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转型

搜索文档
中伟股份累计斥资6.6亿元回购 坚定看好公司中长期战略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7-02 03:23
公司回购进展 - 截至公告披露日累计回购股份1895万股占总股本2.02%累计成交金额达6.6亿元回购均价约每股35元 [1] - 本次回购自2024年11月启动计划投入资金总额5亿元至10亿元所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后期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1] - 公司以2.02%的回购比例位居贵州省上市公司首位同期贵州省有包括贵州茅台在内的10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 [1] 股权激励与战略信心 - 公司将适时推出新一轮股权激励计划为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1] - 回购计划高效推进充分彰显对行业前景及自身长期战略布局的信心 [1] 新能源材料领域优势 - 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材料科学公司已形成镍系、钴系、磷系、钠系等多元化产品矩阵和技术布局 [1] - 在镍系、钴系、磷系领域跻身全球头部阵营并持续向上下游延伸推进一体化布局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生态 [1] 国际化战略与全链条能力 - 公司构建了从资源到制造再到市场的全链条全球化能力 [2] - 资源端深度布局印尼四大镍生产基地确保供应链安全性并提升镍原料自供率 [2] - 制造端打造涵盖国内外的多个生产基地网络形成协同效应 [2] - 市场端快速切入全球市场与多家国际巨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2] 资本市场与长期发展 - 持续回购有利于提升公司在资本市场的稳定性提振投资者信心 [2] - 公司以全产业链布局锚定新能源材料赛道长期发展坚定信念 [2] - 从单一材料供应商升级为新能源产业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 [2] 技术创新与未来规划 - 以持续的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不断丰富多元化产品矩阵拓展新材料的应用边界 [2] - 迎接未来市场需求和技术挑战助力全球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为股东和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2]
荣威、飞凡“联姻”终将沦为一场“尴尬剧”?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02 03:02
品牌整合背景 - 上汽集团2024年底将飞凡汽车重新纳入荣威体系,试图解决新能源转型中的品牌向上突破乏力问题 [1] - 飞凡汽车2021年独立后定位20万-30万元高端市场,但首月销量仅815辆(F7),R7长期三位数销量 [3] - 荣威品牌2016年RX5月销峰值2.8万辆,后因质量问题衰落,2024年D6 DMH混动版月销仅2001辆,远低于比亚迪秦L DM-i的3万辆 [3] 整合措施与现状 - 研发层面由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统一负责,销售渠道整合超100家经销商门店 [4] - 2024年12月合并后销量未改善:荣威1.4万辆+飞凡554辆,仍无法抗衡竞品 [4] - 飞凡定位调整为荣威高端系列,计划新增插混/增程车型,但63%消费者认为两品牌定位重叠 [5][8] 产品与技术矛盾 - 价格重叠严重:荣威D7 EV(14.98万-17.68万)与降价后的飞凡F7(16万区间)形成内部竞争 [8] - 技术同质化明显:荣威D6 DMH与飞凡F7均采用DMH混动系统(热效率43%、续航1400km) [10] - 经销商反馈合并后"卖车亏损2万/辆",且需完成双品牌考核任务 [8] 行业竞争与挑战 - 新能源市场被比亚迪、特斯拉主导,飞凡与荣威在品牌力、产品力、渠道方面全面落后 [13] - 合并暴露传统车企转型矛盾:需平衡燃油车规模优势与新能源品牌高端化 [13] - 关键问题未解决:爆款缺失、技术同质化、品牌认知模糊可能使整合效果持续低迷 [11][13]
突发!40亿市值光刻胶概念股董事长、江苏富豪郑铁江被留置,上周还在主持股东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1 17:12
公司核心事件 - 百川股份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郑铁江被江阴市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 [1][2] - 郑铁江于6月23日仍主持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 [3] - 公司称目前其他董事、监事及高管正常履职,控制权未变化,日常经营由管理团队负责 [3] 公司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为郑铁江、王亚娟夫妇,合计持股15 54% [3] - 郑铁江为创始人,1964年出生,2002年创立公司前身,2010年带领公司登陆深交所 [3] 公司业务与转型 - 主营业务为化工产品,生产光刻胶溶剂PMA(年产5万吨),曾被中泰证券称为精细化工细分领域龙头 [4] - 2016年与海基新能源战略合作进军锂电领域,后通过增资持股50 08% [6][7] - 新能源生产基地位于江阴市,主要产品为锂离子电芯和储能系统集成 [4][5] - 海基新能源2021年启动"年产2GWh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项目",2024年6月完成设备升级并产出合格产品 [7] 子公司经营情况 - 海基新能源深度绑定储能领域头部客户,与系统集成商保持长期合作,但2024年亏损约3 2亿元 [7]
精细化工龙头百川股份突发:董事长郑铁江被留置,上周还在主持股东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1 14:31
公司核心事件 - 百川股份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郑铁江被江阴市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 [1][2] - 郑铁江于6月23日仍主持公司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 [2] - 公司称目前其他董事、监事及高管正常履职,控制权未变化,生产经营正常 [2] 公司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为郑铁江、王亚娟夫妇,合计持股15.54% [2] - 郑铁江为创始人,1964年出生,2002年创立公司前身,2010年带领公司登陆深交所 [2] 公司业务与转型 - 主营业务为化工产品,曾是精细化工细分领域龙头 [3] - 2016年通过战略合作进入锂电领域,逐步控股海基新能源(持股50.08%) [5] - 海基新能源2021年在江阴启动年产2GWh锂离子电池项目,2024年6月完成设备调试并产出合格产品 [6] - 海基新能源2024年亏损约3.2亿元 [7] 新能源业务布局 - 新能源生产基地位于江阴市,产品包括锂离子电芯和储能系统集成 [4] - 海基新能源绑定头部客户,与系统集成商保持长期合作,计划强化储能领域地位 [6] 地域关联性 - 公司总部及新能源基地均位于江阴市 [1][3][4] - 实施留置的江阴市监察委员会与公司所在地一致 [1][3]
三年前拟豪掷39亿如今一单未产 川金诺跨界锂电梦碎
新浪财经· 2025-06-30 08:16
公司战略调整 - 川金诺拟将两大磷酸铁锂项目尚未投入的募集资金合计4.55亿元变更至埃及苏伊士磷化工项目,宣告其跨界锂电计划暂时搁浅 [1] - 三年前公司依托磷化工产业链优势宣布投资39亿元进军磷酸铁锂领域,但广西防城港基地仅30万吨硫磺制酸装置投产,5万吨磷酸铁及1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从未启动 [1]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7.21亿元(同比+24%)、净利润7202万元(同比+253.41%),但管理层仍决定终止磷酸铁锂项目转向埃及投资 [1] 行业竞争格局 - 新能源市场竞争格局剧变导致磷酸铁锂作为新布局产业缺乏竞争优势,市场已不给跨界者试错机会 [2] - 2021年新能源浪潮中,中核钛白、龙佰集团、金浦钛业等化工企业纷纷跨界磷酸铁锂领域,资本疯狂涌入该赛道 [2] - 2025年第四代高压实密度产品(≥2.60 g/cm³)成为技术标杆,湖南裕能、富临精工等头部企业凭借技术积累成为宁德时代核心供应商 [3] 行业供需现状 - 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行业总产值同比下滑34.9%,较2022年高点近腰斩 [3] - 2024年底高压密磷酸铁锂月度出货量超3.5万吨,宁德时代等电池厂高性能产品需求持续攀升 [5] - 低端产能陷入价格战,湖南裕能2024年净利润同比大降62.4%,德方纳米等企业陷入亏损 [5] 头部企业动态 - 宁德时代以5亿元预付款锁定富临精工42万吨磷酸铁锂供应,万润新能获宁德时代132.31万吨长单 [4] - 龙蟠科技接连拿下福特、楚能新能源和亿纬锂能超50亿元订单 [4] - 市场资源加速向高技术、强规模的头部企业集中,行业分化日益明显 [5]
地产业务不景气,卧龙新能再转型!剥离矿业转向新能源
华夏时报· 2025-06-28 02:04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拟以2.21亿元向关联方转让上海矿业90%股权,彻底剥离铜精矿贸易业务,2022年初以6800万元收购该资产仅过去3年多 [2] - 公司前身为卧龙地产,2022年收购上海矿业形成"房地产+矿业"双主业,2025年更名为卧龙新能并全面转向新能源领域 [3][7] - 公司3年内连续跨界转型(地产→矿业→新能源),被专家指出战略规划不连贯、缺乏长期稳定业务布局 [3] 交易细节与财务影响 - 上海矿业100%股权评估值2.27亿元,90%股权协商价2.21亿元,因分红调减至1.91亿元 [3] - 2024年公司营收36.11亿元中矿产贸易贡献24.77亿元(占比68.6%),出售将导致收入规模下降 [4] - 上海矿业2022-2024年毛利率从2.89%提升至4.66%,净利润从1919万元增至5518万元,但公司预测未来5年净利润将降至2000万元水平 [5] 财务状况与盈利表现 - 公司净利润连续6年负增长,从2019年5.1亿元降至2024年4100万元,2025年Q1盈利3600万元(同比-22.22%) [5] - 收购上海矿业后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24.08%,此前最高接近48亿元 [5] - 公司预计2025年资金缺口达12.78亿元,现有可支配资金及现金流入共44.46亿元,而支出需求达57.24亿元 [7] 新能源业务布局 - 2025年3月以7.5亿元收购龙能电力、卧龙储能、卧龙氢能、舜丰电力股权,覆盖风光储氢四大板块 [7] - 公司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14.2亿元中长期贷款,用于建设新能源加储能示范项目,借款期限不超过14年 [8] - 公司预计纳入新能源资产后2024年净利润将增至8000多万元,但行业存在建设周期长、竞争激烈等挑战 [8] 监管问询与同业竞争 - 上交所要求说明出售上海矿业的原因及合理性,质疑交易定价公允性及未来业务规划 [5] - 公司解释上海矿业因加工成本上升(每年+5元/吨)将导致毛利率从4.66%逐步降至1.96% [6] - 公司与控股股东存在同业竞争问题,2023-2024年接连被浙江证监局和上交所出具警示函 [6]
50年周期轮动向上,全球最大钴业龙头洛阳钼业迎拐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10:21
钴价周期与市场动态 - 全球最大钴生产商洛阳钼业股价创近半年新高 钴行业基本面因刚果(金)出口禁令出现阶段性逆转 [1] - 刚果(金)占全球钴供给70%以上 2月禁令后MB钴价从9.5美元/磅反弹至15.75美元/磅 近期延期三个月刺激看涨预期 [1][9] - 钴价50年经历三轮10-12年周期 2016年新能源汽车需求被视为第四轮周期起点 [1][2][5] 供需格局变化 - 洛阳钼业2023-2024年钴产量从1.5-2万吨跃升至5.55万吨和11.42万吨 全球占比从10%增至近40% [7] - 2025年公司计划钴产量10-12万吨 增速放缓或改善行业供需 但刚果(金)禁令加速触底反弹 [3][8] - 2024年全球钴需求76%来自电池应用 2022年钴价曾达40美元/磅 后因供给过剩跌至50年低位9.5美元/磅 [6][9] 刚果(金)政策影响 - 出口禁令导致中国6-12月或面临钴湿法中间品短缺 但印尼进口/回收料/库存或缓解供应压力 [11][12] - 极端情况下2025年全球钴原料供应25.2万吨仍可满足需求 上游矿企将从涨价中受益 [12] 洛阳钼业经营情况 - 公司2024年铜产品毛利润210亿元 钴产品仅30亿元 主要利润来源为铜 钴为TFM/KFM铜钴矿副产品 [15] - 2023年恢复出口后存货销售推动季度盈利数倍增长 当前与刚果(金)政府保持沟通应对新禁令 [14][15] - 近期收购厄瓜多尔金矿项目 计划2028年产金11.5吨/年 多元化布局降低钴业务风险 [15][16]
十八届高工锂电峰会直击①:锂电下半场,全球化、全场景扩张与技术性坚守
高工锂电· 2025-06-25 11:48
行业趋势与市场展望 - 锂电产业正经历横向全球市场拓展与纵向技术革新的双重变革,应用场景从乘用车延伸至商用车、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多元领域[2] - 2030年中国锂电企业海外电池产能预计达300GWh,较2024年增长近20倍,四大主材全球市占率将接近或超过90%[2][15] - 新兴市场如eVTOL飞行器、机器人、工程机械、电动船舶将分别带来30GWh、100GWh、100GWh、160GWh的需求增量[15] 技术突破与创新方向 - 固态电池与人工智能成为行业下一次价值链跃迁的核心驱动力,新材料如固态电解质、硅碳负极、复合集流体将释放潜力[5] - 国内电池技术围绕快充、短刀形状、固态化突破,储能大电芯倾向叠片工艺;海外聚焦大圆柱形态及中镍高电压材料[16] - 半固态电池优先在国内装车验证,国外直接推进全固态,AI将加速材料与设备更新[16] 区域产业生态与集群效应 - 常州金坛构建了动力电池、整车制造、充电设施全链条生态,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4家全球TOP10电池企业中有3家落户[8][13] - 金坛形成"4小时产业圈",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在4小时内解决配套零部件供应,2024年常州新能源产业规模达8500亿元[13] - 金坛布局固态电池材料研发与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基地,协同锂电行业技术创新[8] 企业战略与产品进展 - 中创新航推出"顶流"系列动力电池,覆盖全气候性能、超快充、eVTOL专用(350Wh/kg能量密度)等场景[20][21] - 中创新航储能电芯迭代至625Ah+,循环寿命超15000次,固态电池"无界"已实现430Wh/kg能量密度[21] - 海目星激光布局固态电池双技术路线,氧化物电解质路线能量密度达420-550Wh/kg,硫化物路线已供应中试线设备[24][25] 市场集中度与价格预期 - 未来三年行业CR5/CR10集中度将持续提升,2027年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将超80%,锂电材料价格预计走出低谷[16] - 2029年前锂电材料将启动新一轮扩产,磷酸铁锂正极、负极材料等率先扩产[16]
刚果(金)延长钴出口禁令,能源金属供应又将短缺?
高工锂电· 2025-06-25 11:48
钴市场动态 - 刚果(金)将钴原料临时出口禁令延长三个月至9月21日 旨在应对全球供过于求局面 此举超出市场预期的两个月延期 [1][2] - 禁令导致中国现货钴价飙升至每吨超25万元人民币 较前一周上涨超9% 较禁令前涨幅达60% [1] - 刚果(金)钴产量占全球超70% 七个月出口中断将影响全球超10万金属吨供应 嘉能可已因禁令宣布部分合同不可抗力 [2] 供应链与库存影响 - 中国钴库存(含回收料)仅能维持约四个月消耗 从刚果(金)进口恢复后首批原料最快12月下旬到港 [3] - 印尼作为第二大生产国2025年预计新增产量仅1万吨 难以弥补刚果(金)缺口 但国内5月底累计库存超6万吨 全年供应量或扩大超8万吨 [3] 需求端结构性变化 - 磷酸铁锂电池在动力电池领域渗透率超80% 对钴需求形成不可逆的结构性压制 当前供应控制恰逢新能源汽车生产淡季 [3] - 市场关注刚果(金)9月后政策走向 若转向配额管理可能引发囤积套利行为 推动钴价进一步上涨 [4] 行业会议信息 - 2025高工储能产业峰会聚焦"商业裂变 破局重构" 7月1-2日在杭州举办 [1] -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主题为"新材料·新动能·新生态" 7月8-9日在成都举行 由英联复合集流体冠名 [1] 科达利公司概况 - 主营新能源汽车及便携式锂电池精密结构件 证券代码002850 [5][7] - 制造基地覆盖华南、华东等国内重点锂电区域 总部位于深圳南山科技生态园 [5][8]
地缘冲突之下,能化品种迎来新一轮做空机会?
对冲研投· 2025-06-24 11:46
核心观点 - 地缘冲突带来的能化商品上涨是短期情绪驱动,冲突大概率走向降温,提供新一轮做空机会[4][6][43] - 中国新能源转型使原油和煤炭消费达峰,全球供应放松加剧周期下行压力[4][12][45] - 特朗普政策下的关税和债务压力将压制全球需求,下半年经济下行风险加大[4][21][45] - 能化商品下跌或从上游原油、甲醇开始,再轮动至累库进程中的品种[5][34][45] 地缘冲突影响 - 以伊冲突不大可能演变成长期战争,各方诉求决定冲突或处于收尾阶段[6][7] - 霍尔木兹海峡关闭可能性低,当前原油流量正常,市场恐慌情绪大于实质影响[7] - 地缘冲突带来的能源上涨不可持续,将创造熊市起点[6][34] 能源供需格局 - 中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占比超10%,汽柴油表需同比下降超6%,煤炭消费现负增长[12] - OPEC+决定5-7月各增产41.4万桶/日,中国原油煤炭产量加速增产[17] - 原油或在7月后走向明显过剩,煤炭库存处于同期高位面临供强需弱[19] 全球需求压制因素 - 特朗普政策从贸易蛋糕缩减、债务限制、本土消费抑制三方面打击全球需求[21] - 美国贸易赤字缩窄,零售消费环比转弱,房地产高利率下买卖失衡[28] - 全球宏观杠杆率远超2008年水平,长债利率上升限制财政刺激空间[25] 能化品种策略 - 地缘反弹幅度排序:原油>PX/PTA>乙二醇>甲醇>EB>聚烯烃[34] - 原油甲醇基差较高,PP/PE基差偏弱,乙二醇/PX/苯乙烯基差回落[39] - 原油上涨压缩油化工利润,煤端商品利润较高,甲醇或先回落[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