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蛋白质工程
icon
搜索文档
精英计划 | 天工所多肽与蛋白质工程研究中心招聘启事
研究所人才招聘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多肽与蛋白质工程研究中心招聘助理研究员和博士后 主要聚焦蛋白质工程与合成生物学研究 涵盖酶工程 酵母人源化改造 无细胞蛋白表达体系等领域 [3][4][7][13] - 应聘者需具备蛋白质工程/酶工程 合成生物学 代谢工程 结构生物学或相关专业背景 优先考虑有自律性 团队协作能力和优秀分析写作能力的候选人 [7][13] 薪酬福利与支持政策 - 博士后年薪最高可达研究所副研究员标准 优秀者可一事一议 并享受社保和住房公积金 [8] - 天津港保税区提供30万元分两年资助 天津市"博士后创新岗位"提供20万元奖励资助 研究所基础薪酬与资助累加支持 [8][11] - 福利包括解决本人及新生子女落户 租住周转住房 健康体检 带薪年假 对科技成果转化贡献给予额外奖励 [13][14] 职业发展路径 - 出站博士后优先留所工作 可申请副高级或中级专业技术岗位 纳入事业编制 [10] - 取得突出成果的博士后可申请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和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 享受高层次人才待遇 [15] - 留津工作的博士后享受天津市支持政策 包括20-30万元奖励资助 [11][15] 研究背景与方向 - 多肽与蛋白质工程研究中心聚焦合成生物学源头技术开发和绿色低碳生物制造应用 整合微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等多学科 [4] - 研究中心致力于应对资源 环境 健康 生物制造领域的挑战 运用工程生物学策略改造基因 蛋白质 细胞器等 [4] - 研究组长张燕飞发表论文38篇 申请专利23项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 [5]
Xencor (XNCR)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04 13:00
公司概况 * Xencor (XNCR) 是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 专注于利用其XmAb蛋白质工程技术平台开发新型抗体疗法 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严重疾病[3] * 公司的核心战略是利用其工程平台创造具有独特差异化的分子 以解决患者未满足的医疗需求 其专业领域是设计能产生新生物学效应的分子结构[3] 核心研发管线与关键催化剂 XmAb819 (ENPP3xCD3 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 * 该分子靶向ENPP3 一种在肾细胞癌(RCC)上高表达的细胞表面蛋白 采用"2+1"设计(两个ENPP3结合域 一个CD3结合域) 利用肿瘤与健康组织间靶点密度的差异实现选择性杀伤[6][7][9] * 公司将在2025年10月的AACR-NCI-EORTC三联会议上以海报形式公布其剂量递增阶段的初步数据 重点关注目标剂量范围内的初步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10][11][18] * 该项目是首个进入临床的靶向ENPP3的T细胞衔接器 目前已知仅强生旗下杨森有另一活跃临床项目[10] * 临床定位为晚期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的后期线治疗 患者均已接受过VEGF TKI和PD-1抑制剂治疗 在这些多重经治患者中ENPP3表达依然 uniformly high ( uniformly high )[19] * 在该治疗领域 当前标准治疗应答率较低(约22-25%)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约5.6个月 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15][16] XmAb942 (长效抗TL1A单抗) 及 TL1A 靶点 * 公司认为TL1A是凭借其工程平台开发"best-in-class"分子的理想靶点 现有临床阶段分子存在效力一般、给药频繁、免疫原性等明确缺陷[22] * 公司利用其Fc工程技术赋予XmAb942超长半衰期(约71天以上) 旨在实现每三个月一次的维持期给药[40] * 定量系统药理学(QSP)模型预测 其设计剂量方案能在肠道靶标区实现99%的TL1A抑制[40] * 针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2b期剂量范围研究(Zenith UC)将于本季度启动[24] * 克罗恩病是下一个明显的适应症扩展方向 同时公司也在评估其他机会 因TL1A可能具有抗纤维化作用[27] TL1A x IL-23 双特异性抗体 * 该双特异性分子将TL1A与IL-23 p19亚基结合 计划于2026年进入首次人体试验[28][30] * 选择此组合是因为两个靶点在临床上 individually safe profiles 允许更高的剂量强度和暴露量 且生物学上可能存在协同效应[29] * 公司认为TL1A是优于TNF的靶点 且针对IL-23 p19的抗体在头对头研究中已优于靶向p40的抗体[30] * 强生的DUET研究(联合使用TNF和IL-23抑制剂)结果将提供关于协同效应的参考信息[29] B细胞耗竭疗法 * 公司相信通过抗体药物(而非细胞疗法)实现深度B细胞耗竭和组织清除 有望实现免疫系统"重置"和持久疗效 且比细胞疗法更具可及性和便利性[47][48][49] * 公司指出在肿瘤学中 CD20xCD3双特异性抗体已显示出可与CAR-T疗法媲美的完全缓解率[48] 技术平台与战略 * XmAb蛋白质工程技术平台是公司的核心优势 能够创造具有差异化结构的分子 如双特异性抗体、半衰期延长和高效力的单抗[3] * 公司战略是利用其工程工具不断开发下一代药物 同时未来三年将聚焦于推进现有临床管线获取数据[51][52] * 公司历史上曾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如与安进在Zalifrelimab上的合作)推进其技术[38] 竞争格局与市场观点 * 在ccRCC领域 belzutifan (HIF-2α抑制剂)的上市和快速放量确立了当代单药治疗的基准(ORR 22% mPFS 5.6个月) 但临床界仍希望超越既往标准治疗Axitinib[14][15][16] * 在TL1A领域 尽管已有令人兴奋的II期数据显示其在难治性IBD中的潜力 但先导分子存在明显缺陷 且距离上市尚有数年 为公司创造"best-in-class"分子提供了时间窗口[22] * 公司认为其长效TL1A单抗有望通过更高的药物暴露量改善临床结局 现有药物在诱导期后无应答患者中进行再诱导或延长诱导时 应答率仅约50% 表明其暴露量模型可能存在不足[41][42] 研发策略与运营重点 * 公司强调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执行 包括选择优质研究中心和具有代表性的患者群体混合 以确保试验结果的有效性[43] * 未来三年的工作重点将集中在推进现有临床项目上("a lot of wood to chop")[52] * 公司将继续探索新的结构和技术 但核心是获取临床数据[51][52]
康宁杰瑞制药-B(09966.HK):上半年收入达到3.19亿元 同比大幅增加84.1%
格隆汇· 2025-08-28 14:04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人民币3.19亿元 同比增加84.1% [1] - 毛利人民币2.88亿元 同比增加101.9%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盈利人民币2157.5万元 [1] - 研发开支人民币2.53亿元 上年同期为人民币1.95亿元 [1] 研发管线 - 内部管线包括ADC、肿瘤单克隆抗体及双特异性抗体 [1] - 一种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1] - 多种产品处于III期或关键性临床试验阶段 [1] 技术平台 - 基于结构指导的蛋白质工程能力开发单域抗体及工程化蛋白质 [2] - 专有平台包括sdAb平台、CRIB平台、糖基特异性偶联平台、连接子-载荷平台、皮下高浓度制剂平台及糖基特异性偶联双载荷平台 [2] 生产能力 - 新建设施符合国家药监局、欧洲药品管理局及FDA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 [2] - 预期总产能超过40,000L [2] - ADC原液及制剂生产车间已投产 [2]
Cell重磅:高彩霞团队开发基于AI的通用蛋白质工程方法,低成本实现蛋白质高效进化模拟和功能设计
生物世界· 2025-07-07 14:38
蛋白质工程行业概述 - 蛋白质工程通过人工手段改变氨基酸序列实现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修饰和改造,相比基因组工程具有更快的功能优化速度,速度较自然演变实现指数级提升 [2] - 蛋白质工程在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具有广泛潜力,预计相关市场规模超过数百亿美元 [2] - 当前蛋白质工程改造策略主要依赖结构引导的理性设计和定向进化,但存在实验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限制了规模化应用 [2] 人工智能在蛋白质工程中的应用 - 人工智能通过训练特定蛋白专有模型实现突变模拟和功能改造,但存在通用性欠佳、计算和实验成本高的问题 [3] - 需要开发高效、普适且无需复杂模型训练的蛋白质工程计算模拟策略,以最小化计算负荷并最大化性能 [3] - 中国科学院团队开发了新型人工智能蛋白质工程计算模拟方法AiCE,无需训练专属AI模型即可实现蛋白质高效进化模拟和功能设计 [4] AiCE方法的技术细节 - AiCE基于整合结构与进化约束的通用逆折叠模型,利用现有模型而不需重新训练专有蛋白模型,极大降低计算成本 [5][7] - AiCE包含single和multi两个模块,single模块通过结构约束筛选氨基酸替换,multi模块预测进化耦合的突变组合位置 [5][7] - AiCE single模块在60个深度突变扫描数据测试中实现16%的预测准确率,性能比无限制方案提升37%,比其他AI模型提升36%-90% [6] - AiCE multi模块与蛋白质大模型SaProt预测能力相当,但计算成本极低,仅需1.15个CPU时即可识别SpCas9蛋白的单突和双突变体 [7] AiCE的应用成果 - AiCE成功优化了多种基因编辑工具,实现了效率和精度的快速提升 [4] - 在湿实验中验证了8种结构和功能多样蛋白质的AiCE功能,包括脱氨酶、核定位序列、核酸酶和逆转录酶等 [9] - 开发了新型碱基编辑器,包括编辑窗口缩小近一半的enABE8e、保真度提升1.3倍的enSdd6-CBE和活性提升13倍的enDdd1-DdCBE [9] AiCE的行业意义 - AiCE在效率、可扩展性和通用性方面显著优于传统蛋白质工程方案 [12] - 通过计算模拟替代湿实验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趋势,AiCE最大限度降低计算负荷,让更多生物学家享受AI技术便利 [12] - AiCE将基于AI的蛋白质进化提升到全新水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2]
华恒生物拟3.2亿元投新项目构建智能化体系 五年研发费累达3.95亿获发明专利78项
长江商报· 2025-05-21 23:11
投资计划 - 公司拟投资3 2亿元建设人工智能精准发酵及蛋白质工程共享示范项目 [1] - 项目内容包括新建生产车间 成品库 罐区 办公楼 研发楼 综合楼等 [1] - 项目预计建设期为36个月 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或自筹资金 [1] - 投资有助于构建智能化生产体系 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满足市场对高品质低成本产品的需求 [1]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1 78亿元 同比增长12 37% 净利润1 90亿元 同比减少57 80%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6 87亿元 同比增长37 20% 净利润5110万元 同比下降40 98% [2] - 净利润缩水主因是缬氨酸产品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及市场竞争加剧 [2] - 2025年一季度缬氨酸价格呈现回升迹象 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改善 [2] 研发投入 - 2020-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3012 4万元 5284 3万元 7861 2万元 1 09亿元 1 24亿元 五年累计3 95亿元 [3] - 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10项 实用新型专利8项 [3] - 截至2024年末累计获得发明专利78项 实用新型专利77项 [3] - 成功搭建从实验室研发到规模化生产的全链条产业体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