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制药(003020)

搜索文档
合肥立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原董事、原监事、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计划期限届满暨实施情况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29 23:04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证券代码:003020 证券简称:立方制药 公告编号:2025-069 合肥立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原董事、原监事、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计划期限届满暨实施情况的公告 公司原董事王清女士、原监事汪琴女士、高级管理人员戴天鹤先生和郑勇先生保证向本公司提供的信息 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与信息披露义务人提供的信息一致。 特别提示: 合肥立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方制药"或"公司")于2025年6月6日披露《关于部分董事、监 事、高级管理人员及股东减持股份的预披露公告》(公告编号:2025-043),公司时任董事及副总经理 王清女士(2025年8月29日换届后不再担任)、时任监事汪琴女士(2025年8月29日换届后不再担任)、 副总经理戴天鹤先生和郑勇先生计划在2025年6月30日至2025年9月29日期间以集中竞价方式或大宗交易 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其中王清女士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21,165股(占当时公司总 股本比例0.17%);汪琴女士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43,4 ...
立方制药(003020) - 关于原董事、原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计划期限届满暨实施情况的公告
2025-09-29 12:36
股东减持 - 王清计划减持不超321,165股,占当时总股本0.17%[3] - 王清集中竞价减持23.00万股,减持比例0.12%,均价27.20元/股[4] - 王清减持后持股1,054,660股,占0.55%[6] 股本变动 - 2025年7月23日完成限制性股票注销,总股本减为190,182,182股[6]
西部证券晨会纪要-20250929
西部证券· 2025-09-29 02:29
医疗器械行业:心血管疾病相关医疗器械 - 心血管疾病相关医疗器械市场空间广阔 中国心脏电生理器械市场规模预计从2021年65.80亿元增至2025年157.26亿元 2032年进一步达到419.73亿元[5] - 全球心律管理器械市场规模从2016年97亿美元增至2021年106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到128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1.8%[5] - 全球心脏起搏器市场预计从2021年3,597.4百万美元增至2030年4,224.9百万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1.8%[5] - 中国冠状动脉疾病患病人数预计2030年达到3,166.7万人 2026-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约2.0%[6] - 中国主动脉腔内介入支架市场规模2021年为24.0亿元 主动脉支架型腔内介入手术量预计2030年达到18.04万台[6] - 中国经导管瓣膜置换手术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到113.60亿元 二尖瓣反流手术数量达到5.41万例 经导管三尖瓣手术数量达到20.01万例[6] - 建议关注微电生理作为中国优秀心脏电生理厂家 佰仁医疗作为优秀外科瓣膜和介入瓣膜厂家 健世科技三尖瓣瓣膜在欧洲和国内完成临床注册实验[1][7] 基础化工行业:液冷冷却介质 - AI算力升级驱动液冷成为算力基础设施标配 CPU散热设计功耗达350-500W GPU超过800W 液冷可实现节能20%-30% 将数据中心PUE降低至1.2以下[8] - 2024年上半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规模达到12.6亿美元 冷板式方案当前占比95%以上 单相冷板液冷可将PUE降低至1.20-1.25[9] - 随着芯片功耗攀升 双相冷板技术成为未来演进方向 R134a与氢氟醚类有望获得更大应用[9] - 浸没式液冷工质路线中硅油凭借性价比和材料兼容性已实现量产应用 氟化液全氟聚醚和全氟烯烃综合性能最佳[10] - 冷却工质价值量占比高 工质市场具备较大成长空间 建议关注巨化股份、新宙邦、东阳光等公司在氢氟醚、全氟聚醚、R134a等产品布局[1][10] 电子行业:翱捷科技 - 预计2025/2026/2027年收入分别为45.80/57.35/70.72亿元 对应PS为10/8/7倍[2][12] - 为极少数覆盖多制式蜂窝、多协议非蜂窝芯片企业之一 长期深耕手机基带与物联网领域 具关键自研IP储备[12] - 5G手机芯片已流片 有望未来继续放量 4G八核智能手机芯片已于2025H1成功导入客户[13] - 物联网领域Cat.1bis细分赛道2024年市场份额近50%位居行业第一 Cat.4出货量2024年同比增长100%[13] - 算力需求不断扩张 ASIC板块承接项目良好 预计2026年芯片定制业务收入相比2024年有倍数级增长[12][14] - 2024年芯片定制业务毛利率达40% 曾为客户定制云端大型推理芯片、训练芯片[14] 医药生物行业:立方制药 - 预计2025-2027年实现营收18.53/22.93/27.37亿元 同比增长22.0%/23.8%/19.3% 归母净利润1.94/2.33/2.96亿元 同比增长20.7%/20.0%/27.3%[3][17] - 精麻大单品盐酸哌甲酯缓释片2025年4月国内首仿上市 原研强生专注达为国内ADHD一线治疗用药 国内ADHD儿童患者超2000万人[16] - 麻药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快速放量 2023年10mg首仿获批上市 2024年新增40mg规格 临床主要用于癌症患者疼痛治疗[17] - 独家特色中药稳健增长 核心品种益气和胃胶囊多年保持增长 2023年收购九方制药51%股权[16] - 批发业务出清 聚焦医药工业 以精神麻醉药品、独家中药为特色 依托渗透泵技术平台丰富产品矩阵[16] 食品饮料行业:IFBH - 椰子水市场规模2019-2025年中国CAGR达55% 预计天然健康消费属性将驱动保持20-30%快速增长[19] - 美国椰子水龙头企业VitaCoco多年保持美国市场份额40%-50% 英国市场市占率超70%[19] - 公司上游原料采购与加工由第三方完成 2025年前主要采集商为GeneralBeverage 2025/2027年GB椰子水原料比例预计降至70%/50%以下[20] - 2017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时突出"泰国原装进口" 2022年与头部主播合作提高曝光度 产品属性突出"天然健康"[20]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55/69百万美元 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6/19/15倍[20] 有色金属行业:中矿资源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3、12.72、22.64亿元 EPS为0.84、1.76、3.14元 PE为53、25、14倍[22] - 高毛利铯铷盐业务是基本盘 为全球铯产业链最完善制造商 拥有Tanco矿山和Bikita矿山等主要高品质铯资源[23] - 将铜资源业务上升至公司战略高度 通过控股Kitumba铜矿和Tsumeb项目布局铜资源和冶炼业务[23] - 预计2025、2026年铜的供需缺口将逐年扩大至短缺28万吨、62万吨 Kitumba项目满产后有望贡献利润总额7.23亿元[23] - 锂盐业务成长性高 2021-2024年销量CAGR超过100% 原料端锂矿自给率100%[24] 有色金属行业:铜陵有色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27、0.41、0.43元 PE分别为18、12、11倍[26] - 资源端米拉多二期释放资源红利 2024年生产自产铜精矿含铜15.52万吨 阴极铜产量176.80万吨 自给率为8.8%[27] - 随着米拉多二期投产达产 铜资源自给率有望进一步提升[27] - 加工端瞄准高端市场 拥有电子铜箔产品总产能8万吨/年 其中PCB铜箔产能3.5万吨/年 锂电池铜箔产能4.5万吨/年[27] - 金威铜业年产高精度铜及铜合金板带材10万吨 产品定位中高端[27] 机械设备行业:商业航天 - 商业航天运力是关键 2025年7月27日至8月26日GW星座完成6次卫星发射 截止2025年9月完成10次发射 成功将81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29] -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将于2025年迎来首飞 当年拟执行3次发射任务 提供运力约60吨 2026年拟交付发射12次 提供运力约220吨[30] - 天兵科技天龙三号大型液体运载火箭2025年9月15日完成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 拟于2025年底执行首飞任务 近地轨道有效运力17至22吨[31] - 中科宇航力箭二号中型液体运载火箭2025年将首飞 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8吨 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12吨[31] - 建议关注火箭配套环节 铂力特、华曙高科、斯瑞新材、广联航空[32] 计算机行业:汇通达网络 - 2025H1实现营业收入243.42亿元 同比-25.9% 主要因主动收缩部分低效自营交易业务[34] - 会员零售门店收入占比提升至47.4% AI相关业务实现从零到一突破 上半年贡献服务收入占比达20%[34] - 2025H1毛利率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至4.6% 创历史新高 净利率为0.98% 同比+0.28pcts[34] - AI+SaaS业务自2025年5月商业化以来势头强劲 相关服务收入上半年已超6000万元 占服务总收入约20%[35] - AI套餐已覆盖超8000家门店 未来将与阿里云全栈合作加速AIAgent落地[35] 医药生物行业:锦欣生殖 - 2025H1实现营业总收入12.89亿元 同比下降10.75% 归母净利润亏损10.40亿元[37] - 辅助生殖及相关服务、产科医疗服务收入分别同比下降11.22%和14.99%[37] - HRCMedical于2025年首次进驻北加州三藩市地区 贝芙丽山庄旗舰诊所预计2025年9月开始营业[38] - 2025年上半年HRCMedical推出无针技术 预计到2027年公司在美国业务将拥有40名医生[38] - 持有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第一大辅助生殖中心Morula 巩固在中国、美国、东南亚ARS市场领先地位[38] 电力设备行业:晶澳科技 - 2025H1实现营收239.05亿元 同比下降36.01% 归母净利润-25.80亿元 Q2归母净利-9.42亿元 较Q1的-16.38亿元亏损大幅收窄[40] - 2025H1电池组件出货量33.79GW 其中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45.93%[40] - 2025年上半年度研发投入13.88亿元 占营业收入5.81%[40] - 截至2024年末组件产能达100GW 硅片与电池产能分别达到组件产能80%以上和70%以上[41]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36.79/13.30/38.74亿元 同比21.0%/136.2%/191.2%[41] 纺织服饰行业:菜百股份 - 2025H1实现营业收入152.48亿元 同比增长38.75% 电商子公司实现收入42.7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85.77% 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28.01%[43] - 受二季度金价上行推动 贵金属投资类产品需求激增 古法金、硬足金等高工艺饰品延续稳健增长[43] - 2025H1毛利率为7.15% 同比-1.92pcts 净利率为3.08% 同比-0.58pcts[44] - 线下净增3家门店至103家 新开祥云小镇旗舰店以"馆店结合"模式打造差异化消费场景[43] - 预计2025-2027年EPS为1.07/1.20/1.33元[44] 纺织服饰行业:申洲国际 - 2025H1实现收入149.66亿元 同比+15.3% 归母净利润31.77亿元 同比+8.39%[46] - 运动类/休闲类/内衣类/其他针织品收入同比+9.9%/+37.4%/+4.1%/+6.0% 休闲类产品收入占比+4.0pct至25.3%[46] - 欧洲/日本/美国/中国/其他国家收入同比+19.9%/+18.1%/+35.8%/-2.1%/+18.7%[46] - 2025H1毛利率为27.1% 同比-1.9pct 员工成本占收入比例+0.9pct至29.4%[47] - 越南第二面料工厂预计年底前逐步投产 规划产能200吨/天 柬埔寨成衣厂2025年3月投产[47] 纺织服饰行业:安踏体育 - 2025H1实现收入385.4亿元 同比+14.3% 归母净利润70.3亿元 同比-8.9%[54] - 安踏牌实现收入169.5亿元 同比+5.4% DTC/电商/传统批发及其他收入分别94.13/61.31/14.06亿元 同比+5.3%/+10.1%/-10.6%[54] - FILA收入141.8亿元 同比+8.6% 其他品牌实现收入74.1亿元 同比+61.6% 占比+5.6pct至19.2%[55] - 2025H1毛利率为63.4% 同比-0.7pct 经营利润率为26.3% 同比+0.6pct[54] - 预计25-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34.4/150.0/166.6亿元 同比-13.8%/+11.6%/+11.1%[56] 纺织服饰行业:周大生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5.97亿元 同比下降43.92% 主要受高金价冲击下素金首饰收入大幅下滑50.94%影响[58] - 时尚银饰等其他首饰收入逆势增长11.11% 持续强化品牌矩阵战略[58] - 自营渠道在核心商圈逆势新增54家门店 单店毛利增长6.04% 自营与电商共同贡献近半利润[59] - 加盟渠道收入下滑59.12% 但品牌使用费增长4.38%[59] - 预计2025-2027年EPS为1.02/1.18/1.29元[59] 电子行业:领益智造 - 2025H1实现营收236.25亿元 同比+23.35% 归母净利润9.30亿元 同比+35.94%[61] - 2025H1毛利率15.08% 同比+0.08ppt 净利率3.99% 同比+0.38ppt[61] - AI终端业务实现营收208.65亿元 同比+17.26%[62] - 已搭建多条专属人形机器人加工产线 获得海内外人形机器人客户硬件订单[62] - 为全球AI眼镜头部客户提供关键零部件 0.1Xmm超薄钛合金支撑板等折叠屏相关产品已实现量产出货[62] 电子行业:伊戈尔 - 能源产品2025H1实现收入18.36亿元 占总收入74.43% 同比+23.67%[65] - 孵化产品及其他业务收入为1.94亿元 占总收入7.84% 同比+67.43%[65] - 二季度数据中心变压器产能逐步释放 产品品类从移相变压器拓展至环氧浇筑干式变压器、油浸式变压器等[66] - 销售区域从国内市场拓展至日本、美国市场[66] - 预计25-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03/4.60/5.80亿元 同比+3.7%/+51.8%/+25.9%[67] 电力设备行业:迈为股份 - 2025年全球半导体设备支出预计达1180亿美元 同比增长12%[69] - 重点布局刻蚀设备与薄膜沉积设备 半导体高选择比刻蚀设备和原子层沉积设备进入多家头部晶圆厂和存储厂商[69] - 在晶圆切割、研磨、抛光、键合等高精度加工环节提供成套工艺设备解决方案[69] - 针对MiniLED自主研发晶圆隐切、裂片、刺晶巨转、激光键合等全套设备[70] - 致力于提供异质结、钙钛矿叠层整体解决方案 通过大片化、薄片化、半片化、微晶化提升转换效率[70] 电力设备行业:高测股份 - 2025Q2实现营业收入7.66亿元 环比提升11.63% 归母净利润-0.14亿元 环比提升80.56%[72] - 2025H1实现金刚线销量约3030万公里 其中钨丝金刚线约2342万公里 占比约77.29%[73] - 2025H1硅片产量约26GW 跃居行业前五 渗透率快速提升至8.23%[73] - 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及加工设备 行星滚柱丝杠磨削设备研发顺利推进[73] - 推出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的复合金属腱绳 已进入多家机器人相关企业试用[73]
立方制药(003020):25H1业绩符合预期 哌甲酯已正式上市销售
新浪财经· 2025-09-12 12:44
财务业绩 - 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7.32亿元同比下滑4.80% 归母净利润0.90亿元同比增长16.53% 扣非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下滑9.68% [1] - 单二季度收入3.72亿元同比下滑14.57% 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同比增长10.45% 扣非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下滑22.93% [1] - 医药工业板块收入6.68亿元同比下滑4.74% 医药零售收入5645万元同比下滑0.74% [1] 盈利能力 - 2025H1毛利率64.25%同比下降7.28个百分点 归母净利率12.32%同比上升2.26个百分点 [1] - 销售费用率41.3%同比下降6.86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4.55%同比下降1.28个百分点 研发费用率7.06%同比上升2.29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率0.01%同比上升0.08个百分点 [1] 产品管线 - 拥有8款缓控释制剂产品包括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盐酸哌甲酯缓释片等渗透泵控释技术产品 [2] - 立优加盐酸哌甲酯缓释片于2025年4月首仿获批 9月上市首发 该药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一线治疗药物 国内患者约2300万人 [2]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mg和40mg规格分别于2023年3月和2024年10月获批 2024年销售额超1亿元 是三阶梯癌痛治疗一线用药 [2] 研发投入 - 2025上半年研发费用5171万元同比增长40.77% 研发费用率7.06% [3] - 研发聚焦渗透泵制剂技术 精神麻醉药物 眼科用药 中成药和无菌制剂等领域 [3] - 自主研发改良型新药与外部合作引入1类新药并重的创新药布局策略 [3]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9亿元 2.65亿元和3.40亿元 同比增长30% 27%和29% [3]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7倍 22倍和17倍 [3]
立方制药(003020):25H1业绩符合预期,哌甲酯已正式上市销售
华源证券· 2025-09-12 09:0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立方制药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27X、22X、17X 考虑到精麻药新产品持续放量及业绩增长稳健性 [5][7] 核心观点 - 25H1业绩符合预期 实现营业收入7.32亿元(同比-4.80%) 归母净利润0.90亿元(同比+16.53%) 归母净利率提升至12.32%(同比+2.26pct) [7] - 医药工业板块收入6.68亿元(同比-4.74%) 医药零售收入5645万元(同比-0.74%) 期间费用率优化 销售费用率显著改善至41.3%(同比-6.86pct) [7] - 渗透泵控释技术领先 已上市8款缓控释制剂 精麻药进入收获期:哌甲酯缓释片(立优加®)25M4首仿获批并于25M9上市 羟考酮缓释片2024年销售额超1亿元 [7] -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25H1研发费用5171万元(同比+40.77%) 研发费用率达7.06% 坚持自研与合作并重的创新药布局策略 [7] 财务数据与预测 - 2025E营业收入16.88亿元(同比+11.16%) 2026E20.09亿元(同比+19.01%) 2027E23.85亿元(同比+18.74%) [6] - 2025E归母净利润2.09亿元(同比+30.00%) 2026E2.65亿元(同比+26.69%) 2027E3.40亿元(同比+28.54%) [6] - 2025E每股收益1.10元/股 2026E1.39元/股 2027E1.79元/股 2025E ROE为11.73% 2027E提升至17.90% [6] - 当前总市值57.17亿元 流通市值41.40亿元 总股本1.90亿股 资产负债率24.39% 每股净资产9.24元/股 [3] 产品管线与市场前景 - 立优加®盐酸哌甲酯缓释片针对ADHD市场 我国儿童青少年患病率约6.26% 对应患者约2300万人 原研药专注达®供应短缺带来替代机遇 [7]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为三阶梯癌痛治疗一线用药 10mg和40mg规格已分别于23M3和24M10获批 预计保持快速增长 [7] - 多个精麻药品立项获批并进入前期研究阶段 眼科用药、中成药、无菌制剂等领域同步布局 [7] 盈利能力指标 - 2025E毛利率67.05% 2027E提升至67.89% 2025E净利率12.28% 2027E达14.15% [9] - 2025E ROIC为13.06% 2027E提升至19.71% 经营现金流2025E预计2.36亿元(同比+19.40%) [8][9]
国内首款仿制“聪明药”上市:2300万ADHD患者受惠,但需严防药物滥用
观察者网· 2025-09-10 12:08
核心观点 - 国内首款专注达仿制药立优加上市 打破原研药技术壁垒 缓解ADHD用药供应紧张局面 [1][2][3] ADHD疾病概况 - ADH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 主要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 过度活跃和情绪冲动 [1] - 中国儿童患病率达6.26% 患者约2300万人 但临床就诊率仅10% [2] - 成人患病率约3% 部分儿童期病症会持续至成年 [2] - 社交平台相关话题浏览量超5.6亿次 讨论量超436万条 [1] 药品研发突破 - 立方制药盐酸哌甲酯缓释片于2024年4月获批 商品名立优加 [1] - 采用三层渗透泵技术 通过精准控释实现快速起效和全天候疗效稳定 [3] - 专注达专利2012年到期 但因技术壁垒直到2024年才出现首款仿制药 [1] 市场供应状况 - 原研药专注达由强生研发 西安杨森进口分装 在国内使用超20年 [2] - 2024年部分地区出现药品短缺 西安杨森计划2025年第二季度将包装工序转移至西安工厂 [3] - 仿制药上市将缓解供应紧张 避免药品缺乏生产自主权 [1][3] 药品管控体系 - 盐酸哌甲酯属第一类精神药品 与去氧麻黄碱 氯胺酮等同属严格管控类别 [4] - 原料 生产 流通环节均受严格管控 需主治医师及以上级别医生明确诊断方可开具 [5] - 患者必须凭红色处方单拿药 需备案病历 医嘱 知情同意书及身份材料 [5] - 药品流向具体到人 属管理最严格的精麻类药物 [5] 药品滥用风险 - 因能改善注意力缺陷 在部分群体中被称为"聪明药" 并流向黑市 [5] - 非患者使用会导致成瘾性等严重后果 非正规渠道购药属违法违规行为 [5][6] - 实际作用仅为集中注意力 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聪明" 名称存在误导性 [6] - 药品说明书记载可能产生生长抑制 胃肠道梗阻 精神类失眠 耐药性等不良反应 [6] - 七部门于2024年6-12月开展防范青少年滥用涉麻精药品网络宣传教育活动 [7]
打破垄断! 立方制药多动症仿制药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7 11:59
市场概况与需求 - 中国有约2000万名儿童和青少年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困扰,患病率为6.26%,但就诊率仅10%左右 [2] - ADHD治疗需综合性方案,以药物治疗结合行为治疗为主,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是6岁以上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2] - 盐酸哌甲酯缓释片2023年在国内样本医院销售额约为3.5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增长至约4.3亿元,去年整体销售额超过5亿元 [3] 原研药市场格局 - 强生制药的专注达是过去20年国内唯一拥有盐酸哌甲酯缓释片进口批准文号的产品 [1] - 专注达因被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受严格管制,且原料价格昂贵,导致供货紧张和频繁断货 [1][3] - 强生表示全球需求增长超出生产能力,尽管计划2024年全年供应,但市场供应一直不正常 [3] 国产仿制药突破 - 立方制药的立优加是国内首个盐酸哌甲酯缓释片仿制药,打破原研药独占格局 [1] - 立优加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技术路径与原研药完全一致,定价比原研药低20%(约15.3元/片 vs 19元/片) [5] - 公司产能充足,将根据市场需求积极申报产量,确保供应不断档 [1] 行业竞争与政策环境 - 华润双鹤和苏州第壹制药等企业持有盐酸哌甲酯片生产批文,但均为普通剂型,市场规模有限 [5] - 精麻类药品不纳入集采目录,立优加作为第一类精神药品不受集采影响,有利于价格稳定 [7][8] - 立方制药以渗透泵控释技术为核心,具备产业化优势,是国内少数精麻药品定点生产企业 [7] 临床与医生观点 - 长效控释制剂药效可维持12小时,只需早晨服用一次,在依从性和临床疗效方面优势明显 [3] - 医生认为国产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对患者是福音,且国产化有望降低药物成本和患者费用 [5] - 普通剂型半衰期短,需每日多次服药,对年幼患者管理困难,疗效大打折扣 [2]
多动症原研药频断货 国产首仿药来了
经济观察网· 2025-09-07 04:55
核心观点 - 立方制药首仿药盐酸哌甲酯缓释片上市 打破强生制药独家垄断ADHD治疗药物市场格局 [1] - 国产仿制药定价较原研药低20%且可医保报销 有望缓解原研药频繁断货问题 [1] - 精神类药物需国家药监局审批 公司明年生产量将分两次报批 [1][2] 产品与市场 - 盐酸哌甲酯缓释片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属精神类药物 [1] - 过去20年仅强生旗下西安杨森拥有进口批准文号 商品名"专注达" [1] - 2023年国内样本医院销售额达3.5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增长至4.3亿元 [1] - 原研药近一年出现频繁断货 北京儿童医院发布超5则断货通知 新华医院发布四则停药通知 [1] 公司策略 - 立优加定价较原研药下降20% 具备医保报销资格 [1] - 产能较为充足 但年度供应总量需报国家药监局特药处审批 [1] - 2025年生产量将于今年10月报省药监局 明年5月有增量申报机会 [2] 行业影响 - 首仿药上市打破进口药独占市场格局 [1] - 国产仿制药上市有望改善ADHD治疗药物供应稳定性 [1]
多动症原研药频断货,国产仿制药上市有望缓解2000万患者用药焦虑 厂商称“技术路径完全一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11:29
市场概况与需求 - 中国约有2000万儿童和青少年受ADHD困扰 患病率为6.26% 但就诊率仅10%左右 [1][3] - ADHD需要长期综合性治疗 盐酸哌甲酯缓释片是6岁以上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3][4] - 盐酸哌甲酯缓释片2023年国内样本医院销售额约3.5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增长至约4.3亿元 [4] 竞争格局与供应状况 - 过去20年强生专注达独家垄断盐酸哌甲酯缓释片市场 因管制严格和原料昂贵导致频繁断货 [1][5] - 目前国内有三家企业持有盐酸哌甲酯片生产批文 但均为普通剂型 市场规模有限 [6][7] - 立方制药立优加为首个国产盐酸哌甲酯缓释片仿制药 打破强生市场垄断格局 [1][8] 产品特性与研发 - 缓释制剂技术具较高研发壁垒 药效可维持12小时且每日仅需服药一次 [4] - 立优加参照原研药专注达研发 技术路径完全一致并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8] - 普通剂型半衰期短 每日需服药两次以上 用药管理困难且疗效受限 [4] 定价与医保政策 - 立优加定价约15.3元/片 较原研药19元/片低20% 每盒15片总价229.6元 [8] - 精麻类药品不纳入集采目录 有利于维持价格稳定和市场竞争力 [11] - 国产化有望降低药物成本 减少患者费用支出 [8] 产能与监管 - 立方制药表示产能无问题 将根据需求申报合理产量确保供应 [1] - 精麻药品生产和销售需国家药监局审批 明年生产量计划10月报省局审批 [8] - 强生表示全球需求超出生产能力 导致2023年以来供应紧张 [5] 市场前景与资本反应 - 立优加被资本市场视为业绩增长重要驱动产品 获批后股价出现五连板 [8][9][10] - 山西证券研报指出专注达日均费用约20元 立优加市场空间巨大 [11] - 原研药供应不稳定且未充分推广 2022年盐酸哌甲酯缓释片销售额超5亿元 [6]
对应患者约2300万人 这款频频断货的药物终于有了仿制药
中国经营报· 2025-09-04 22:27
产品上市与市场背景 - 立方制药首仿药盐酸哌甲酯缓释片于9月2日正式上市销售 该药物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是国内首款仿制原研药"专注达"的缓释片剂[2] - 原研药"专注达"于2005年8月在中国获批上市 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进口分装销售 属于国家管控的一类精神药品[2][3] - 国内ADHD患者基数庞大 儿童和青少年患病率约为6.26% 对应患者约2300万人[4] 市场需求与供应状况 - 盐酸哌甲酯缓释片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2023年国内样本医院销售额约3.5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增长至约4.3亿元[2] - 原研药"专注达"长期面临供应短缺问题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发布超5则断货通知 上海新华医院发育行为儿童保健科先后发布四则停药通知[3] - 西安杨森表示 由于全球需求增长超出生产能力 尽管中国被优先分配供应 2024年仍面临供应压力 计划将包装工序转移至西安工厂以加速供应[3] 技术壁垒与研发突破 - 原研药采用口服渗透泵控制技术(OROS技术) 制剂结构包含三层片芯及多层包衣 需通过激光打孔实现精准药物释放 仿制技术门槛极高[2][5] - 立方制药凭借近20年渗透泵技术产业化经验 通过优化多重工序及设备改造 实现仿制药与原研药在0-12小时三个关键时段的生物等效性 最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5][6] - 此前有两家企业的仿制药因药效不足被FDA撤销批准 凸显该药物对释放曲线敏感性和临床疗效等效性的特殊要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