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装备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中石油天津新设钻头公司,注册资本高达4900万引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9-04 18:53
公司成立与定位 - 中石油(天津)钻头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专注于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与销售,以及机械设备研发 [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松峰,注册资本达4900万元人民币 [1] - 业务范围涵盖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销售及机械设备研发 [1] 股东结构与背景 - 股东包括中国石油集团油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及中国石油集团昆仑制造有限公司 [1][2] - 所有股东均为国有独资企业,隶属中国石油集团 [2] - 股东为公司提供强大技术支持与市场资源 [1] 行业影响与发展前景 - 公司成立标志中国石油行业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迈出新步伐 [1] - 通过整合集团内部优势资源,推动石油装备制造自主创新与技术升级 [1] - 未来将面临全球能源市场变化与技术进步的机遇与挑战 [2]
港通医疗拟1.5亿元参投成都蓉创港通 重点聚焦医疗相关领域
智通财经· 2025-09-03 10:39
投资设立基金 - 公司拟与多家机构共同投资设立成都蓉创港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 认缴出资总额5亿元人民币[1] - 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以自有资金出资1.5亿元人民币 占基金认缴出资总额的30%[1] 投资领域聚焦 - 基金将重点聚焦医疗器械、医用设备及医疗服务等领域开展投资活动[1] - 战略投资方向包括高端医疗器械、AI医疗、智慧病房、智慧手术室、医院信息化、机器人辅助医疗服务、高原弥散供氧、大健康及高端装备制造[1]
全球最大!我国自主研制,成功吊装
环球网· 2025-08-30 03:22
产品技术突破 - 公司完全自主研制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 刷新全球已安装风机单机容量和叶轮直径双项纪录 [1] - 机组由超过3万个零部件构成 供应链实现完全自主可控 核心部件包括发电机/叶片/轴承/电控系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3] - 机组单机容量覆盖20兆瓦至26兆瓦 可满足不同风区和海域项目需求 [3] 性能参数表现 - 风轮扫风面积达7.7万平方米 相当于10.5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3] - 满发状态下每转一圈可发电62度 在年平均10米/秒风速下年发电量达1亿度 [3] - 单台机组年发电量可满足5.5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 节约标准煤3万余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万余吨 [3] 行业影响意义 - 标志着高端装备制造实现新跨越 为全球海上风电发展树立新标杆 [1] - 产品在东营风电装备测试认证创新基地成功吊装 体现产业协同发展能力 [1]
宏德股份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应收账款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29 23:4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49.11% [1] - 归母净利润2521.71万元,同比增长34.88%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49.33%,归母净利润2231.68万元,同比增长175.68% [1] - 毛利率15.47%,同比下降23.39%,净利率5.73%,同比下降9.55% [1] - 三费占营收比4.13%,同比下降20.23% [1] - 每股收益0.31元,同比增长34.78%,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7元,同比下降57.31% [1] - 货币资金7988.19万元,同比下降70.70%,应收账款同比增长35.10% [1] - 有息负债1.11亿元,同比增长86.79% [1] - 扣非净利润1431.28万元,同比下降21.93% [1] 盈利能力与投资回报 - 去年ROIC为1.65%,资本回报率不强 [3] - 去年净利率3.28%,产品或服务附加值不高 [3] - 上市以来ROIC中位数8.21%,2024年ROIC为1.65% [3] 业务模式与战略 - 公司专注于高端装备关键铸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坚持"铸铁+铸铝"多元化发展模式 [4] - 业务涉及风电设备、电力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 [4] - 业绩主要依靠研发及资本开支驱动 [3] - 目前建设"年产3万吨高端装备关键件精密加工制造项目",预计三季度部分设备投产 [5] - 产能规划将根据行业变化、市场发展和客户订单调整优化 [5] 客户与市场 - 风电领域国内主要客户为金风科技和东方电气,上半年受政策影响销售收入大幅增长 [6] - 海外风电客户为长期合作伙伴,订单稳定性高且计划性强 [6] - 泵阀领域主要客户为格兰富,医疗器械领域主要客户为西门子医疗、东软医疗 [7] - 公司既维护存量客户,也积极开发增量新客户 [7] 行业与竞争 - 风电行业竞争激烈,公司持续优化订单和客户结构 [6] - 海外风电市场发展趋势较好,公司高度重视海外业务机会 [6]
*ST松发: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6:41
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业务转型 - 公司于2025年5月16日完成重大资产重组,通过发行股份购买恒力重工100%股权,主营业务由陶瓷制造变更为船舶及高端装备研发、生产和销售[1][18][24] - 控股股东由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苏州中坤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陈建华、范红卫夫妇[1][19] - 重组后公司成为国内"民营造船第一股",化解退市风险并实现向高端制造领域战略转型[7][19] 财务表现与经营数据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667,978.91万元,同比增长315.49%[3][13] - 利润总额87,772.34万元,同比增长16,156.55%[3][13] - 归母净利润64,709.97万元,扣非净利润11,578.55万元,均实现大幅扭亏为盈[3][13] - 总资产3,437,778.02万元,较上年度末增长76.8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176.20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88,077.03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83,843.66万元[3][22]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恒力重工跻身全球船舶制造业"第一方阵",成为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新标杆[4] - 具备VLCC、VLOC、VLGC、LN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舶生产能力[4][8] - 拥有国内领先的造船基础设施,包括大型现代化船坞船台和行业领先的钢材加工能力[19] - 具备船用发动机自主生产能力,年产量可达180台,覆盖LNG、LPG、甲醇、氨四种双燃料发动机[7][21] 订单与市场表现 - 手持订单覆盖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等多种船型,生产排期已安排至2029年[14] - 新签订单数量位居全球大型远洋船舶制造商前列,实现"集、散、油"全面发展[14] - 与新加坡韦立集团、地中海航运(MSC)等国际领先船东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6][13]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研发设计团队规模超过500人,其中引进韩国专家22人[17] - 已完成17.5万立方米LNG运输船基本设计,Suezmax油船已实现接单[17] - 研发费用4,867.26万元,同比增长52.10%[22] - 实现多项行业突破:全球最大容积C型双燃料罐(1.3万立方米)、国内首例船台建造18.1万DWT散货船[6] 产能建设与生产交付 - 募投项目全面投产后钢材年加工量可达230万吨,实现各类型船舶同步建造[7] - 报告期内交付里程碑:首艘30.6万载重吨VLCC超大型原油船、8.2万吨散货船提前160天交付[6][15] - 采用自动焊接机器人、钢板动态自动化印字等先进技术建设智能产线[14]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船舶制造业三大指标持续增长:2024年造船完工量8,650万DWT(+3%)、新接订单量15,256万DWT(+43%)、手持订单量33,078万DWT(+30%)[9] - 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全球占比均超50%,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创历史最好水平[10] - 行业向绿色化(IMO 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高附加值船舶、智能化三大方向发展[9][12] 地理与产业集群优势 - 造船基地位于大连长兴岛,属于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具有天然港口条件及深水岸线优势[20] - 全年不冻、少雨,无极端天气,可保障全年开工时间,提升造船效率[20] - 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央企与民企高效协同[12]
创世纪: 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修订稿)
证券之星· 2025-08-29 14:19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广东创世纪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创世纪,股票代码300083,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0] - 公司成立于2003年4月11日,上市于2010年5月20日,注册地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 [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股本为1,664,862,589股,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夏军,其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为15.10% [11] -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高端数控机床和以数控机床为核心的综合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35] 本次发行方案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夏军发行不超过总股本30%的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5,000万元,发行价格为5.45元/股 [1] - 夏军承诺认购数量下限为55,045,872股,认购资金下限为30,000万元,本次发行构成关联交易 [1] - 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1] - 本次发行方案已通过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尚需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和中国证监会注册后方可实施 [1] 行业概况与市场规模 - 公司所属行业为金属切削机床制造,行业主管部门为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自律组织为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 [12] - 2023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完成营业收入10,974亿元,同比下降10.3%,金属切削机床生产额同比下降6.7% [16] - 2024年行业营业收入为10,407亿元,同比下降5.2%,但金属切削机床生产额同比增长6.4%,消费额同比增长4.1% [16] - 2025年上半年金属切削机床行业营业收入887亿元,同比增长13.8%,产量40.3万台,同比增长13.5% [17] 行业竞争格局 - 国际竞争对手包括日本发那科、日本兄弟公司和山崎马扎克等跨国公司 [22][23] - 国内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海天精工、纽威数控、科德数控、国盛智科和乔锋智能等上市公司 [23][24][25][26] - 2024年公司数控机床业务收入46.05亿元,在金属切削机床行业市场份额为2.73%,在已上市同行业公司中排名第一 [26] 技术水平与发展趋势 - 数控机床向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发展,2024年中国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达到43.71%,与发达国家80%水平仍有差距 [19][20] - 高档数控机床核心部件如数控系统、丝杆、线轨等主要依赖日本三菱、日本THK、德国西门子等国际品牌 [21][28] - 行业规划到2025年数控系统标准型、智能型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30%,中高档功能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 [21] 下游应用领域 - 主要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精密模具、航空航天等行业 [27][28] - 消费电子行业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7,734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增长至14,679.4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7.63% [29] - 新能源汽车行业2024年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3%和35.50% [31] - 2025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 [31] 公司产品与竞争优势 - 核心产品为钻铣加工中心系列,全球累计销售量超过10万台,2022年入选国家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35] - 立式加工中心系列全球累计销量超过4万台,应用于通用领域 [35] - 公司拥有"一站一室两中心"四个高端研发创新平台,在深圳、苏州、西安设有研发中心 [33] - 在华南、华东、西南地区布局了东莞、苏州、湖州、宜宾四个大型产业基地,产能规模行业领先 [34] - 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电子、富士康、立讯精密、领益智造、长盈精密、中国中车、上汽通用、中航工业等 [35] 财务与经营状况 - 报告期各期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6.51%、21.52%、23.08%及25.06%,总体较为稳定 [4] - 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及长期应收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57,820.53万元、151,527.91万元、232,248.27万元 [4] - 报告期各期末存货价值分别为163,713.19万元、129,514.95万元 [5]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商誉账面价值为165,655.23万元,主要来自2015年收购深圳创世纪100%股权 [6]
宇环数控:公司已研发和生产了高精度平面磨床、复合立式磨床等多种类型的高端磨床和拉床产品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10:44
公司研发方向与产品布局 - 高端磨床和拉床的研发生产是公司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1] - 已研发生产高精度平面磨床、复合立式磨床、导轨磨、榫槽拉床、螺旋拉床等多类型高端产品 [1] - 高精度数控复合立式磨床覆盖轴承零部件、航空航天、机械加工领域 [1] - 榫槽拉床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核电等领域 [1] 研发投入与技术成果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2224.22万元 同比增长29.50% [1] - 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达9.93% [1] - 上半年有3项新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 [1] - 新产品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
中铁工业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 实现利润总额7.96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09:3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完成新签合同额214.1亿元 实现营业收入135.84亿元 利润总额7.96亿元 归母净利润6.88亿元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72.44亿元 环比增长14.28% 第二季度利润总额4.34亿元 环比增长19.79%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3.7亿元 环比增长16.50% [1] 海外业务发展 - 海外新签合同额18.9亿元 同比增长5.24% 道岔业务海外新签合同额2.46亿元 同比增长39.74% [2] - 海外订单主要来自西欧/中东/大洋洲的盾构机产品和北欧/北非的钢结构与道岔业务 产品销往30余个国家地区 [2] - 盾构机/TBM产销量连续八年世界第一 重点拓展发达国家市场 市占率持续攀升 [2] 成本控制成效 - 管理费用5.99亿元 同比下降11.36% 财务费用-0.33亿元 销售费用3.03亿元 同比增长3.01%但增幅收窄 [2] - 实施费用管控 压缩非生产经营性支出 通过预算严格控制费用规模 [2] 主营业务优势 - 四项主营产品均获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 市场占有率和综合实力居国内第一或世界第一 [3] - 隧道掘进机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铁路/水利/抽水蓄能/矿山建设等领域 [3] 新兴领域拓展 - 在水利水电/矿山能源等新领域持续发力 开发适应极端环境的高端装备 [3] - 高原铁路项目中隧道掘进机市占率达60%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领域市占率超60% [3] 未来发展机遇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 新藏铁路有限公司成立 公司积极跟进项目进展 [3] - 重大水利工程/新藏铁路/城际铁路网建设/城市更新等项目实施 叠加行业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机遇 [3]
汇洲智能(002122)2025年中报简析:增收不增利
证券之星· 2025-08-28 14:24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19.28%,但归母净利润1898.82万元,同比下降66.81%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25.65%,但归母净利润-277.39万元,同比下降104.55% [1] - 毛利率27.37%,同比增长30.63%,净利率3.16%,同比下降71.49% [1] - 三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1.03亿元,占营收比18.79%,同比下降12.48% [1] - 每股净资产1.07元,同比下降8.13%,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2元,同比增长35.37%,每股收益0.01元,同比下降66.78% [1] 现金流与投资活动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为-1348.59%,主要由于本期取得子公司及金融资产投资支出较多 [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为112.8%,主要由于本期收到库存股处置款较多 [4] -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为75.31%,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仅为-2.31% [5][7] 资产与负债变动 - 合同负债变动幅度为-8.69%,主要由于本期子公司加快产品验收进度 [4] - 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幅度为145.88%,主要由于公司本期投资增加 [4]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变动幅度为-3.02%,主要由于公司本期处置金融资产 [4] 收益与投资回报 - 投资收益变动幅度为365.2%,主要由于本期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较多 [4]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变动幅度为-98.69%,主要由于上年同期非流动金融资产增值较多 [4] - 公司近10年中位数ROIC为-1.07%,最差年份2019年ROIC为-55.87% [4] - 公司上市以来已有年报17份,亏损年份5次 [4] 研发与业务结构 - 研发投入变动幅度为100.59%,主要由于本期子公司研发项目结题成本及人工成本增加 [4] - 公司核心业务分为高端装备制造、大模型数据服务、创业投资与资产管理 [5] - 高端装备制造业务以齐重数控、青海青一和上海壹亘为主,拥有10大类、26个系列、600多个品种的机床产品 [5] - 大模型数据服务通过热热数据公司提供,自建智能化数据标注平台Enable I,客户包括小红书、字节、科大讯飞等 [5] - 创业投资与资产管理已投资项目包括超聚变、麒麟软件等 [5] 未来战略方向 - 公司未来几年主营业务将围绕高端装备机床业务以及数据服务业务重点开展 [6] - 公司积极推进目前已投资项目的退出工作 [6]
恒而达上半年滚动功能部件发展迅猛 推进德国SMS高精度螺纹磨床国产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3:58
财务表现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95亿元,同比增长6.85% [1] - 净利润为4310.94万元,同比下降22.53% [1] - 扣非净利润为4167.28万元,同比下降24.64% [1] - 第二季度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较第一季度显著收窄 [1] 核心业务表现 - 金属切削工具板块营收2.587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1] - 模切工具业务营收1.349亿元,全球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 [1] - 锯切工具业务营收1.238亿元,同比增长1.85% [1] - 轻型模切工具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97% [1] - 硬质合金双金属带锯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25% [1] 新兴业务发展 - 滚动功能部件业务营收4087.48万元,同比激增208.89% [2] - 直线导轨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53.39% [2] - 滑块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36.80% [2] - 直线导轨副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58.27%,占该业务板块11.88% [2] 战略布局与并购 - 公司采用"横向拓宽与纵向延伸"的双轨架构 [1] - 全资收购德国SMS Maschinenbau GmbH [2] - 通过SMS Precision Machines GmbH承接有形资产、知识产权及特定合同权利义务 [2] - 并购填补国内超高精度螺纹磨床领域技术短板 [3] 技术发展与市场拓展 - 智能数控装备业务聚焦高端化转型,向航天军工、金属新材料等领域渗透 [2] - 积极推进德国SMS高精度螺纹磨床的国产化准备工作 [2] - 加速推进滚珠丝杠副、行星滚柱丝杠副研发 [3] - 构建"欧洲技术、中国制造、全球市场"的业务生态 [3] - 助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国产替代进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