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文旅

搜索文档
省会城市“扎堆”,谁是下一个“爆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23:22
政策支持措施 - 南宁市推出六大类扶持政策 涵盖企业落户 创作拍摄 人才引进 出海传播等 最高单项奖励达400万元[1] - 新注册微短剧企业年度营业收入达30亿元以上可获3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年度取得发行许可证数量全国前五且营收超30亿元企业奖励提升至400万元[1] - 企业在市属景区公园取景免门票及场地费 作品植入南宁城市元素超50%并取得发行许可证 每集可获5000元补贴 单部最高10万元[1] - 对当年短剧出口营业收入达2亿元企业 按出口营业收入千分之二进行一次性奖励 最高不超过60万元[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5亿元 预计今年达634.3亿元 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1] - 广西山海星辰传媒集团月均票房超3.5亿元 爆款率达40% 2024年短剧市场份额位列全国前三[2] - 2024年广西接待国内外游客9.62亿人次同比增长13.3% 旅游收入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1.3%[3] - 2025年广西目标接待游客10.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万亿元以上[3] 产业发展规划 - 南宁打造面向东盟的微短剧产业核心区 推动微短剧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1] - 广西提出2025年底创作"微短剧+文旅"作品超100部 微短剧产业总收入超50亿元[3] - 开发实景打卡地 影视主题乐园 沉浸式剧本游等项目 构建"剧内场景+线下体验"消费链条[3] - 杭州 郑州 西安等省会城市纷纷颁布利好政策 从资金支持 资源倾斜 基地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1] 产业生态优势 - 南宁凭借自然风光 美食文化 多元人文底蕴和性价比优势形成微短剧产业生态[2] - 微短剧创作周期更短成本更低 成为轻量化宣传模式 微缩化叙事更具吸引力且社交属性更强[2] - 广西旅游资源丰富但景区发展未能完全跟上时代 需打好"在地文化"和"情绪价值"两张牌[3]
城市24小时 | 省会城市“扎堆” 谁是下一个“爆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15:58
微短剧产业政策与市场动态 - 南宁市推出微短剧产业六大类扶持政策 最高单项奖励400万元 旨在推动微短剧与文旅融合并打造面向东盟的产业核心区 [1] - 新注册微短剧企业年度营收达30亿元以上可获3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取得发行许可证数量全国前五且营收超30亿元企业奖励提升至400万元 [1] - 企业在市属景区取景免门票及场地费 作品植入南宁城市元素超50%并符合要求可获每集5000元补贴 单部最高10万元 [1] 微短剧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 -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5亿元 预计2025年增至634.3亿元 2027年将突破1000亿元 [1] - 头部企业广西山海星辰传媒2024年短剧市场份额全国前三 月均票房超3.5亿元 爆款率达40% [2] - 政策支持企业出海 对短剧出口营收达2亿元企业按出口营收千分之二给予奖励 最高不超过60万元 [2] 文旅融合与地方政策布局 - 广西提出2025年底创作"微短剧+文旅"作品超100部 产业总收入超50亿元 带动旅游消费增长 [3] - 2024年广西接待游客9.62亿人次同比增长13.3% 旅游收入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1.3% 其中国内旅游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元 [3] - 绍兴市推出15项消费提振政策 新增资金1.78亿元 支持演艺经济发展并按售票人数分档奖励 [7] 基础设施与区域发展 - 沈白高铁开始模拟载客试运行 全长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通车后辽宁将成为东北首个"市市通高铁"省份 [8] - 深圳获自然资源部20条改革举措支持 聚焦优化自然生态空间、存量土地空间、海洋经济空间等五大空间 [4][5] - 温州市成立浙江省首个人工智能局 负责统筹算力、语料、算法等基础设施布局及"人工智能+行动"推进 [6] 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目标 - 工信部提出2025-2026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5%以上 规模以上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7%左右 [9] - 到2026年预期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 服务器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 [9]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超过40% 个人计算机和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9] 新能源汽车与消费市场数据 - 8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95.2万辆同比增长3% 新能源车零售107.9万辆同比增长5% 渗透率达55.3%创月度新高 [10][11] - 抖音生活服务数据显示暑期酒旅团购订单量和销售额均同比增长46% 滨海游和小城游订单量环比涨超1倍 [11][13] - 非遗游相关内容同比增长121% 非遗酒旅团购订单量环比增长327% 销售额环比增长253% [15]
城市24小时 | 省会城市“扎堆”,谁是下一个“爆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4 15:47
南宁市微短剧产业扶持政策 - 推出六大类扶持政策 最高单项奖励400万元 推动微短剧与文旅产业融合 打造面向东盟的产业核心区 [1] - 新注册企业年度营收达30亿元以上可获3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取得发行许可证数量全国前五且营收超30亿元企业奖励提升至400万元 [1] - 在市属景区取景免门票及场地费 作品植入南宁城市元素超50%且取得发行许可证 每集补贴5000元 单部最高10万元 [1] 微短剧市场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505亿元 预计2025年达634.3亿元 2027年突破1000亿元 [1] - 头部企业广西山海星辰传媒2024年市场份额全国前三 月均票房超3.5亿元 爆款率达40% [2] - 对当年短剧出口营收达2亿元企业 按出口营收千分之二给予一次性奖励 最高不超过60万元 [2] 微短剧与文旅融合规划 - 广西提出2025年底创作"微短剧+文旅"作品超100部 产业总收入超50亿元 带动打造现象级景点 [3] - 以微短剧场景开发实景打卡地 影视主题乐园等项目 构建"剧内场景+线下体验"消费链条 [4] - 2024年广西接待游客9.62亿人次同比增长13.3% 旅游收入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1.3% 2025年目标接待10.5亿人次 收入1.1万亿元 [4] 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 - 8月全国乘用车零售195.2万辆同比增长3% 环比增长7% 累计零售1469.8万辆同比增长9% [11] - 8月新能源车零售107.9万辆同比增长5% 环比增长9% 零售渗透率55.3%创月度新高 [11] - 新能源乘用车连续6个月零售渗透率超50% 累计零售753.5万辆同比增长25% [11] 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目标 - 2025-2026年规模以上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目标年均增速7% 全行业年均营收增速5%以上 [10] - 到2026年预期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 服务器产业规模超4000亿元 [10] - 75英寸及以上彩电国内市场渗透率超40% 个人计算机和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10] 暑期文旅消费数据 - 暑期抖音酒旅团购订单量销售额均同比增长46% 滨海游小城游订单量环比涨超1倍 [12] - 上海北京杭州郑州成都西安重庆秦皇岛青岛南京入围十大火热旅游城市 [12] - 景点团购订单量环比增长41% 销售额环比增长55% 开封万岁山等景区受欢迎 [14] 其他地区政策动向 - 深圳获自然资源部20条改革举措 聚焦优化五大空间支持城市高质量发展 [5] - 温州成立浙江省首个人工智能局 负责AI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布局和企业人才引育 [6] - 绍兴推出15项消费提振政策新增资金1.78亿元 发展演艺经济给予分档奖励 [7]
南宁正在批量制造流量
投资界· 2025-08-20 07:40
微短剧行业概况 - 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亿元,已反超电影市场,预计2027年突破千亿元[12] - 行业直接创造21.9万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42.8万个,总计64.7万个就业机会[12] - 典型微短剧投资规模在30-50万元,多数难以覆盖制作成本,成本压缩集中在人力与场景环节[12][13] 南宁微短剧产业优势 - 头部企业山海星辰位列全国平台方第5,自研平台StarDust TV覆盖200+国家地区[9] - 群演日薪80-120元,场景租赁价格1000-数千元/周,显著低于传统影视基地[10] - 拥有38栋200米以上摩天楼(全国第10),闲置豪宅/办公楼供应充足[10] - 产业配套完善,覆盖制作全环节,形成外地团队带剧本+本地企业提供服务的协作模式[13] 政府政策支持 - 2025年发布两份文件:4月措施对达标企业/作品现金奖励,开放公园绿地拍摄[14] - 6月"微短剧+文旅"方案重点降低企业成本,促进文旅联动[14] - 差异化定位包括东盟地缘优势(11国领事馆、留学生资源)、气候条件及少数民族文化元素[15] 产业转移趋势 - 行业竞争加剧促使制作向南宁等低成本地区转移,外地团队占比高[12][13] - 本地企业通过快速响应、抱团分工强化性价比优势,但原创爆款能力仍待提升[13][14] 微短剧与文旅融合 - 典型案例《绣缘》结合广西"三月三"节日,实现跨城联动营销[18] - 需平衡商业题材(言情类主导)与城市宣传需求,避免行政干预削弱创作力[18] - 建议保留网感与类型化叙事,巧妙植入本土元素作为差异化突破口[19]
广西南宁正在批量制造流量
36氪· 2025-08-20 02:19
微短剧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亿元 反超电影市场 [10] -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 [10] - 行业直接创造约21.9万个就业岗位 间接带动42.8万个 总计64.7万个就业机会 [10] 南宁微短剧产业基础 - 头部企业山海星辰位列2025年上半年行业百强榜平台方第5名 [5] - 自研海外平台Stardust TV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5] - 当地影视公司覆盖制作全环节 提供群演招募、场景租赁及后期制作一条龙服务 [11] 成本优势与产业配套 - 群演日薪80-120元/天 低于传统影视基地 [9] - 豪宅及办公楼场景租赁价格1000至数千元/周 [9] - 南宁拥有38栋200米以上摩天大楼(全国第十) 支撑豪华场景供应 [9] - 气候条件优越 全年适合拍摄 压缩时间成本 [13] 政府政策支持 - 2024年发布文件对符合标准微短剧产品、企业及基地提供现金奖励 [2][12] - 开放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用于拍摄 [12] - 2025年专项行动方案聚焦降成本与文旅融合 [12] 差异化竞争优势 - 作为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 具备东南亚风情及跨境文化元素 [13][14] - 高校东盟留学生数量众多 商务区及异国餐厅提供丰富拍摄场景 [13] - 少数民族元素丰富 助力内容创新与同质化突破 [13] 微短剧与文旅融合 - 部分作品以广西历史、风光及节日为创作背景 如《绣缘》结合"三月三"传统节日 [19] - 开展跨城联动(如南宁与成都)实现互宣互推 推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 [19] - 2024年广西旅游总收入1.03万亿元 较贵州(近1.5万亿元)存在近5000亿元增长空间 [15] 行业挑战与盈利模式 - 单部微短剧投资额约30-50万元 多数收益无法覆盖制作成本 [10][11] - 爆款作品需平衡商业性与文旅宣传需求 避免行政干预削弱创作力 [19] - 产业面临快速迭代洗牌 南宁承接部分外省团队成本压缩需求 [10][11]
南宁正在批量制造流量
虎嗅· 2025-08-20 01:49
微短剧产业与南宁发展 产业基础与优势 - 南宁因城市景观多元、制作成本低、产业链完善成为微短剧热门取景地,大量作品以南宁为"A市"背景[2][3] - 头部企业山海星辰(全国平台方排名第5)带动本地中小影视公司崛起,其自研海外平台Stardust TV覆盖200+国家[9][10] - 成本优势显著:群演日薪80-120元(低于传统影视基地),豪宅/办公楼场景租赁价1000-数千元/周,摩天大楼数量全国第十(38栋200米+建筑)[14][15][16] 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 - 2025年上半年南宁连发两份文件,通过现金奖励、开放公共场所拍摄、建设专业化场景等措施支持微短剧产业[4][25][26] - 提出"微短剧+文旅"战略,目标打造现象级景点并带动城市知名度[5][27][35] - 与杭州、郑州等城市竞争差异化优势:东盟地缘资源(领事馆、留学生、东南亚风情场景)、气候适宜全年拍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31][32][33]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微短剧市场规模2024年达504亿元(超电影市场),预计2027年突破千亿;2024年直接创造21.9万就业,间接带动64.7万岗位[17][19] - 行业盈利难:多数作品收益难覆盖30-50万制作成本,压缩人力/场景成本成主要手段[21][22] - 南宁当前以协拍服务为主(占70%业务),爆款自主开发能力待提升[23][24] 文旅联动潜力 - 广西2024年旅游收入1.03万亿元(低于贵州近5000亿),计划借微短剧流量撬动文旅增长[39][40] - 需平衡商业性与宣传性:避免行政干预削弱剧本原创力,建议巧妙融入本土元素(如东南亚风情、壮族文化)提升差异化[42][43][44]
从“氪金”追剧到“跟剧”打卡 微短剧“+”出新机遇
新华网· 2025-08-13 22:30
行业规模与用户基础 - 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1] - 免费剧市场占比攀升至50%[1] 商业模式转型 - 行业从充值赚钱转向广告解锁和会员免费等多元化变现方式[1] - 优质剧本分账收益更稳定[1] 内容发展趋势 - 内容呈现精品化趋势[1] - 跳出内容同质化怪圈 融入微短剧+创作思路[3] 微短剧+文旅融合 - 国家广电总局提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2] -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模式[2] - 开创旅游体验新范式 将景区资源深度嵌入剧情[2] 区域发展案例 - 广西南宁以低成本多元化自然场景吸引近200部作品拍摄[2] - 四川方言微短剧《家里家外》播放量破15亿 带动取景地成为网红打卡点[3] - 苏州《面若桃花》衍生实体餐厅和文创产品 形成线上引流+线下体验模式[3] - 成都推出以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为叙事支点的短剧《哈喽,成都》[3] 产业协同效应 - 微短剧成为轻量化宣传模式 具有更强社交属性[2] - 微短剧+跨界赋能不局限于文旅产业[3] - 与景区融合带来流量与商业增量 为老牌景区提供焕新路径[2]
多维推进“微短剧+文旅”深度融合
消费日报网· 2025-07-31 02:52
政策引领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2024年启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 推动微短剧内容创作与文旅资源深度耦合 [2] - 北京 上海 浙江等20余省市积极响应政策 出台扶持措施 并已公布多批优质作品 [2] - 微短剧将非遗技艺 地标景观 民俗风情转化为故事内核 以鲜活方式触达年轻受众 [2] 内容实践 - 多元题材微短剧成为文旅传播名片 例如《我的归途有风》挖掘美食文化底蕴和非遗故事 《三井胡同的夏天》描绘老北京胡同烟火日常 《风景猎人·茶卡盐湖篇》展现盐湖风光与盐文化 《今生簪花 世世漂亮》展现簪花技艺与民俗风情 [3] 市场驱动 - 截至2024年12月 中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 市场规模达504亿元 [6] - 微短剧《当星光坠入花海》在山东烟台拍摄期间带动当地景区 餐饮等消费超500万元 [6] - 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凭借影视基地优势 截至2024年5月底已吸引90个剧组和超50家影视公司落地 [6] - 浙江省"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优秀作品评选大赛收到120部报名作品 涵盖文旅资源 传统文化 非遗技艺及乡村振兴故事 [6] - 15个取景地所在景区在2023年1月至9月接待游客8745.93万人次 同比增长9.05% [6] 景区实践 - 山东淄博红叶柿岩旅游区借助影视剧拍摄曝光度打造爆款场景 2024年接待游客160万人次 其中85后客源约占80% [7] - 该旅游区将深耕"奇幻聊斋"和"跟着齐王巡长城"两个文化IP 并打造微短剧创客营地 [7] 技术赋能 - XR AI等前沿技术重塑微短剧与文旅融合形态 如《豫章旧梦》运用XR技术展现滕王阁历史文化 《邯郸梦之AI在战国》全流程采用AI生成奇幻场景与角色交互 [9] - 行业通过"文化IP化——IP场景化——场景消费化"的商业逻辑 将地域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消费的内容产品 [8] 行业升级 - 制作团队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内核 提炼特色人文符号 创新故事表达 打造兼具文化深度与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9] - 依托大数据精准分析受众需求 在剧本打磨 场景设计 特效制作等环节不断完善 提升用户黏性 [9] - 开发剧中同款文旅线路 文创衍生品 线下沉浸体验等延伸消费场景 推动微短剧从单一宣传载体向全产业链价值中心转型 [9]
文旅微短剧应重品质、防短视才能促长远
消费日报网· 2025-07-31 02:52
行业背景与驱动因素 - 微短剧行业在碎片化娱乐需求激增与创作门槛降低的双重驱动下快速发展 内容矩阵涵盖古装权谋 都市情感 奇幻冒险及现实题材等多类型 [1] - 观众对沉浸式体验的追求与文旅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形成互补 催生微短剧+文旅融合模式 为行业探索新赛道 [1] - 国家广电总局2024年初推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 以政策牵引激活地方文旅发展新思路 [1] 内容创作现状与挑战 - 部分微短剧过度植入景点及特产等文旅元素 导致剧情生硬逻辑混乱 例如强行安排主角行程于各景区 台词变为景点介绍复读机 [1] - 成功案例如《我的归途有风》以四川乐山非遗美食为线索 通过情感故事自然串联美食文化与风土人情 激发观众对取景地的向往 [1] 制作层面问题与对策 - 部分团队过度追求大制作 忽视微短剧小而精特点 滥用复杂镜头调度与特效导致周期成本增加 适得其反 [2] - 应保持制作灵活与传播迅速的核心优势 案例如《去有风的地方》通过细腻故事情感传递吸引观众打卡 而非依赖大场面 [2] 营销推广短板与突破 - 多数微短剧缺乏持续营销策划 未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与短视频平台进行二次传播 导致热度昙花一现 [2] - 成功案例如《你好 苏东坡》通过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 结合数字影像与声光艺术装置 使观众从游览者变为参与者 带动文旅消费 [2] 产业链构建与发展方向 - 当前多数地区仅将微短剧作为宣传工具 未对IP进行深度开发 缺乏衍生产品与周边服务 导致观众体验停留于走马观花 [3] - 案例如乡村振兴题材《飞扬的青春》为取景地农副产品销售带来新机遇 复刻剧中场景提供线上线下链化服务 拓展影旅产业增长点 [3] - 需通过讲好故事 控制成本 持续营销及产业链构建四方面实现微短剧与文旅深度融合 将流量转化为留量 [3]
风起新文旅 豫见潮郑州
河南日报· 2025-06-27 23:41
文旅产业发展 - 2024年郑州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7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0亿元 [8] - 郑州文旅产业形成主题乐园集群、度假区集群、文化康养集群和生态旅游集群的多元化布局 [15] -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商都文化中心等地标聚点成线,展示3600年商都历史 [15] - 郑州博物馆数量达到116家,遗址生态公园50多处,构建全景式中华文明展示体系 [20] 微短剧产业崛起 - 2024年郑州微短剧制作企业820多家,市场规模超23亿元 [9] - 2024年郑州承制3194部微短剧通过审查备案,203部作品进入全国短剧热力榜 [9] - 《遇见少林有功夫》入围国家广电总局推荐名单 [9] - 郑州出台《加快推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推动"微短剧+文旅"融合 [10] 景区运营与IP打造 - 嵩山景区2024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76.77万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 [13]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自2021年开城至2024年底累计吸引超4000万人次观演,省外观众占比近80% [14] - 第十三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吸引56个国家和地区的2560名运动员参赛 [12] - 设计"一座山""一条河"等五大主题精品研学线路,打造全国研学旅游目的地 [12] 城市更新与业态创新 - 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创意园等50多个网红打卡地年吸引游客近1亿人次 [17] - 2024年郑州市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47场,观众96万人次,票房收入10亿元 [17] - 建成剧本杀、密室逃脱等160多家,培育"郑好看"等小剧场36家 [18] - 中牟引进建成电影小镇、海昌海洋公园等十大主题乐园,打造"中国主题乐园第一县" [18] 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 - 运用AR、VR技术建设线上博物馆,打造数字文创产品 [15] - 少林景区、方特欢乐世界等成为省级5钻智慧景区 [15]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入选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 [15] - 通过全息影像、实时交互等现代科技展示历史文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