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
icon
搜索文档
城市24小时 | 省会城市“扎堆” 谁是下一个“爆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15:58
微短剧产业政策与市场动态 - 南宁市推出微短剧产业六大类扶持政策 最高单项奖励400万元 旨在推动微短剧与文旅融合并打造面向东盟的产业核心区 [1] - 新注册微短剧企业年度营收达30亿元以上可获3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取得发行许可证数量全国前五且营收超30亿元企业奖励提升至400万元 [1] - 企业在市属景区取景免门票及场地费 作品植入南宁城市元素超50%并符合要求可获每集5000元补贴 单部最高10万元 [1] 微短剧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 -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5亿元 预计2025年增至634.3亿元 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 [1] - 头部企业广西山海星辰传媒2024年短剧市场份额全国前三 月均票房超3.5亿元 爆款率达40% [2] - 政策支持企业出海 对短剧出口营收达2亿元企业按出口营收千分之二给予奖励 最高不超过60万元 [2] 文旅融合与地方政策布局 - 广西提出2025年底创作"微短剧+文旅"作品超100部 产业总收入超50亿元 带动旅游消费增长 [3] - 2024年广西接待游客9.62亿人次同比增长13.3% 旅游收入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1.3%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 [3] - 绍兴市推出15项消费提振政策 新增资金1.78亿元 支持演艺经济发展并按售票人数分档奖励 [7] 基础设施与区域发展 - 沈白高铁开始模拟载客试运行 全长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通车后辽宁将成为东北首个"市市通高铁"省份 [8] - 深圳获自然资源部20条改革举措支持 聚焦优化自然生态空间、存量土地空间、海洋经济空间等五大空间 [4][5] - 温州市成立浙江省首个人工智能局 负责统筹算力、语料、算法等基础设施布局及"人工智能+行动"推进 [6] 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目标 - 工信部提出2025-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5%以上 规模以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7%左右 [9] - 到2026年预期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 服务器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 [9]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超过40% 个人计算机和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9] 新能源汽车与消费市场数据 - 8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95.2万辆同比增长3% 新能源车零售107.9万辆同比增长5% 渗透率达55.3%创月度新高 [10][11] - 抖音生活服务数据显示暑期酒旅团购订单量和销售额均同比增长46% 滨海游和小城游订单量环比涨超1倍 [11][13] - 非遗游相关内容同比增长121% 非遗酒旅团购订单量环比增长327% 销售额环比增长253% [15]
中国两部门: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15:41
行业政策目标 - 2025-2026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速目标为7% [1] - 包含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后 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目标超过5% [1] - 到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预期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首位 [1] - 目标实现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突破万亿元 [1] 细分领域发展指标 - 服务器产业规模目标超过4000亿元 [1]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超过40% [1] - 个人计算机和手机产品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1] 产业布局优化措施 - 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问题 破除"内卷式"竞争 [1] -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 指导产能梳理工作 [1] - 打造国际领先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1] - 推动电子信息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 [1] 技术创新方向 - 推动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 [2] - 促进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 [2] - 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 [2] - 加快5G/6G关键器件、芯片、模块技术攻关 [2] - 加强6G技术成果储备 [2]
电子信息制造业如何稳增长?工信部方案:反内卷+嵌入全球分工
凤凰网· 2025-09-04 08:37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目标为7% [1] - 包含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目标达5%以上 [1] - 预期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1] - 目标实现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元 [1] - 服务器产业规模目标超过4000亿元 [1]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超过40% [1] 新能源领域整治 - 聚焦破除光伏等领域"内卷式"竞争,依法治理产品低价竞争 [4] -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并梳理产能情况 [4] - 实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强化与投资、金融、安全政策联动 [4] - 自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竞争后,多项顶层政策持续推进整治 [4] - 行业协会发布自律倡议,干法/湿法隔膜及铁锂企业举办反内卷闭门座谈会 [4] - 多晶硅成交价持续回暖,9月1日棒状硅升至55元/千克,颗粒硅报价49元/千克 [5] - 华润3GW组件集采项目中标候选人投标价均突破0.7元/瓦,高于主流水平 [5] 终端产品升级 - 推动XR设备、AI设备等创新产品与手机、电脑、电视等传统产品智能化升级 [6] - 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 [6] - 提升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计算机外设可靠性 [6] - 打造新型显示、智能安防、车载计算、智能可穿戴、智慧健康养老等新兴产品 [6] - 研发高性能轻量级扩展现实(XR)新型终端设备 [6] 供应链技术攻关 - 加快提升新一代整机装备供给能力,推动5G/6G关键器件、芯片、模块技术攻关 [7] - 编制产业链图谱,有序推动先进计算、新型显示、服务器等重点领域布局 [7] - 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软硬件协同攻关 [7] - 开展人工智能芯片与大模型适应性测试 [7] - 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 [7] 行业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电子行业营收18,503亿元,同比增长19% [8]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852亿元,同比增长31% [8]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0,110亿元,同比增长20% [8]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500亿元,同比增长42% [8]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15.8%(同比+0.3pct),净利率4.5%(同比+0.6pct) [8] - 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15.9%(同比+0.1pct,环比+0.4pct),净利率4.7%(同比+0.4pct,环比+0.6pct) [8] 细分领域驱动因素 - AI云端算力硬件需求持续强劲,推动产业链高速成长 [8] - 国内半导体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加速,设备板块业绩亮眼 [8] - 消费电子及半导体终端需求逐渐回暖 [8] - 算力相关PCB、国产算力芯片龙头、果链龙头等细分板块表现亮眼 [9] - AI仍是行业最大驱动力,消费电子领域2025年下半年有多款新产品值得期待 [9]
两部门:帮扶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搜狐财经· 2025-09-04 08:37
政策支持 - 工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以强化国内全产业链优势和增强自主可控供应链韧性 [1] - 政策旨在帮扶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并稳定手机、电脑、电视等重点产品贸易水平 [1] - 支持企业提高供应链弹性和扩宽多元化贸易渠道 同时推动优质外贸产品拓内销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1] 金融与物流优化 - 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 加大对电子信息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并优化跨境贸易结算 [1] - 鼓励优化通关等服务 进一步完善国际物流体系以支持行业贸易活动 [1] 国际合作与产能布局 - 探索建立电子信息领域国际合作专项工作机制 研究编制国别投资指南指导有条件地区和企业有序出海 [1] - 政策旨在优化电子信息领域国际产能布局 提升行业全球竞争力 [1]
两部门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央视网· 2025-09-04 08:35
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设定行业增长目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内外市场拓展及产业链安全,以实现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1][3] 主要目标 - 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 [1][3] - 包括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 [1][3] - 到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1][3] - 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 [1][3] - 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 [1][3]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 [1][3] - 个人计算机、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1][3] 工作举措: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 推动电子整机高端化,提升产品供给水平,包括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制定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以及推动手机、个人计算机等整机和零部件迭代升级 [4] - 打造新型显示、智能安防、车载计算等新兴产品,研发高性能轻量级扩展现实(XR)等新型终端设备 [4] - 加快提升新一代整机装备供给能力,推动5G/6G关键器件、芯片、模块等技术攻关,加强6G技术成果储备 [4] - 优化产业布局,改善产业结构,围绕国家区域战略布局打造国际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5] - 落实《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 [5] - 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实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 [5][6] - 加快研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推荐目录,支持协会商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6] - 加强上下游对接,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发挥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 [7] - 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立多层次企业协作体系,支持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7] - 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鼓励地方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支持深化供应链金融体系 [7] - 健全标准化工作机制,引领质量建设,加快行业标准立项和制定周期,制定重点领域标准化路线图 [8][9] - 推进《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估规范》行业标准宣贯实施,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8][9] - 加快制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唯一产品识别码》强制性国家标准,印发实施《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 [9] -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可持续创新,制定知识产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知识产权质量评价 [10] - 加快推动专利池产业链整体布局,鼓励探索开展专利开源,加强知识产权海外布局风险评估 [10] 工作举措:促进国内外市场畅通 - 扩大新场景,挖掘大众消费潜力,推动内需消费提质扩容,鼓励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业务 [10][11] - 提振手机、电脑、电视等传统电子产品消费,指导企业利用多渠道宣传新技术新产品,加强供需精准对接 [10][11] - 支持可穿戴设备在医疗、交通、教育等典型场景终端研发,培育壮大新增长点 [11] - 培育新业态,强化行业应用赋能,围绕新型工业化等重点任务发挥电子信息制造业承载和赋能作用 [12] - 推进电子信息基础设施和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融合建设,递选推广北斗规模应用、先进计算应用等典型解决方案 [12] - 提升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水平,增加智慧健康养老优质终端产品供给,推进人工智能服务器等先进计算系统建设 [12] - 支持汽车电子、海洋电子、医疗电子等产业发展,构建基于北斗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 [12] - 引导企业稳步走出去,深度嵌入国际体系,举办2025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利用"一带一路"等机制深化跨区域跨境合作 [13][14] - 落实自由贸易区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优化出口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 [14] -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展会,指导举办RISC-V产业大会等活动,深度参与数字贸易的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 [14] - 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布局,加强海外政策跟踪分析,指导出海企业健康安全有序开展对外投资 [14] - 促进国际资源引进来,深化产业国际合作,加强对外资企业的政策宣贯力度,增强电子信息外资企业在华长期发展信心 [15] - 持续推进半导体、光伏、锂电池等领域与有关国家地区间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外资营商环境 [15] - 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等方面的国民待遇,拓宽外资企业融资渠道,提供人员往来便利 [15] -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稳妥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强化国内全产业链优势 [16] - 帮扶企业有效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稳定手机、电脑、电视等重点产品贸易水平,支持企业提高供应链弹性 [16] - 积极开展"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推动优质电子信息外贸产品拓内销,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 [16] - 鼓励优化通关等服务,进一步完善国际物流,探索建立电子信息领域国际合作专项工作机制 [16] 工作举措: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强化撬动作用,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大规模设备更新、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17] - 编制完善产业链图谱,有序推动先进计算、新型显示、服务器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布局 [17] - 聚焦行业垂直领域场景,推动算力转换为生产力,打造以跨平台计算框架为核心的计算生态 [17] - 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等攻关力度,开展人工智能芯片与大模型适应性测试,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7] - 强化集成攻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国货国用",持续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 [18] - 加大对产业链关键企业的政策支持,提高企业根植性,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18] - 通过集成应用牵引,提高系统整体能力,提升元器件、零部件等产品可靠性、安全性 [18] - 强化计算等领域芯片、零部件、整机系统等研发应用和配套适配,推进高精度北斗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18] - 推动研制智能工控计算机等关键工控设备系统及操作系统,建立健全重点产品产能预警机制 [18] - 研究供应链成熟度评估体系,推动完善评估标准制定,全面开展服务器、打印机等供应链成熟度评估 [18] - 部署实施一批产业链质量强链项目,开展质量共性技术攻关 [18] - 加强基础技术研究,抢占前沿领域高地,加强电子信息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 [19] - 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集成电路、先进计算、未来显示等领域科技创新,提升协同攻关效率 [19] - 支持人工智能、先进存储、三维异构集成芯片等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面向光子领域重点环节开展技术攻关 [19] - 加大对高速光芯片、光电共封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谋篇布局时空信息产业,突破多源融合定位等北斗关键技术 [19] - 加快新型工业控制系统和操作系统架构体系研究,加快推动RISC-V产业发展 [19] -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创新型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等主体 [20][21] - 加强企业服务,落实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政策,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20][21] -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新型研发创新载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国家科技创新项目 [20][21] - 引导技术转移中心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探索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方式,培育高水平科技型企业孵化器 [20][21] - 加快建设国家统一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推动应用前景明朗的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 [20][21] - 加快重点领域中试验证平台建设,加强标准、知识产权等行业管理平台和测试验证平台布局 [20][21] - 指导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活动,促进供需精准对接 [21] - 深入推动数字化转型,增强企业竞争力,落实《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22] - 加快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转、快转、好转,强化电子信息服务化水平,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 [22] - 强化软硬协同,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行业全链条普及应用,编制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 [22] - 培育一批面向典型场景的数字化转型通用工具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商,鼓励企业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评估 [22] - 加强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探索数据流通激励机制,加快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22] - 强化人才资本支撑,夯实要素基础,以人才、资本为支撑打造电子信息制造业一体两翼工作机制 [23][24] - 推动产业教育融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 [23][24] - 支持重点高校强化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重点学科建设,指导电子信息产教融合行业组织梳理岗位图谱 [23][24] - 研究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评价规范,加强人才趋势预判,强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23][24] - 建立服务平台推动校企人才、科研成果对接,发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产业基金引导作用 [24] - 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纽带作用,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指导耐心智慧资本投早、投小等 [24] - 鼓励企业合理兼并重组、转型升级,探索建立电子信息产融结合行业组织,举办专场活动加强融资对接 [24] - 鼓励金融机构为重点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24] 保障措施 -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政策宣贯,压实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落实责任,强化协调配合 [25] - 指导各地完善政策配套措施,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前13名的重点大省奋勇争先 [25] - 实行台账式管理,定期评估举措落实情况,不断完善稳增长政策工具箱,及时调整工作重点 [25] - 持续完善运行调度机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要领域、主要企业运行情况的监测 [25] - 每季度开展稳增长专题调研,组织召开行业发展形势分析座谈会,动态掌握行业发展趋势 [25] - 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进行预警分析,做好政策储备,聚焦重点领域成立专项工作组 [25] - 搭建行业管理部门、地方政府部门等沟通协作平台,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平台资源 [25] - 大力挖掘地方、协会商会、企业稳增长典型案例,总结提炼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 [25] - 强化政策规划衔接落实机制,加大重点领域政策规划引领,做好与"十四五"规划收官等有效衔接 [25] - 加强电子信息制造业与能源、交通等行业在政策规划、标准法规等统筹 [25]
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两部门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
央视新闻· 2025-09-04 07:25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目标为7% [1] - 包含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后 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目标达到5%以上 [1] - 到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1] 产业规模目标 - 服务器产业规模目标超过4000亿元 [1] - 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目标突破万亿元 [1]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超过40% [1] 产品发展方向 - 个人计算机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迈进 [1] - 手机产品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升级 [1]
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两部门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
齐鲁晚报· 2025-09-04 07:08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至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目标为7% [1] - 包含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目标达到5%以上 [1] - 行业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预期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1] 细分领域发展目标 - 服务器产业规模到2026年预期超过4000亿元 [1]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超过40% [1] - 个人计算机和手机产品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升级 [1] 区域产业布局 - 计划实现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规模突破万亿元 [1]
重要方案!两部门印发
上海证券报· 2025-09-04 07:04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方案提出,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提高行业治理能力,尊重市场规律,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 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坚持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相结合,巩固已有产 业规模,培育壮大新兴增长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相结合提升高端 供给能力,优化重点领域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坚持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相结 合,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嵌入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分工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 方案提出,2025—2026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 增速在7%左右,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 上。到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 营收过万亿,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 ...
两部门:2025-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
华尔街见闻· 2025-09-04 06:24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2025- 2026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 加上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相关领域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到5%以上。到2026年, 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服 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个人计算机、手机向 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 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