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型糖尿病治疗
icon
搜索文档
新天地:获得维格列汀片的药品注册证书
格隆汇· 2025-07-29 09:29
公司动态 - 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维格列汀片《药品注册证书》[1] - 维格列汀片原研企业为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国内上市商品名为"佳维乐"[1] 产品信息 - 维格列汀片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主要成分为选择性二肽-肽酶-4(DPP-4)抑制剂[1] - 该药品通过抑制DPP-4活性 提升GLP-1和GIP水平 促进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分泌[1] - 药品可增加α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 改善胰高血糖素分泌与葡萄糖水平的契合度[1] - 通过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率 减少肝脏葡萄糖生成量 实现降血糖效果[1]
司美格鲁肽再添力证!这个隐藏功效你了解吗?
GLP1减重宝典· 2025-07-28 10:18
研究背景 - 司美格鲁肽作为GLP-1受体激动剂,最初以出色降糖效果闻名,但研究发现其对心血管、肾脏等多个系统有显著保护作用 [3] - 早期STRIDE试验初步数据显示,每周注射1.0mg司美格鲁肽可明显改善合并PAD的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 [3] - 最新发表在《Diabetes Care》的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深入分析司美格鲁肽对PAD患者功能改善作用的普遍性 [3] 研究目标 - 分析司美格鲁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PAD患者功能改善效果在不同临床特征亚组中是否一致 [5] - 重点考察变量包括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否联用SGLT2抑制剂或胰岛素 [8] - 揭示司美格鲁肽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适用性,为精准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5] 研究方法 - STRIDE试验纳入792例同时患有症状性外周动脉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 [7] - 随机双盲设计分为司美格鲁肽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持续观察52周 [7] - 主要终点为治疗52周后通过标准跑步机负荷试验检测患者最大步行距离改善情况 [9] - 重要补充指标为评估患者无痛步行距离的变化幅度 [9] 研究结果 - 司美格鲁肽显著提升患者最大步行距离和无痛步行距离 [10] - 疗效在不同特征患者中保持高度一致,包括糖尿病病程长短、体重水平、血糖控制好坏、是否联用SGLT2抑制剂或胰岛素 [12] - BMI<30组和≥30组的MWD改善率分别为1.12和1.16 [12] - HbA1c<7%组和≥7%组MWD改善率均为1.13 [12] - 病程<10年和≥10年组MWD改善率分别为1.16和1.15 [12] - 司美格鲁肽显著降低体重(平均减重4.09kg)和改善血糖(HbA1c降低0.99%) [11] - 功能改善与减重程度和血糖控制改善关联性不强,提示可能存在独立作用机制 [11][12] - 药物安全性良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 [13] 研究结论 - 司美格鲁肽为合并PAD的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突破性治疗选择 [13] - 疗效显著且普适,非肥胖人群和血糖控制良好者同样受益 [16] - 作用机制超越常规,可能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微循环灌注、发挥抗炎作用等多重途径发挥作用 [13][16] - 可作为PAD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和综合管理策略的核心药物 [16]
两项手术,被禁止!
中国基金报· 2025-07-09 08:50
国家卫健委禁止两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 - 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2] - 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2] 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禁令详情 - 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 适应证及禁忌证尚不明确 [4] - 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撑 [4] -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督促医疗机构停止应用该技术 [4] - 未来在具备充分临床前研究证据后可指导有条件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研究 [4] 空肠回肠吻合术禁令详情 - 该技术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 [5] - 单独实施可能导致肝衰竭、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 [5] - 该技术曾因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已被减重代谢领域临床淘汰 [5] -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督促医疗机构停止应用该技术 [5]
国家卫健委紧急叫停两项手术
财联社· 2025-07-09 06:45
国家卫健委禁止两项手术应用于特定疾病治疗 核心观点 - 国家卫健委发布两项禁令,禁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原因是这两项技术缺乏安全性、有效性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 [1][2][6] 空肠回肠吻合术禁令 - **技术定义**:空肠回肠吻合术主要用于肠道梗阻、肿瘤切除后重建或先天畸形修复,通过吻合恢复肠道连续性 [3] - **禁止原因**:该技术应用于糖尿病治疗可能导致肝衰竭、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且缺乏基础理论支撑和高质量循证医学依据 [4] - **落实要求**: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督促医疗机构停止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并加强监管和健康教育 [5] 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禁令 - **技术定义**:该手术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将淋巴管/结与静脉吻合,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淋巴水肿 [7] - **禁止原因**: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适应证及禁忌证不明确,缺乏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的高质量证据 [8] - **落实要求**: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督促医疗机构停止临床应用,并指导有条件机构在伦理论证后规范开展临床研究 [9]
国家卫健委紧急叫停两项手术
券商中国· 2025-07-09 06:11
国家卫健委禁止两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 空肠回肠吻合术治疗2型糖尿病 - 国家卫健委评估认为该技术缺乏基础理论支撑和高质量循证医学依据,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不确切 [1] - 禁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督促医疗机构停止使用该技术 [1] - 违规使用该技术的机构和人员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受到严肃处理 [1] 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 国家卫健委评估认为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适应证及禁忌证不明确,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 [2] - 禁止将该技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督促医疗机构停止使用并做好患者随访 [2][3] - 在具备充分临床前研究证据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在伦理委员会论证下开展临床研究 [3] - 违规使用该技术的机构和人员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受到严肃处理 [3] 后续监管措施 - 国家卫健委将根据临床研究情况适时对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再次组织论证 [3]
多家三甲医院开展!国家卫健委紧急叫停
南方都市报· 2025-07-09 05:27
国家卫健委禁止"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 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1] - 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 适应证及禁忌证尚不明确 [1] - 安全性 有效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撑 [1] 技术评估依据 - 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评估认为该技术缺乏相关临床前研究的直接证据 [4] - 安全性 有效性和经济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和卫生经济学证据 [4] - 依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做出禁止决定 [1] 监管要求 -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督促医疗机构停止该技术临床应用 [1] -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需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日常监管 [5] - 医疗机构需做好患者随访服务 在具备充分证据后可开展临床研究 [1] 技术背景 - 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淋巴水肿 [3] - 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静脉吻合的手术 [3] - 此前全国多家三甲医院开展该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引发医学界热议 [1] 市场规模 - 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近千万 [1] - "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此前热度居高不下 [1] 后续监管措施 - 国家卫健委将根据临床研究情况适时再次组织论证 [2] - 违规使用该技术的机构和人员将受到严肃处理 [2] - 同日国家卫健委还禁止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 [2]
国家卫健委叫停LVA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快讯· 2025-07-09 01:06
医疗技术监管 - 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1] - 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1] - 个别医疗机构开展"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1] - 专家评估认为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适应证及禁忌证尚不明确 [1] - 该技术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撑 [1]
“体重管理”赛道新动态!博瑞医药公布两项II期临床研究数据
国际金融报· 2025-06-24 13:16
核心观点 - 博瑞医药在ADA会议上公布自主研发的GLP-1R/GIPR双靶点激动剂BGM0504的II期临床研究数据及新型Amylin BGM1812的临床前研究结果 [1] - BGM0504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降糖疗效并初步显示出优于司美格鲁肽的临床疗效 [1] - BGM0504在超重/肥胖非2型糖尿病成人群体中展现出显著的体重管理潜力和代谢风险指标综合获益的潜质 [1] - BGM1812临床前数据显示其受体激活能力显著增强可实现强效减重并与GLP-1/GIP双靶点激动剂产生协同作用 [1] 临床研究数据 - BGM0504在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2期临床研究中初步显示出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体重、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 [3] - 大多数不良事件严重程度为轻至中度且无需干预即可自行缓解未观察到低血糖或非预期的不良事件 [3] - BGM0504注射液初步疗效显著且耐受性良好有望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进一步开发的强有力候选药物 [4] - 在后续3期临床研究中通过优化剂量滴定周期有望进一步提升其安全性和耐受性 [4] 公司表态 - 博瑞医药CEO表示II期数据凸显BGM0504作为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疗药物的国际第一梯队潜力包括其可能优于司美格鲁肽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表现 [4] - BGM1812的临床前数据进一步验证其作为新型Amylin的开发价值彰显公司产品管线中的更多潜力 [4] - 公司依托多肽领域的深厚积累和高效药物研发传统致力于加速创新疗法开发以满足代谢疾病等领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4] 药物特性 - BGM0504注射液是自主研发的GLP-1/GIP受体双重激动剂可激动GIP和GLP-1下游通路产生控制血糖、减重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生物学效应 [4] - 该药物目前在中国开展针对体重管理和2型糖尿病的III期临床试验并在美国完成US bridging临床研究 [4] - 迄今已有超1000例患者接受治疗显示出卓越疗效和良好安全性 [4] - BGM1812是一款基于AI/ML优化设计的新型Amylin具有强效和超长效作用特点未来有望开发为每周一次口服制剂 [5] 业务现状 - 截至目前博瑞医药的中间体及原料药产品主要覆盖抗肿瘤抗病毒抗真菌免疫抑制等治疗领域 [5]
礼来计划年底前递交efsitora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上市申请
快讯· 2025-06-23 01:44
礼来胰岛素efsitora alfa的3期临床研究结果 - 公司宣布了QWINT-1、QWINT-3和QWINT-4三项3期临床研究的详细结果 [1] - 研究评估了每周一次胰岛素efsitora alfa在首次使用胰岛素治疗、既往已使用每日基础胰岛素治疗,以及既往基础胰岛素与餐时胰岛素联用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 所有研究中均达到了主要终点,即每周一次的efsitora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方面非劣效于每日一次基础胰岛素 [1] 礼来efsitora alfa的上市计划 - 公司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向全球监管机构递交efsitora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上市申请 [1]
更适合中国人使用的司美格鲁肽口服片14mg
GLP1减重宝典· 2025-06-22 07:21
司美格鲁肽片在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 - 司美格鲁肽片(诺和忻)在中国获批的重要支持来自PIONEER 11和PIONEER 12研究,这两项研究以中国人群为主 [2] - 该药物适用于饮食和运动控制不足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可作为单药或与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联合治疗,治疗剂量为7mg或14mg [2] -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在较年轻时被诊断且BMI较低,这可能影响药物效果,因此针对中国人群的研究是必要的 [3] 中国人群与西方人群的差异 -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型与西方人群不同,可能对药物产生不同反应 [4] - PIONEER系列全球3期临床试验显示,司美格鲁肽片在降糖效果和安全性上优于活性对照药物及安慰剂,并能持续改善血糖控制和减重 [3] PIONEER 11研究(单药治疗) - 研究设计:26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纳入521名患者(75%为中国人群) [5] - 基线特征:男性占比55.4%-68.5%,平均年龄51-54岁,糖尿病病程1.7-2.7年,体重76.6-81.1kg,HbA1c约8.0% [5] - 主要终点:26周时所有剂量司美格鲁肽片HbA1c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安慰剂,14mg组降幅达1.6% [5] - 次要终点:7mg和14mg剂量组体重减轻显著,14mg组总人群下降3.0kg,中国亚组下降2.6kg [5] - 安全性:胃肠道不良反应最常见但大多轻微短暂,无严重低血糖事件报告 [7] PIONEER 12研究(联合治疗) - 研究设计:26周随机、双盲、活性对照试验,纳入1441名患者(75%为中国人群) [10] - 基线特征:男性占比56.5%-59.6%,平均年龄53-54岁,糖尿病病程5.2-5.9年,体重78.3-80.8kg,HbA1c 8.1%-8.2% [10] - 主要终点:26周时所有剂量司美格鲁肽片HbA1c降幅显著优于西格列汀组,14mg组降幅1.6% [11] - 次要终点:14mg组体重降幅总人群3.8kg,中国亚组3.4kg,显著优于西格列汀组(-0.4kg) [11] - 安全性:胃肠道不良反应最常见但大多轻微短暂,无严重低血糖事件报告 [13] 研究结论 - 14mg剂量口服司美格鲁肽在中国人群中表现出显著减重和降糖效果,尽管基线体重较低仍能达到与高剂量试验相似效果 [14] - 14mg司美格鲁肽更适合中国人使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