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育补贴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全国生育补贴政策汇总:国家级育儿补贴出炉,地方补贴还有哪些?
快讯· 2025-07-29 03:33
全国育儿补贴政策 - 2025年7月出台全国基础育儿补贴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发放至婴幼儿年满3周岁 [1] - 2025年1月1日前出生且不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应补贴月数折算计发补贴,家庭补贴上限为3.24万元 [1] 地方生育及育儿补贴政策 高补贴地区 - 内蒙古呼和浩特2025年3月实施生育补贴1-10万元/孩,含一次性补贴+年度补贴,家庭上限16万元 [3] - 湖北天门市2025年3月推出生育津贴+育儿津贴组合,年补贴9600-1.2万元直至孩子三周岁,家庭上限7.04万元 [3] - 武汉东湖高新区2023年5月实施育儿津贴1万元/年直至孩子六周岁,家庭上限6万元 [3] 中等补贴地区 - 山东济南2023年1月实施育儿津贴7200-9600元/孩/年(按月发放),家庭上限5.76万元 [3] - 黑龙江哈尔滨2023年5月推出育儿津贴6000-1.2万元/孩/年,家庭上限5.4万元 [3] - 甘肃临泽县2021年9月实施育儿津贴5000-1万元/孩/年,家庭上限4.5万元 [3] - 广东深圳2023年1月推出生育补贴+育儿津贴组合,一次性补贴7500-1.9万元+年度补贴,家庭上限3.75万元 [3] 基础补贴地区 - 四川攀枝花2021年7月实施育儿津贴500元/月(6000元/年),家庭上限3.6万元 [3] - 浙江杭州2023年8月推出生育补贴+孕产补助,一次性补贴7000-2.5万元/孩(分孩累计),家庭上限3.2万元 [3] - 浙江衢州2023年8月实施生育补贴5000元/年直至孩子三周岁,家庭上限3万元 [3] - 宁夏2023年5月推出生育补贴+育儿津贴2000-1.12万元/孩(按月发放),家庭上限1.32万元 [4] - 云南2024年4月实施生育补贴+育儿津贴4400-7400元/孩(含一次性补贴+800元/年),家庭上限1.18万元 [4] 一次性补贴地区 - 福建泉州德化2024年6月实施一次性生育补贴1万元/孩 [4] - 内蒙古包头2024年12月推出一次性生育补贴5000元/孩 [4] - 湖南长沙2022年10月实施一次性生育补贴1万元/孩 [4] - 安徽2024年1月推出一次性生育补贴2000-5000元/孩 [4] - 河北衡水2022年11月实施一次性生育补贴5000元/孩 [4]
多行业联合解读国家育儿补贴新政
2025-07-29 02:1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母婴用品、零售、奶粉、食品饮料、辅助生殖、新生儿相关、儿童药品、家电、服装、美护、户外活动 - **公司**:爱婴室、孩子王、飞鹤、健和国际、澳优乳业、蒙牛乳业、小熊电器、润木股份、安英士、日本公司、伊利、妙可、新五业、锦欣生殖、贝康医疗、长春高新、丽珠集团、仙琚制药、奥锐特、健友股份、翰宇药业、贝瑞基因、华大基因、伟思医疗、迈兰德、翔宇医疗、戴维医疗、金域医学、康希诺、生物股份、达华特达因、济川药业、葵花药业、健民集团、葫芦娃、安科生物、我武生物、森马服饰、稳健医疗、诺邦股份、嘉曼服饰、景洪基金、江南布衣、牧高笛、三夫自然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生育补贴政策内容**:2025 年 1 月 1 日起,国家对 2022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的 3 岁以下婴幼儿发放每月 300 元补贴直至年满三周岁[2] - **政策突破**:全国统一标准覆盖所有孩次,追溯至 2022 年新生儿,现金补贴,中央财政主导[6] - **对港股相关标的公司影响** - **飞鹤**:2024 年营收 207 亿同比增 6.2%,净利润 36.5 亿同比增 11%,预计 2025 年上半年收入 91 - 93 亿,净利润 10 - 12 亿,计划用 10 亿回购股份,维持不少于 20 亿分红,高端线新飞帆系列毛利润率约 66%[1][3] - **健和国际**:婴幼儿营养护理占总收入一半左右,新国标派星占比约 55%,渠道超 12 万个,下沉市场占比突破 50%,复购率超 60%[1][3][7] - **澳优乳业**:以羊奶粉为主,荷兰自驾牧场锁定 2025 年 70%原奶成本,毛利润率稳定,佳贝艾特羊奶粉占据龙头地位[1][4][8] - **蒙牛乳业**:通过贝拉米有机奶粉等参与市场,利空出清后技术渠道并重策略有望发展,新政间接推动产品销量增长[1][3][9] - **对零售行业影响**:惠及家庭,对母婴用品市场积极影响,爱婴室和孩子王显著受益[5] - **对奶粉和食品饮料板块影响** - **伊利**:婴配粉销售占比约 20%,2024 年中高个位数增长,2025 年一季度双位数增长,全年收入预计中低个位数增长,利润预计中双位数增长至约 110 亿,估值约 16 倍[13] - **妙可**:2025 年零售数据环比回暖,与蒙牛合并后市占率接近 40%,一季度至二季度 B 端业务中双位数增速[13] - **新五业**:强化低温战略,低温鲜奶及酸奶跑赢行业,未来三年低温业务预计高个位数到双位数增长,今年净利率受原奶成本红利提升[13] - **对辅助生殖板块影响**:锦欣生殖最先受益,辅助生殖被纳入医保提升渗透率,贝康医疗、长春高新等相关公司也将受益[14][15] - **对家电行业影响**:小熊电器受益,2024 年母婴家电占收入 5%且增速远超主业,2025 年一二季度母婴电器增速 40%以上,厨小电行业迎换新周期[18] - **对服装行业影响**:带动童装消费,预计全国服装消费占比从 2024 年的 5.4%提升至 2025 年的 5.9%,补贴对大众化童装品牌友好[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母婴零售行业**:润木股份和安英士扩张门店规避生育率下行影响,安英士自有产品比例达 15%增速超 30%,新开小型门店培育期缩短至 4 - 8 个月,预计 2025 年同店销售中个位数增长,新开门店加速,两家公司探索新业务[10] - **美护产品市场**:日本公司婴儿驱蚊贴全国市占率接近 30%,湿巾及驱蚊产品快速增长,线上渠道布局推进[11] - **新生儿相关产业链**:戴维医疗、贝瑞基因等公司受益于终端需求增长,新生儿疫苗涉及康希诺等公司[16] - **儿童药品市场**:达华特达因、济川药业等公司在儿童药品市场有优势,未来有望释放业绩[17] - **服饰和医疗相关标的**:森马服饰、稳健医疗等各有业务亮点和估值情况,户外活动领域可关注牧高笛和三夫自然[20][21]
浙商证券:生育补贴政策实施落地 母婴消费产业链或更多获益 汽车、餐饮等领域或也迎来估值重构
智通财经网· 2025-07-28 23:01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 核心观点 - 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将于2025年7月28日全面实施 面向全国育儿家庭直接发放现金补贴 旨在缓解家庭养育压力 预计2025年补贴规模达1100亿元 [1][2] - 政策有望改善市场预期 母婴消费产业链将显著受益 汽车 餐饮等领域或迎来估值重构 [1][4] - 补贴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占2024年人均GDP比例约3.8% 处于国际合理区间(2.4%-7.2%) [2] 补贴标准与国际比较 - 中央财政对东中西部地区按比例补助 地方可自行提标 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2] - 发达国家补贴占人均GDP比例通常为2.4%-7.2% 中国当前3.8%仍有提升空间 [2] - 韩国实施带薪年假+住房补贴 德国提供67%工资的育儿金+250欧元/月儿童金+4000欧元抵税额度 [3] 对消费市场影响 - 预计2025年补贴总额1100亿元 按68.3%-78.3%消费转化率测算 可带动751-861亿元新增消费 [5][6] - 母婴产业将向多元化拓展:商品类(奶粉/纸尿裤/玩具等)和服务类(教育/医疗/娱乐)需求同步提振 [4] - 专项再贷款工具将重点支持服务消费和养老产业 汽车市场因家庭用车需求有望保持景气 [4] 配套政策需求 - 需协同产假 托育 教育 住房等配套措施 韩国案例显示住房支持可缓解高房价对生育意愿的抑制 [3] - 德国经验表明 长达6年的育儿假+教育费用全免等组合政策对生育率提升更有效 [3]
每孩每年3600元,你生吗?
虎嗅· 2025-07-28 12:32
育儿补贴政策 - 国家将从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按年发放至婴幼儿年满三岁[2][3] - 部分地方性补贴叠加国家补贴后更高,例如呼和浩特生育一孩可获20800元(国家10800元+地方10000元)[7] - 补贴标准未来可能上调,预计从3600元逐步提高至1万或2万元[8] 生育成本分析 - 全国0-17岁孩子平均养育成本为53.8万元,其中北京、上海分别达93.6万元和101万元[21][22] - 分阶段成本显示:6-14岁占比最高(45.15%,24.3万元),0-2岁年均24538元(合计73614元)[25] - 低收入家庭0-17岁养育成本约12.6万元,3600元年补贴对月薪≤2000家庭更具实质帮助[27][28] 生育意愿影响因素 - 高收入国家生育率普遍低于低收入国家,如尼日尔生育率6.64,而发达国家多在2以下[42][45] - 女性受教育年限与生育率呈负相关,社会代际向上流动显著降低生育意愿[45][54] - 中国养育成本/GDP比值达6.3倍,显著高于美国(4.11倍)、日本(4.26倍)等国家[22] 政策与社会争议 - 部分群体认为补贴力度不足,网友理想生育津贴要求集中在百万级或房产[9][10][14] - 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因人口净流入特性,生育率压力小于其他区域[16][17] - 专家建议通过单身税等强制手段刺激生育,但舆论认为应优先改善就业、住房等基础条件[63][68][72]
周度经济观察:供需政策平衡中-20250708
国投证券· 2025-07-08 07:07
供需政策再平衡 - “反内卷”政策多次被中央提及,当前产能过剩背景与上轮供给侧改革相似但更复杂,预计本次调整幅度温和、时间长、范围广[4][5][6] - 生育补贴等定向补贴政策在多地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对财务受限家庭提消费更有效,政策时机和结构影响效果[6][7] - 稳定经济增长需供需两侧发力,保证政策力度、可预期性并进行结构设计[8] 资产价格与实体经济 - 资产价格变化影响实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当前主动信贷扩张和资产价格上涨对基本面影响处于早期,“反内卷”政策改善预期[9] - 政府引导下行业产能过剩局面或分化,企业盈利有望改善,权益市场有望偏强,债券收益率短期下行、长期或上行[10][11] 美国经济情况 - 6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14.7万人,较上月回升0.8万人,4、5月合计上修1.6万人;劳动参与率62.3%、失业率4.1%,均回落0.1个百分点;时薪环比增速0.2%、同比增速3.7%,均回落[13][16] - 私人部门新增就业走弱,政府部门新增就业贡献大,服务业新增就业回落,商品部门新增就业在建筑业拉动下小幅回升[14] - 6月美国ISM制造业PMI指数49.0,回升0.5;服务业PMI指数50.8,回升0.9,显示制造业修复、服务业景气度偏高[17] - 市场预期2025年美联储降息2次,分别在9、10月,全年降息约54BP;10年期美债利率回升6BP至4.35%,美股收涨,美元指数中枢波动[17][18] - 关税对市场冲击最猛烈阶段或已过去,下半年减税、降息落地有望支撑美国经济,美股有望延续偏强表现[18][19]
盘中一度跌超18%!中国飞鹤遭遇“业绩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06:49
股价表现与盈利预警 - 中国飞鹤7月7日股价盘中一度跌超18%,早盘收盘跌17.37%至4.71港元/股,总市值约427亿港元 [2]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益91-93亿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101亿元,综合净利润10-12亿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19亿元 [2] 业绩下滑原因 - 向消费者提供生育补贴导致收入下降 [2] - 降低婴幼儿配方奶粉渠道库存 [2] - 收到的政府补助减少 [2] - 对全脂奶粉产品进行减值计提 [2] 行业分析与机构预测 - 2019年前婴配粉行业量价齐增,2022-2023年行业规模分别同比下滑5%/10%,2024年出生人口回升带动行业降幅收窄 [3] - 预计2025年婴配粉市场同比-1.2%,行业需求边际改善主因2024年出生人口回升带动二段奶粉需求提升 [3] - 东吴证券预计2025-2027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21.7/236.3/251.7亿元,归母净利润38.7/43.0/47.3亿元 [3] - 实际预告净利润明显不及东吴证券预测 [4] 券商评级与市场预期 - 过去三个月共有7家券商发布买入或优于大市评级,包括高盛等海外投行 [2] - 华西证券和高盛两家机构调高评级 [2] 公司应对措施 - 宣布回购不超过已发行股份总数10%的股份(9.07亿股),动用不少于10亿元资金 [5] - 预计2025年度股息总额不少于20亿元 [6] - 回购股份将用于后续出售或员工股权激励 [6]
奶粉巨头,突然暴跌,啥情况
证券时报· 2025-07-07 04:49
股价表现 - 中国飞鹤股价大跌近20%,开盘跌14.91%至4.85港元,盘中最低跌至4.65港元,最大跌幅超18% [2]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益约91亿元至9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01亿元下降约8%-10% [1][4] - 综合净利润预计约10亿元至1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9亿元减少约37%-47% [4]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207.49亿元,归母净利润35.70亿元 [4] 业绩下滑原因 - 公司向消费者提供生育补贴导致收入下降 [4] - 为贯彻"鲜萃活性营养"战略,降低婴幼儿配方奶粉渠道库存 [4] - 政府补助减少及全脂奶粉产品减值计提 [4] 行业分析 - 2022年、2023年婴配粉行业规模分别同比下滑5%、10%,2024年降幅收窄,预计2025年同比下滑1.2% [5] - 2024年出生人口回升带动2025年二段奶粉需求提升 [5] - 生育补贴政策频出,行业需求有望边际改善 [5] 公司竞争优势 - 聚焦超高端产品,星飞帆系列为核心,超高端产品占婴配粉收入比不断提升 [5] - 研发实力领先,品牌知名度高,渠道网络坚实 [5] - 2024年渠道改革效果显现,超高端产品发力推动业绩拐点 [4] 股东回报计划 - 拟动用不少于10亿元回购股份,资金来自可动用现金储备及自由现金流量 [6] - 2025年将派发不少于20亿元股息 [6] - 2024年累计派发股息0.3264港元/股,分红金额29.60亿港元,分红率约76% [7] 机构观点 - 东吴证券认为公司有望受益于行业需求提振 [5] - 国元证券预计公司将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5] - 浦银国际预计2025年股息率将达到6%,高于大部分中国消费品企业 [7]
华泰证券:全国性的生育补贴政策有望在年内落地
快讯· 2025-07-04 00:19
全国性生育补贴政策 - 公共财政对家庭福利的补贴力度是影响生育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1] - 我国家庭福利补贴仍有加码空间,尤其在生育补贴等直接补贴方面可进一步提升 [1] - 地方生育补贴试点效果总体积极,但受惠群体受限,需全国性补贴补充 [1] 政策预期与细节 - 全国性生育补贴政策有望在年内落地 [1] - 政策或重点聚焦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并将首孩纳入补贴范围 [1] - 预计补贴力度较强,按年均支出15%计算约3600元/年 [1]
招商证券:Q1乳企盈利呈现改善态势 全年景气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智通财经网· 2025-05-15 23:04
行业概况 - 2024年乳制品行业需求承压 但生育补贴政策有望带动消费复苏 [1] - 24年行业需求疲软 合并Q4+Q1看板块弱复苏 [2] - 全年行业有望实现供需平衡改善 景气度提升 [1] 业绩表现 - 24年乳制品企业收入端普遍下滑 飞鹤实现高个位数增长 [2] - 伊利 蒙牛等龙头24H1开始控制发货去库存 [2] - 25Q1行业盈利能力改善 伊利扣非净利率提升超预期 [3] - 25Q1主要公司销售费用率普遍下降 管理费用率优化 [3] 经营情况 - 22年以来奶价持续下行 24年奶牛存栏量同比减少4.5%至630万头 [3] - 24年原奶产量同比下降2.8%至4161.13万吨 [3] - 奶价下行带动行业毛利率改善 妙可蓝多毛利率同比提升 [3] - 上游牧场加速去化 预计上半年供给端加速出清 [3][4] 龙头企业动态 - 伊利 蒙牛一次性计提商誉减值 理清渠道和报表包袱 [1][2] - 伊利3月低基数下同比增速较快 带动Q1收入转正 [2] - 飞鹤发放12亿生育补贴 伊利发放16亿产品补贴 [4] 未来展望 - Q2行业需求仍处复苏阶段 但政策预期加强 [2] - 全年行业供需有望改善 龙头企业业绩确定性更高 [4] - 奶价有望企稳 头部企业成本相对可控 [3]
生育补贴怎样做更有效
2025-05-15 15:0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未提及公司,行业为生育补贴相关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中国生育政策演变**:自十八大以来,2013 年放开单独两孩政策,2016 年全面实施两孩政策,2021 年放宽至三孩政策并首次提出配套支持措施[3] - **各地生育补贴政策特点**:倾向三孩,一孩、二孩、三孩补贴占比分别约 3%、30%、70%;总体补贴金额较低,三分之一地区 123 孩合计补贴占居民年度收入比例不足 20%;部分地方将生育补贴与购房券结合,如湖北天门市[6] - **生育补贴与经济激励结合效果**:湖北天门市结合现金和购房券高额补贴,提高出生率,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开发投资和销售均增长超六个百分点[7][8] - **各地生育补贴政策促进出生率差异**:天安政策效果显著,2024 年出生率改善明显;鄂州、青岛、义乌等地效果可能不及天安;攀枝花有阶段性效果;克拉玛依出生率数据优于全国;云南和宁夏出生率趋势较好;杭州和郑州产业发展提升出生率;大部分地区效果有限,黑龙江出生率仍较差[9] - **评估地方生育政策影响因素**:需考虑经济条件、住房价格、生育意愿、人口结构等,总和生育率更合适但数据缺失,如黑龙江因年轻人流出出生率差[10] - **地方政府生育补贴政策效果**:效果有限,多数地区出生率未显著改善,原因包括人口流出、财政压力大、对流动人口包容性不足[11] - **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生育政策挑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缺乏明确考核指标,部分实施细则未出台[12] - **中国总和生育率下降原因及政策匹配性**:主要由一孩出生率大幅下滑所致,现行政策主要针对三孩补贴与实际不符,应转向一孩家庭并加大补贴力度[2][13] - **优化生育支持体系措施**:重点转向一孩家庭,加大整体补贴力度,中央统筹全面覆盖式补贴,各地结合特色产业推出额外激励措施[14][15] - **国际经验中高额生育补贴与出生率关系**:存在一定正相关性,但东亚地区需综合治理社会结构性问题[16] - **东亚地区生育率低原因**:经济成本高、生育养育成本大、文化因素、制度不完善、移民少、女性婚后就业瓶颈等[17] - **补贴政策对东亚地区生育率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但因特殊因素需更大力度补贴,总体出生人口可能仍下降[18] - **未来几年东亚地区出生人口趋势**:持续下降,2030 年前速度较快,2042 年左右加速下行,长期母婴相关需求或受益[19] - **生育率与出生人口关系**:增加补贴可能提高平均生育率,但适龄妇女人数减少使总体出生人口面临压力[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1 年四川攀枝花率先响应,每月为二孩发放 500 元补贴直到孩子三岁;2022 年 7 月 17 个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各地跟进出台政策;2024 年 10 月国务院发布文件,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生育政策和育儿补贴作为重点工作,下半年预计密集出台细则[4][5] - 2023 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为 28.2‰,一孩出生率为 13.4‰,二孩为 11‰,三孩为 3.9‰;2001 - 2023 年一孩出生率从 30‰降至 13.4‰[13] - 天门市 24 年财政投入占比约 2%,全国推广该比例每年投入约 2340 亿[15] - OECD 国家很多将家庭支持占 GDP 比例设定在 2.5%左右;日本自 2005 年以来 GDP 占比有所抬升并稳定维持[16] - 日本和韩国非婚生育比例为 2% - 3%,法国为 60%,德国为 35%,欧元区约为 40%[17] - 投资者应关注母婴相关需求领域,综合评估新生儿数量、适龄妇女人数及结婚人数等因素[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