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共文化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打造文旅发展新样本,“文采会”打通供需对接“最后一公里”
新浪财经· 2025-09-27 14:37
松江特产黄浦江大闸蟹、文旅数字人、AI机器人偶……9月27日至28日,一大批文旅公共服务产品在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展出,"文汇云间 潮动新 城"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采购大会(以下简称"文采会")走进松江新城,来自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近1600家单位、近万项产品参 与线上线下展演。 长三角民营剧团优秀剧目展演 线上线下联动,促进优质资源高效匹配 近年来,文采会持续推动平台扩容升级,促进优质资源高效流动与匹配,更多优质主体因此获得展示机会,此次"松江甄选"推荐的松江布展示馆 就是典型代表。该展示馆集三重身份于一体:松江棉布纺织技艺的区级非遗保护单位、市级配送主体、市民艺术夜校供应主体。执行馆长杨潘红 强调:"我们致力于让老手艺活在当下,使松江布被看见、被使用、被传承。"她透露,其文创产品已入驻上海博物馆东馆文创商店,这不仅意味 着一次重要的展示机会,更是一次精准的市场测试——"当全球游客在上博见到松江布文创,便能直观感受到上海本土布艺之美,同时,我们通过 游客反馈,持续洞察受众的审美与需求,不断优化设计。" 长三角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产品采购大会在松江新城举行。 首次参展的泗泾赵氏工坊,由尹派传人、"越剧 ...
写在第二十届群星奖终评启动之际——群众文艺繁花映天府
四川日报· 2025-09-22 00:36
2024四川省"万人赏月诵中秋"主题活动现场。 2024四川省"天府百姓大舞台"省级展演现场。 "千龙千狮闹新春 欢欢喜喜过大年"四川省2025春节群众文化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文韵天府,星耀巴蜀。一场属于人民的文艺盛会即将在四川拉开帷幕。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近年来,四川对标《"十四五"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任务要求,秉持"群众创、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理念,从系统谋划、政策扶持、品牌 打造与平台搭建等多点发力,推动全省群众文艺事业蓬勃发展。 9月23日,第二十届群星奖终评将在四川启幕。9月23日、10月12日、10月14日,来自全国31个省(区、 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推荐的88支队伍将赴川参加评选。作为我国群众文化领域的 国家文化艺术政府奖,承办此项国家级重大文化活动,不仅是对四川群众文艺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更是推动四 川群众文艺创作水平提升、文化资源深度挖掘与焕新、基层文化人才发现与培育、公共文化服务升级和文旅深度 融合的"强效催化剂"。 加强顶层设计 出规划、出政策、出方案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强省建设,坚持高 ...
“一元剧场”走红的启示
经济日报· 2025-09-10 22:10
近段时间,"一元剧场"走红。在山东菏泽、湖南岳阳、陕西渭南、甘肃张掖等地,游客们花一元就可以 观赏一场文艺演出。这种"一元剧场"属于公共文化服务范畴,象征性收取一元,有助于引导群众形 成"文化产品有价值"的认知,更好培育基层演出市场,同时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这样 的文化惠民项目启示我们,政府总揽,但不大包大揽,引入市场机制才能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 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更多群众享受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
上海博物馆的“超级不眠夜”(解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人民日报· 2025-08-18 22:31
展览规模与影响力 - 展览历时13个月 吸引观众超277万人次 创下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的世界纪录 [8][9] - 展品数量达788件文物珍品 创同类展览之最 其中95%以上文物首次来到亚洲 [10][11] - 推出7天168小时连续开放活动 每晚3000张午夜场票几乎售罄 [9][14] 展览内容与特色 - 展品精选自埃及7家重点博物馆 包含中埃联合考古队最新考古发现 部分文物直接从考古遗址运来并首次公开亮相 [11] - 设置"萨卡拉的秘密""图坦卡蒙的时代"等主题展厅 形成独特视觉景观 成为社交媒体热门打卡点 [11] - 配套举办10期"博物馆奇'喵'夜"活动 并开展埃及鼓 埃及舞蹈等嘉年华活动 [11] 文创与联动开发 - 聚焦近百件重点展品元素开发1200余款文创产品 销售总量超300万件 [13] - 开展文创活动近500场 触达观众近30万人次 [13] - 打造"一站式"文旅体验新场景 包括古埃及主题游船 观展巴士 彩绘大飞机等 [13] 公共服务与教育推广 - 举办公众讲座 艺术工作坊等线下活动超6000场 覆盖观众近140万人次 [13] - 分层分众开展线上线下活动 包括10多场主题讲座 如埃及考古发现解读 古埃及社会生活讲解等 [13] 运营保障与政策支持 - 加开220个夜场及专场 并协调周边300个停车位保障夜间观展需求 [10][14] - 公安机关每日安排专门警力值守 确保展览安全有序运行 [14] - 上海市出台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收入分配激励指导意见 公共文化设施收费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 [14]
看展览、学艺术,充实多彩过暑假(文化中国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人民日报· 2025-08-12 22:29
高校博物馆暑期开放活动 - 北京市教委持续开展高校博物馆"京彩"暑期主题活动 今年更多学校参与其中[4] - 北京大学开放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等5处场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放航空航天博物馆等场馆 北京外国语大学3家博物馆上线预约渠道[4] - 北京理工大学校史馆暑期接待30场团体参观 观众超2000人次[4] - 首都医科大学展示中医药标本 北京服装学院展示民族服饰 各高校设计主题讲座及互动实践活动[5] 艺术普及教育推广 - 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推出"艺"起来学艺暑期少儿公益课 开设二胡小提琴声乐等兴趣班 课程推出后迅速报满[7] - 采用"线上点单+线下配送"模式推出定制化艺术普及行动[7] - 带动全省100多家文化馆群艺馆推出超500项青少年艺术普及课程 吸引超1.2万名青少年参与[7] - 组织60名荆楚艺术导师录制80门优质艺术普及课程 在线上平台累计服务百万人次[7] 文化传播与数字化建设 - 拍摄制作《微光——湖北群文非遗人物系列访谈》节目 收获超500万次播放量和数万条留言[8] - 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深入最后一公里[8] - 高校博物馆通过专业化策展成为暑假遛娃新选择 吸引京内外游客参观[4]
街头旋律有多大“穿透力”?
杭州日报· 2025-07-15 02:48
活动概况 - 第二季"街头旋律"文艺点亮计划于7月5日在萧山银隆百货启动,71位持证街头艺术家在26个点位演出,首演吸引线下观众超1万人,相关话题曝光量达2.1亿次[5][6] - 活动从6月持续至次年5月,覆盖城市广场、公园、乡村公共空间及商圈,实现镇街全覆盖[6][9] - 演出形式包括演唱、原创音乐、乐器演奏、说唱、戏曲等多元化艺术表达[6] 模式升级 - 艺术家均通过政府审核认证,获得专业设备和固定舞台支持,改变传统街头表演辗转状态[6] - 建立"街头艺术家库"常态化运作机制,通过月度招募和定期培训扩充人才梯队[9] - 政府搭建平台推动文化资源下沉,形成"政府搭台+公益服务+青年参与"的可持续模式[6][11] 社会效益 - 带动文旅、商圈、夜经济多维融合,提升城市文化魅力指数[9] - 艺术家宇芃的乐队曾参与杭州亚运会主题曲录制,活动强化了城市文化形象塑造[7][8] - 推动公共空间治理与青年表达结合,使街头艺术成为城市文化传播前沿阵地[10][11] 文化影响 - 活动年轻化、互动化特征显著,符合青年审美需求,增强文化传播穿透力[9] - 艺术家张濠麟指出舞台完善度和人流量显著提升,体现活动热度[6] - 通过无门槛惠民演出实现"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双向抵达,激发城市文化活力[6][10]
赵一德在基层文化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陕西日报· 2025-06-30 22:5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 旨在坚定文化自信 服务群众美好生活 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需持续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机制 完善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增强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 [1] -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包括图书馆 文化馆 博物馆 美术馆 非遗馆等改造提升 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2] 文化产业发展措施 - 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推进内部运行机制和经营管理创新 提升综合发展能力和服务群众能力 [2] - 培壮文化经营主体 完善文化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支持企业融入文娱演艺 文化创意 会展经济等产业链 [2] -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支持群众文艺精品创作 增强城乡基层文化建设自我服务功能 [2] 文化产品创新方向 - 坚持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推出展现时代风采的文化产品 [2] - 健全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激励机制 关心基层文化工作者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2]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图书馆?(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人民日报· 2025-05-10 21:30
图书馆行业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达3248个 全年总流通人次超13亿 [2] - 图书馆已成为文化地标 社交平台常见排队打卡现象 [2] - 现代图书馆功能扩展为城市文化客厅 年轻人追捧的"免费度假村"和"充电桩" [7] 图书馆核心价值 - 坚持"知识严选" 提供权威资源和专业馆员服务 在信息爆炸时代具有不可替代性 [4] - 作为"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 承担守护文化根脉和赓续中华文明的使命 [6] - 国家版本馆永久保藏重要历史文化版本资源 国家图书馆保存多模态文化遗产资源 [6] 数字化转型 - AI技术应用于文献整理和知识服务 如国图采用AI进行前期处理 [7] - "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实现穿越千年的历史对话体验 [7] - 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结合 形成相辅相成的新型阅读生态 [8] 创新发展模式 - 从15分钟阅读圈到24小时城市书房 构建新型阅读空间 [7] - 研发文创新产品 打造文旅融合新场景 [7] - 功能从以藏为重发展为藏用并重 实现观念跃迁 [7] 历史文化传承 - 宁波天一阁作为现存最古老藏书楼 历经400多年文脉不断 [5] - 藏书事业从书院藏书、私人藏书发展为现代公共图书馆网络 [5] - 保存甲骨、简牍帛书等珍贵文献 让现代人触摸文明演进脉络 [6]
文化馆,学着和年轻人“玩”到一起
新华日报· 2025-03-31 00:22
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版图上,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构成四大支柱。相较于频频"出圈"的 博物馆和美术馆,文化馆略显"低调"。实际上,文化馆集演出、培训、展览、交流、美育于一体,被称 为"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江苏共有117个省、市、县(市、区)文化馆,构建起覆盖广泛的社会大美 育体系。 如何为百姓提供"家门口的好去处"?面对年轻人的"挑剔"胃口,如何打破老套路,烹饪出更"对味"的文 化大餐?这些问题的答案,正在江苏文化馆人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渐清晰起来…… 是夜校,也是秀出自我的舞台 3月17日,00后上班族胡宇泽刚结束一天的工作,便迫不及待地赶往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文化 馆),参加晚间公益培训——"品苏·夜课堂"。当晚,他上的是期待已久的核雕课。胡宇泽对核雕的兴 趣,源于中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古文《核舟记》,小小桃核上,一船、五人、八窗,人物栩栩,妙趣横 生,如今终于有机会亲身体验这门古老技艺,胡宇泽兴奋不已。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文化馆,去探寻生活的"B面"。2022年9月,苏州 市公共文化中心主动延长服务时间,打造"品苏·夜课堂",一经推出即刻爆满。3月7日,春季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