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风险
icon
搜索文档
极端天气“烤验”大宗商品衍生品工具巧解“气候风险”难题
中国证券报· 2025-07-25 21:07
极端天气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 - 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北半球高温创纪录,南半球遭遇罕见寒潮,对大宗商品市场产生显著冲击 [1][2] - 极端天气对农产品、工业品、化工品等多个行业供需及价格产生差异化影响 [2][3][5] - 高温天气导致用电需求激增,刺激煤炭、有色金属和钢铁等板块需求上升 [4][6] 农产品市场 - 高温干旱天气可能导致玉米、小麦等作物产量和品质下滑,而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大豆、玉米生长 [3] - 2019年超强台风导致东北玉米倒伏,推动玉米期货价格显著上涨 [6] - 极端天气是农产品供应端的最大威胁,需关注作物生长期天气变化 [2] 工业品市场 - 高温天气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用电紧张,影响工厂生产连续性,尤其是铝、铜等有色金属行业 [2][6] - 高温刺激空调需求增长,带动铜、铝、钢材等原材料需求上升 [4] - 煤炭板块指数7月以来累计涨幅达38.47%,动力煤需求季节性增长是重要原因 [3][4] 化工行业 - 高温天气限制化工装置运行负荷,但当前市场供应充裕,影响有限 [5] - 纺织服装行业需求淡季叠加高温,可能降低PX-PTA和乙二醇需求 [5] - 空调需求增长提振PP、PE和苯乙烯等化工原料需求 [5] 资本市场表现 - 7月以来申万一级煤炭指数、有色金属指数、钢铁指数累计涨幅分别为7.22%、10.75%、17.94% [3] - 期货市场煤炭板块指数、钢铁板块指数、有色金属板块指数7月涨幅分别为38.47%、11.98%、2.56% [3] - 投资者已提前布局煤炭、有色金属和钢铁等板块 [3] 历史案例 - 2010-2011年俄罗斯干旱导致小麦出口限制,全球小麦价格飙升 [5] - 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影响墨西哥湾石油生产,国际原油价格大涨 [5] - 2018年夏季高温引发"电荒",煤炭价格大涨 [6] 风险对冲工具 - 温度指数期货可用于对冲农产品产量下滑风险及煤炭、钢铁等价格上涨风险 [7][8] - 国内已推出"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和区域气温指数,场外天气衍生品逐步应用 [8] - 海外市场已有气象期货、温度指数期货等工具,CME天气期货和期权交易量大幅增长 [7]
特朗普找到鲍威尔“污点”施压升级,分析师:警惕鲍威尔提前离职风险
第一财经· 2025-07-14 13:22
特朗普政府施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 特朗普政府通过攻击美联储总部大楼翻修成本超支问题向鲍威尔施压 试图迫使其提前离职[1][2][3] - 美联储大楼翻修成本从19亿美元增至25亿美元 增幅达30% 主要因清除铅污染和石棉等意外问题导致[3] - 白宫预算主管沃特指控鲍威尔就翻修工程向国会做虚假陈述或违反建筑许可规定 美联储反驳称此为必要改造且否认存在奢华设计[3] 法律途径与政治动态 - 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称特朗普有权以"正当理由"解雇鲍威尔 理由可能涉及翻修项目成本管理失误[4] - 最高法院要求美联储官员免职需基于渎职或失职等正当理由 政策分歧不能作为免职依据[4] - 特朗普已向首都建设项目审批委员会安插三名白宫顾问 加剧与美联储的紧张关系[4] 潜在继任者与政策立场 - 特朗普考虑"两三个"接替人选 包括前理事沃什、哈塞特、财政部长贝森特、世行前行长马尔帕斯及现任理事沃勒[5][7] - 沃什抨击美联储"迷失方向" 呼吁全面体制变革 称关税不会导致通胀且现行政策抑制经济增长[7] - 沃勒主张关税不会显著推高通胀 应尽早降息 曾在6月提出7月降息可能性[7] - 哈塞特立场从支持美联储独立性转向批评鲍威尔 指责其根据党派之争而非经济数据决策[8] 市场影响与风险预警 - 德银警告鲍威尔被迫离职是重大低估风险 可能导致美元贸易加权指数24小时内暴跌3%~4% 美债面临30~40基点抛售[10] - 市场对鲍威尔罢免概率定价仅不到20% 若成真将引发全球经济和市场深刻不稳定性[10] - 荷兰国际集团认为鲍威尔辞职将导致美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 欧元和日元或成避险赢家[11] 美联储政策立场与独立性 - 鲍威尔坚持数据驱动的稳健政策 需观察数月通胀回落和就业市场降温后才可能降息[5] - 美联储首要任务是稳定通胀预期并保持政策公信力 可能牺牲短期经济增长[5] - 政治任命需经参议院确认 继任者需应对通胀预期管理、财政赤字及去全球化等复杂挑战[9]
英国央行副行长布里登:气候风险开始被纳入资产定价。
快讯· 2025-07-10 15:16
气候风险与资产定价 - 英国央行副行长布里登指出气候风险正逐步被纳入资产定价考量范围 [1]
英国央行副行长Breeden:气候风险“真实且切实存在”。气候变化对通胀的影响“不太明显”。
快讯· 2025-07-10 15:07
气候风险与通胀影响 - 英国央行副行长Breeden指出气候风险"真实且切实存在" [1] - 气候变化对通胀的影响"不太明显" [1]
英国央行副行长布里登:气候风险“真实且切实存在”。
快讯· 2025-07-10 15:07
气候风险 - 英国央行副行长布里登指出气候风险是"真实且切实存在"的 [1]
从政策到投资组合:气候承诺能为投资者揭示哪些未来风险与机遇
Refinitiv路孚特· 2025-06-30 03:30
气候承诺与投资分析 - 国家气候承诺的解读对投资者至关重要,可从中捕捉未来经济走向和气候风险的信号 [1] - 195个《巴黎协定》签署国中仅有13个国家按时提交2035年减排目标更新,显示气候问题在国际议程中优先级下降 [2] - 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日益加重,能源转型持续重塑全球市场格局 [2] LSEG的气候分析工具 - 发布《净零地图集》,将各国减排目标与1.5°C温控目标进行对比评估 [3] - 使用隐含升温幅度(ITR)模型评估各国气候承诺与《巴黎协定》的契合程度 [3][4] - 目前仅有20份更新后的国家自主贡献提交,部分国家承诺仍符合1.5°C目标,而另一些则预示升温超2°C [4] 长期气候目标分析 - 81个国家设定了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部分国家时间更早(如德国2045年)或更晚(如中国2060年、印度2070年) [6] - 78个国家目标涵盖所有温室气体,而中国仅涵盖二氧化碳(占其总排放量80%) [6] - 数据集量化分析目标的法律保障、气体涵盖范围等关键细节 [6] 投资者需求与挑战 - 国家计划普遍未达到"适合投资者参考"标准,需更清晰的政策框架和实施路径信息 [8] - LSEG工具追踪脱碳路径规划、法律执行力、气体涵盖范围、融资依赖性等关键维度 [9] - 发展中国家"有条件"目标的实现依赖国际气候融资,面临压力 [9] LSEG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 提供ESG数据和分析,覆盖全球市值80%的企业 [21] - 开发透明客观的ESG评分体系,衡量公司ESG表现和承诺 [21] - 服务包括可持续发展金融监管、交易审查等,帮助满足监管要求和把握趋势 [14][15]
美联储理事巴尔:气候变化可能对金融体系构成风险。美联储并不制定气候政策,但需要关注银行如何管理气候风险。
快讯· 2025-06-26 17:50
美联储对气候风险的立场 - 美联储理事巴尔指出气候变化可能对金融体系构成风险 [1] - 美联储不制定气候政策但需关注银行对气候风险的管理 [1]
鲍威尔:过去,美联储在气候政策领域的行动是“微乎其微的”。美联储考虑针对气候风险撤回指导意见。
快讯· 2025-06-24 15:57
美联储气候政策行动 - 美联储过去在气候政策领域的行动被描述为"微乎其微的" [1] - 美联储正在考虑撤回针对气候风险的指导意见 [1]
聚焦主权货币之争,潘功胜陆家嘴论坛详解全球金融体系变革
第一财经· 2025-06-18 09:09
国际货币体系 - 国际货币体系处于动态演进中,美元自二战后确立主导地位但存在内在不稳定因素,主权货币国优先考虑本国利益可能影响全球公共品供给并引发金融危机 [2] - 国际社会探讨两个改革方向:弱化对单一主权货币依赖形成少数强势货币竞争机制,或采用IMF特别提款权(SDR)作为超主权国际货币 [2] - 多极化货币体系有助于提升韧性,未来可能形成少数主权货币并存竞争格局,SDR理论上能更好承担全球公共品职能但需优化发行机制与扩大使用范围 [3] 跨境支付体系 - 传统跨境支付体系效率低、成本高且易被政治化,新兴趋势包括本币结算普及、区域性多边支付系统出现以及支付系统互操作性提升 [4] - 亚洲地区通过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显著提高零售支付便利性,区块链等技术推动央行数字货币与稳定币发展,缩短支付链条但带来监管挑战 [4][5] 全球金融稳定体系 - 2008年后全球金融监管强化事前防范,但当前面临监管碎片化、《巴塞尔协议III》执行受政治影响导致监管套利风险 [6] - 数字金融与加密资产等领域监管协调不足,人工智能应用缺乏统一标准,非银行中介机构融资占比上升但监管薄弱 [6] - 需以IMF为核心构建多元金融安全网,维护监管一致性与权威性 [7] 国际金融组织治理 - 国际金融组织份额与投票权未反映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地位,改革需提高其话语权并践行多边主义,IMF份额调整是完善治理的关键 [8]
【环球财经】意大利成欧盟最易受气候影响国家之一 政策支持刻不容缓
新华财经· 2025-06-05 23:19
气候变化对意大利的影响 - 意大利是欧盟成员国中最容易受到气候风险影响的国家之一,气候变化对基础设施破坏严重,中小企业尤为脆弱[1] - 2024年意大利发生351起极端气候事件,较2015年的60起大幅增加,涉及干旱、洪水、冰雹等多种自然灾害[2] - 1993年至2022年期间,意大利约3.8万人死于气候相关极端天气事件,受影响程度全球第五[2] 极端天气对行业的影响 - 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和强度加剧,影响农业、制造业和物流等多个行业[2] - 意大利中小企业集中在农业、轻工业等对自然环境高度敏感的领域,经营模式单一,难以规避风险[3] - 2023年意大利极端天气事件增加22%,保险索赔额达60亿欧元,实际经济损失远超此数值[3] 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 - 意大利被誉为"中小企业王国",但缺乏经济缓冲和技术能力,恢复速度慢,抵御力弱[3] - 中小企业大多未购买足够商业保险,缺乏专门的气候风险管理机制[3] - 气候冲击可能加剧意大利区域经济不平衡,南部和中部更依赖农业、旅游等敏感产业[3] 政策与应对建议 - IMF警告气候冲击可能抑制意大利经济增长,呼吁政府表现出"更大的雄心"[4] - 建议政府限制对土壤的进一步破坏,如禁止地面发展光伏产业,促进农业用地净化废水再利用[4] - 需制定更谨慎和可循环的国家水资源管理战略,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