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搜索文档
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持续发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8-05 21:58
■ 编者按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稳进态势。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风险挑战,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 本报今起推出"宏观政策瞭望"栏目,跟踪政策新进展,剖析政策新动向,展望经济新变化。 ● 本报记者 彭扬 8月5日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作用。面对 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如何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在哪些领域重 点发力,备受投资者关注。 突出主线 精准滴灌 结构性工具是货币政策精准支持特定经济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重要手段。在7月中旬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 布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表示,下一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 有进有退"的原则,突出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等主线。 创设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和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各3000亿元,下调 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各个专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围绕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 薄弱环节,人民银行在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方面动作颇多。 政策效果如何?数据给出答案:截至2025年5月末,银行和企业签订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金额达 ...
上半年北京金融“成绩单”出炉 量增价稳助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5 00:58
信贷总量与结构 - 6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08万亿元 同比增长7.3% 增速较一季度末高2.2个百分点 为近10个月最高水平 [1]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9%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3% 信息技术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大幅增长41.1% [1] - 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2143.0亿元 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8.7% [1] 融资成本与利率 - 6月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29% 同比下降34个基点 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52% 同比下降40个基点 [1][2] - 服务消费与养老产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 低于一般贷款利率3.29%和普惠小微贷款利率3.8% [3] 直接融资与资本市场 - 企业债券净融资7147.9亿元 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50.4% 同比多增2953.9亿元 [2] - 股票融资238.0亿元 同比多增30.6亿元 [2] 专项政策工具效果 - 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落地后 辖内银行新发放符合政策贷款超80亿元 申报再贷款超20亿元 [2] - 具体领域贷款分布:住宿餐饮12.5亿元 文体娱乐27.4亿元 教育4.3亿元 居民服务12.9亿元 旅游4.9亿元 养老产业18.4亿元 [3] 居民投资与国债市场 - 北京地区国债销量全国第一 40家银行约13万个网点可办理 部分支持线上购买 [3][4] - 储蓄国债具有零风险稳收益特性 每年3-11月定期发行 信用等级高于普通债券及银行理财 [3]
货币政策新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8-04 02:20
货币政策目标与影响因素 - 宏观经济形势 国内房地产市场走势和就业市场状况是影响货币政策的关键因素[2] - 银行息差水平 大型商业银行净息差明显收窄制约降息空间 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3%创历史新低 其中大型银行净息差降至1.33%[2] - 宏观杠杆率水平 2025年二季度名义GDP增速放缓推动宏观杠杆率被动快速上行至300.4%[2] - 外部货币政策环境 美联储可能恢复降息使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差趋于收敛[2] 货币政策操作方向 - 总量工具运用 降准降息均有操作空间和落地可能性 最有效的政策工具是降准降息[1][6] - 价格工具导向 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三季度末前后可能再次实施降准降息[3][6] - 结构工具聚焦 加力支持科技创新 提振消费 小微企业 稳定外贸四个重点领域[3][7] 重点支持领域 - 科技创新领域 货币政策支持科技创新企业 引导金融资源向核心硬科技创新型企业配置[7] - 小微企业支持 小微企业遇到更多困难需要货币政策呵护 需满足流动性需求和缓解债务压力[4] - 外贸企业扶持 外贸领域受到持续冲击需给予金融支持 稳定外贸是重点支持方向[3][4] - 消费投资促进 通过降准降息促消费扩投资 用好贴息政策刺激消费[6][8] 政策实施与协调 - 货币政策传导 规范存贷款利率内卷和无序竞争 减少资金空转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8] - 跨政策协调 加强与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配合 配合重点行业产能治理实现信贷资源合理运用[8] - 资源配置优化 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 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7]
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适时加力 稳增长取向明晰
证券日报· 2025-07-30 17:21
宏观经济政策 - 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并适时加力,保持稳增长取向,下半年可能出台新的重大增量措施 [1] -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统筹安排收入、债券等各类财政资金,确保政策持续用力 [2] - 货币政策维持"适度宽松"基调,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 [4] 财政政策实施 -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万亿元,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2] - 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4月底已全部下达,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29万亿元 [2]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预算已下达6583亿元,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2] - 截至7月30日,各地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约27776亿元,同比增长56.5%,上半年发行规模21607亿元,同比增长44.7% [3] - 预计下半年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将持续加快,尤其是国债发行,推进政府投资项目落地 [3] 货币政策工具 - 央行将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领域 [4] - 央行可能实施降准降息,但幅度有限,LPR和存款利率或相继下调 [5] - 央行可能通过逆回购、MLF等工具加大流动性投放,不排除适时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 [5]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养老与服务消费再贷款等将持续发挥优势,针对性支持重点领域 [5]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货币政策不再提“适时降准降息” 总量工具可能仍在政策成效观察期
快讯· 2025-07-30 09:03
货币政策总体取向 - 货币政策维持适度宽松取向不变 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1] - 保持流动性充裕 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 - 中国人民银行维持稳中偏松政策取向 总量工具处于政策成效观察期[1] 政策工具调整 - 不再提及"适时降准降息"表述 相较于4月25日政治局会议[1] - 结构性工具不再要求创设新工具 聚焦用好现有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1] - 新增"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表述 强化降成本目标[1] 政策支持方向 - 加力支持科技创新 提振消费 小微企业 稳定外贸等重点领域[1] - 政策空间和节奏取决于经济和信用修复进度[1] - 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持续发力适时加力[1]
7月份LPR保持不变符合预期 年内仍有下调空间
证券日报· 2025-07-21 16:29
LPR报价维持不变 - 7月21日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连续第二个月维持不变 [1] - 7天期逆回购利率作为政策利率保持稳定,LPR定价基础未发生变化 [1] - 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2%,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经济稳增长政策持续显效 [1] 政策利率稳定的原因 - 二季度经济运行稳中偏强,短期内引导LPR下调的必要性不高 [1] - 5月降息后政策利率保持稳定,影响LPR报价加点的因素无重大变化 [1] - 上半年金融数据表现良好,政策加码的紧迫性降低 [1] 未来LPR走势展望 - 业界预计年内LPR仍有下调空间,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可能降准降息 [2] - 银行净息差压力仍大,后续将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2] - 下半年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大,政策利率及LPR报价存在下调可能 [2]
企业居民融资成本处低位,7月LPR维持不变符合预期
第一财经· 2025-07-21 05:45
LPR利率维持不变分析 - 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均与上月持平,符合市场预期 [1] - 政策效果观察、银行息差压力及外部环境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LPR不变 [1] - 5月金融管理部门推出增量政策后进入成效观察期,上半年金融数据表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已推动金融总量合理增长 [1] LPR报价机制与银行息差压力 - 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稳定在1.40%,未调整导致LPR难以下行 [1] - 202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3%,较去年四季度下降9个基点,银行缺乏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 [1] - 7月银行负债压力未明显改善,存单利率小幅上行,商业银行主动压降LPR加点动力不足 [2] 外部环境与融资成本 - 美联储连续数月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4.25%~4.50%,LPR下降过快可能扩大中美利差,增加人民币汇率波动压力 [2] - 1~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3%,较去年同期低45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同比低60个基点 [2] - 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持续下行,进一步降低LPR的必要性减弱 [2] 未来政策展望 - 下半年降准降息仍有可能,但利率下行速度和幅度将受多重因素约束 [3] -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可能从降低抵押担保费、中介服务费等非利息成本着手 [4] - 需关注后续重要会议时点央行政策定调及海外央行利率决议对总量降息的影响 [4]
企业居民融资成本处低位,7月LPR维持不变符合预期
第一财经· 2025-07-21 05:01
LPR利率维持不变的原因 - 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均与上月持平,符合市场预期 [1] - 政策效果观察、银行息差压力及外部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LPR未调整 [1] - 5月金融管理部门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包括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下调政策利率及结构性工具利率,并带动LPR各降10个基点 [1] - 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稳定在1.40%,未发生调整,成为LPR难以下行的直接原因 [1] - 商业银行净息差降至1.43%,较去年四季度下降9个基点,银行缺乏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 [1] 外部环境对LPR的影响 -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4.25%~4.50%不变,LPR下降速度过快可能扩大中美利差,增加人民币汇率波动压力 [2] - 1~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3%,较去年同期低45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同比低60个基点 [2] - 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持续下行,进一步降低LPR的必要性减弱 [2] 银行负债与流动性操作 - 7月银行负债压力未明显改善,存单利率小幅上行,叠加息差压力,商业银行主动压降LPR加点动力不足 [2] - 央行仍可能维持宽松流动性操作,7月买断式逆回购已实现净投放,MLF预计也将净投放 [2] 未来政策展望 - 下半年降准降息仍有可能,但利率下行速度和幅度将受多重因素约束 [3] -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可能从降低抵押担保费、中介服务费等非利息成本着手 [3] - 关注后续重要会议时点央行政策定调,以及海外央行利率决议情况对总量降息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影响 [3]
7月LPR继续“按兵不动”
证券时报· 2025-07-21 04:24
7月LPR报价分析 - 7月LPR报价保持稳定 1年期LPR为3.0% 5年期以上LPR为3.5% 与上期一致 [1][2] - LPR不变符合市场预期 因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延续持稳 [2][4] - 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 等待新的政策指引 [5] 货币政策与市场预期 - 二季度经济运行较好 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的迫切性降低 [2] - 若下半年经济增长受冲击 央行可能实施更大力度的宽松政策 [2] - 央行将评估已实施政策的效果 根据国内外形势把握政策力度和节奏 [4][7] 商业银行与LPR调整 - 商业银行净息差承压 报价行缺乏调整LPR加点的意愿 [5] - 偏低的净息差对货币政策宽松形成掣肘 内部均衡成为主要矛盾 [5] - 平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健康性成为货币政策主要思路 [5] 下半年LPR走势展望 - 市场预计下半年LPR有进一步下行空间 以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降 [2][6] - 1-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3%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1% 分别同比低45和60个基点 [7] - 若美联储9月降息 我国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将打开 降准降息有望落地 [7] - 降准和降低存款利率可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进而影响LPR报价 [7] 房地产市场与利率调整 - 6月房地产市场数据不及预期 需更大力度推动止跌回稳 [7] - 下调5年期LPR可减轻房贷负担 激发购房需求 [8] - 5月已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 未来可能单独引导5年期LPR下行 [8] 融资成本与政策转向 - 信贷成本已明显降低 后续贷款利率下降空间有限 [8] - 政策需从"推动融资成本下降"转向"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关注非息成本压降 [8]
中国经济半年报丨金融总量合理增长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透视上半年金融数据
新华网· 2025-07-14 14:21
金融总量与信贷增长 - 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 [1] -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0.22万亿元,同比增长8.9% [1] - 广义货币(M2)余额330.29万亿元,同比增长8.3% [1] - 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2.92万亿元 [1] 信贷结构优化 -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57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89.5%,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 [2] - 中长期贷款增加7.17万亿元,是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的主要构成 [2] - 住户贷款增加1.17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贷款增加9239亿元 [2]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上半年增加9207亿元 [2] - 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上半年增加2.18万亿元 [2] 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 - 5月末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10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 [3] - 科技贷款余额43.3万亿元,同比增长12% [3] - 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领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7.4%、11.2%、38%和9.5% [3] 债券市场发展 - 2025年上半年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4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 [3] - 债券净融资8.8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38.6% [3] - 民营企业债券发行3500多亿元 [3] - 绿色、科技相关债券发行超过1万亿元 [3] - 债券市场"科技板"推出以来,288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6000亿元 [3] 融资成本变化 - 前6个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3%,比上年同期低约45个基点 [4] - 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比上年同期低约60个基点 [4] - 6月公司信用类债券平均发行利率2.08%,较去年同期下降32个基点 [4] 未来政策方向 -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4] - 推动扩大国内需求、稳定社会预期、激发市场活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