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稳就业
icon
搜索文档
宏观深度报告20250419:贸易摩擦如何影响我国就业?政策如何应对?
东吴证券· 2025-04-19 06:50
贸易摩擦对就业的影响 - 加征对等关税或扰动我国就业市场,直接影响是出口企业订单减少、业务收缩,间接影响是企业生产线外迁及产业链就业受波及[10] - 2024年玩具(32.7%)、纺服(24.9%)、家具(25.1%)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对美出口占比高,电子、家电等行业境外业务收入占比超20%,受关税冲击明显[11] - 截至2024年底,浙江等五省份对美出口占GDP比重高于4%,山西和河南对美出口占总出口比重超20%,就业易受关税政策影响[11] 贸易摩擦对就业影响的测算 - 通过投入产出表测算,2024年每百万美元出口拉动就业约29.1人次,出口拉动就业约1.04亿人次[21] - 通过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占比估算,2024年工业企业出口相关就业约2818万人,服务业约8735万人,合计约1.16亿人次[30] - 极端情况关税影响出口增速6.6%,对应就业影响约686万人;乐观情况影响1.5%,对应约153万人;中性情况影响3.4%,对应约357万人[28] 对冲就业影响的方法 - 5个就业弹性最大行业名义经济增速从Q1的4.5%提高到5.6%-7.0%,可吸纳686万就业,消化关税冲击压力[32] - 这5个行业每百万元增加值吸纳就业9.7-22.1人,需额外增长3118亿-7072亿元,提高1.1-2.5个点名义增速[33] 稳就业政策建议 - 落地服务消费补贴,其拉动就业能力强于耐用品消费补贴[38] - 稳住房地产投资,落实基建以工代赈,稳定出口链企业,出台去产能政策搭配扩内需政策[39][40] 风险提示 - 部分数据测算可能存在误差,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国内需求回升或对冲关税对GDP增速的部分拖累[42][44]
政策跟踪 | 根据形势需要及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4-14 11:42
中央周边工作会议 - 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是核心目标 强调巩固战略互信 深化发展融合 共同维护地区稳定 扩大交往交流 [2] - 重点任务包括构建高水平互联互通网络 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开展安全和执法合作 便利人员往来 [2] 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 -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靠前发力推动政策落地 根据形势需要推出增量政策 [3][4] - 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 加大力度稳就业促增收 加快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 [3][4] -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解决账款拖欠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提供更好发展环境和政策服务 [3][4] 中美关税反制措施 - 中国对美加征关税税率从34%逐步提高至125% 并实施出口管制和实体清单措施 [6][7] - 商务部将28家美国实体列入管控名单 对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6][7] 金融政策应对措施 - 上调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5% 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 [8][9] - 央行支持中央汇金增持股票指数基金 提供再贷款支持 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8][9] - 国资委推动央企加大增持回购力度 提升上市公司价值 [8][9] 央企增持回购行动 - 中国诚通 中国国新增持央企股票和ETF 计划持续大额增持科技创新类股票 [10][11] - 中央汇金加大增持各类ETF力度 均衡增持结构 [10][11] - 多家央企上市公司宣布增持计划 规模从10亿至30亿元不等 [10][11] 农业强国建设规划 - 目标到2035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培育龙头企业 [12][13] - 推动农业与旅游 教育 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丰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 [12][13]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 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 对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 [14][15] - 强化就业指导 健全求职招聘体系 完善帮扶援助机制 [14][15] 就业市场分析 - 初中学历失业群体占35% 本科生和研究生占比持续提升至15.5%和2.2% [18] - 计算机通信 电气机械等行业对美进口依赖度高 用工人数占比达11.9%和7.9% [19] - 第三产业就业占比提升至33.8% 灵活就业岗位如网约车司机 外卖员等快速增长 [20]
热点思考 | “稳就业”的核心抓手?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4-14 11:42
就业压力攀升的症结所在 - 失业人群中初中学历群体占比维持在35%左右,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占比自2020年起持续提升,2022年分别达15.5%和2.2% [2][12] - 本科以下学历群体与农民工群体重合度高,两者近年从制造业、建筑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初中学历群体从生产设备操作转向商业服务业,农民工从事批发零售和居民服务业占比均超10% [2][17] - 本科和研究生失业主要源于结构性失业,房地产、互联网、教培行业招聘需求收缩,2021-2023年分别下降3.9%、2.6%、1.8%,而教育行业仍吸纳13%本科毕业生 [2][26][27] - 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等行业对美出口依赖度高于15%,且用工人数占比分别达11.9%、7.9%,贸易摩擦可能带来就业风险 [3][30] 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 - 第三产业就业占比从2018年至2023年提升2.8个百分点至33.8%,批发零售、租赁商务、信息技术、科研技术等行业净流入超500万人 [40][41] - 灵活就业岗位快速扩张,2024年职业主播规模达3880万同比增长157%,网约车驾驶员证发放748万本同比增长14%,美团骑手745万人同比增长19% [46] - 电子设备、电器机械等新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员工数2019-2023年平均增速达9%、8%,而黑色矿采、保险等传统行业员工数平均减少5%、3% [52][53] 稳就业的核心抓手 - 高学历群体结构性失业需缓解技能不匹配,广州推出带薪就业见习政策弥补学校与职场需求差距 [57][58] - 低学历和农民工群体就业需大力发展服务业,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每单位增加值对应较多就业,当前服务消费和投资尚未完全恢复 [60] - 个体经营户超八成从事服务业,近半为批发零售业,小微经营者对成本减免和金融支持政策需求分别达47.4%和40.6% [67]
增量政策的愿望清单(民生宏观陶川团队)
川阅全球宏观· 2025-04-10 13:35
作者:陶川 张云杰 钟渝梅 随着关税冲击后市场的逐步企稳,当前我们正进入从稳市场到稳经济的接续阶段。 稳市场的 " 先手棋 " 效果立竿见影,接下来做好稳经 济的接续同样重要, 这就需要储备政策尽早与市场 " 见面 " ,否则经济下行压力的显现将造成二次风险 。而关于如何稳经济,从近期国 家层面一系列会议的频繁召开中已初见端倪。 围绕总理所说的 " 有充足的储备政策工具 " ,我们认为后续政策端有如下线索: " 打铁还需自身硬 " :关税乱局下,稳经济更需要构建 " 内循环 " 的明确指引。 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两会提出的 " 投资于人 " 含金量还在攀升 —— 短期来看内需修复是稳定经济基本面的关键一环,长期来看 " 内循环 " 的构建更是一项经济战略调整。 我们认为接 下来政策将向两个方向发力、促进内需的企稳: 一方面,既有政策进一步加力扩容。 比如 加力实施城中村改造、推进货币化安置 ,不仅可以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同时还能惠及更 多居民。再如 去年颇有成效的"两新"、已在部分地区落地的生育津贴 ,都将成为今年财政促消费的重要路径。 增量的储备政策,可能包括再贷款、财政贴息、减税降费等。 20 ...
提高至5000万元!人社部发布通知
证券时报· 2025-03-24 13:57
政策调整 - 将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个人纳入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范围 [1] - 小微企业最高授信额度由3000万元提高至5000万元 [1] - 个人最高授信额度为1000万元 [1] 贷款条件优化 - 贷款申请条件放宽至用工人数减少水平低于上年度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目标 [1] - 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4%,最低可至2.9% [1] - 探索"创业担保贷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组合贷款方式 [1] 实施效果与目标 - 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达1.25亿户 [1] - 举措有助于小微企业降低成本、减轻经营负担 [1] - 推动培育更多创业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 [1] 政银合作与产品创新 - 要求各地人社部门深化政银合作 [2] - 拓展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合作银行范围 [2] - 探索开发数字化、线上化稳岗扩岗专项贷款产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