物、创健医疗、华熙生物等竞品进入优先审批[4] - 合成生物学推动成本下降至万元级,价格战风险加剧[4] - C端成为决胜关键:巨子生物"可复美"面膜年营收55亿,华熙生物全产业链优势显著[4] 未来展望 - 技术龙头与渠道巨头结合可能催生"中国版艾尔建"[5] - 行业面临从B端向C端的转型挑战,医美产业权力版图或将重塑[5]
全球首个!非动物源肝素平台落户光明
深圳商报· 2025-07-09 16:35
公司战略布局 - 华熙生物通过旗下企业华熙唐安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实现多元化发展及合成生物技术应用的重大战略部署,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全球首个非动物源肝素全产业链平台 [2] - 公司以合成生物为驱动,聚焦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已形成生物活性物原料、药品及医疗器械、皮肤科学创新转化及营养科学创新转化四大业务板块 [2] - 华熙唐安突破传统肝素类药物的动物组织提取工艺,以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肝素聚糖的体外全酶法精准合成,技术全球领先,是国内唯一掌握全天然结构抗凝血肝素聚糖生物合成的企业 [2]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华熙唐安在全酶合成肝素领域实现多维度技术突破与产业革新,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并在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心血管手术抗凝等场景 [2] - 依托深圳研发总部、济南糖工程基地、天津中试车间三地联动体系,华熙唐安加速从实验室技术到GMP产业化的转化,推动肝素产业从"动物资源依赖"向"绿色生物智造"升级 [2] 合作与融资 - 华熙唐安与光明区、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星博生辉私募创业投资基金等举行落地及天使轮融资签约仪式 [3] - 产学研用各方嘉宾举行"合成生物学赋能肝素产业变革"圆桌论坛,包括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华熙唐安董事长、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等 [3] 区域产业集聚 - 光明区已集聚合成生物领域企业超130家,产业估值近400亿元 [4]
生物制造领域前沿进展!生物制造青年论坛,报告征集中!8月20-22日宁波
会议概况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同期举办"生物制造青年论坛",聚焦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领域的创新成果交流与产业对接[2] - 会议时间为8月20日在浙江宁波举办,包含两场报告时段(13:30-17:30和19:00-20:30)[6] - 青年论坛席位限制为30席,采用扫码报名形式[6] 会议内容 - 设置15分钟快速了解研究方向的环节,重点探讨科学问题、解决方案、成果转化可行性及未来发展方向[3] - 同期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专场,公开征集100个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领域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项目进行现场展示[6] 组织架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11] - 协办单位包括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机构[11] - 该会议已连续三年(2022-2024)在宁波成功举办,2024年会议获得上海宝山合成生物学转化研究院等机构支持[13] 行业平台 - 会议关联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www.bio-basedlink.net[20]
推荐 | 江南焕仪,全球首款“超分子弹性蛋白”黑科技企业
公司概况 - 江南焕仪生物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合成生物科技驱动的高端护肤与医美材料创新企业,以超分子弹性蛋白为核心技术 [3] - 公司融合合成生物学、超分子化学、纳米科技与蛋白材料学,自主构建微生物发酵平台 [3] - 成功生产出全球首款高纯度(≥95%)超分子弹性蛋白,解决了小分子功能性不足与大分子吸收受限的行业难题 [3] - 拥有四项国家发明专利,技术覆盖蛋白纯化、超分子结构设计、功能化及绿色发酵体系 [3] 核心技术 - 微生物发酵生产方式相较于传统化学工艺更清洁、安全,能耗低,无化学废水,符合制药二类无菌标准 [3] - 自主研发的超分子弹性蛋白引领护肤与医美材料向"多功能、高活性、绿色制造"迭代升级 [3] - 超分子弹性蛋白融合并超越玻尿酸、胶原蛋白、贻贝蛋白、天然弹性蛋白的多重功效 [3][5] 核心产品 - 全球首款超分子弹性蛋白塑颜水凝胶,专为肌肤补弹设计,兼具便捷性与安全性 [3][5] - 产品性能包括超分子结构稳定性、生物活性、超强持水特性和细胞修复特性 [5] - 功能性涵盖抗皱、改善肌肤弹性、紧致、淡纹、保湿 [5] - 年理论产能一万盒,定价400元/盒 [5] - 适用于25+有初老需求者、干燥/敏感肌及需急救护理的人群 [5] 产业化合作 - 与同康有道供应链合作,利用其35条GMPC标准化生产线和年产能4亿支的生产实力,保障产品包装及流通环节的品质稳定性 [6] - 与扬中酵诚生物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建立专属菌株表达体系,提升蛋白产率和发酵效率 [6] 行业平台 - 公司已入驻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新品库(bio-basedlink) [2] - 该平台涵盖材料、能源与化学品、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等8大细分领域,已入驻万华化学、三菱化学等头部企业 [7]
全球首个非动物源肝素平台落成!光明科学城合成生物大动作
华熙生物战略布局 - 华熙生物旗下企业华熙唐安生物科技落地光明科学城,建立全球首个非动物源肝素全产业链平台,标志着公司在透明质酸领域外的多元化发展和合成生物技术应用的重要战略部署 [1] - 公司以合成生物为驱动,聚焦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拥有生物活性物原料、药品及医疗器械、皮肤科学创新转化及营养科学创新转化四大业务板块 [1] - 华熙唐安已在全酶合成肝素领域实现多维度技术突破与产业革新,相关产品在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广泛应用,是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等场景的关键药物 [1] 合成生物学产业生态 - 华熙唐安与光明区、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星博生辉私募创业投资基金等签约,整合政策、资源及产业优势,加速项目发展 [3] - 产学研用各方举行圆桌论坛,探讨合成生物学技术在肝素等生物医药关键材料研发中的突破性应用及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3] - 光明区已集聚合成生物领域企业超130家,产业估值近400亿元,构建了涵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全过程的创新生态链 [3] 产业集群与行业影响 - 华熙唐安的落地将吸引医美、化妆品细分领域上下游企业集聚,助力光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4] - 公司致力于打造国际领先的肝素聚糖全产业链平台,为肝素产业的技术革新与高质量发展开启新篇章 [1] 行业会议信息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宁波举办,聚焦AI+生物智造、绿色化工与新材料、未来食品、未来农业和美妆原料四大领域 [5] - 大会设生物制造产业宏观论坛及分论坛,涵盖大宗化学品、精细化学品、生物基材料等议题,并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活动 [6]
“始终保持对问题的好奇心”——青年学者对话资深专家
环球网资讯· 2025-07-08 10:56
基础研究青年学者的困惑与对策 - 基础研究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强的特点,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影响深远,但成果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青年学者在初期易产生困惑 [1] 研究方向选择策略 - 选择研究方向需兼顾前沿性与应用价值,关键在于找到学术热点与实际问题的交汇点,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基因编辑等新兴技术领域 [2] - 青年科研人员可采取"热点中的冷门"策略,在热门领域内寻找未充分探索的细分方向,例如将大模型应用于不同医学场景 [2] - 同时关注"冷门中的潜力",某些长期被忽视的领域可能因技术变革迎来新机遇,如传统微生物学因合成生物学兴起而焕发新生 [2] - 判断研究潜力需考察科学问题的可扩展性、技术可行性和社会需求,定期与国内外专家和产业界交流有助于动态调整方向 [2] 职业发展压力应对 - 采用"双轨制"研究模式,同时推进短期可产出成果的项目与长期攻坚的核心问题,例如在开展多年实验的重大课题时并行进行数据挖掘等较易发表的研究 [3] - 将长期目标拆解为多个阶段性目标,每年完成部分关键实验或理论构建,保持进展的同时产出阶段性成果 [3] - 建立个人学术标签,在细分领域持续深耕形成独特研究特色,通过系列研究积累学术声誉 [3] 跨学科合作机制 - 高效跨学科协作需克服学科壁垒、沟通障碍与利益分配等障碍,合作各方需形成"共同语言",深入了解对方学科 [4] - 合作应聚焦具体交叉科学问题而非泛泛交流,定期组织问题导向的研讨会,围绕明确研究目标推进 [5] - 高校通过建立新型学科交叉研究机构、实施联合聘任等举措促进人才"物理融合",有效推动跨学科合作 [5] - 尊重不同领域研究成果认可模式差异,尽早明确利益共享与分配机制是保障跨学科合作可持续性的关键 [5]
2025年度10大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及产业技术问题发布,哪些仪器受热捧?
仪器信息网· 2025-07-08 07:38
中国科协2025年重大科技问题发布 -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7月6日在北京举行,发布2025年10个前沿科学问题、10个工程技术难题和10个产业技术问题 [1][2] - 该活动自2018年开始持续开展,2025年从前沿性、引领性、创新性、战略性四个方面严格把关,经过严谨规范的审读、评议、投票等程序选出 [2] - 这些问题的发布旨在为持续性产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树立"风向标" [2] 十大前沿科学问题 - 流形的拓扑和几何分类 [3][4] - 希格斯粒子性质和质量起源 [4] - 准金属替代过渡金属用于精准合成与催化反应的可行性研究 [4] - 台风路径异常与强度突变 [4] - 宏观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形成机理与系统间相互作用机制 [4] - 基于密码学视角的人工智能安全新理论和防护体系 [4] - 多维度、可重构超分子机器组装 [4] - 暗能量与哈勃常数危机 [4] - 作物野生近缘种在提升栽培种抗逆特性的育种潜力 [4] - 人体微生态与宿主的交互调控机制 [4] 十大工程技术难题 - 复杂模型的设计-仿真-制造一体化算法与理论 [5] - 深海规模化采矿装备与环境扰动抑制 [5] - 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外调水-海水协同利用与治理技术 [5] - 面向通信与智能融合的智简网络技术体系 [5] - 生物制造复杂器官 [5] - 煤炭与共伴生能源资源一体化开发技术 [5] - 新一代低能耗低成本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5] - 先进航空机载系统能量综合与智能管理 [5] - 大宗食品原料及高值配料的生物制造技术 [5] - 建立基于临床和多组学大数据的新药研发体系 [5] 十大产业技术问题 - 突破大型及超大型海水淡化工程高端装备进口瓶颈 [6][7] - 超超临界汽轮机叶片抗氧化性能提升 [7] - 面向深空资源开发的自主采矿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研究 [7] - 面向产业的智能无人系统自主能力评测系统建设 [7] - 芯片间高速光互连(光-I/O)技术产业落地 [7] - 衰老状态下再生生物材料开发 [7] - 实现能源电力"安全-低碳-经济"综合平衡的路径 [7] - 卫星遥感数据的智能化处理与产业化应用 [7] - 基于合成生物学与AI驱动的智能响应病虫害生物疫苗 [7] - 脑功能评估与脑机智能闭环干预 [7] 相关科研仪器需求 - 前沿科学问题研究需要精密测量设备(高精度质谱仪、光谱仪)、天文观测设备(大型射电望远镜、光学望远镜)、生物化学分析仪器(HPLC、GC-MS)、气象监测设备(气象雷达、卫星遥感系统) [7][8][9] - 工程技术难题研究需要仿真软件和硬件、深海探测装备(水下机器人、声纳系统)、通信测试设备(网络分析仪、信号发生器)、生命科学研究工具(细胞培养箱、显微镜) [10][11][12][13] - 产业技术问题研究需要海水淡化技术相关设备(膜分离技术实验装置)、能源效率评估工具(热成像仪、能效分析仪)、卫星遥感数据分析平台(图像处理工作站、GIS软件) [14][15][16] - 随着科技进步和跨学科合作加强,多用途、多功能的新型仪器将受到青睐 [16]
好医生集团连续14年登上“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企业”名单
中国经济网· 2025-07-07 10:39
行业动态 - 第4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与2025北京·昌平生命科学论坛联合举办,聚焦前沿科技创新与医药产业资源对接 [1][3] - 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推动中国医药产业向创新化、高端化发展 [3] - 工业数智化转型成为推动医药行业持续创新和提质升级的关键 [3] 公司表现 - 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连续14年入选"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企业"榜单 [1] - 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荣膺"2025年中国医药工业成长力企业图谱"奖项 [1] - 公司深耕中医药行业近40年,致力于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3] 战略布局 - 好医生集团通过智能工业、科研创新、互联网医疗"三轮驱动"发展战略 [3] - 公司将数字化和智能化作为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手段 [3] - 在西昌投资8亿多元新建生物原料生产及大品种中成药扩能数字化智能工厂 [4] 产能建设 - 好医生生物原料生产及大品种中成药扩能数字化智能工厂全面投产 [4] - 工厂通过数字化智能控制平台实现生产全流程精准控制,显著提升效率与质量 [4] - 攀西药业二期数字化智能工厂建设带动西昌及凉山医药生产高质量发展 [4]
投资5000万!这一合成生物企业千吨级生物基产品生产线项目公示!
synbio新材料· 2025-07-07 10:17
项目概况 - 项目名称为千吨级生物基产品生产线 主要产品包括1 3-PDO(720吨年) 乳酸钙(940吨年) 香兰素(30吨年) 唾液酸(10吨年) [3] - 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 其中环保投资500万元 占地面积约3500m² 租赁厂房进行改造建设 [3] - 行业类别涵盖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制造(C1495)和生物基 淀粉基新材料制造(C2832) 属于新建项目 [3] 公司背景 - 肆芃生物新材料为上海肆芃科技全资子公司 母公司成立于2022年5月 由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家团队领衔创立 [4]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全球唯一的二氧化碳一步法合成聚乳酸(PLA)技术 实现非粮原料替代及70%碳减排 [4] - 已与安琪酵母合作建成千吨级生产线 产品覆盖生物基多元醇 可降解塑料等 2024年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 [4] 行业动态 - 凯赛生物在山西建成5000吨生物基高温聚酰胺生产线 合肥Bio-PPA CFRT生产基地已开工建设 [8] - 生物基材料领域正展开万亿级市场争夺战 生物制造技术成为关键竞争要素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