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管理费

搜索文档
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落地
财经网· 2025-05-23 13:46
行业动态 - 首批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浮动费率基金正式获批 涉及易方达、富国、大成等24家基金公司[1] - 该批次产品从5月16日申报至5月23日获批仅用7天 预计将快速通过商业银行和互联网平台向投资者发售[2] - 公募基金行业管理规模已突破32万亿元 成为资本市场与居民理财重要组成部分[4] 产品设计 - 设置三档管理费率:1.2%(基准档)、1.5%(升档)、0.6%(降档) 具体执行与持有期限及超额收益率挂钩[3] - 持有不足1年按1.2%收费 超额收益率>6%且正收益时按1.5%收费 超额收益率≤-3%时按0.6%收费[3] - 中欧大盘智选混合发起式基金要求管理人自购不低于1000万元且锁定三年 强化利益绑定[4] 基金经理配置 - 华夏瑞享回报混合拟任王君正(11年从业经验) 平安价值优享混合拟任何杰(15年从业/7年公募经验)[2] - 大成至臻回报混合拟任杜聪(11年证券从业/4年基金管理经验) 专注科技领域投资[2] 机构观点 - 华夏基金认为新模式实现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 激励业绩稳定性[3] - 博时基金指出浮动费率产品通过让利长期投资者提升获得感 同时激励投研能力发挥[3] - 嘉实基金强调费率创新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 将强化投研体系保障回报[4] - 平安基金表示产品实现管理费与投资人收益直接挂钩 践行"同甘共苦"理念[4] 政策背景 - 5月7日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明确鼓励建立浮动管理费机制[5] - 新机制打破固定管理费"旱涝保收"模式 可抑制投资风格漂移并提升管理人能力[5]
首批新型浮动管理费5月底募集 强化首发重实量的销售导向
快讯· 2025-05-23 10:54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行计划 - 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已获批,预计5月底前启动募集,6月底前基本完成募集 [1] - 产品设计旨在引导投资者长期投资,助力获得更好的长期回报 [1] - 发行策略将强化首发重实量的销售导向,避免"高开低走",做好持续营销 [1] 基金管理人策略调整 - 各家管理人不会过于看重当期募集规模和短期利益 [1] - 将优选基金经理,强化投研支持,提升投资者长期投资体验 [1]
回归业绩基准 基金投资酝酿新风格
上海证券报· 2025-05-18 18:06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核心内容是围绕基金运营模式、行业考核评价制度、权益类产品发展等关键环节,着力引导基金管理人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 [1] - 与投资者利益绑定、切实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是主要导向,投资者更重视能跟住业绩比较基准、波动较低且风险可控的产品 [1] - 2018年以来换手率在5—10倍、持仓股票和行业相对均衡分散、管理规模在5亿元—50亿元、中小市值风格、价值均衡风格的主动权益基类金更容易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1] 主动权益类基金表现分析 - 当前全市场公募主动权益类基金中,一半以上产品以沪深300指数为核心基准,15%以中证800指数为基准 [2] - 金融板块持仓回归金额达2649亿元,占该板块自由流通市值的4.6%,显著高于其他行业 [2] - 煤炭、石油石化、电力及公用事业等周期类高股息板块具有关注价值 [2] - 主动权益类基金超配行业主要集中在科技与制造,低配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与基建 [2] - 医药、电子行业自2020年以来分别平均超配4.3%和3.4% [2] - 非银金融、银行2020年以来分别平均低配7.9%和6.9% [2] 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变更情况 - 截至5月14日,5月以来有9只基金变更了业绩比较基准,今年以来变更业绩比较基准的基金有近120只 [3] - 变更涉及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养老目标FOF、一级混合债基、二级混合债基等多种类型 [3] - 业绩比较基准是构建组合时的重要参考标准,以业绩比较基准构建的FOF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长期相对稳定 [3] 浮动管理费基金新模式 - 新一批浮动管理费基金将采用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 [3] - 对符合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根据产品业绩表现确定适用管理费率水平 [3] - 产品设立层面将投资者利益纳入其中 [3]
亏麻了,基金经理不能再领千万年薪
搜狐财经· 2025-05-15 14:36
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通过改革措施解决行业"旱涝保收"问题,推动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绑定,建立浮动管理费机制和薪酬挂钩制度 [1][3][5] 行业收费结构 - 公募基金收费主要包括持有期间费用(如管理费、托管费)和交易环节费用(如申购费、赎回费),其中管理费率占比较大,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常见费率为1.2%~1.5% [3] - 2023年全市场11514只产品中仅39%(4510只)回报率为正,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亏损严重,导致投资者批评基金公司"躺平赚钱" [3] 浮动管理费机制 - 新规要求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对新设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费率模式 [5] - 费率根据持有期间业绩表现调整:符合业绩比较基准适用基准档费率,明显低于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适用升档费率 [5] - 业绩比较基准通常由市场指数或固定收益率构成(如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5%+中债总指数收益率*25%),用于评估基金表现和基金经理能力 [5] 行业改革进程 - 2023年7月证监会已推进费率改革,要求新注册产品管理费率不超过1.2%,并试点浮动费率产品 [8] - 截至2024年5月12日,市场上有216只业绩挂钩型基金产品,覆盖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等多类型 [9] - 新行动方案要求头部机构一年内发行此类基金数量不低于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后续评估后全面推开 [9] 基金公司响应 - 行动方案公布后一周内(5月7日至5月14日),8只基金产品变更业绩比较基准,主要集中在主动权益类基金,反映基金公司积极适应新政 [10] - 变更业绩比较基准旨在优化产品结构和管理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并保障投资者利益 [10] 基金经理薪酬改革 - 新规要求基金公司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挂钩的薪酬管理机制,针对基金经理绩效薪酬设置明确考核标准 [12][13] - 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应明显下降;显著超越基准的可适度提高 [13] - 此举旨在解决行业利益失衡问题(如2022-2023年行业亏损近2万亿元但部分基金经理仍领取千万年薪) [13] 行业影响分析 - 改革敦促基金公司从规模驱动转向业绩驱动,加强投研团队投入,注重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减少短期投机行为 [6] - 浮动费率机制和薪酬绑定将提升投资者对行业的信任,但需注意业绩比较基准设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投资策略单一化或市场同质化 [14][15]
破除「基金赚钱基民亏」魔咒,公募基金走到历史关口
36氪· 2025-05-12 10:07
公募基金"旱涝保收"的"好日子"终于要被强行扫进历史了。 近日,为落实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的决策部署,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 案》)。方案中的"基金公司考核激励方案改革调整"引发了业内最大的关注,其事关每个基金经理的生计,尤其是近些年陆续从"神坛"跌落的明星经理也 牵涉其中。 《方案》明确规定了,对三年以上产品的业绩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产品,要求其基金经理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且规定了未来一年内, 管理规模靠前的头部公募发行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的基金数量,不得低于其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数量的60%。 据Wind统计,目前仅有138只公募基金产品收取浮动管理费,其中有49只为偏股混合或普通股票型基金,相较于市场整体数量较少。此次《方案》的力 度,可以说是"伤筋动骨"。 中信建投证券在最新的详解报告中称,此举意在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 南方基金总经理杨小松对《凤凰WEEKLY财经》介绍《方案》出台的背景:"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基础资产市场波动等背景下,部分基金的中长期业绩 不及预期或者投资表现与业绩比较基准存在偏离,导 ...
公募重大改革破除基金公司“旱涝保收” 12532只公募基金仅138只实施浮动管理费
长江商报· 2025-05-12 01:46
不赚钱就降管理费 公募基金行业迎来重大改革。 5月7日,证监会印发最新版的《行动方案》显示,内容涵盖公司治理、产品发行、投资运作、考核机制 等,从总体要求到具体实施,细化为25条措施,全方位勾勒出公募基金行业改革发展的路径蓝图。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潘瑞冬 不赚钱就降管理费,公募基金开启浮动费率破解行业"旱涝保收"。 日前,证监会公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从优化主动权益类基 金收费模式、完善行业考核机制、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等方面发力,引导公募基金真正从"重规 模"向"重回报"转变。 在目前固定管理费模式下,规模意味着公募基金业绩的好坏。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25年一季度,公 募基金产品整体盈利2517.47亿元,头部10家公司的净利润之和占比过半,为56.9%;截至4月末,公募 基金的规模32.5万亿元,较3月末略有上升,连续3个月维持在32万亿规模。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市场基金数量12532只,但根据Wind数据,目前仅138只公募基金产品 收取浮动管理费,占比仅为1.1%。 此次证监会公布的《行动方案》明确,在未来一年内,引导管理规模居前的行业头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解读:系统性监管框架,引领行业行稳致远
平安证券· 2025-05-09 09:57
报告核心观点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5条举措,督促基金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强调4个突出,关注基金公司考核激励方案改革和被动权益产品发展,对行业有多方面影响,未来权益市场有望修复 [3][4][5] 《方案》解读 突出强化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 - 建立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绑定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 [6] - 调降各类费用,降低投资者成本 [6] - 建立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实施长周期考核 [6] - 建立与投资收益挂钩的薪酬管理机制,强化强制跟投 [6] 突出增强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明确相关机制 [7] - 加强透明度建设,揭示业绩和管理费信息 [7] - 重塑评价评奖业态,构建长周期评价体系 [7] 突出提升服务投资者的能力 - 提升对中长期资金的服务能力 [8] - 启动直销服务平台,促进投顾业务发展 [8] 突出发展壮大权益类基金的工作导向 - 提升权益类基金指标权重 [9] - 发展各类权益产品,适配不同风险偏好 [9] - 优化注册安排,加快发行速度 [9] 2大关注重点 基金公司考核激励方案改革调整 - 浮动管理费是重点,先在头部机构新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广,借鉴海外经验,或重塑投研团队 [11][12][16] - 关注投资者盈亏情况,纳入考核体系,引导关注长期回报 [17] - 合理调降认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国内费率仍有下降空间 [18][19][21] - 关注基金经理管理质量与风险,约束产品数量和规模 [22] - 薪酬调整非“一刀切”,激励“长期投资”和新晋基金经理 [23] 政策鼓励被动权益产品大发展 - 权益产品注册提速,不同类型产品有不同注册时效 [24]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改革绩效、薪酬机制,提升超额收益稳定性 [25][26] - 政策鼓励且主动权益投资者信心待恢复,中短期被动权益发展趋势或延续 [29][30][40] 《方案》对于公募基金行业的影响 - 配置类资金定价权提升和低利率环境投资需求,推动主动权益配置结构优化 [41] - 浮动费率指数增强产品或成布局方向,但需关注规模容量 [45] - 投顾和策略服务需求显著提升,可借鉴贝莱德经验,强化资产配置和服务能力 [50][51][52] 总结 - 当前市场估值低,政策发力,未来权益市场有望修复 [56] - 推出方案利于引导资金,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行业发展 [57]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央行自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证监会表态,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8 00:49
货币政策调整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5年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同时下调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5个百分点 [1] - 自2025年5月7日起下调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下调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2%、1.4%和1.5%,抵押补充贷款利率为2.0%,专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为1.5% [1] - 将支持资本市场两项货币政策工具的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8000亿元(原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 [2] 科技创新金融支持 - 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总额度达8000亿元,不再分列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贷款和支持技术改造贷款的额度 [3] - 央行与证监会联合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可发行,募集资金用于科技创新领域投融资 [4] - 债券市场"科技板"准备工作已完成,近5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3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6] 行业活动与政策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国家体育场和速滑馆举办,参赛机器人需满足自研或采购等六大条件 [1] - 工信部与商务部开展2025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活动,重点推动纤维新材料应用、品牌建设及纺织生物医用材料与下游企业对接 [8] 资本市场改革 - 证监会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机制,新设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浮动费率模式,头部机构需发行此类基金占比不低于60% [5] 信用体系优化 - 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报告需涵盖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和刑事裁判等信息 [7] 医疗健康动态 - 世卫组织正在制定使用GLP-1RA和GLP-1RA/GIP双受体激动剂治疗成人肥胖的指南,预计2025年8月或9月出台最终方案 [5]
公募重磅改革方案落地,有哪些要点?基金公司最新解读
券商中国· 2025-05-07 15:02
核心观点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通过25条举措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形成高质量发展拐点 [1] - 方案重点包括优化收费模式、强化利益绑定、提升权益投资规模和稳定性、完善考核机制等 [1][2][5] - 行业头部机构需在一年内发行不低于60%的浮动费率权益类基金 [3] 收费模式改革 - 推行浮动管理费机制,根据业绩比较基准分档收取管理费(基准档/低档/升档) [2] - 首批创新型基金将按持有时间(≥365天)和年化收益率分档收费 [2]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制定监管指引并严格监管基准选用行为 [3] 考核与激励机制 - 建立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高管考核中投资收益权重≥50%,基金经理考核中业绩权重≥80% [6] - 实施长周期考核,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80% [6] - 薪酬与业绩挂钩,业绩低于基准10个百分点需降薪,显著超基准可适度提薪 [6] - 投研团队考核周期调整为3-5年,建立激励递延及跟投机制 [7] 权益类基金发展 - 推动权益类基金创新发展,提升监管分类评价中权益类基金指标权重 [8] - 支持浮动费率基金、指数基金、主题投资基金及互换便利操作试点产品 [8] - ETF注册缩短至5个工作日,主动权益类基金注册缩短至10个工作日 [9] - 权益基金规模扩大可增加股市资金供给,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9] 销售与投研能力建设 - 建立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纳入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投资者盈亏等指标 [10] - 支持头部公司综合财富管理能力提升,鼓励中小公司差异化发展 [11] - 强化投研能力建设,启动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出台投顾业务管理规定 [11] - 完善流动性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合规管理和内部问责 [11][12]
绑定投资者利益!基金经理薪酬与收益挂钩、费率调降......公募业重大改革方案落地
华尔街见闻· 2025-05-07 11:08
核心观点 - 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5条举措,旨在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强化投资者回报绑定、提升权益投资规模、完善考核机制等,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 [1][2][7] 优化基金运营模式 - 建立与基金业绩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机制:新设主动权益类基金推行分档费率,持有期达标且业绩符合基准适用基准费率,低于基准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适用升档费率 [8] - 头部机构需在一年内发行浮动费率基金数量占主动权益类新发产品的60%以上 [8]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明确其设定、修改及披露机制,约束投资行为 [9] - 降低投资者成本:调降认申购费、销售服务费,引导下调指数基金和货币基金管理费率,减少登记结算等固定费用 [3][9] 考核与激励改革 - 基金公司考核以投资收益为核心,降低规模排名权重:高管考核中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权重不低于80% [2][10] - 实施长周期考核,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2][10] - 基金经理三年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需降薪,显著超越基准可适度提薪 [2][12] - 基金公司评价纳入投资者盈亏占比、权益类基金占比等指标,相关加分幅度提升50% [3][10] 权益投资扩容 - 提升权益类基金注册效率:ETF最快5工作日完成注册,主动权益类基金和宽基指数基金10工作日,混合/债券型基金15工作日 [3][13] - 支持浮动费率产品创新,发展主题指数基金,研究场外宽基指数试点产品 [13] - 销售机构评价纳入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占比、投资者盈亏等指标 [14] 行业高质量发展 - 支持头部机构创新业务,鼓励中小公司差异化发展,推动市场化并购重组及违规机构出清 [5][17] - 强化投研能力:建设团队制管理模式,鼓励AI等技术应用,支持员工持股激励 [16] - 优化产品结构:拓展FOF、养老目标基金等含权中低波动产品,适配不同风险偏好 [17] 监管与合规强化 - 建立逆周期调节机制,动态调整产品注册节奏,约束基金经理管理产品数量及持股集中度 [4][19] - 修订基金法提高违法成本,严打内幕交易,强化股东资质穿透核查 [21] - 加强声誉管理,督促机构快速应对舆情,打击虚假信息传播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