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权争夺

搜索文档
老牌果汁自爆内讧!大股东“空头支票”激化矛盾,汇源已起诉
南方都市报· 2025-08-11 05:10
公司治理与股东纠纷 - 大股东诸暨文盛汇承诺注资16亿元但实缴仅占注册资本的22.8%,逾期金额达8.5亿元且经11次催缴未果 [1][7] - 诸暨文盛汇实际支付的投资款中6.47亿余元资金虽存入公司账户但未投入生产经营活动 [7] - 诸暨文盛汇出资不足却掌控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总经理提名权,对公司实施全面控制 [1][8] 法律行动与维权诉求 - 公司已起诉诸暨文盛汇及上海文盛资产,法院已受理案件 [9] - 公司呼吁股东及债权人通过股东会决议限制诸暨文盛汇的股东权利,包括表决权及董监高提名权 [10] - 公司认为当前资本公积弥补亏损方案可能剥夺债权人选择权,主张暂缓处置 [7] 债务与经营困境 - 公司目前仍有6条被执行信息,被执行总额近26亿元,另有84条股权冻结信息 [10][11] - 债务重组计划因资金未到位陷入停滞,错失恢复时机 [1] - 2022年重整计划获批后,文盛资产承诺的16亿元资金大部分未兑现 [2] 行业竞争与市场挑战 - 农夫山泉、可口可乐、味全等巨头持续挤压市场份额,新锐品牌加速崛起 [15] - 健康化、无糖化趋势要求公司加大产品创新与营销投入,但资金短缺制约发展 [15] - 公司曾因商标"文字游戏"问题引发消费者不满,品牌形象受损 [15] 历史背景与现状 - 公司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集资24亿美元,创当年最大规模IPO纪录,后于2021年退市 [13] - 2022年重整后产品研发与营销有所创新,但治理失控导致战略执行乏力 [12][13] - 控制权争夺可能进一步削弱市场信心,加剧经营不稳定性 [12]
ST路通回应起诉创投大佬吴世春:有足够证据支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5 03:57
控制权争夺诉讼事件 - 公司ST路通(300555 SZ)起诉第一大股东吴世春 诉请限制其违规增持股份表决权 索赔250万元 [1] - 诉讼起因于吴世春未依法履行协议转让的信息披露义务 且在"终止"转让后延迟一个月才告知公司 未提供终止协议 [1] - 吴世春在信息披露不完整期间通过二级市场增持2 54%股份 公司认定其为违规增持 依法不得行使对应股份表决权 [1]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表示提起诉讼有法可依且有充分证据 但因需维持正常经营和应对此事耗费精力 导致诉讼延迟一个月 [1] - 公司强调通过司法途径是维护自身和中小股东权益的合法手段 同时指出监事会绕过公司向媒体披露决议的行为不合规 [2] - 公司指出两位监事曾庆川 符玉霞长期不在岗 对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缺乏了解 [2] 股东争议现状 - 吴世春作为第一大股东被指控涉嫌违法违规 但具体协议转让终止情况仍存在疑问 [1] - 媒体联系吴世春及两位监事未获回应 电话和短信均无回复 [2]
境外油气资产审计意见起冲突,*ST新潮起诉审计机构索赔300余万
第一财经· 2025-07-23 12:05
审计争议 - 公司罕见起诉审计机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索赔380.1万元并要求撤销"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及内控审计报告 [1][3] - 争议焦点集中在境外油气资产审计,立信所认为无法获取充分审计证据,而公司声称已提供完整资料并遵循行业惯例 [1][8] - 公司2024年年报延期两个多月披露,因会计师事务所接连辞任,最终由立信所接手完成 [6][7] 油气资产审计细节 - 公司合并报表中油气资产账面原值为502.16亿元,立信所质疑资产原值变动表未提供单项油气资产详细清单 [8] - 立信所指出公司运营油井数量(783口)与美国铁路委员会网站披露(911口)存在差异 [8] - 公司回应已提供70批次14553份文件,并强调油气资产核算符合美国行业惯例和会计准则 [9][10] 控制权争夺 - 6名小股东拟自行召集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试图改组管理层,此前请求已被董事会和监事会否决 [12][13] - 现任董事会质疑自行召集程序合法性,而小股东方获得律师事务所支持认为程序合法有效 [14] - 新晋控股股东伊泰B已完成50.1%股份要约收购,耗资115.84亿元 [17] 公司现状 - 年报审计争议和控制权博弈同时进行,业内认为管理层可能通过诉讼证明内控无失误 [2][11] - 审计争议已升级为关乎公司存亡的关键博弈,因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发退市风险警示 [10] - 若股东大会如期举行且获伊泰B支持,现任管理层可能面临大换血 [16]
“无法表示意见”导致股票“披星” *ST新潮起诉立信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0 12:59
公司与审计机构纠纷 - 公司将审计机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及两名签字注册会计师告上法庭,上海市黄浦区法院已受理此案 [1] - 纠纷核心源于立信所出具的两份"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导致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1] - 公司认为立信所未勤勉审慎开展审计工作,要求撤销报告并重新出具,返还审计服务费350 1万元及承担律师费30万元 [6] 审计机构更换背景 - 公司原审计机构中瑞诚因工作量超出预期及专业能力不足辞任,3月20日改聘立信所 [3] - 由于年报披露截止日临近且审计工作繁重,立信所在3月年报审计高峰期接手该业务 [3] - 公司称积极配合审计但材料收集耗时较长,导致年报未能按时披露 [3] 审计争议焦点 - 立信所指出公司未提供油气资产原值完整资料、职工薪酬明细及特许权使用费相关文件 [4] - 公司反驳称已提供大量信息,但立信所仍以资料不全为由坚持"无法表示意见"结论 [4] - 公司董事会对立信所报告内容和依据持不同意见 [5]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公司股票复牌后9个交易日内收获8个涨停,市值达315 5亿元 [7][8] - 市场解读股价上涨反映投资者认为公司风险可控 [8] 公司控制权动态 - 伊泰B股通过要约收购获得公司50 10%股权,但控制权博弈仍在持续 [9] - 中小股东计划自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提议提前换届董事会及监事会 [9]
超600亿“掏空式分红”让它再次出圈,科兴生物的那些股东们意欲何为
第一财经· 2025-07-18 12:21
公司控制权争夺 - 科兴生物近期因巨额分红方案引发关注,三轮分红总额最高达89.11亿美元(约637亿元人民币),占公司现金储备的八成以上 [1] - 控制权争夺涉及创始人尹卫东与股东李嘉强(强新资本代表),2025年1月伦敦枢密院司法委员会判决后,李嘉强组建新董事会 [2] - 小股东恒润投资要求分红89亿美元并恢复纳斯达克交易,指责公司长期未分红 [2] 分红方案细节 - 第一轮分红每股55美元(约393.25元),总额39.52亿美元(约282.59亿元) [3] - 第二轮和第三轮分红方案分别为每股19美元(约135.85元)和20-50美元,若全部实施每股最高可分124美元(约886.6元) [3] - 三轮分红总额是公司停牌时市值(4.65亿美元)的19倍 [3] 现金来源与财务表现 - 公司现金储备主要来自新冠疫苗"克尔来福"销售,2023年现金及等价物达127亿美元(约908.05亿元) [6][9] - 科兴中维(持股59.24%)2021年盈利921.14亿元,但2023年亏损33.65亿元 [8] - 公司2023年净利润亏损2.58亿美元,2024年上半年持续亏损 [10] 业务现状与挑战 - 新冠疫苗已于2023年停产,现有产品包括EV71疫苗、流感疫苗等,但EV71疫苗销售下滑拖累业绩 [10] - 2022-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总计9.31亿美元,远低于现金储备 [11] - 疫苗行业竞争激烈,民众接种意识不足,多数企业面临经营压力 [10] 历史教训与潜在影响 - 2001年北京科兴曾因股东过度分红导致研发投入不足,10年内仅获批2款疫苗 [11][12] - 当前分红可能重复历史问题,削弱公司研发能力与长期竞争力 [1][12] - 控制权争夺焦点集中于资金分配而非业务发展,业内担忧公司前景 [11]
分红280亿背后 谁的科兴
经济观察网· 2025-07-12 07:44
公司分红事件 - 科兴生物宣布280亿元人民币(39.5亿美元)超级分红,每股派发55美元现金股息,以7186万总股份计算,股息率高达850% [2][6] - 分红资金主要来自2021-2022年新冠疫苗业务积累的现金,期间公司营收超1300亿元,净利润超960亿元 [4] - 至少四个投资方分别获得超20亿元股息回报,包括强新资本(49.3亿元)、赛富基金(42.5亿元)、尹卫东(25亿元)、鼎辉投资(23.6亿元) [7] - 尚珹资本与维梧资本的23.3亿元分红暂被托管,因持股有效性存在法律争议 [9] 控制权争夺 - 公司存在两个董事会同时宣称掌权:李嘉强董事会(2025年2月成立)与阎焱董事会(2025年7月特别股东大会选举) [4][13][18] - 控制权之争始于2016年私有化分歧,涉及尹卫东、潘爱华、李嘉强、赛富基金等多方势力 [19] - 2025年1月英国枢密院裁定2018年五人董事会有效,但李嘉强董事会后续调整成员引发赛富基金异议 [20][21] 特别股东大会 - 赛富基金发起特别股东大会,54.71%投票支持罢免李嘉强董事会并选举阎焱为新董事长 [13] - 争议焦点为维梧资本和尚珹资本的投票权有效性,安提瓜法院在会前两小时临时允许其投票 [15][16] - 李嘉强董事会称股东大会休会后赛富基金"非法重启",阎焱董事会则称会议由合法董事主持 [17] 公司财务与股东结构 - 分红后公司账面仍余超10亿美元现金,此前小股东恒润投资曾要求分配89亿美元(640亿元) [10] - 强新资本为实际第一大股东(持股32.3%),但部分增持股份未按规定披露 [7] - 赛富基金、鼎辉投资等机构股东分别持股9.5%和3.8%,但实际控制权比例存在争议 [21] 业务背景 - 北京科兴中维为新冠疫苗主要供应商,2021-2022年业绩爆发推动现金积累 [4] - 创始人尹卫东曾主导SARS、甲流H1N1、手足口病及新冠疫苗研发 [8]
Goheal: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不止是交易,更是一场无声的权力战争!
搜狐财经· 2025-05-06 09:35
"兵者,诡道也。" 孙子兵法中这句看似用来描述古代战场的名言,如今却在资本市场的战局中,被反复印证。 并购重组,看似是两个企业之间的商业互换,实则是控制权、话语权与未来发展主导权的无声角力。一纸协议的签署背后,或许是董事会高层的换血,是创 始人股份被稀释后的"失声",是市场对"谁才是主导者"的再度投票。 如果说财务指标和市盈率是表面风浪,那么控制权的争夺就是资本暗涌。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每一次签约,每一次换届,每一次估值调整,都意味 着一方权力版图的扩张。 Goheal 曾协助一家跨境智能制造企业并购一家中东上市公司,表面是纯粹的产业整合,但背后通过"协议控制+董事席位限制+利润兜底协定",让中方在未 控股的情况下实现实质控制。这不是魔术,而是资本博弈的战略设计。 重组的本质:不是换块地,而是重新分配军权 我们常听说"资产重组",但你是否真正理解这背后的能量转移? 有时候,所谓的"剥离非主营业务",并不只是为了财务优化,而是为了解构原有的权力结构——谁掌控最赚钱的部门,谁拥有现金流,就谁有话语权。 Goheal 在一起A股公司剥离物流板块的交易中就曾观察到,原CEO虽保留职位,却因核心盈利资产被并表至控 ...
马斯克与贝森特爆发激烈争吵:狂飚粗口,“F***”满天飞
华尔街见闻· 2025-04-24 02:51
白宫内部权力斗争日益激烈,马斯克与贝森特爆发激烈争吵。 据媒体周四报道,就在上周,当着特朗普和一众白宫官员的面,马斯克和财政部长贝森特展开一场对 骂,脏话连篇,简直是一场"F***"满天飞的炸裂性对峙! 知情人士透露,一向举止温和的贝森特彻底被激怒,怒吼:"去你的!(F**k you)"。马斯克大声回击 说:"再说一遍,大点声!(Say it louder)"。 分析认为,这是一场关于"控制权"的争夺,争吵可能只是开始,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冲突。贝森特青睐 人选最终获特朗普支持,也被认为是特朗普和马斯克之间关系降温的信号。 两人积怨已久,马斯克在白宫被排挤? 这场争吵背后,是马斯克和贝森特之间长期存在的紧张关系。马斯克以其"快速行动,勇于创新"的风格 闻名,同时也是一位社交媒体红人。而贝森特则是一位内敛、注重思考的金融专家,更习惯于解释市场 而不是成为新闻人物。 消息人士指出,双方的性格差异是矛盾的根源,而这次争吵也反映了两人之间的权力斗争。一位了解分 歧的政府官员表示: 两人还上升到了人身攻击,贝森特怒了,说马斯克在DOGE预算削减这事儿上夸大其词,毫无进展( overpromising and under- ...