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可再生能源
icon
搜索文档
200万块太阳能板烂在荒野:美国能源转型的“崩溃现场”首次曝光
搜狐财经· 2025-08-23 15:26
项目运营困境 - 伊万帕太阳能电站面临比原计划提前十余年关闭的命运 原定运营周期被大幅缩短[7][9] - 电站深陷与更新 更廉价太阳能技术的竞争困境 竞争力持续下滑[9] - 公用事业单位明确表示终止合约将直接惠及消费者并降低能源成本[9] 设施与投资 - 电站斥资22亿美元打造 于2014年投入运营 采用聚光太阳能技术[9] - 设施位于5平方英里的莫哈韦沙漠区域 使用数千面镜子组成光阵聚焦发电[9] - 若PG&E退出申请获批 三个机组中两个将在2026年提前关停 较原计划提前13年[9] 环境影响 - 聚光形成的强光每年导致数千只鸟类死亡 并对沙漠龟栖息地构成严重威胁[10] - 项目被指摧毁脆弱沙漠生态系统与珍稀植物种群 被称为财政与环境双重溃败[10] - 镜面反射强光在特定角度下刺眼灼目 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瞬间失明[10] 行业技术迭代 - 行业技术迭代使其他可再生能源成本优势日益凸显[9] - 技术故障或极端天气对部分太阳能农场造成重创[5] - 企业正凭借技术迭代与模式创新在逆境中开辟增长新路径[11] 区域能源规划 - 在光照条件有限但拥有丰富风能或水能资源的区域 对可再生能源需求迫切[5] - 能源革命在规划合理性 长期可持续性和落地执行层面暴露出深层漏洞[5] - 实地环境对大规模安装形成限制 导致企业规划大幅调整[6] 资产处置问题 - 200万块太阳能板被遗弃在荒野中 逐渐锈蚀腐烂[1] - 并非所有太阳能板都在高效运转 部分被遗弃在废弃太阳能农场[3] - NRG能源公司未披露改造潜在成本及现有设备处置方案等核心信息[11]
从故乡停电夜到天津实验室:一名巴基斯坦籍博士生的“光明之约”
中国新闻网· 2025-08-23 06:52
核心观点 - 巴基斯坦籍博士生穆罕默德·沙拉尔在天津大学研发基于AI的综合能源实时仿真系统 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能源系统 为偏远地区提供稳定电力解决方案 并计划将中国新能源技术带回巴基斯坦 [1][2][7] 研究方向与技术应用 - 研究聚焦城市能源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存储的预测与优化 通过深度学习技术与实际能源数据结合提升系统能效与可持续性 [7] - 人工智能技术可精准预测电池寿命并优化电网调度 对偏远地区电力稳定供应具有关键作用 [7] - 研发基于AI的综合能源实时仿真系统 为未来智慧城市能源系统稳定运行寻找最优解 [1] 教育背景与学术机构 - 2018年考入中国华北电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系统研究可再生能源预测技术 [5] - 选择天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因该校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智能电网团队在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7] - 2016年在巴基斯坦苏库尔工商管理学院获得电气工程学士学位 曾参与拉合尔市政府公共安全IC3系统开发维护 [4] 国际合作与技术转移 - 计划将中国在绿色能源与智慧城市领域的技术成果带回巴基斯坦 为家乡能源系统升级改造贡献力量 [7] - 研究项目承载中巴科技合作愿景 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实践与回报 [9] - 作为上合组织国家成员留学生参与文化交流活动 关注天津百年供暖系统等经久耐用技术对新能源开发的启示 [8][9] 行业领域发展 - 中国在人工智能与能源系统结合领域发展瞩目 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应用方面 [4] - 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技术相关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7] - 智慧城市能源系统优化成为重点研究方向 综合能源实时仿真系统是未来技术发展关键 [1][7]
为了减缓地球升温,哪些工作机会正在悄悄出现? | Knock Knock 世界
声动活泼· 2025-08-23 01:06
可再生能源发展 - 中国太阳能和风能装机量已达世界第一水平 [2] - 冰岛利用地热资源优势开发可再生能源 具体形式为温泉地热发电 [2] - 氢能应用从航天领域向民用场景扩展 上世纪60年代阿波罗飞船已使用氢燃料电池同时发电和生产饮用水 [2] - 核聚变发电技术模仿太阳能量产生过程 通过复制核聚变反应实现清洁发电 [2] 航空业定价机制 - 机票价格由运价和浮动价格两部分构成 其中经济舱150个座位可能分为10个不同折扣等级 [6][7] - 历史机票定价权曾由政府主导 40多年前全球采用固定票价模式但定价偏高 [6] - 美国航空在80年代首创动态定价策略 旨在提升航班座位利用率 [6] 极端天气命名体系 - 台风命名有助于气象部门传播效率和公众记忆 例如2016年台风"莫兰蒂"造成40多人伤亡 [7][8] - 澳大利亚气象学家百年前首创人名命名法 美国小说家后续将"玛丽亚"飓风写入文学作品影响军方气象系统 [9] - 命名规则经历性别平等演进 早期仅使用女性名字后因争议调整 [9] 创新技术应用 - 3D打印技术已实现房屋建造 大山规模打印尚未突破 该技术对减少碳排放有积极作用 [5] - 碳捕获技术将二氧化碳压缩为液态并注入地层 类似封存概念 同时存在其他利用途径 [5] - 碳税政策可能仿效英国糖税模式 未来或出现针对碳排放的征税制度 [5]
香港中华煤气(00003.HK):香港地区利润稳增汇率影响整体业绩
格隆汇· 2025-08-22 18:49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75.14亿港元同比增长0.1% 归母净利润29.64亿港元同比下降2.5% 剔除汇兑损益影响后核心利润实际增长5% [1] - 中期股息0.12港元/股 维持年度派息0.35港元/股 以8月20日收盘价计算股息率达4.97% [1] - 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61.31亿港元、65.43亿港元、69.11亿港元 对应PE分别为21.4倍、20.1倍、19.0倍 [5] 香港业务 - 燃气销售量14935TJ同比基本持平 居民用气提升抵消北上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 [1] - 保养月费调增0.5港元/月 基本定价上涨0.013港元/MJ 推动税后经营利润提升6%至21.5亿港元 [1] - 北部都会区发展带来5500TJ销气潜力 燃气较电力性价比持续凸显 长期价格具备提升空间 [1] 内地燃气业务 - 总销气量185.8亿立方米同比微降0.3% 工业用气76.3亿立方米与居民用气47.4亿立方米增量抵消商业及分销下滑 [2] - 城燃销气毛差提升0.04元/立方米至0.54元/立方米 居民气销售价格逆势上涨0.04元/立方米 [2] - 与"三桶油"长协落地并锁定海气资源 国际LNG供给释放背景下综合进气成本有望持续降低 [2] 接驳与延伸业务 - 居民接驳69.1万户同比下降5% 通过拓展乡镇及旧城改造市场控制降幅 [2] - 延伸业务税后利润2.5亿港元同比大幅提升39% 聚焦智慧厨房、保险和安全家居三大主线 [3] - 引入战略投资者融资4500万美元 借助香港市场经验加速内地市场渗透率提升 [3] 新能源业务 - 光伏发电量1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 光伏与能碳业务净利润合计1.72亿港元 归属公司利润1.16亿港元同比增长6% [4] - 绿色燃料业务税后经营亏损1.9亿港元 主要受SAF价格低迷影响 [4] - 内蒙古绿色甲醇厂2028年产能达30万吨/年 马来西亚SAF新厂下半年投产 EcoCeres公司产量及业绩有望改善 [4]
香港中华煤气(0003.HK):业绩略低于预期 分红保持稳定
格隆汇· 2025-08-22 18:49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收入275亿港元 同比持平 核心利润30.8亿港元同比下降3% 归母净利29.6亿港元同比下降3% [1] - 核心利润略低于预期31.9亿港元 主因汇兑因素导致财务费用高于预期 [1] - 维持中期DPS 12港仙 预计全年DPS持平于35港仙 对应股息率5.0% [1] 香港煤气业务 - 1H25煤气销量14,935TJ同比持平 居民气量同比增2.5%因平均温度降低0.8℃ 商业气量同比降2.3%受旅游模式变化影响 [1] - 预计2025年煤气销量延续持平态势 EBITDA利润率有望维持在52%水平 [1] - 持续受益于香港本地完善的顺价机制 [1] 内地城燃业务 - 1H25销气量185.8亿方同比基本持平 工业气量持平 商业气量下降受暖冬影响 居民气量小幅上升因新点火用户贡献 [2] - 1H25城市燃气价差0.54元/方同比回升0.04元/方 购气成本同比降0.06元/方因自主气源优化 居民售气价同比涨0.04元/方因顺价推动 [2] - 预计2025年顺价比例仍有扩大空间 但价差修复幅度或收敛至0.02元/方 [2] 新能源业务 - 1H25可再生能源业务净利1.16亿港元同比增6% 轻资产策略下能碳服务和AuM出售收益有望保持增长 [2] - 绿色甲醇业务与佛燃能源合作落地 SAF马来西亚工厂9月试生产 为2026-2027年需求释放奠定基础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调整25-27年归母净利预测至60.3/64.6/67.9亿港元 三年CAGR为6% 主因城燃气量增长放缓 [2] - 对应BPS为3.05/3.04/3.06港元 历史3年PB均值2.0x [2] - 给予25年2.5xPB 目标价上调至7.63港元 前值为7.04港元对应2.3xPB [2] - 上调估值因可再生能源轻资产转型带来现金回流 绿色燃料业务具增长潜力 自由现金流有望超预期 [2]
Why Is NextEra (NEE) Up 5.7% Since Last Earnings Report?
ZACKS· 2025-08-22 16:36
股价表现 - 自上次财报发布后一个月内公司股价上涨约5.7% 表现优于标普500指数 [1] 第二季度财务业绩 - 调整后每股收益1.05美元 超出市场预期2.9% 同比增长9.4% [3] - 营业收入67亿美元 低于市场预期7.28% 但同比增长10.4% [4] - GAAP每股收益98美分 去年同期为79美分 [3] 业务分部表现 - 佛罗里达电力和照明公司收入47.1亿美元 同比增长7.1% 每股收益62美分高于去年同期的60美分 [5] - 能源资源部门收入19.1亿美元 同比增长16.4% 每股收益53美分高于去年同期的42美分 [5] - 企业及其他部门收入7800万美元 去年同期为3500万美元 每股运营亏损10美分较去年同期的6美分扩大 [6] 运营亮点 - 佛罗里达电力和照明公司当季资本支出约20亿美元 全年资本投资预计在80-88亿美元之间 [7] - 能源资源部门新增32吉瓦可再生能源和储能项目 包括超过1吉瓦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项目 当前储备项目总量达30吉瓦 [9] 财务状况 - 现金及等价物17.2亿美元 较2024年底14.9亿美元有所增加 [10] - 长期债务827亿美元 较2024年底724亿美元上升 [10]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59.5亿美元 低于去年同期的71亿美元 [11] 业绩指引 - 维持2025年每股收益指引3.45-3.70美元 中点3.575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3.68美元 [12] - 预计2026年每股收益3.63-4.00美元 2027年3.85-4.32美元 2024-2027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6-8% [13] - 计划在2024-2027年间新增36.5-46.5吉瓦可再生能源项目 [13] 市场评价 - 增长和价值评分均为D级 动量评分C级 综合VGM评分F级 [15] - 盈利预测呈现下调趋势 当前Zacks评级为3级(持有) [14][16]
智行聚变,AI驱动汽车产业革新:第一财经“科创未来行”沙龙在合肥成功举办
第一财经· 2025-08-22 14:12
崔东树认为,智能化实际上重构了汽车传统的设计,从市场从消费者角度改变了汽车的概念,汽车从一个简单的出行工具到了移动的低碳空间。在这种情况 下,整个竞争软硬件的集中点集中同步演进,构建了汽车的全新的价值。 本次沙龙不仅是一场技术与资本的对话,更是一次产业生态的深度联动。"独行者速,众行者远",在智能化与全球化的双轨上,中国汽车产业正在以开放协 同的姿态,迈向更具竞争力的未来。 2025年8月20日,第一财经"科创未来行"产业沙龙在安徽合肥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智行·聚变"为主题,聚焦AI技术驱动下的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与生态重 构,汇聚了来自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自动驾驶公司、投资机构及科研院所的众多嘉宾,共同探讨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双引擎驱动中国重构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中国正在以电动化和智能化为双引擎,重构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他根据多年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数据研究,提出了自己对于当 下市场和未来产业发展态势的见解。 智能驾驶走上高质量发展之道 近几年来,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智驾技术发展迭代飞速,也致使行业涌现更多挑战。第一场圆桌聚焦智驾行业行业发展、生态协同等问 ...
金风科技(02208) - 2025年半年度报告
2025-08-22 12:55
业绩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5.37亿元,同比增长41.26%[26][48][77][18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8亿元,同比增长7.26%[26][4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68亿元,同比下降0.40%[26] - 基本每股收益0.3421元/股,同比增长7.34%[26] - 稀释每股收益0.3421元/股,同比增长7.34%[2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85%,同比增长0.12%[26] - 2025年6月末总资产1615.5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4.08%[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97.70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22%[26] 业务数据 - 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销售收入218.52亿元,同比增长71.15%,占比76.58%[49] - 2025年1 - 6月机组对外销售容量10,641.44MW,同比增长106.60%[49] - 6MW及以上机组销售容量同比上升187.01%[5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手外部订单51,811.47MW,同比增长45.58%;海外订单7,359.82MW,同比增长42.27%[51]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混塔新签订单同比增长50%,交付量同比增长59%,获国际项目3GW订单[59]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储能新增订单量同比增长99%,海外产品签单及出货规模化突破[60] - 运维人效平均提升25%以上,2025年自研技术使年发电量提升2.5% - 5%[62] - 2025年上半年售电业务覆盖7个省份,服务超3500家用户[62] - 国内外后服务业务在运项目容量近45.95GW,同比增长37.0%[63] - 风电服务收入289620.71万元,后服务收入175470.72万元,同比增长9.56%[63] - 国内外自营风电场新增权益并网装机容量709.04MW,转让100.2MW[64] - 风电项目发电收入317193.66万元,转让风电场项目股权投资收益14300.34万元,同比增长35.89%[64] - 水务运营收入50245.28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66] 技术与认证 - 2025年上半年获整机认证证书137张,其中国内105张、国际32张[56] - 截至报告期末,拥有国内专利申请6,245项,发明专利申请3,803项,占比61%[5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参与33项IEC标准制修订工作,牵头制定1项国际标准,参与18项IEA标准化研究课题[56] 市场布局 - 业务遍布全球六大洲、47个国家,亚洲(除中国)、南美洲装机量超2GW,北美洲、非洲、大洋洲装机量超1GW[75] 财务状况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29.49亿元,同比增长63.81%[26] - 本报告期营业成本241.57亿元,同比增46.27%[77] - 风电行业毛利率15.10%,同比降3.07%;其他业务毛利率26.62%,同比增6.07%[81] - 风机及零部件销售毛利率7.97%,同比增4.22%;风电场开发毛利率57.47%,同比增1.03%[81] 其他信息 - 公司计划2025年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11][112] - 拟回购A股资金总额不低于3亿元且不超过5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回购[154] - 获回购H股一般性授权,回购总数不超过已发行H股总数的10%,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回购[156]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97,132人[161] - 公司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股权分散[166][167]
如何推动地热供暖持续高质量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08-22 08:19
行业政策与战略意义 - 地热能被列为国家六大可再生能源之一 具有储量丰富 分布广泛和可持续循环利用的特点 对保障能源安全和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 - 国家能源局提出到203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及发电装机容量比2025年翻一番的目标[1] - 需加强顶层设计 制定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 纳入十五五规划 明确资源开发红线和保障措施[1] 行业发展现状 - 河北雄县实现地热供暖全覆盖 建成全国首座清洁供暖无烟城 南京苏州等地示范项目已投入使用[1] - 行业面临管理体制不健全 资源勘查不足 开发成本高和技术瓶颈等挑战 导致推广应用程度低[1] 政策支持体系 - 需出台财税 价格 金融等支持政策 优化矿权出让 项目环评 备案登记 取水许可等审批服务[2] - 对先进技术项目提供财政补贴 绿色信贷 差别化电价和优先用地指标等要素保障[2] - 探索建立地热碳减排核算体系 准许项目参与碳市场交易获取收益[2] 产业协调机制 - 需建立多部门协调推进机制 加强部门会商 完善配套政策 细化推进措施[2] - 及时解决困难问题 协同推动地热供暖行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2]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 加大研发投入 开展地热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攻关 将重点项目纳入科技计划支持[3] - 对取得重大突破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加快人才培养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3] - 积极推进产学研基地建设 促进关键技术装备推广应用[3] 市场环境建设 - 培育规范市场秩序 创造公平发展环境 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元化投资模式[3] - 支持企业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 建立覆盖勘探 开发 装备制造 监测运维的全产业链格局[3] 宣传推广措施 - 运用新媒体 电视 报刊等媒介普及地热能知识 提升公众认知水平[3] - 通过高峰论坛 科技展览 示范项目参观等方式加强行业交流和社会宣传[3]
单月用电量首破万亿背后的经济密码
贝壳财经· 2025-08-22 06:56
全社会用电量总体情况 - 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2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 系全球首次单月突破万亿千瓦时[1] - 1-7月累计用电量58633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5%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54703亿千瓦时[6] 分产业用电结构 - 7月第一产业用电量170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0.2%[6] - 7月第二产业用电量593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4.7%[6] - 7月第三产业用电量208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0.7%[6] - 7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3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8.0%[6][7] - 1-7月第一产业累计用电847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0.8%[6] - 1-7月第二产业累计用电37403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8%[6] - 1-7月第三产业累计用电1125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7.8%[6] - 1-7月城乡居民生活累计用电9132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7.6%[6] 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 3月底风电太阳能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 5月底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突破60%[8] - 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占比接近60% 发电量占比接近40%[9] - 上半年风电光伏发电量11478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27.4% 占全社会用电量23.7%[10] - 风电光伏新增发电量2470亿千瓦时 超出全社会用电量增量[10] 高技术制造业用电表现 - 1-7月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6% 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12] - 汽车制造业用电量增长9.7% 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3% 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2%[12][13] - 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5.9%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5.0%[12][13] - 新能源整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5.7%[13] 新兴消费与科技领域用电增长 - 信息传输/软件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5.5% 互联网相关服务业增长28.2%[14] - 预计2024-2030年数据中心用电量年均增速达20%[15] - 2025年数据中心电耗占比将达2.4% 部分节点城市超20%[15] - 江苏"苏超"赛事带动服务业用电量增长12.7% 体育组织用电量猛增24.9%[13] - 健身休闲场所用电量同比增长27.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