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电池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鹏辉能源:公司在固态电池技术方面持续迭代优化
证券日报网· 2025-08-14 11:13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公司自2023年8月底固态电池发布会后持续迭代优化技术 [1] -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从280Wh/Kg提升至320Wh/Kg 增幅达14.3% [1] - 新一代固态电池采用自动适应活性材料体积变化的固态电解质层 [1] 产品性能优势 - 新一代固态电池无需加压模组 性能更稳定 [1] - 固态电解质层技术突破实现结构简化 [1] 产能建设规划 - 公司正按计划推进固态电池中试线建设 [1] - 预计2025年9月底完成中试线建设 [1]
固态电池专题(一):全固态电池:锂电池的下一代解决方案
民生证券· 2025-08-14 09:51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全固态电池行业持积极态度,认为其是锂电池的下一代解决方案,具有明确产业趋势 [5][91] 核心观点 全固态电池的优势 - 能量密度优势:传统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接近理论上限(300Wh/kg),全固态电池适配高比例硅基负极或锂金属负极,能量密度有望突破500Wh/kg [5][17] - 安全性优势:固态电解质抑制锂枝晶生长(不易穿透)、具备不可燃性(闪点>40℃)、耐热极限显著高于液态电池(400℃-1800℃ vs 160℃) [23][17] 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 - 硫化物路线为主流:离子电导率最高(10⁻² S/cm),但化学稳定性差(易产生H₂S),需工艺突破;丰田、华为、宁德时代等企业重点布局 [27][41][47] - 其他路线对比:聚合物(加工性好但电导率低)、氧化物(稳定性高但加工性差)、卤化物(成本高且易吸潮) [27][29] - 复合电解质潜力大:有机-无机复合方案兼顾柔韧性与离子电导率,可能成为实际应用首选 [48] 产业化关键问题 - 固固界面润湿性:化学/电化学界面问题(元素扩散、空间电荷层)和物理界面问题(接触不良、体积变化)导致阻抗增加和循环寿命缩短 [52][55][58] - 工艺与材料革新: - 干法电极工艺适配硫化物电解质,可降低成本18%、缩短70%产线流程 [65] - 等静压设备为新增环节,解决电极层孔隙率问题 [71] - 正极短期沿用高镍三元,长期向锰系材料(富锂锰基、镍锰酸锂)迭代 [74] - 负极中期转向硅基(理论容量4200mAh/g),远期采用锂金属负极(3860mAh/g) [77] - 集流体需镍铁合金替代铜,避免硫化物腐蚀 [81] 产业化节奏与政策支持 - 政策支持:中国工信部2024年投入60亿元支持研发,6家企业获资金;海外车企(丰田、本田等)计划2026-2030年量产 [86] - 应用路径:消费电子(2025-2026年)→低空经济/eVTOL(2026-2028年,需求400Wh/kg)→动力电池(2027年后装车) [88] 投资建议 - 重点环节:硫化锂(厦钨新能、上海洗霸)、干法电极设备(宏工科技、纳科诺尔、德龙激光)、镍铁合金集流体(远航精密) [91]
道氏技术(300409.SZ):尚未涉足PEEK材料领域
格隆汇APP· 2025-08-13 07:58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在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领域以碳材料应用为核心进行布局 [1] - 技术路径聚焦碳基材料的轻量化、高导电性和低成本优势 [1] - 技术路径与固态电池技术形成协同 [1] - 公司明确表示目前尚未涉足PEEK材料领域 [1] 技术竞争力 - 公司碳基材料技术具备长期竞争力 [1] - 碳基材料轻量化特性适用于机器人关键零部件 [1] - 碳基材料高导电性特性适用于机器人关键零部件 [1] - 碳基材料低成本优势适用于机器人关键零部件 [1]
南都电源斩获2.8GWh半固态电池储能订单,项目将全部采用自主研发的314Ah电池
鑫椤储能· 2025-08-13 06:42
南都电源储能项目与技术突破 - 公司成功签署全球最大半固态电池储能项目订单 总容量达2.8GWh 包括深圳1.2GWh和汕尾两个800MWh项目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消纳新能源电量超10亿千瓦时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0万吨 [1] - 项目全部采用自主研发的314Ah半固态储能电池 实现固态电池技术商业化应用的关键跨越 [1][8] 半固态电池技术创新 - 314Ah储能半固态电池采用"氧化物固液混合技术"和"高熔点聚合物隔膜" 抑制锂枝晶生长 降低热失控风险 兼顾离子电导率 [3][6] - 技术团队攻克固态电解质与界面浸润剂等关键材料和工艺难题 [5] - 2024年底研发的30Ah全固态电池突破"固固界面"难题 提升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 [12] - 2025年4月发布783Ah超大容量储能固态电池 通过三大核心技术实现能量密度与安全性能跨越式提升 [14] 行业影响与战略布局 - 此次吉瓦时级项目标志着固态电池技术首次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 将带动产业链成熟与成本下降 [8][10] - 公司自2017年布局固态电池研发 坚持"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战略 持续开展氧化物/硫化物固态电池前瞻研究 [10][16] - 项目为拓展数据中心储能、工商业储能等场景提供数据支撑 推动行业向新能源应用"价值中心"转变 [8][16]
欣旺达赴港上市,锂电池巨头加速全球布局
搜狐财经· 2025-08-12 23:04
上市计划 - 公司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计划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2] - 若成功登陆港交所,将成为国内第三家实现"A+H"两地上市的动力电池企业 [3] - 上市流程需满足多项条件,包括获得中国证监会备案、香港证监会批准、港交所核准等 [4] - 赴港上市旨在推进全球化战略,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品牌形象 [4] 业务概况 - 公司业务覆盖三大核心领域: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 [5] - 消费电池领域全球领先,2024年手机电池市占率达34.3%,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电池市占率21.6% [7] - 动力电池领域属于行业第二梯队,储能业务2024年销量达9.6GWh,同比增长108.7% [7] 募资用途 - 募集资金将用于扩展海外新生产设施及全球销售服务网络 [9] - 计划在越南投资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建设生产基地,预计2026年试生产 [9][10] - 海外生产基地还包括匈牙利(2026年下半年投产)和泰国(2025年内投产) [10]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1.62亿元、478.62亿元和560.21亿元 [12]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122.89亿元,同比增长11.97% [12]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7.63亿元、3.31亿元和5.34亿元 [13] - 毛利率持续改善,从2022年12.05%提升至2025年一季度15.36% [14] - 2024年储能系统收入18.89亿元,占总收入3.4%,毛利率20.4% [14] 市场与技术 - 2024年国内收入占比58.2%(325.89亿元),海外收入占比41.8%(234.31亿元) [15]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58.1%降至2025年一季度40.3% [15] - 发布闪充电池4.0产品矩阵,包括1400A闪充电池 [17] - 推出314Ah及625Ah大容量储能电芯,625Ah电芯能量密度达426Wh/L [17] - 全固态电池计划于2026年投入规模化生产 [18] 客户与竞争 - 国内客户包括吉利、东风、理想、零跑等车企 [20] - 国外客户有雷诺、日产,并已获得沃尔沃、德国大众等订单 [20] - 面临技术迭代风险,需持续保持技术创新领先地位 [20]
德尔股份在沪已经建成 固态电池样品试制线
证券时报· 2025-08-12 17:24
固态电池研发进展 - 公司在上海已建成固态电池样品试制线 正在加快中试线建设 未来将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情况规划量产线 [1] - 固态电池技术于2024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025年2月参展东京国际二次电池与储能展会 [1] - 新型锂电池中试及产业化项目落户湖州吴兴区 计划投资总额约3亿元 标志着技术从试制向产业化迈进 [3] 技术特性与生产工艺 - 电解质采用涂布工艺 无需注液环节 显著区别于液态电池生产工艺 [2] - 样品通过针刺/加热/过充电第三方安全测试 耐高温性能突出 无需额外降温装置 [2] - 正极可采用三元或磷酸铁锂材料 负极可选石墨/硅碳/锂金属 方案支持客户定制 [2] 业务布局与战略转型 - 2017年收购德国卡酷思 新增NVH/隔热/轻量化产品线 完成欧美亚全球生产基地布局 [1] - 2018年设立日本德尔启动固态电池开发 成立新能源事业部为车企配套专用材料 [1] - 当前潜在客户包括新能源车企 同时拓展人形机器人/两轮电动车/储能等应用场景 [2] 产品应用前景 - 固态电池未来主要生产电芯 具备高安全性/耐高温/工艺简单等量产优势 [2] - 目标市场覆盖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消费电子/储能/低空飞行器等多领域 [2]
皇庭国际核心资产皇庭广场折价拍卖 负债率97%再押注固态电池
新浪财经· 2025-08-12 13:24
核心事件 - 皇庭国际与尊光固态电池签署增资扩股协议 重点布局储能等新材料领域 完善功率半导体+产业生态 [1] - 皇庭广场将于9月9日以30.53亿元起拍价被司法拍卖 该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71.57% 去年贡献56.03%营业收入 [1] 合作方技术背景 - 尊光固态电池拥有第三代碳材料碳量子点材料技术 宣称具备高安全性 高能量密度 长循环寿命优势 [1] - 尊光固态电池成立于2024年3月 注册资本仅1000万元 大股东俯仰纳米为俯仰科技下属公司 [1][2] - 俯仰科技官网称其金刚石膜碳材料曾应用于神舟五号宇航员头盔面窗 [2] 财务状况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31亿元 同比暴跌29.35% 归母净利润亏损8203.01万元 扣非净利润-9394.16万元 [2] - 总负债高达77.77亿元 资产负债率达97.12% 财务费用1.44亿元占经营性现金流191.07% [2] - 上市29年累计融资31.93亿元 累计分红仅6981.23万元 分红融资比低至0.023 [3] 资产拍卖详情 - 皇庭广场起拍价30.53亿元 较评估价43.61亿元折价近30% 土地使用年限仅剩17年 需额外承担2372万元待缴费用 [3] - 该资产曾两度流拍 从2022年首次挂牌价74.93亿元降至56.2亿元仍无人问津 [3] - 若拍卖成交可能触发财务类强制退市风险 公司正与债权人协商整体和解方案 [3] 股权质押情况 - 第一大股东皇庭产业控股所持股份100%被质押 一致行动人百利亚太投资质押比例达62.08% [3] 历史技术布局 - 公司今年1月曾与安徽省蚌埠市相关方就固态电池技术突破及市场潜力进行交流 [2]
道氏技术: 关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重新论证并暂缓实施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12 13:14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3年4月7日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6,000,000张 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2,600,000,000元 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2,579,216,700元[1]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三元前驱体项目承诺投资总额170,624.65万元 累计投入金额31,850.00万元 投入进度18.67%[2] - 循环研究院项目承诺投资总额9,920.04万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暂未投入募集资金[2] - 募集资金实行专户管理 符合监管规则[2] 项目重新论证原因 - 三元前驱体项目因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 磷酸铁锂材料抢占中低端市场 导致三元前驱体行业竞争加剧[5] - 尽管新兴产业发展带来增量空间 但对高性能三元前驱体的规模化拉动仍需周期[5] - 公司现有产能已满足现阶段订单需求 继续投资存在不确定性及风险[5] - 循环研究院项目暂缓实施因公司战略重心转向固态电池材料技术研发[6] 项目后续安排 - 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和收益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实施两个项目[6] - 若终止项目 将寻找符合发展战略的新募投项目[6] 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 项目暂缓实施不会对当前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7] -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满足战略发展资金需求[7]
道氏技术: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重新论证并暂缓实施事项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8-12 13:13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3年4月7日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6,000,000张 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26亿元[1] - 募集资金已于2023年4月13日到账 并由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1]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为257,921.67万元 累计投入金额110,400万元 整体投入进度42.80%[2][3] - 公司已开立募集资金专户对全部募集资金实行专户管理[3] 三元前驱体项目情况 - 三元前驱体项目计划使用募集资金170,624.65万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投入进度为18.67%[3] - 项目原计划分阶段实施 其中3万吨三元前驱体于2024年5月建成 剩余产能拟于2025年12月31日前建成[3] 循环研究院项目情况 - 循环研究院项目计划使用募集资金9,920.04万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暂未投入使用募集资金[4] - 项目预计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日期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 募集资金用途主要为购买研发设备和实验室装修[4][5] 项目暂缓实施原因 - 三元前驱体项目暂缓因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 磷酸铁锂材料抢占中低端市场 对三元正极材料市场造成挤压[6] - 尽管新兴产业发展带来增量空间 但对高性能三元前驱体的拉动作用离规模化效应仍需一定周期[6] - 循环研究院项目暂缓因公司战略重心聚焦固态电池材料技术赛道 包括单壁碳纳米管 硅碳负极等材料研发[7] 后续安排 - 公司将结合市场需求 建设必要性 项目预计收益等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实施前驱体项目和循环研究院项目[7] - 如决定不再继续投资 将寻找和论证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且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募投项目[7] 对公司经营影响 - 暂缓实施不会对公司当前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8] - 从长远看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更好地满足战略发展的资金需求 促进业务长远健康发展[8][9] 决策程序履行 - 公司于2025年8月12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 审议通过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重新论证并暂缓实施的议案[9] - 保荐人对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重新论证并暂缓实施事项无异议[9]
德尔股份在上海已经建成固态电池样品试制线,未来在固态电池领域将主要生产电芯
证券时报网· 2025-08-12 10:55
固态电池研发进展 - 公司在上海已建成固态电池样品试制线,正在加快中试线建设,未来将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情况规划量产线建设 [1] - 公司于2018年设立日本德尔开始研发固态电池,2024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25年2月参加东京国际二次电池与储能展会展示最新产品 [1] - 固态电池样品已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针刺、加热和过充电试验,具有较高安全性 [2] - 固态电池耐高温性能突出,无需加载降温装置,仅靠自然散热即可在高温条件下正常工作 [2] 固态电池技术特点 - 正极可采用三元材料或磷酸铁锂,负极可用石墨或硅碳负极,锂金属负极电池也在研发中 [2] - 电解质采用涂布工艺加入电芯,生产工艺无注液环节,与液态电池工艺有显著区别 [2] - 工艺流程简单、易于批量生产,具有安全性高、耐高温性能好等优点 [2] 固态电池应用领域 - 潜在客户包括新能源车企,同时开发人形机器人、两轮电动车和储能等应用场景 [2] - 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消费电子、储能和低空飞行器等领域 [2]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最早从事车用转向泵产品,后通过持续创新研发变速箱油泵、电液转向泵等新产品 [1] - 2017年收购德国卡酷思,新增降噪、隔热及轻量化产品,实现全球化布局 [1] - 成立新能源汽车事业部,研发多款新能源汽车专用材料并向国际知名车企供货 [1] - 与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人民政府签订3亿元投资协议,建设固态电池中试及产业化项目 [3] 产业化进程 - 新型锂电池中试及产业化项目中的新型锂电池即指公司研发的固态电池 [3] - 此次签约标志着公司固态电池战略从试制线走向中试线和量产线的重要一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