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质量提升
icon
搜索文档
每经热评︱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 中国母基金转型正当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3 10:14
行业规模变化 - 2025年上半年新发起成立母基金33只 其中政府引导基金31只 市场化母基金仅2只 [1] - 政府引导基金规模达798.04亿元 同比下降66% [1] - 市场化母基金规模为80亿元 同比下降50% [1] 行业转型特征 - 母基金行业从数量扩张粗放模式转向质量提升精细化发展阶段 [1] - 政府引导基金规模下降体现功能定位更精准 资金投向更契合战略需求 [2] - 行业朝着规模适度 布局合理 运作规范目标稳步迈进 [2] 政策导向调整 - 国务院办公厅2025年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2] - 政策要求政府投资基金分为产业投资类和创业投资类 严格控制基金层级 [2] - 鼓励创业投资类基金采用母子基金方式 防止多层嵌套 [2] 制度创新举措 - 安徽 浙江 陕西等省份将政府引导基金存续期延长至20年 [2] - 存续期延长显著提高基金风险容忍度 赋予跨周期投资能力 [3] - 长续航机制为耐心资本扎根科技创新领域提供制度保障 [1][3] 投资策略转变 - 考核标准从规模导向转向长期效益导向 如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数量 [3] - 投资方式从大水漫灌式投入升级为精准滴灌式支持 [3] - 基金管理人需提升产业洞察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 [3] 行业影响分析 - 存续期延长解决传统7-10年周期难以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问题 [3] - 长续航机制推动资本与创新需求实现更高效匹配 [3] - 转型期规模下降是短期阵痛 长期有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 [4]
【他山之石】我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活力有效激发!一组数据看成效
搜狐财经· 2025-08-25 04:05
营商环境优化 - 企业净增1999.9万户 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 [5] - 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 推广全程网上办 [6][8] - 开办餐饮店时间由37天缩减至15天 企业信息变更材料由23份精简至6份 [9] 创新与效率提升 - 电子营业执照下载量3.7亿次 累计使用超6亿次 [10] - 授权11省市开展不含行政区划企业名称登记管理 [10] - 标准平均研制周期由36个月缩减至16个月 [12] 质量标准与国际影响 - 新发布国家标准1.3万余项 总数达4.7万余项 [12] - 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079项 采用国际标准6900余项 [13] - 8个海外铁路项目采用中国标准 [13] 产业与产品监管 - 17大类106种产品纳入CCC认证管理 [14] - 监督抽查133万家企业285万余批次产品 召回汽车3647万辆 消费品3467万件 [15] - 医药产业规模全球第二 在研创新药占比全球30% [16] 网络交易治理 - 删除违法商品信息454.1万条 停止服务网店5.8万个次 查处案件10.5万件 [18] - 查办直播电商重大案件包括"三只羊""东北雨姐" [19] - 全面取消仅退款 解除自动跟价等不合理限制 [20] 食品安全与制度完善 - 粮食加工品、肉制品、奶制品抽检合格率持续高位 [21] - 强化外卖、直播带货等新消费场景监管 [21] - 制定连锁经营、直播电商等监管制度 [21]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让市场更有活力更加公平! 市场监管部门这样干
新华网· 2025-08-22 03:21
市场规范与执法成效 - 查办计量、合同、消费者权益保护、价格、反不正当竞争、广告等领域违法案件483.2万件 [3] - 企业信用指数从2020年度128.6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161.6 [3] - 查处行政性垄断案件239件 [5] 公平竞争与制度优化 - 推动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 [1][5] - 发现和废除阻碍要素流动的政策措施4218件 [5] - 全面完成"证照分离"改革 [1] 质量提升与技术创新 - 累计实施重点质量攻关项目4271个 [8] - 解决质量堵点卡点问题1.8万个 [8] - 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2372个 [8] -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升至85.86 [8] - 生活性服务质量满意度达81.33 [8] - 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达81.62 [8] 安全监管与风险防控 - 查办食品安全案件226.04万件 [1][11] - 国家药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4%以上 [11] - 将6种高风险工业产品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 [11] - 将15种工业产品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 [11] - 发现并依法处置不合格产品22万批次 [11]
市场监管总局:“十四五”以来我国企业净增1999.9万户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2 03:08
营商环境优化 - 全面完成证照分离改革 建立统一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实现企业开办一网通办 [2] - 完善涉企收费监管制度持续降低经营主体成本 加强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 [2] - 企业净增1999.9万户 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 [2] 市场运行规范 - 推动修订公司法 反垄断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广告法等行政法规 [2] - 查办计量 合同 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违法案件483.2万件 [2] - 企业信用指数从2020年128.6升至2025年上半年161.61 [2] 市场循环畅通 - 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 规制招商引资恶性竞争和限制企业迁移问题 [3] - 废除阻碍要素流动的政策措施4218件 查处行政性垄断案件239件 [3] - 强化对企业间过度低价竞争的规范引导 [3] 质量水平提升 - 发布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3] - 实施重点攻关项目4271个 解决质量堵点卡点问题1.8万个 [3] - 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2372个 [3] -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85.86 生活性服务满意度81.33 公共服务满意度81.62 [3] 安全监管强化 - 查办食品安全案件226.04万件 建立健全全链条监管机制 [4] - 国家药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4%以上 [4] - 发现并处置22万批次不合格产品 将6种高风险产品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 [4]
烟台银行:精准金融服务助企解难题
齐鲁晚报网· 2025-07-05 09:15
公司融资情况 - 烟台银行高新区支行为烟台普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放贷款390万元,用于解决企业购买化肥和植株的资金需求 [1] - 该笔贷款为企业扩大种植规模奠定基础,缓解了季节性资金压力 [1][3] - 公司负责人表示贷款有助于扩大种植基地并引进更好的葡萄品种 [3] 公司经营特点 - 烟台普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主营无农药残留的高品质葡萄种植 [3] - 葡萄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结合的特色农业,面临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挑战 [3] - 公司每年生产资金需求较高,但缺乏资金限制了发展 [3] 银行服务方案 - 烟台银行高新区支行通过积极走访,精准识别行业痛点并设计贴合融资方案 [3] - 支行高效完成账户开立、评级、授信及贷款审批流程,保障企业农忙时资金需求 [3] - 烟台银行作为本土城商行,根据区域特点定制金融服务,推动农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 [4]
塔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服务在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食品网· 2025-05-26 03:49
政府服务与企业支持 - 塔城市委领导及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塔城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企业走访调研,提供"一对一、面对面"服务,助力企业纾困解难[1] - 服务小组实地查看了新疆北山牧业肉联有限公司、新疆塔城市五弦河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塔城分公司、新疆冠元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生产设备运行、产品质量管控及生产环境等情况[1] - 现场指导企业加强创新成果保护、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并解读知识产权培育政策、认证监管要求、质量品牌创建等政策[1] 政策解读与指导 - 重点宣传国家和地方知识产权培育政策、认证监管要求、质量品牌创建以及行政审批便利化措施[1] - 针对企业在产品生产、质量提升、标准化认证、知识产权工作中的困难,相关股室负责人现场答疑解惑[1] - 此次走访帮助企业认识到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及标准化认证的重要性,指导企业运用政策加强自身建设[1] 持续服务承诺 - 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发挥自身优势,靠前服务,成为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和贴心助手[2] - 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和效率,为企业发展和营商环境创造更好条件[2] - 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
四川成都以“帮扶+服务+品牌”培育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样本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21 04:35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与成都实践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民营经济促进法》5月20日正式施行 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1] -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通过质量技术赋能 构建政企协同、创新驱动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模式 涵盖产业链质量堵点疏通、"一站式"服务生态建设及"成都质量名片"培育 [1] 产业链质量堵点精准帮扶 - 四川特威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 在推广废汽余热回收装置时因市场认知不足遇阻 天府新区市场监管局通过组织论坛、对接科研机构助其实现技术标准到生产流程的全链条优化 [2] -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针对轨道交通、创新药等723家重点产业链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 累计解决质量问题2020余个 [3] "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成效 - 见山科技通过成都市市场监管局"三步走"精准服务方案(质量诊断、资源赋能、定期回访) 建成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 CIM城市底座平台覆盖30余城 落地项目500余个 营收达1.6亿元 [4] - 平台整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等要素资源 建成8个站点、40个线下服务平台 覆盖10余条重点产业链 累计服务企业10.9万家次 解决质量问题1万余个 指导新建标准6项 [5][6] 品牌培育与质量标杆打造 - 极米科技因商标侵权案获赔400万元 其智能投影仪入选首批31个"天府名品" 公司通过首席质量官培训、全环节技术指导及产学研合作 获2024年四川省天府质量奖 [7][8] - 成都市累计获中国质量奖(含提名奖)15次、天府质量奖21次 拥有125个地理标志产品 10家企业产品获评"天府名品" [8]
浙江十八条硬核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再添强劲动能
杭州日报· 2025-05-14 09:25
政务服务优化 - 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并探索名称预防性保护机制 [1] - 推动外国自然人投资企业登记全程网办和"浙里企航"试点集成高频事项办理 [1] - 创新"年报+"服务开发批量导入功能并升级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跨部门互通 [2] 公平竞争维护 - 开展破除地方保护专项行动并制定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指引 [2] - 修订企业竞争合规指引并实施重点企业反垄断合规辅导 [2] - 建设智能审查平台和经营者集中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2] 涉企收费整治 - 聚焦港口及水电气等重点领域开展乱收费专项整治 [2] 知识产权创新 - 建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专员机制并为1500家企业提供个性化指导 [3] - 新实施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100项以上并新增高价值专利10000件 [3] - 推进专利侵权纠纷"简案快办"和海外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试点 [3] 质量提升行动 - 引导5000家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并实施100个以上质量攻坚项目 [3] - 在新能源汽车及数字经济领域研制国家标准20项以上和参与国际标准10项以上 [3] - 优化检测认证机制并简化出口转内销产品CCC认证程序 [3] 主体培育措施 - 实施信用赋能行动并试点企业信用综合评价 [3] - 深化"大企帮小店"行动推动1000家大企业结对帮扶50000户个体工商户 [1][3] - 联合金融机构深化融资支持政策并探索经营保险创新服务 [3] 平台经济规范 - 建立网络平台算法规则公开机制并开展直播带货虚假宣传专项整治 [4] - 严查刷单炒信和虚构人气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4] 执法监管优化 - 全面推行"市监综合查一次"并将涉企现场检查总量降低20% [1][4] - 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并严格落实"八个严禁""十个不得"要求 [4] - 运用"轻微免罚、首违不罚"政策精准区分职业索赔投诉性质 [4] 量化目标体系 - 质量基础设施平台年服务企业20000家次以上 [1] - 重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指导率达到100% [1] - 全省公平竞争环境社会满意率提升至96%以上 [1]
【经营管理】以“三问”破题立标 以实干赋能增效
搜狐财经· 2025-05-13 07:26
人才培育 - 以"人才强企"为核心战略,针对不同群体实施"靶向培训",定制实战课程,每周通过"干部上讲台+专题答疑"进行充电 [4] - 构建"学、练、赛、创"全周期培养体系,包括"每周一课"、"每月一赛"、"每季攻关"和"年度目标" [4] - 与高校合作开展技术授课,组织骨干对标先进钢企,形成"理论学习+现场实践+对标提升"三维培养链 [4] - 通过导师制、指标制、攻关制、交流制"四维驱动",将培训成效与评树挂钩,打造特色人才工程 [4] 质量管理 - 以"工艺统领、质量至上"为核心理念,构建"素质兴质、本质保质、管理促质"三维质量提升体系 [6] - 通过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提升员工质量管控能力,践行质量"一号工程"建设及"一把手"负责制 [6] - 围绕标准执行、原料验收、过程控制等全流程夯实质量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动态纠偏机制 [6] - 推行"全员设备包机制",强化设备全寿命管理,以技术升级和设备保障夯实质量根基 [6] 降本增效 - 以定额化标准成本管控为目标,构建"大项目引领、小项目支撑、动态调整"降本增效总思路 [8] - 坚持技术与管理降本"双轨并行",从生产组织、设备保障等关键环节系统挖潜 [8] - 产品端推进工艺优化及新技术研发,成本端鼓励全员参与金点子、小改小革等项目 [8] - 优化工作流程,强化协同联动,加强督查问责,促进工作质效双提升 [8]
浙江持续打造品牌强省
搜狐财经· 2025-05-11 02:20
品牌建设成果 - 浙江累计培育"品字标"企业5328家,颁发"浙江制造"认证证书7268张 [1] - "品字标"品牌建设体系以"区域品牌、先进标准、市场认证、国际认同"为核心 [1] - 浙江已研制"浙江制造"标准3923项,发布数字安防、光伏能源等重点产业标准体系框架指南30项 [1] 标准与认证体系 - 构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品牌标准体系,覆盖从零部件到整机制造全流程 [1] - 成立"浙江制造国际认证联盟",吸纳瑞士SGS、德国TUV等14家国内外权威认证机构 [2] - 推行"一个标准、一次检测、一次认证、多国证书"认证模式 [2] 国际化进展 - 已颁发"品字标"国际证书649张,覆盖46个国家和地区 [2] - "品字标"累计带动出口近1500亿美元 [2] 未来发展计划 - 将提升"品字标"的"文化+创新"属性,推进"品牌出海"战略 [2] - 着力构建以信用为内核的"浙江精品"培育体系 [2] - 持续实施质量提升强企行动,增强品牌建设的质量支撑力和标准引领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