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SG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群体为何易出ESG评级优等生 政策+治理双轮驱动下的绿色进化论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1 23:19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银行业ESG表现全球领先 政策监管和银行自身努力共同推动评级提升 行业将ESG深度融入战略和业务[1][4][8] ESG评级表现 - MSCI ESG评级中5家银行获AAA级最高评级 包括建设银行 民生银行 中信银行 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 其中中信银行于2024年9月8日跃升两级至AAA级[1][2] - 国内Wind ESG评级显示42家A股上市银行中25家评级达A级或以上 占比近60% 银行业平均ESG评级优于其他行业[2] - 银行业ESG评级优势源于环境与社会风险较低 数字化基础设施优势及更丰富披露内容[2] 披露与政策推动 - A股42家上市银行2024年度ESG相关报告披露率达100% 远高于A股总体46.83%的披露率[3] - 政策驱动包括原银保监会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 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及转型金融目录试点等[4] 绿色金融发展 - 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业绿色贷款余额约42万亿元 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6万亿元 中国银行绿色贷款余额4.54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6.95%[3] - 绿色债券方面 中国银行承销境内绿色债券2109.81亿元 境外149.01亿美元 投资规模超1000亿元[3] - 绿色金融通过信贷 债券和碳减排工具支持清洁能源与环保领域 提升环境绩效评分[3] 治理体系构建 - 头部银行将ESG纳入董事会战略和业务线 高管绩效考核及风险管理体系[5] - 中国银行董事会下设多个委员会明确ESG责任 高级管理层设绿色金融委员会覆盖20余部门[5][6] - 中信银行由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统筹ESG 将绿色金融等议题纳入全行战略[6] 业务整合与创新 - 工商银行将绿色要求嵌入尽职调查 评级授信 审批 合同及贷后管理全流程[6] - 中国银行从15方面开展尽职调查 对客户分A B C三类实施差异化环境风险管理[6] - 银行业开展转型风险压力测试 中信银行测算高碳行业2030年气候风险 工商银行建立转型与物理风险传导模型[9] 社会维度实践 - 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 中信银行强化宣传审查和培训 招商银行建立信息发布审核流程[7] - 普惠金融方面 招商银行2024年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876.79亿元较上年增834亿元 户数107.73万户增7.28万户 推出线上融资产品[7] - 乡村振兴方面 招商银行2024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增19.85% 定点帮扶投入资金5606.65万元 兴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5394.67亿元增11.55%[8] 气候与创新举措 - 未来投融资排放(范围三)将成为重要量化指标 银行已开展核算试点 预计2025年度ESG报告开始披露[9] - 兴业银行自主研发双碳管理平台 为1.68万企业客户和245.73万零售客户创建碳账户 支持碳金融创新[9] - 民生银行创新开发行业地理风险指标 评估气候 转型和生物多样性风险[10] - 创新案例包括中国银行支持百万吨CCUS项目 发放自然受益型ESG挂钩贷款 中信银行发放全国首笔绿色建筑双向挂钩银团贷款3.35亿元[10][11]
上市苏企ESG信披加速,从“讲故事”迈向“算数据”
新华日报· 2025-09-21 21:11
□ 本报记者崔昊何钰 上市公司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说明书"迎来更新。9月5日,中国证监会指导沪深北 交易所发布了第二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下称《指南》),新增了"污染物排放""能源 利用"和"水资源利用"三个环境议题披露指南,尤其强调了量化数据的披露。 ESG信披实操"工具箱"持续更新的背景下,A股江苏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方面持续发力。iFind数据 显示,截至9月20日,江苏256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含ESG报告、社会责任 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披露率达到35.96%,披露占比连续三年持续增长。记者梳理发现,江苏企 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已逐步从"合规要求"转化为"战略工具"。 指引:从模糊披露到精准治理 今年1月,证监会指导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发布了首批《指南》,包括"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应对气候变 化"两个具体指南,为上市公司提供细化工作指导。9月5日,证监会再次指导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发布"污 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个环境议题指南,体例结构基本一致,再为上市公司编制ESG报 告提供参考。 "去年5月起正式实施的《上市公司可 ...
增量资金持续涌入 多只ESG主题基金回报率可圈可点
中国证券报· 2025-09-21 20:17
● 本报记者 魏昭宇 10223亿元 根据浙商证券研报,截至2025年9月1日,Wind收录的国内市场ESG基金总规模为10223亿元,相较2024 年末增加314亿元。 新发市场持续上新 新发市场方面,不少增量资金涌入ESG主题基金。据浙商证券统计,8月ESG基金共发行6只,按照ESG 策略进行分类,1只为纯ESG产品,1只为ESG策略产品,1只为环保主题产品,3只为社会责任主题产 品。其中,融通中证诚通央企ESGETF联接基金发行规模9.6亿元,成为我国公募史上首发规模最大的场 外ESG主题指数产品。 浙商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截至2025年9月1日,Wind收录的国内市场ESG基金总规模为10223亿元,相 较2024年末增加314亿元。纯ESG、ESG策略、环保主题、社会责任主题、公司治理主题五大策略的基 金规模分别为351亿元、5144亿元、2298亿元、2201亿元、229亿元。分基金类别来看,被动指数型、偏 股混合型、被动指数型债券、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REITs规模分别为4661亿元、1755亿元、1322 亿元、593亿元、420亿元、379亿元。此外,与前几个月的情况有所不同,8月被动指 ...
银行群体为何易出ESG评级优等生
中国证券报· 2025-09-21 20:1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银行业ESG表现全球领先 多家银行获MSCI最高评级AAA 行业评级持续提升[1] - 政策监管与银行自身治理能力提升共同推动ESG发展 绿色金融规模快速增长[3][4] - 银行业将ESG融入战略规划与业务流程 覆盖风险管理、绿色信贷及普惠金融等领域[4][6][7] MSCI ESG评级表现 - 5家A股上市银行获MSCI ESG评级AAA级 包括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1] - 中信银行评级上调两级至AAA 建设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2024年跃升至AAA级[1] - 银行业ESG评级近三年保持稳步提升态势 步入全球领先行列[1] 行业评级比较 - A股42家上市银行中25家Wind ESG评级达A级或以上 占比近60%[2] - 银行业ESG评级平均表现优于其他行业 因环境与社会风险较低且信息披露更充分[2] - A股上市银行2024年度ESG报告披露率100% 远高于A股总体46.83%的披露比例[2] 绿色金融发展 - 银行业绿色贷款规模显著增长 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6万亿元 中国银行绿色贷款余额4.54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6.95%[3] - 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业绿色贷款余额约42万亿元 绿色债券承销规模领先[3] - 主要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增速超10% 如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3] 政策监管驱动 - 《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强化信息披露要求 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政策加速ESG绩效改善[4] - 央行推进转型金融目录试点 发布全面绿色转型意见[4] 公司治理提升 - 头部银行将ESG纳入董事会战略与高管绩效考核 构建完整ESG管理体系[4] - 中国银行董事会下设多委员会明确ESG责任 高级管理层设绿色金融委员会覆盖20余部门[4] - 中信银行由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统筹ESG 将绿色金融等议题纳入全行战略[4] 培训与能力建设 - 工商银行2024年开展ESG专项培训 线上线下培训超12万人次 国际化课程涵盖绿色金融[5] - 银行将ESG嵌入业务流程 如工商银行将绿色要求融入贷前至贷后全环节[5] 风险管理实践 - 中国银行从15方面开展尽职调查 6项为必查要点 包括气候变化和污染物管理[6] - 客户分A、B、C三类差异化管理 对高风险客户实施更严格评估[6] 社会维度表现 - 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 中信银行强化宣传审查与投诉监督 招商银行建立信息发布审核流程[6] - 普惠金融方面 招商银行2024年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876.79亿元 较上年增834亿元 贷款户数107.73万户[7] - 兴业银行2024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559.32亿元 较上年增长10.97%[7] - 乡村振兴方面 招商银行2024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增19.85% 投入帮扶资金5606.65万元[7] - 兴业银行2024年末涉农贷款余额5394.67亿元 较上年增长11.55%[7] 气候议题进展 - 大型银行开展转型风险压力测试和气候情景分析 量化气候变化对资产影响[8] - 中信银行测算高碳行业2030年资产风险 工商银行建立风险传导模型证实转型风险可控[8] - 投融资排放(范围三排放)将成为重要指标 2025年度ESG报告预计披露相关数据[8] 数字化与创新 - 兴业银行自主研发双碳管理平台 为1.68万家企业及245.73万零售客户创建碳账户[9] - 民生银行创新开发行业地理风险指标 评估气候和生物多样性风险[9] - 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支持百万吨二氧化碳捕集项目 年捕集量相当于种植1300万棵树[10] - 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发放全国首笔自然受益型ESG挂钩贷款 利率与ESG表现挂钩[10] - 中信银行南京分行发放全国首笔3.35亿元绿色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双向挂钩银团贷款[10]
【锋行链盟】港交所IPO审核工作重点
搜狐财经· 2025-09-21 16:52
一、 核心原则与理念 二、 具体审核要点(《上市规则》相关) 审核工作会紧紧围绕《上市规则》(尤其是第八章)和《公司(清盘及杂项条文)条例》的要求展开,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 面: 1. 主体资格与上市条件 2. 业务与行业披露 港交所的审核理念可以概括为 "以披露为本" ,其核心并非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好",而是确保其符合上市资格,并通过充分、准 确、及时的信息披露,让投资者能够自行判断公司的价值和风险。 以下是港交所IPO审核的几个核心工作重点,分为原则性重点和具体审核要点两个层面: 3.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1. 披露为本(Disclosure-based):这是港交所审核的基石。审核的重点是确保招股说明书(Prospectus)的内容没有重大遗 漏或虚假陈述,所有可能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重大信息(包括正面和负面)都已清晰、准确地披露。 2. 适合上市(Suitability for Listing):审核公司是否符合《上市规则》中规定的定量(如盈利、市值、收入)和定性(如业 务可持续性、管理层诚信)的上市门槛。 3. 投资者保护(Investor Protection):确保发行结构公平,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并保 ...
多维发力 上期所助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期货日报网· 2025-09-21 16:08
核心观点 - 上期所通过研发绿色衍生品、发布氢价指数、加入国际倡议等多维度举措 提升绿色要素定价透明度并引导产业资源向低碳领域集聚 为实体经济绿色转型提供市场动力 [1][2][6] 绿色品种研发布局 - 推出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 填补再生金属衍生品市场空白 生产1吨该产品的碳排放仅为火电电解铝的3.6% 可节约3.4吨标准煤与22吨水 [2] - 上市全球首个文化用纸金融衍生品胶版印刷纸期货及期权 遴选交割品牌时优先考虑"绿色工厂"资质企业 [2] - 加快推进液化天然气(LNG)期货及期权研发 LNG作为全球第三大能源品种 衍生品将助力能源企业应对价格波动 [3] 氢能与能源转型 - 联合机构发布国内首个"中国氢价指数体系" 2024年新增"中国绿氢价格指数" 完善氢能定价机制 [3] - 低硫燃料油期货采用"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模式 响应IMO将船舶废气硫含量从3.5%m/m降至0.5%的要求 [4][5] - 与浙江大宗发布"中国舟山低硫燃料油保税船供报价" 2024年6月上线高低硫燃料油POZZ系统成交功能 构建亚太定价机制 [5] 国际合作与标准推广 - 2025年5月加入联合国可持续证券交易所(UNSSE)倡议 成为境内首批加入的商品期货交易所 融入全球ESG发展网络 [6] - 通过国际合作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级 借鉴全球最佳实践以增强中国期货市场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6] 市场成效与发展方向 - 铸造铝合金期货上市后总体运行平稳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功能初步显现 [2] - 低硫燃料油期货价格已成为境内外市场购销的重要参考指标 提升我国保税船燃定价话语权 [5] - 后续将持续完善绿色产品供给与服务体系 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广产业绿色标准 引导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集聚 [6]
壹快评|始祖鸟的“烟花”与企业“ESG表演”
第一财经· 2025-09-21 11:34
事件概述 - 户外运动品牌始祖鸟于9月19日在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举办“炸山”式烟花表演,引发对其破坏生态环境的强烈质疑 [1] - 事件暴露出公司行为与其一贯倡导的“敬畏自然”价值观的悖离,点燃了公众信任危机 [1] - 品牌方事后公开道歉,并称烟花使用可降解材料、排放符合标准,燃放前后采取了转移牲畜、引导野生动物、清理残留物、翻土修复植被等措施 [1] 品牌声誉与产品质量风险 - “炸山”事件带出公司更多的品牌质量“污点记录”,近年来多次陷入“有害物质”争议和“产品质量”风波 [2] -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始祖鸟”相关的投诉累计已达3000余条 [2] 行业ESG与“漂绿”现象 - 始祖鸟案例显示大公司标榜的品牌理念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脱节,这种现象当下并不少见 [2] - ESG中的“E”即“环境”方面,在“碳中和”等绿色议题引领下,大公司热衷于宣传环保理念,但夸大甚至虚构自身环保行为的“漂绿”现象也广泛存在 [2] - “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欺骗,其所宣称的ESG合规不过是一场“烟花表演” [2] 监管趋势与政策动向 - 社会各界已开始提防和遏制表演式ESG宣传和环保“漂绿”现象 [3] - 2023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文件明确,审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案件要强化企业环境责任意识,依法披露信息,有效遏制资本市场“洗绿”“漂绿”不法行为 [3] - 2024年5月1日起,沪深北交易所正式实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相关规则明确规定可持续发展信息应客观、真实,不得选择性披露或误导利益相关方 [3] - 证监会上市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上市公司不能将可持续发展报告作为“广告”或品牌营销手段,借ESG“外衣”过度包装,前期已有因环境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被处罚的案例 [4]
环保原本是始祖鸟的“热卖单品”
36氪未来消费· 2025-09-21 08:46
一个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品牌,在高原燃起烟花。 作者 | 贺哲馨 编辑 | 乔芊 一家品牌公司的行动如何与品牌内核背道而驰?始祖鸟贡献了一个血淋淋的教训。 始祖鸟一直以来保护山野、倡导无痕户外,标榜亲近大自然和远离城市的生活方式。在其官方报告和通讯中,始祖鸟通常很自豪地指出其总部所在地属于 海岸萨利什原住民的"主权领土",特别是 Sḵ wx̱ wú7mesh (Squamish) 和 səlilwətaɬ (Tsleil-Waututh) 民族的传统领地,这里的人们延续着延续着远 离现代工业主义的生活方式。 自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以来,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开始受到时尚行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纳入战略议程。在这一趋势中,户外品牌 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其商业模式和核心价值往往与ESG理念高度同源,都强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正因如此,ESG对户外品牌而言不仅不构成成本负担,反而成为增强竞争力、实现长期价值的重要战略。 户外产品的消费者大多数也是环保主义者, 这 也解释了为什么目前绝大多数户外品牌都将ESG作为市场传播与品牌建设的核心。 2023年,始祖鸟将公司的核心宗旨确立为"Le ...
ESG热点周聚焦(9月第3期):《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正式印发
国信证券· 2025-09-21 07:27
核心观点总结 海外ESG热点事件 - 监管不确定性加剧企业披露挑战,美国EPA拟废除《温室气体报告计划》,法院命令SEC重新评估气候披露规则,反映特朗普政府放松监管倾向[3][6][10] - 政策仍在部分领域推进标准化与国际化,联盟敦促GHG Protocol认可沼气和可再生天然气,新加坡签署200万吨碳信用采购协议[3][6][8] - 技术突破加速产业化应用,Prometheus将DAC碳捕集成本降至50美元/吨,Mars启动全球最大PPA,新加坡推出分子级塑料护照系统[3][6][17] - 治理与社会责任向供应链延伸,贝恩调查显示50%企业买家计划淘汰不可持续供应商,德克萨斯州调查Glass Lewis和ISS[3][6][8] - 绿色金融创新驱动资本转向,荷兰PFZW养老基金委托Robeco 180亿美元实施主动ESG投资,推动气候科技融资模式多样化[3][6][8] 国内ESG热点事件 - 政策标准化持续赋能,财政部会同九部委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应用指南》,提供价值链范围及财务影响披露操作框架[3][18][19] - 碳中和路径聚焦技术突破,内蒙古150万千瓦风储基地投运,年减碳498万吨,东方汽轮机发布全球首台F级纯氢燃机G15H实现零碳燃烧[3][18][19] - 治理强化合规与跨境协作,陕西规范售电市场运营禁止阴阳合同,南方电网深化东盟能源合作,提升区域绿色电力贸易[3][18][19] - 市场化改革推进,宁夏与黑龙江设定新能源上网电价竞价机制,宁夏下限0.18元/千瓦时,平衡收益与用户承受能力[3][18][19] -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60%碳排放量,配额累计成交额489.6亿元[19][34] 学术前沿研究 - 气候风险显著推动企业绿色并购行为,通过强化环保意识、影响生产经营和增加媒体监督压力等机制实现[3][37][39] - ESG披露对企业长期价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避税行为是关键中介渠道,提升财务透明度及内部治理[3][42][44] - 异质性效应明显,小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从ESG披露中获得的长期价值提升效应更强[3][42][44] ESG重要事件梳理 海外事件 - 麦当劳投资2亿美元推动再生农业,覆盖8个州、400万英亩牛肉供应链,优化放牧管理及水资源保护[8] - S&P Global与Novata合作推出可持续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强化碳计算与合规能力,覆盖范围1、2和3排放[8] - 绿色数据中心开发商Soluna获Generate Capital 1亿美元融资,支持可再生能源驱动的高性能计算[8] - 澳大利亚设定2035年温室气体减排62%-70%目标,配套53亿美元投资推动工业脱碳[8] - 美国航空与阿拉斯加航空牵头成立1.5亿美元可持续航空燃料基金,突破能源风投管理[8] 国内事件 - 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应用指南》,强调以投资者和债权人为基本信息使用者,推动ESG信息决策有用性[19][25] - 福建发布全面绿色转型行动方案,设定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30%,节能环保产业达3000亿元规模[19][26][28] - 全国最大线性菲涅尔光热项目全容量并网,年减碳163万吨,实现9小时稳定电量10.8亿千瓦时[19] - 青海绿电交易量突破39亿千瓦时,西北首笔挂牌交易机制创新助推能源转型[19] - 生态环境部汇报"十四五"成就,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60.9%,风电光伏装机提前完成2030年目标[34] ESG学术前沿 气候风险与企业绿色并购 - 研究样本为2001—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气候风险通过环保意识、生产经营活动和媒体监督压力促进绿色并购[37][39] - 企业规模、融资能力、ESG表现及研发支出规模等因素在气候风险促进绿色并购中发挥积极作用[37][39] - 行业竞争程度和ESG投资者持股也影响气候风险对企业绿色并购的促进作用[37][39] ESG披露与企业长期价值 - 研究以2015-2024年沪深上市公司为对象,ESG披露系数1.143,对企业长期价值有显著正向影响[42][44] - 避税行为中介效应显著,系数-0.046,ESG披露通过降低避税提升企业长期价值[42][44] - 异质性分析显示小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效应更强,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研发投入及现金流等[42][44]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披更加系统化
经济日报· 2025-09-20 22:10
监管政策更新 - 沪深北交易所对修订后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新增污染物排放 能源利用 水资源利用3个具体指南 聚焦环境议题[1] - 修订基于《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要求 为ESG报告编制提供参考 不增加额外强制披露要求[2] - 新增指南体例结构一致 包括风险和机遇识别与评估 核算流程与方法 披露要点等内容[2] 政策体系构建 - 形成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为授权规定 《指引》为细化强制要求 《指南》为参考规范的可持续发展规则体系[2] - 2024年4月12日证监会指导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 自5月1日正式实施[1] - 今年1月17日发布《指南》初版 包含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 应对气候变化两个具体指南[1] 披露实践进展 - 截至6月底共1869家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报告 整体披露率达34.72% 较前两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3] - 612家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99.25%公司在报告中披露量化指标 其中83.95%公司披露25个以上量化指标[3][4] - 气候信息披露显著改善 62.07%公司披露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类型 65.90%公司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4] 公司治理能力 - 67.27%公司搭建可持续发展治理架构 63.93%公司披露战略信息 44.01%公司制定定量可持续目标[3] - 78.07%公司开展重要性评估确定重要议题 93.32%公司披露与利益相关方沟通信息[3] 市场影响效果 - 沪深两市32%公司MSCI ESG评级提升 全球领先评级(AAA级 AA级)公司占比从5年前0%升至2024年7.2%[4] - 高质量ESG表现企业将获得更多资金青睐 推动资本市场形成差异化定价机制[3] - ESG评级提升有助于展现公司良好形象 吸引中长期资金 形成正向激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