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搜索文档
农业农村部:去年全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
期货日报· 2025-09-16 05:47
期货日报网讯9月16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部长 韩俊在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时表示,一是14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我国粮食产 量迈上新的台阶,去年全国的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现在人均粮食占有 量达到500公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同时,棉油糖产能 持续提升,果菜茶、肉蛋奶和水产品的供给充足。 四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去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营收 达到了18万亿元左右,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现在卫生厕所的普及率全国平均达到了76%左右,乡村 的水电路气房信(信指的是信息化设施)等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农村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 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农业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去年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超过96%。 五是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十四五"时期,农民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达到了23119元,城乡居民 ...
更牢、更实、更足、更稳、更亮……关键词里透视乡村振兴“成绩单”
央视网· 2025-09-13 03:56
财政资金投入 - 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从2021年1565亿元增至2025年1770亿元[6] - 五年资金总量达8505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增加3200亿元 增幅60%[6] 脱贫成果成效 - 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 脱贫地区未出现规模性返贫[6] - 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近40% 2024年达17522元[10] - 年均增速连续四年高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0] 民生保障建设 - 实现三大主粮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全国全面覆盖[10] - 脱贫地区"四好农村路"发展质量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13] - 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现乡乡通5G 医疗费用负担持续减轻[13] - 农村危房改造和饮水保障工作深入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13]
以铮铮铁骨战强敌 以血肉之躯筑长城
人民日报· 2025-09-03 23:32
历史精神传承 -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 - 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场中扶贫干部以生命诠释使命攻克最艰难堡垒 [3] - 抗震救灾现场逆行背影闻令而动向险而行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 民族意志与团结 - 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展现必死意志和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怒吼 [2] - 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 无数人焕发如钢似铁的精神燃烧赤忱忠诚的丹心冒着敌人炮火前进 [2]
铭记伟大胜利 阔步复兴征途(望海楼)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3 00:02
历史意义与民族精神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持续14年 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确立历史转折点 [1] - 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 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群体展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精神 [1] - 各阶层在中国共产党号召下万众一心 形成磅礴伟力 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2] - 中国支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以巨大民族牺牲为全球反法西斯斗争作出贡献 [2] 当代发展成就 - 航天领域取得神舟问天 嫦娥探月 蛟龙入海等重大突破 展现探索未知自信 [3] - 工业技术实现C919翱翔蓝天 中国天眼望向深空 反映发展跃升壮丽图景 [3] -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亿万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 [3] - 新能源汽车 机器人 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底色更加厚实 [3]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 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 [3] 国际贡献与全球治理 - 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国家 [4] - 在气候治理全球舞台作出减排承诺 为地球安宁贡献力量 [4] - 以负责任大国态度参与全球公共卫生事业 [4] - 抗战精神穿透历史迷雾 赢得越来越多国家与人民共鸣 [4] 核心价值理念 - 正义战胜邪恶 光明战胜黑暗 进步战胜反动的历史规律再次验证 [2] - 纪念活动凸显维护世界和平坚定决心 体现鉴古知今的历史智慧 [4] - 伟大抗战精神具有跨越时空巨大力量 源自文明传统并锤炼于苦难岁月 [4]
农业农村部答21:目前秋粮长势总体上正常,今年已有庆丰收基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06:09
农业产量表现 - 夏粮生产克服局部旱情和洪涝影响实现稳产丰收 成为仅次于去年的历史第二高产年 [1] - 早稻产量达5703亿斤 较2024年增加68亿斤 增长12% [1] - 早稻亩产首次突破400公斤 总产和单产均实现提升 [1] - 秋粮长势总体正常 为全年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1] 农村发展成就 - 经过5年努力脱贫地区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持续缩小 [1] - 脱贫人口与全国农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1] - 脱贫攻坚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数千万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2] - 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农业更现代 农村更美丽 农民更幸福 [2] 农民生活改善 - 农民腰包鼓起来 实现"吃得更营养 穿得更体面 用得更方便" [2] - 乡村精气神得到重塑 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转为"我要致富" [2] - 乡村形成整洁村容村貌 邻里互助新风尚和文化活动新气象 [2] 丰收节活动安排 -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题为"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 [1] - 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任务 组织为农服务和庆祝活动 [3] - 将政策 技术 信息 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3] - 开展文体赛事 农事体验 非遗展演等庆丰收活动 [3] - 展现和美乡村 宜居乡村 活力乡村 文脉乡村的勃勃生机 [3]
“大伙儿的精气神提起来了!”——来自三省七县脱贫村的调研之二
人民日报· 2025-08-22 08:43
精神面貌变化 - 脱贫群众从"盼温饱"转向"拼未来",精神面貌显著提升,子女教育质量大幅改善,小学入学测试平均分从十几分提升至80分以上 [1][2] - 全国易地搬迁群众劳动力就业率达96%以上,实现"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 [1] 产业发展与就业 - 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连续4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累计培育乡村工匠13万余人,带动500多万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 [5] - 832个脱贫县均培育形成2-3个特色主导产业,75%脱贫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8] - 云南镇雄县五金产业园80%技术和管理岗由返乡人员担任,超20万在外技能人才回流促进产业升级 [7] 农业与产业链升级 - 四川通江县围绕银耳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开发30多种高附加值产品,设立5000万元产业基金并推出"通江银耳贷" [9] - 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通过55万元小额助农贷发展土豆产业,产品进入京津冀市场并带动就业增收 [4] 文旅与多元价值挖掘 - 云南彝良县宝藏村打造农文旅综合体,成为"云南省金牌旅游村",开发天麻采挖、美食宴及精品民宿项目 [10] - 河北围场县八十三号村发展文旅产业,村民投资20多万元开办民宿年收入7万多元,全村45户民宿带动上百人就业 [10] 技术培训与能力建设 - 四川南江县通过"乡村工匠"技能培训培育本土人才,养殖户实现从传统经验向科学管理的转型并成立合作社 [7][8] - 河北围场县粉条加工厂投资200万元建设3条生产线,直接收购农民土豆并提供15个稳定工作岗位 [6]
来自三省七县脱贫村的调研:“大伙儿的精气神提起来了!”
人民日报· 2025-08-22 07:27
精神面貌转变 - 脱贫群众从"盼温饱"转向"拼未来",内生发展动力全面激活,搬迁安置区居民实现就业并稳步增收 [1] - 易地搬迁群众劳动力就业率达96%以上,全国960多万贫困区域居民实现搬迁 [1] - 教育质量显著提升,小学入学测试平均分从十几分提升至稳定全县第一,反映精神面貌与教育条件同步改善 [2] 产业发展与增收 - 特色种养业成为增收核心,例如3亩花椒盛果期年收入超2万元,带动10余户乡邻共同发展 [4] - 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连续4年超3000万人,累计培育乡村工匠13万余人,带动500多万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 [5] - 合作社模式推动产业升级,例如55万元小额助农贷支持土豆合作社产品销往京津冀,带动就业增收 [4] 人才与技术赋能 - 返乡人才成为产业升级主力,例如镇雄县20万外出技能人才回流,80%技术管理岗由返乡人员担任 [7] - 技能培训提升本土能力,通过"乡村工匠"培训培育养殖专家,带动30多户农户合作发展 [8] - 加工产业链延伸价值,例如200万元投资建设粉条加工厂,配套3条生产线并解决上游土豆销路 [6][7] 产业融合与创新 - 脱贫县形成特色主导产业,832个脱贫县均培育2-3个特色产业,3/4脱贫人口与新型农业主体建立利益联结 [8] - 产业链深度开发,例如通江县开发银耳衍生品30余种(面膜、口服液等),构建百亿级产业集群 [9] - 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价值,例如宝藏村打造农文旅综合体,八十三号村发展45户民宿带动百人就业 [10] 区域发展与基础设施 - 基础设施完善支撑产业,道路与农田改造助力土豆种植规模化,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4] - 政府与金融协同支持,设立5000万元产业基金及专项贷款(如"通江银耳贷"),推动工业化农业转型 [9] - 东西部协作资金助力项目开发,例如秘境宝藏综合体提升乡村经济、生态与文化价值 [10]
靠奋斗过上红火日子(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8-21 22:04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八十三号村发展温泉民宿和森林康养新业态 [1] - 四川通江县通过持续深耕银耳产业形成致富支柱产业 [1] - 云南昭通市打造从育种到加工的马铃薯全产业链 [1] 产业发展与能力建设 - 脱贫地区需补足技术、市场、人才等短板以培育有效益的富民产业 [2] - 建立龙头带动和产业奖补等利益联结机制鼓励群众参与特色种养和手工作坊 [2] - 需健全帮扶资产长效管理机制避免政策"急刹车" [2] 人才振兴与技能提升 - 重庆江津区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跑项目找资金 [3] - 福建南安市配备3600多名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助力产业破难题 [3] - 通过订单式培养和工匠传承培育高素质农民和乡村工匠 [3]
坚持不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加快建设具有西安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西安日报· 2025-08-21 02:38
会议核心内容 - 西安市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暨"千万工程"工作推进会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 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 [1] -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 市级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 各区县开发区设分会场 [2] 脱贫攻坚工作部署 - 优化监测帮扶体系 突出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 抓好考核评估问题整改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1] - 落实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 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1] - 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 强化要素保障 为基层减负赋能 [2] 乡村产业发展 - 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持续做大产业规模 做优特色品牌 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综合效益 [1] - 高效有序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 优化考评体系和推进机制 [2] 农村建设与治理 -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 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提档升级 增强乡村治理效能 [1] - 加快补短板强弱项 确保完成五年过渡期和"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2] 体制机制创新 -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促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 强化联农带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 - 务实谋划"十五五"时期重点项目 举措和任务 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基础 [2]
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看中国经济之“美”
新华网· 2025-08-18 00:07
民生保障政策 - 2024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约60% [1] - 202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5.4% [1] - 对每孩每年发放3600元育儿补贴至3周岁 [1][4] - 2025年起为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每孩每年3600元补贴 [4] - 2024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提高到4.5个 全国新增普惠性托位66万个 [4] - 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2024年再提高20元 [4] - 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约1.9亿人 [4] - 截至2024年末全国设有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6000余个 [4] - 2024年中央财政已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6.8亿元 [5] - 截至5月底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799.7元、594.9元 [5] 医疗保障体系 - 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可实现医药费用报销约95% [2] - "十四五"时期新增布局11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4] - 全国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 [4] -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全面推开 [4] 住房保障建设 - 2024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万个 [5] - 建设筹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等180万套(间) [5] 脱贫攻坚成果 - 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帮扶超过680万监测对象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7] - 全国832个脱贫县培育形成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 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 [8] - 近3/4脱贫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8] - 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3283.3万人 [8] 城乡居民收入 - 2024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2% [9] -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城镇居民 [9] 生态环境保护 - 2024年全国完成造林444.6万公顷 [11] -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4万平方公里 [11] - 种草改良322.4万公顷 [11] - 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8.3万公顷 [11] - 森林覆盖率超25% 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 [11] - "十四五"以来中央财政支持草原保护修复总投资达1100亿元 [11] - 年均修复草原超过4600万亩 年均防治草原鼠虫害面积超过1亿亩 [11] - 草原鲜草总产量超过5.5亿吨 [11] 水资源治理 - 2024年上半年七大流域及重点河流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0.4% 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 [12] - 209个重点湖库中水质优良占比78.0% [12] - 长江刀鲚时隔30年再次上溯至长江中游和洞庭湖区 [12] 大气污染防治 - 2024年上半年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8% 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 [13] - 全国PM2.5平均浓度32.1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2.4% [13] - 2024年全国能耗强度同比降低3.8% [13] - 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3.2% 较2012年下降超过15个百分点 [13] - 林草年碳汇量超过1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居世界首位 [13] 区域协调发展 - 深化东西部协作通过协作补短板、拓市场、添增量提升西部发展能力 [8] - 力争到2025年50%的县建立"教联体"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