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
icon
搜索文档
工信部等两部门:2027年生物制造中试平台达20个以上!
政策文件核心内容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培育食品及添加剂、生物制药、化妆品、化工、能源、酶制剂等重点产品领域的三大类型中试平台 [1] - 政策目标为到2027年培育20个以上中试平台,服务企业超200家,孵化产品400个以上,支撑"小试验证—中试扩大—产业化应用"全链条 [1] - 重点培育方向包括木质纤维素、一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甲醇)等新型生物制造原料开发利用平台,以及植物底盘细胞(烟草、水稻、红豆杉等遗传修饰细胞)中试平台 [2] 平台建设原则 - 要求立足产业现状和发展需求,鼓励国家级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平台参与建设 [1] - 强调市场化运作原则,支持中试平台开展有偿服务实现稳定运营 [1] - 提出完善装备标准体系和服务规范流程,强化数据安全和生物安全保障能力 [1] 行业会议信息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济南举办,设置绿色化工、AI+生物制造、美丽健康等专题论坛 [3][4] - 大会聚焦"十五五"生物制造趋势,探讨革新技术与产品方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应用 [4] - 活动包含山东头部企业走访、科技成果展示对接等特色环节,由山东省科技厅指导,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机构主办 [3][4]
“玻尿酸女王”赵燕陷转型焦虑 华熙生物净利降70%营收落后巨子生物
长江商报· 2025-06-08 23:20
行业竞争格局 - 医美行业两大巨头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的核心产品分别为玻尿酸与重组胶原蛋白 两者均具有填充修复功能 [1] - 2024年华熙生物营收同比下滑11 61%至53 71亿元 净利润骤降70 59%至1 74亿元 核心业务板块收入锐减32 68% [1] - 同期巨子生物营收约55 39亿元 净利润约20 62亿元 双双大幅增长 [1] 华熙生物经营现状 -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2020-2022年收入从13 46亿元增至46 07亿元 但2023年骤降18 5% 2024年再度下滑31 62% [6] - 2024年公司启动深度变革 管理费用激增33 77% 员工平均薪酬从23 49万元提升至29 37万元 [7] - 销售费用压缩近4亿元 研发费用加码至4 66亿元 重点投向合成生物领域 [7] 战略转型举措 - 收缩"米蓓尔""夸迪"等子品牌 聚焦润百颜 BM肌活等核心品牌 [7] - 2022年以2 33亿元成立重组胶原蛋白生产公司 但表现一般 目前布局重组III型胶原蛋白研究 [7] - 通过收购法国Revitacare 美国Huons Bio扩展医美终端业务 [3] 创始人背景 - 赵燕1988年通过修复转售积压冰箱赚取第一桶金 后创立服装厂年营收突破百万元 [2] - 上世纪90年代转型房地产 开发中环世贸中心 五棵松体育馆等项目 [2] - 2000年斥资1200万元收购山东福瑞达50%股权 7年内将玻尿酸原料产量做到全球第一 [3] 市场争议事件 - 2025年华熙生物连发三篇文章质疑券商"胶原蛋白优于玻尿酸"结论 并点名10家券商研报 [5] - 美妆博主质疑巨子生物产品测不出重组胶原蛋白 华熙生物公开站台该博主 [5] - 巨子生物公布四家机构检测结果 显示成分含量均大于0 1% [5]
阜阳市颍东区:“舌尖上”崛起百亿级产业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07 08:04
颍东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安徽阜阳颍东区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达110亿元 同比增长28.65% [1] - 该区实施"双百亿"计划 目标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1] - 代表性企业包括瓦大番茄、正光三原牛肉、九珍调味品等 产品覆盖商超渠道 [1] 龙头企业产能与布局 - 同福大健康食品城营养餐日产能1.25万份 一期设计产能为营养餐6万份/日、面点30万只/日 [2] - 同福大健康2022年10月开建 2024年9月投产 原材料本地采购率达90%以上 [2] - 皇氏集团智慧化乳制品中央工厂总投资30亿元 规划年产25万吨乳品 含24条智能化生产线 [3] - 皇氏项目预计2024年8月底试生产 后续将建设华东最大奶水牛养殖基地 全部投产后年产值25亿元 [3][4] 本地企业创新升级 - 健诺生物科技2024年产值近1亿元 拥有国内首张凝胶糖果保健食品批文 产品覆盖片剂/软糖/软饮等 [4] - 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合成生物科创研发生产一体化项目 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研发高端营养素/生物芯片 [4] - 亨博士、雨润等企业共同构成功能性食品、预制菜、肉蛋奶精深加工三大板块 [5] 产业链发展规划 - 政府专班重点培育功能性食品、预制菜、乳制品精深加工三大细分领域 [5] - 目标形成从原料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强化长三角区域供应能力 [5]
同比增长5.6% 一季度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万亿元
新京报· 2025-06-06 10:07
区域经济表现 - 一季度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达2.8万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 [1][2] - 三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6.8%(北京)、5.7%(天津)、7.7%(河北),较上年全年加快0.1、1.1和0.2个百分点 [4] - 京冀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1%和12.7%,北京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量均翻倍增长 [4] 行业动能与投资 - 制造业高端化推进,津冀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33.1%和43.3% [4] - 三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24.0%(北京)、8.7%(天津)、7.1%(河北),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达22.3%、21.4%和41.4% [5] - 设备购置投资显著增长,北京增速达1.3倍,天津和河北分别为36.0%和26.3% [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00.9亿元,同比增长0.6%,新能源汽车销量在京冀分别增长5.9%和35.1% [5] 创新与产业协同 - 京津冀共建57个技术研发及产业创新平台,一季度北京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1105项,成交额111.8亿元 [6] - 京津冀基金累计出资29.7亿元,覆盖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 [6][7] - "通武廊"区域经济表现突出,通州区GDP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北京市首位 [7] 重点区域发展 - 雄安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空天信息领域企业达60家,京雄政务服务3500余项实现跨区域办理 [10] - 通州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湾里"商业娱乐综合体施工进度达85% [8] 民生与公共服务 - 京津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3606元(北京)、15987元(天津)、9220元(河北),增速5.0%-5.6% [12] - 津冀参保人员在北京就医直接结算398万人次,占京外医保结算量的30%以上 [11] -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论坛提供3000余个就业岗位,环京通勤人员同比增长7.1%至44.6万人 [11]
合成生物乳蛋白新蓝海!虹摹生物、食品工业巨头战略合作
虹摹生物与利乐公司战略合作 - 虹摹生物与利乐公司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共同探索未来乳蛋白的创新路径,包括研发、工艺转化与应用 [1] - 此次合作标志着生物智造与食品工业跨界融合的新阶段开启,是食品科技在未来营养领域的关键布局 [1] 合成生物乳蛋白市场需求驱动力 - 合成生物乳蛋白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可显著降低碳足迹、土地使用和水资源消耗(通常减少90%以上) [3] - 长期来看,合成生物乳蛋白有潜力实现成本优势,尤其是在高附加值特种蛋白领域 [3] 国际合成生物乳蛋白布局企业 - 国际初创公司包括Perfect Day(美国)、Remilk(以色列)、Imagindairy(以色列)、Change Foods(美国/澳大利亚)等,均专注于精密发酵生产酪蛋白 [4] - 食品巨头如雀巢、达能、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积极投资或合作研发替代蛋白技术,例如雀巢与Perfect Day合作 [5] 大型食品配料公司布局 - ADM与Perfect Day成立合资公司,IFF等大型食品配料公司通过合作或自研进入合成生物乳蛋白原料供应领域 [6] - 杜邦营养与生物科学凭借强大生物技术和发酵能力,成为替代蛋白领域重要参与者 [8] 中国合成乳蛋白企业 - 中国企业如蒙牛、飞鹤乳液、昌进生物(已获美国市场准入)、汤臣倍健、中国食品院等已跻身合成乳蛋白先列 [9] 合成生物乳蛋白产业挑战与未来方向 - 当前产品同质化严重,主要集中在β-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未来需拓展更多乳蛋白种类并优化功能特性 [11] - 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本仍需降低,高附加值特种蛋白是当前更具经济效益的切入点 [11] - 产业需持续优化菌种、发酵工艺、下游分离纯化工艺等降本增效手段 [11] 行业活动信息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山东济南举办,聚焦生物制造产业趋势与商业化应用 [12]
浙江震元(000705) - 000705浙江震元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05
2025-06-06 07:58
业务布局与规划 - 公司主要经营医药流通和医药工业,医药流通含批发和零售,批发(不含中药材批发)与华润医商合作;医药工业围绕原料药、制剂研发,合成生物技术应用和中药饮片加工 [2] - 业务重心有制药、中药饮片、连锁业务和合成生物业务板块;未来投资围绕上虞产业化基地和原料药集聚提升项目展开 [2] 集采相关情况 - 罗红霉素片纳入国家集采目录,注射用氯诺昔康、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及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纳入省级集采目录,制霉素片等制剂未进入集采目录 [2] - 原料药价格变动受多重因素影响,与制剂价格变动不完全一致;制剂进入集采后价格下降,公司提升销量缓释影响 [2] 商业板块布局 - 公司商业板块含批发和零售业务,与华润医商合作,依托其资源提升医药批发板块市场竞争力 [2][3] 健康服务业务 - 同源健康管理公司母婴护理中心、中医养生馆业务2024年营收占比不足5%,公司秉持谨慎、保守发展思路 [3] 合成生物业务 - 震元生物上虞产业化基地项目2025年试生产,采用合成生物制造技术,依托既有优势,布局小品种氨基酸市场,生产技术先进,可实现进口替代 [3] - 合成生物技术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公司希望在该方向实现突破,为业绩带来增量和弹性 [3] - 在建合成生物项目预计三季度投产,推广、销售顺利的话,预计今年报表有一定体现 [3]
创投月报 | 深创投:50亿赛米产业基金落地 三成获投项目为先进制造公司
新浪证券· 2025-06-06 03:05
私募基金市场动态 - 2025年5月境内新增登记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仅2家 较4月骤降83.3% 同比减少60% [1] - 新增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合计339只 同比增长55.5% 环比下降18.7% [1] - 一级股权投资市场融资事件428起 同比减少13.6% 环比减少18.0% 披露总融资额约182.33亿元 平均单笔融资额约4290.04万元 创近五个月最低点 [1] 深创投基金布局 - 深创投管理资本规模超4700亿元 2025年5月末备案新基金深圳市红土种子一号创业投资基金 注册出资额3亿元 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2] - 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目标总规模50亿元 已出资36亿元 由深圳市引导基金、龙岗区引导基金联合出资 深创投与深重投共同担任GP [2][3] -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将投资深圳市重点项目和细分龙头企业 构建本地化产业链供应链 [3] 深创投投资活动 - 2025年5月深创投公开披露股权投资事件10起 同比翻5倍 环比提升66.7% 2025年前五个月共出手43次 达2024年全年的58.1% [3] - 投资项目中六成处于天使轮和A轮早期阶段 先进制造赛道占比30% 覆盖集成电路和航空航天领域 [6] - 生物材料研发公司灵蛛科技获深创投独家投资 出资平台为15亿元的深圳合成生物私募基金 [6] 赛陆医疗融资进展 - 赛陆医疗完成A+轮融资 由复星医药领投 深创投持续加码 资金用于全国产测序平台注册申报及全球化拓展 [11] - 深创投曾于2023年12月领投赛陆医疗数亿元A轮融资 支持基因测序平台研发和商业化 [11] - 赛陆医疗自主研发的Salus Pro测序仪获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为国内首个全应用场景覆盖的国产设备 [12]
从“国产轮胎TOP1”中策橡胶上市看杭州制造业发展
杭州日报· 2025-06-06 02:19
上市概况 - 中策橡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价46.50元/股,发行数量8744.8560万股,募资总额约40.66亿元 [2] - 开盘报57.00元,收盘报49.68元,总市值434.44亿元 [2] - 为2024年截至目前A股市场最大规模IPO项目 [2]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杭州海潮橡胶厂,经过67年发展成为国内最大、全球前十的轮胎生产企业 [3]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88.89亿元、3525.23亿元、3925.4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25亿元、26.38亿元、37.87亿元 [3] - 拥有"朝阳""威狮""全诺"等知名品牌,产品覆盖全国并远销海外,为一汽解放、北汽福田等整车厂商提供配套产品 [3] 研发与技术 - 招股说明书中"研发"一词出现161次,研发费用率稳定在4%左右 [7] - 截至2024年底拥有境内专利1362项、境外专利25项,境内商标492项、境外商标557项 [7] - 在欧洲、北美设立研发中心,泰国工厂和印尼基地已建成,与德国大众、美国福特等全球车企达成合作 [7] 募资用途 - IPO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新建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绿色5G数字工厂、年产250万套全钢子午线载重轮胎生产线等项目 [6] - 杭州钱塘区的"未来工厂"实现人力成本下降70%、生产效率提升300%,产品不良率从1%降至0.01% [6] 行业与城市发展 - 杭州国资战略入股及产业政策支持助力公司突破发展瓶颈 [4] - 杭州2019年提出"新制造业计划",2022年启动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2023年发布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 [9] - 杭州或迎来IPO爆发期,派格生物、思看科技等企业相继上市 [8] 资本运作 - 实际控制人仇建平通过"产业协同+战略并购"模式打造千亿元产业版图 [8] - 2019年以57.98亿元入主中策橡胶,旗下已推动巨星科技、杭叉集团等企业上市 [8]
探底玻尿酸
经济观察报· 2025-06-03 10:06
核心观点 - 玻尿酸行业技术突破和应用场景拓展仍有巨大空间,医美、医药、护肤、食品四大领域构成完整产业链 [3][4][10] - 中国已成为全球玻尿酸原料生产第一大国,2023年产量占全球84%,山东形成产业集群 [12] - 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产品同质化挑战,价格战导致企业业绩增速放缓 [13][14] -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医疗器械适应症拓展、再生类产品研发、合成生物技术应用等 [16][18][19]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 - 微生物发酵技术使玻尿酸生产成本从5000美元/公斤大幅下降,发酵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18小时 [13] - 交联技术使玻尿酸从液态转为凝胶态,催生医美填充注射市场 [8] - 华熙生物透明质酸发酵产率从3g/L提升至12-14g/L,最新技术达73g/L [13][19] - 合成生物技术实现麦角硫因、胶原蛋白产业化,为原料创新提供支撑 [18] 市场格局与竞争态势 - 行业形成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三巨头格局,华熙生物为全球最大生产商 [4][12] - 医美领域国产玻尿酸注射剂价格降至600-800元区间,最低不足百元 [14] - 2024年昊海生科玻尿酸业务收入7.38亿元,增速从95.54%降至23.23% [14] - 爱美客"嗨体"产品支撑增长但单价下降导致营收增速放缓至5% [14] 未来发展方向 - 医疗器械领域:国内已获批50余张三类医疗器械证,首个面部肤质改善适应症产品获批 [16] - 再生类产品:如爱美客"濡白天使"实现"填充+再生"双重功能 [18] - 跨领域应用:小分子透明质酸用于癌症靶向治疗,大分子具抗炎潜力 [19] - 合成生物:华熙生物布局132个研发项目,构建基因编辑工具提升产率 [19] 应用场景拓展 - 医药领域:最早应用于眼科手术粘弹剂,后拓展至关节润滑、创伤愈合等 [8] - 医美领域:形成基础水光和填充塑形两大类应用,涉及30多种产品 [6][7] - 护肤领域:华熙生物推出润百颜次抛原液,福瑞达推出颐莲喷雾等 [9] - 食品领域:2021年获批新食品原料,华熙生物推出"水肌泉"等功能食品 [9]
探底玻尿酸
经济观察网· 2025-06-03 03:11
行业概况 - 透明质酸(玻尿酸)应用场景广泛,涵盖医药、医美、护肤品、食品保健等领域,存在巨大发展潜力 [1] - 中国已成为全球透明质酸原料生产大国,2023年总销量占全球84%以上,山东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 [7] - 行业龙头企业包括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被称为"玻尿酸三巨头",市值一度超千亿元 [2] 技术发展 - 微生物发酵技术实现玻尿酸量产,发酵产率从3g/L提升至12-14g/L,生产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18小时 [8] - 合成生物技术推动效率提升,每升发酵液可提取73克透明质酸,并实现基因编辑改造 [13] - 交联技术使玻尿酸从液态转为凝胶态,延长代谢时间,催生医美填充注射市场 [5] 应用场景 - 医美领域:分为基础水光项目(补水锁水)和填充塑形类项目(支撑塑形),需三类医疗器械许可证 [3] - 医药领域:最早用于眼科手术,具有润滑关节、调节血管通透性、促进创伤愈合等功能 [5] - 消费品领域:包括功能性护肤品(润百颜、夸迪)和食品(水肌泉、黑零),2021年获新食品原料批准 [5] 市场竞争 - 产能过剩导致原料价格从万元级跌至百元级,下游产品同质化引发价格战,国产注射剂价格低至百元 [8] - 2022年起巨头业绩承压:华熙生物护肤品食品业务下滑,昊海生科收入增速从95.54%降至23.23%,爱美客营收增速放缓至5% [9] 创新方向 - 医疗器械:国内玻尿酸注射三类证超50张,新产品聚焦"填充+再生"复合功能(如濡白天使) [10][11] - 技术纵深:从"证件红利"转向技术突破,开发复合制剂(如联合肉毒素、胶原蛋白)和跨场景应用 [11] - 新兴领域:探索小分子透明质酸用于癌症靶向治疗,大分子抗炎潜力,拓展至组织工程、肠道微生态等 [14] 企业战略 - 华熙生物定位"生物科技公司",布局合成生物(麦角硫因、胶原蛋白产业化),研发项目达132项 [12] - 爱美客专注中游医疗器械,核心产品"嗨体""爱芙莱"定位中高端,暂不向上游延伸 [11] - 福瑞达强化原料端创新,2023年启动医药级原料转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